康熙為何稱「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索額圖到底做了什麼?

2020-12-10 騰訊網

索額圖,姓赫舍裡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朝的重臣。他一生經歷了許多康熙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政治生涯大起大落,最終由''輔弼重臣''嬗變為''本朝第一罪人'',甚至死後仍波濤洶湧。

索額圖的升遷史

索額圖之父索尼為清開國勳臣,歷事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足智多謀,是順治帝遺命的輔政四大臣之首。

索尼雖居輔政大臣之首,但卻明哲保身,放任鰲拜專橫擅權。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故,死前上書請求康熙''躬親大政''。康熙親政後,鰲拜仍然專權跋扈,肆意誅殺大臣,康熙決意清除鰲拜及其黨羽。

但是,當時鰲拜黨羽遍布朝中,索額圖向康熙獻計,以青壯小內監習布庫,等鰲拜上朝時擒拿,果然清除了鰲拜及其同黨,康熙從此才親自掌握了實權。索額圖在除鰲拜中立下首功,從此深受康熙信任和倚重。康熙八年五月,授索額圖國史院大學士;康熙九年授索額圖為保和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幾年時間,索額圖便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升遷之速,世所罕見。

索額圖雖然坐上了宰相之位,但他的才能並不突出,政治遠見不足。他並沒有完全理解康熙對吳三桂等三藩的忌憚,更沒有領會到康熙「聯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釀成不測,故決意撤回」的精神,在康熙召集大臣廷議時,力主不要撤藩。

索額圖認為撤藩會引起三藩的激變,請求康熙殺掉那些堅持撤藩意見的人,以安三藩之心。康熙明確告訴索額圖,這是「朕之意也,索額圖甚懼而退。''在撤藩問題上,索額圖的意見與康熙相悖,但康熙念及他以往的功勞,仍然對他十分寵信。

索額圖的侄女是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所以索額圖是太子外叔祖父。滿朝之中,能與他一較長短的,只有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索額圖與明珠面和心不和,相互在朝中培植勢力,爭奪權力。

康熙對索額圖、明珠二人結黨相傾之事也有所覺察,曾多次對索額圖敲警鐘,要求他一意奉公,不要分立門戶,私植黨與,否則必將禍及自身。康熙語重心長的說:」歷觀前代,結納植黨者,形跡詭密,人亦難指摘,然背公營私,人必知之。凡論人議事之間,必以異同為是非,愛憎毀譽,公論難容,國法莫道。爾宜痛戒。''

索額圖知道康熙對自己已經產生了不信任,於是以退為進,於康熙十九年八月請辭大學 士一職。康熙立即允準。康熙的本意是想讓索額圖退下來冷靜冷靜,只要他改掉毛病,將來一樣會重用。而索額圖也深知這一點,於是辭職後表現得不再貪縱驕橫,所以很快又被官復原職。

索額圖與《中俄尼布楚條約》

早在明末,沙俄的勢力就已開始向我國黑龍江流域擴展。康熙二十年徹底平息了吳三桂的「三藩之亂」後,康熙終於有時間和精力,把矛頭指向日益擴張的沙俄。

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清軍兩次在雅克薩城下大敗俄軍。與此同時,清政府也向沙俄提出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意願。當時,俄國內部矛盾激烈,政局不穩,又在與土耳其開戰,已無力出兵遠東。所以,沙俄接受了清廷的建議,派出了以全權談判大臣戈洛文為首的代表團。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清政府派索額圖為首的談判代表團,抵達尼布楚。清朝使團懷著誠摯的態度,而沙俄卻大肆玩弄外交手段,妄圖謀取更大利益。沙俄的方案是:「以阿穆爾河一直到海為兩國邊界。阿穆爾河左岸屬沙俄,右岸屬清朝。」

索額圖斷然拒絕了這個荒謬的方案,指出:裡雅那河原系我疆界,黑龍江流域的貝加爾湖以東從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他正告對方,中國皇帝「並未諭令中國使團向沙皇俄國割讓一寸領土,同樣也沒有令他們去侵佔沙俄領土。」雙方激烈爭辯,談判陷入了僵局。

