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請SHE做代言的達芙妮關店!可你還不知道它的老闆是誰

2020-12-10 金融八卦女

娶了「北影校花」韓雨芹的陳英傑,也不過是一次「失敗的傳承」?達芙妮的問題,究竟是從什麼時候發生的?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文刀

· · ·

「鞋王」達芙妮徹底涼了。

8月25日晚,達芙妮交出了2020年上半年成績單: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在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的情況下,虧損額為1.41億港元。

不出意外,虧損依然是主旋律。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在公告中達芙妮同時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臺灣),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

回想巔峰時期,達芙妮曾在全國擁有6881家店,從一線到三四線,幾乎所有城市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市值一度高達170億港元。

但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的門店越來越少,僅2019年就關了2935家,日均關店6家。

如今,達芙妮門店只剩293家,市值也暴跌至3.1億港元,相比最高時縮水了98%。

作為風靡一時、家喻戶曉的女鞋品牌,達芙妮何以淪落至此?

有人說,電商時代的到來,宣告了以實體門店為主要模式的達芙妮們被拋棄;也有人說,家族企業導致內部管理混亂,註定了達芙妮難以真正創新重生。

原因方方面面,但不可否認,大廈將傾。

1.

/ 起高樓 /

達芙妮的故事開端始於兩個創始人,一個是張文儀,一個是陳賢民。當然,兩人關係非同一般,張文儀是陳賢民的大舅子。

1980年,石油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臺灣,陳賢民失業了。為了討生活,他只好自力更生,拉上大舅子張文儀創立了「喬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文儀家族,即陳賢民的嶽父母家,是一個製鞋世家,而「喬志企業」做的正是鞋類代工,一切都水到渠成。

但臺灣製鞋業逐漸日薄西山,「喬治企業」也難逃時代的捉弄,好在張文儀、陳賢民兩人商業嗅覺靈敏,1987年去香港創辦了「永恩集團」。

「永恩集團」創辦後,新的難題接踵而至,很快,如何消化庫存讓兩人火燒眉毛。

恰逢改革開放十餘載,春風吹滿內地。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將滯銷的庫存投放進了內地市場,意外發現了內地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

1988年,張文儀、陳賢民將工廠遷了「假鞋聖地」——福建莆田。1990年,張文儀、陳賢民、陳賢民的連襟陳明源創立了「達芙妮」。

達芙妮很快就成了國內家喻戶曉的的女鞋品牌,對於它的成功,張文儀曾經這麼總結:

「真的是無心插柳,1992年純粹是為了解決外銷庫存料的問題才轉做內銷市場。只能說我們卡位得早,一開始廣告也打得兇,還有我們的鞋子真的很舒服又很時髦,『高貴不貴』的價格策略奏效。」

1995年,達芙妮母公司永恩國際在香港上市;1996年,達芙妮的角色從批發商變成了零售商,開始大舉在各個城市開設直營店和加盟店。張文儀洋洋自得稱:

「不會讓零售商控制住,被人牽著鼻子走」。

但快速擴張背後,暗藏危機一觸即發。1999年,達芙妮業績嚴重下滑,去庫存導致長期打折,消費者開始抱怨款式舊、鞋子磨腳。

不僅如此,那一年的聖誕節假期,正當陳賢民在加拿大與妻兒享受天倫之樂時,突然接到了一通電話,「下個月,有一筆1500萬美元的貸款到期!」

陳賢民後來回憶,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從床上摔了下來」。

1500萬美元的資金缺口,在當時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原本不負責財務的他,只得連夜回臺修補漏洞。

▲陳賢民,來源:搜狐新聞

千鈞一髮之際,陳賢民的外甥陳英傑出任達芙妮總經理,「達芙妮二代」登上舞臺。

舅甥聯手,通過對品牌形象、檔次定位的整改,利用關店、促銷等手段力挽狂瀾,一年後,達芙妮扭虧為盈。

但達芙妮的噩夢並未結束。2000年,創始人張文儀的順大裕事件爆發。據媒體報導,張文儀因「以假土地買賣拉抬股票、掏空旗下上市公司順大裕的資產」而被判刑,但他一直潛逃並遭到通緝。

達芙妮股價暴跌,張文儀因而退出達芙妮這一塊的事業,原本只負責廠務、業務的陳賢民正式接手。

在陳賢民的經營下,達芙妮的業務和股價好轉了不少,但法網恢恢,2007年,張文儀在澳門被捕歸案,再度牽累達芙妮股價暴跌。

▲圖片來源:和訊財經

動蕩中,上市公司只得出面進行了澄清:張文儀在2004年11月辭任上市公司主席一職,目前也沒有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與公司的日常營運和管理已經沒有關係。

原來,早在辭去達芙妮主席一職後,張文儀就把通過Lucky Earn持有的26.54%的上市公司股份,轉移給了自己的四名兒女。

隨著張文儀的徹底離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蕩後,達芙妮再次重回正軌,市場佔有率也進一步提高。據說,當時「中國市場每五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

2006年,在大陸大獲成功的達芙妮把生意拓展到了臺灣,設立了30家專賣店,還聘請了SHE、劉若英分別擔任不同系列代言人,進一步打響品牌名氣。

2008年,上市公司永恩國際更名為達芙妮國際,還出了一本《達芙妮模式成功專賣》,專門分享達芙妮女鞋成功背後的經營故事。

2011年,在張文儀退出7年後,被稱為「鞋界郭臺銘」的陳賢民也退休了,達芙妮第一代創始人悉數落幕。

2.