索額圖行前,康熙曾對他透底說:「尼布楚歸我國,則俄羅斯貿易無所棲止,可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可見清廷還是充分照顧到了俄國人民的利益,索額圖也是本著這個精神與戈洛文談判的。雙方經過激烈爭辯,終於在9 月7日籤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線,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在領土上做了很大讓步後個條約,把尼布楚周圍及其以西原屬中國的領土讓給了俄國,換取俄國撤出在雅克薩的軍隊,收復了長期被俄國侵佔的這一帶領土,為東北邊疆贏得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寧。

索額圖對條約的訂立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點,歷史是不會忘記的。

結黨太子,成為「本朝第一罪人」

胤礽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立為太子,康熙親教以詩書,又為其善擇輔導之臣。然而,胤礽薰染惡習,對康熙''絕無忠愛君父之念。''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徵噶爾丹時,讓太子監國,但胤礽卻荒懈政務,親暱匪人。康熙回京後,得知太子不賢,傷心的說∶''朕出師寧夏後,皇太子聽信匪人之言,素行遂變,自此朕心眷愛稍衰,置數人於法,因此外人竊議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遂自此始。''

太子失寵,索額圖內心非常著急,他與阿迷達、麻爾圖、額庫裡、溫待、邵甘、佟寶等結為黨羽,趨奉太子,已立下叵測之心。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康熙帝南巡,太子隨駕至德州後發病,康熙召索額圖來德州侍疾。索額圖無視皇家禮法,乘馬至太子住所中門,與太子日夜謀事。康熙早已留心,對索額圖採取斷然處置。康熙召來索額圖,對他叱責道∶''爾議論國事,結黨妄行,背後怨尤之言,,不可宜說,爾心內甚明。''

康熙的這句「爾心內甚明」指的到底是什麼?此時,宮廷鬥爭如黑雲壓城籠罩著紫禁城,康熙與太子父子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康熙帝行圍圍場時,太子與諸皇子扈從。太子每夜逼近康熙所居幔城,''裂縫向內窺伺,''使康熙驚懼不安,日夜提心弔膽,父子之聞視若寇讎。

康熙對太子不滿越來越大,而索額圖作為外戚極力維護太子的地位,並且有過讓太子提前即位的打算,康熙為了剷除索額圖代表的勢力,於是將索額圖處死。

康熙在處死索額圖時,給索額圖定的罪名是∶''索額圖懷私倡議,凡太子御用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幾與朕相似。''索額圖倡議太子日用起居儀注一切比擬皇帝,是其助太子''潛謀大事''的罪魁禍首,康熙這才將其定為「本朝第一 罪人」。

相關焦點

  • 索額圖被康熙評價為「本朝第一罪人」,到底冤不冤?一點都不冤
    索額圖,「輔政大臣」索尼第三子,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的親叔叔。康熙八年,時任「吏部右侍郎」的索額圖主動請調「一等侍衛」,助康熙剷除權臣鰲拜,康熙皇帝才開始實掌朝政大權。索額圖劇照康熙十六年,朝堂之上又崛起了一位權傾朝野的大人物——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太子太師納蘭明珠。自此,康熙朝著名的「索明黨爭」正式拉開帷幕。
  • 兩度辭官的功臣索額圖如何成了清朝第一大罪人?真相併不簡單
    赫舍裡·索額圖可謂康熙朝第一大權臣,《康熙王朝》的播出更是讓大家對索額圖頗有印象。索額圖一生立功無數,為何最後成為了清朝第一大罪人?歷史背後的真相往往沒有那麼簡單。《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形象一、三眼索相赫舍裡·索額圖,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
  • 索額圖和和珅相比,誰的權勢更大?綜合分析後看出,和珅還是差些
    赫舍裡索額圖是康熙朝的重要大臣,是康熙繼位初期首輔大臣索尼的兒子,康熙孝誠仁皇后的叔父,也算康熙的丈母叔,在康熙擒拿權臣鰲拜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康熙掌權後,就讓索額圖當上了保和殿大學士兼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這些職務,由此索額圖開啟了三眼索相的生涯,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 康熙王朝:為何蘇麻臨終前說一輩子只愛康熙一個人從沒愛過伍次友
    康熙本想重用伍次友,但一是怕眾人不服,二是他的本性太傲,可能不適合官場。但他特許伍次友以後可以稱呼他為龍兒。伍次友哪裡敢叫只是磕頭,被康熙擺弄的不行。話說康熙扳倒鰲拜之後,滿朝皆喜,這其中最喜的人便是這明珠,他從一個乞丐搖身一變成了一等侍衛朝中重臣,可這些明珠猶不滿足,他怕康熙重用伍次友自己的升遷之路受到影響,便決定從中破壞,而忘了伍次友的救命之恩。
  • 和珅明明姓「鈕鈷祿」,為何一般人卻直接稱他為「和大人」?
    清宮戲和有關清代的小說比較多,從這其中有時候能發現一些很怪異的現象,比如有些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稱呼和珅為「和中堂」、稱呼康熙朝重臣索額圖為「索大人」,還有晚清時期,一些人稱呼鹹豐朝重臣肅順為「肅中堂」。這種說法當然很符合一般的稱呼習慣,但是是不是總覺得怪怪的,因為這些人是滿族大臣,實際上「和珅」、「肅順」、「索額圖」不是漢人所說的「姓名」,而就只是「名」而已。那漢族老百姓和漢臣這麼稱呼算不算是違禁呢?也不是,這些人基本也都接受了,畢竟都入主中原了,當然按照中原的規矩來。
  • 陳廷敬在康熙朝的地位如何?雖官居一品但很難躋身第一梯隊
    在《康熙王朝》中,漢臣陳廷敬的戲份雖不多,卻也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在劇中所說的「皇上修宮殿沒錢,要是裁撤三藩用兵,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銀子來」,此話擲地有聲,讓人看到了陳廷敬身上的那股子倔勁。影視劇中的角色我們不必過於在意,筆者要探討的是歷史上真實的陳廷敬,是否如《康熙王朝》中那樣備受康熙帝的器重?
  • 《一代名相陳廷敬》康熙為何不殺掉明珠?明珠最後是怎麼死的?
    後來,金臺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嫁給了努爾哈赤做妃子,還生下了清朝的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因此納蘭家族與清朝皇室是親戚關係,按照輩分來算,康熙還得叫納蘭明珠一聲堂姑父呢!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深受康熙寵信。康熙初年,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駐守三藩,勢力越來越龐大,野心勃勃。
  • 在容妃去世後,康熙為何說只要看到容妃刷馬桶的人全部殉葬?
    康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看過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第46集的時候,容妃因刷馬桶而逝,而且還下旨說凡是看到容妃刷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容妃是康熙遇到的第三個最喜歡的女人,容妃端莊,賢惠,博學多識,她也是一個非常了解康熙的人,她可以經常減輕康熙的困擾,被視為康熙的知己,康熙也非常愛這個妃子。可是只要坐在帝王的寶座上,無論他們的愛有多麼深厚,也抵不過王權的政治命運。
  • 被忽略的太子胤礽,康熙也曾忍不住誇獎,為什麼還多次被廢呢?
    而太子胤礽騎射和文學好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八歲時就能左右開弓,背誦四書。四書我們可能很多人沒背誦過,但是應該見到過,很厚的一本,八歲就能背下來,想一想也是很牛氣了吧?兩位權傾朝野的大臣,一個太子和一個長子,這鬥爭是在所難免的了,據說明珠聯合了朝中大臣與太子一派索額圖等人對抗,朝中一時風起雲湧。
  • 康熙:我是不得已而為之,奈何胤礽不爭氣,胤礽:我冤枉啊!
    康熙皇帝一生最大的敗筆,可能就是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但是在康熙剛親政沒幾年的時候因為平三蕃被迫立皇太子,康熙對於皇太子胤礽的立,並沒有什麼考究,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時間做考慮,只是為了穩定政權。
  • 《康熙王朝》李光地在收臺期間表現良好,為什麼到了京城就糊了?
    收臺之後,康熙將李光地留在京城,打算好好培養。彼時康熙對朝中黨爭已經有所警覺了,所以有心廣納人才。而李光地正是重點培養對象。可惜,李光地將這手好牌打的稀爛。雖然李光地身處朝廷黨派紛爭之中,無法抽身自潔,他的垮臺還有索額圖,明珠,大阿哥和太子的合作手筆,但是李光地自己也是有問題的。
  • 兩次廢掉太子,並非康熙的衝動之舉,原因過於真實
    康熙朝的太子胤礽本是皇后赫舍裡所生,其外祖父一家,索額圖官拜康熙朝大學士,可謂顯赫至極。胤礽本人更是身份尊貴,剛出生就被立為太子。康熙是把他從小就帶在身邊,貼身調教,父子之情,遠超於對其他阿哥。若不是非常失望,康熙是斷不會做出廢太子這種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最終導致康熙廢掉太子。
  • 歷史上,康熙皇帝一共娶了多少對親姐妹?
    康熙除了將髮妻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胤礽身上之外,但凡赫舍裡忌辰,康熙當天破例不處理政務前往祭奠,以寄託哀思。小赫舍裡入宮之時,索尼家族已經今非昔比了。一則索尼離世已20餘年;其次,權傾一時的叔叔索額圖也因種種不法,遭到康熙的嚴厲警告。此外,小赫舍裡的另外兩個叔叔也不爭氣,一個懶惰,一個經常翹班,因此撤去了所有重要的職位。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因周培公準確地,預測了朱國治進京的遭遇,為康熙青睞。一番找尋,康熙先是發現,周培公持有帝師伍次友推薦信而不用,而後其又在茶樓之上,從帝師處得知的信息、以及身邊隨從的特徵,準確判斷出康熙的身份。如此,被康熙看重,以無職無銜之身,上書房行走,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在其短暫的官宦生涯中,多次力挽狂瀾,穩住政局。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那麼雍正到底是繼承的皇位,還是篡奪的皇位,他是不是康熙最為心儀的繼承人,而的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這裡為大家進行了一個的梳理和解讀。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同時也是康熙朝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在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中,赫舍裡氏家族的索尼、索額圖等人皆立有大功,再加上這一時期的赫舍裡氏很好的處理了後宮的關係,並且給予了康熙皇帝以重要的安慰與支持,所以這就使得康熙對於整個家族充滿了感恩,同時也與赫舍裡氏皇后本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康熙王朝》康熙為什麼非貶容妃不可?原來姚啟聖早就影射過容妃
    像極了索額圖演說姚啟聖時「別人的官兒是越做越大,他卻越做越小」。而內心的清高孤獨、遺世獨立,對待康熙的真實不矯作,姚啟聖與容妃亦有相通之處。 康熙則答:「朕絕不能承認武力攻臺有誤,朕現在只有棄軍保帥。皇上,天子嘛,滿朝文武可以嘰嘰喳喳,唯有皇上必須獨斷。要知道,皇上的權威比正確與錯誤更重要。」
  • 納蘭明珠因參與朋黨之、爭權奪利,觸害到了朝廷什麼利益?
    「明珠對人柔顏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鷙害,意毒謀險」,這是郭琇對於清朝重臣納蘭明珠的評價。在郭琇看來,納蘭明珠平時在待人接物方面,柔聲細語、和顏悅色,做什麼事情都很懂變通,確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一種處世之道;但是另一方面,表面溫和順從的納蘭明珠卻又暗藏歹心,對自己的敵對分子心狠手辣,甚至還有謀反之妄想。
  • 容妃是康熙愛妃,為何會被康熙送入宗人府,最後在刷馬桶中離世?
    是索額圖的一個棋子,也是偽朱三太子楊啟隆 的女兒。紅玉在索額圖的安排下長大,和太子胤扔互相愛慕,並懷了太子的骨肉。但事情洩露之後,康熙非常不高興,並將紅玉交給了容妃。但容妃私自放走了紅玉,讓康熙徹底的爆發了,可謂是天子之怒,雷霆萬鈞。放了紅玉的容妃,被降職成了奴婢。但容妃哪裡知道,奴婢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 康熙一生最愛的妃子,生前被迫刷馬桶,死後讓康熙大開殺戒
    歷史上康熙皇帝是個正常的人。電視劇中之前愛著容妃,寵著藍琪兒。似乎因為廢立太子的事情,卻對容妃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容妃死後,康熙傳旨「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並給予容妃厚葬,還冊封為「孝慈仁皇后」,並讓張廷玉為容妃寫傳,各種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