/ 宴賓客 /

1999年出任達芙妮總經理一職時,迎面而來的各種挑戰,都讓年輕的陳英傑心生懼意。「前三天害怕道不敢坐自己的位置」,後來他回憶時形容,「只敢坐在一旁客人坐的沙發工作,太年輕了。」

但歷練近20年後,在達芙妮發展的高峰期,第一代的三位創辦人都認可了陳英傑的能力,共同決定讓他接管達芙妮。

就這樣,陳英傑成了達芙妮的第二代掌門人,開啟達芙妮2.0時代。他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身份,是第一代創始人之一陳明源的兒子。

▲陳英傑,來源:視覺中國

接手後,陳英傑大刀闊斧地砍掉了那些不盈利的門店,把注意力轉向專注於那些盈利的門店,並大力拓展銷售渠道。

不可否認,在陳英傑的努力下,達芙妮的收入上了一個新臺階。2012年,達芙妮的營收高達105.29億港元,公司控股股東應佔利潤達到9.56億港元,市值更是突破170億,一時風頭無兩。

不僅如此,從2003年到2013年,達芙妮的實體門店總數幾乎增加了10倍,尤其是2009年到2012年,每年都保持著新開1000家店的速度。

如果用現在網際網路新零售的打法來看,達芙妮或許可以說是下沉路線的鼻祖。

但過滿則虧,在取得了足夠引以為傲的成績後,陳英傑的操作開始讓人迷惑了起來。

比如2012年左右,達芙妮調整銷售渠道,縮小加盟比例,推出「單方面不續約」的條款,引得加盟商一片怨聲載道,還有17家加盟商向上海市工商局舉報達芙妮涉嫌違規的問題。

「去加盟化」對達芙妮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據歷年財報顯示,達芙妮加盟商比例已從2011年的23%調整至2016年的8%。

比如他娶了「北影校花」韓雨芹,而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張國立的乾女兒。

▲2010年5月15日,臺灣,內地女星韓雨芹嫁給達芙妮國際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陳英傑。

或許韓雨芹嫁給陳英傑時,達芙妮恰好遇上了麻煩;亦或者是陳英傑娶了韓雨芹後,心思逐漸放在了別的地方而忽視了公司的發展。

總之,恰好此時達芙妮走上了下坡路。馮侖定律「民營企業家泡女明星必死」,一語成戳。

再比如2010年後,達芙妮投資了選秀節目《蜜蜂少女隊》、少女時尚雜誌《vivi美眉》,幾乎都沒有成效。

對於達芙妮2.0時代的大手筆投資娛樂業務,第一代掌門人陳賢民曾解讀為陳英傑放不下自己的娛樂夢想,畢竟,年輕時的陳英傑不僅和任賢齊是好友,還曾一起組過「赤蛇」樂團,在這個重金屬搖滾樂隊裡擔任鍵盤手。

事實上,關於如何經營公司和打造品牌,陳英傑確實說過一段主題為「賣鞋子就像開唱片公司」的言論。

「以前我認為達芙妮不做前衛音樂;要做,就要做普通、多數消費者最能接受的流行歌曲,但一家唱片公司不能永遠只靠任賢齊賣錢吧。」「每一個品牌就像一位藝人,有人走偶像路線,有人走唱將路線,而唱片公司的作用就是幫藝人找到最適合的定位,然後再包裝出去。」

或許正如陳賢民所說,「他最後心不在那裡就可惜了。」後來,對於陳英傑的接班,陳賢民曾評價稱:

「這是失敗的傳承」,「對我個人是很好,單看公司營運現況就很不好」。

另外,在2009年至2015年間,鑑於張文儀帶來的股價暴跌,達芙妮試圖嘗試「去家族化」,引入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TPG的5.5億元投資。

從董事會和執行層面來看,引入TPG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達芙妮式的「去家族化」,帶來了規範的企業運作模式和廣闊的運作空間,在投資初期改善顯著。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他們帶了很多新的人進來,什麼CXO啦,「陳賢民說,「他們不是鞋業出身,就只是一張嘴而已,弄得裡面的人天天寫報告,搞得我們員工有些不平衡。」

再加上電商時代的衝擊,業績下滑、股價暴跌等危機再次一起來襲,而第二代掌門人陳英傑後期的變革幾乎沒有什麼效果,達芙妮眼瞅著就要扛不住了。

對於這樣的局面,早早退休的陳賢民感慨頗多,「如果能重來,我還會多做十年再退休,把底子打得更穩再退。」

3.

/ 大廈將傾 /

陷入衰退的達芙妮,難道沒有自救過嗎?其實,達芙妮從來都沒有坐以待斃過,反而早早就多次布局了電商業務。

比如2006年入駐天貓、搭建自營電商「愛攜」,2009年成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0年前後與京東、好樂買、唯品會等數十家電商平臺籤訂代銷協議……

2010年,達芙妮還曾投入3000萬股佔股10%,與百度一同投資電商平臺「耀點100」,為此不惜關閉了京東、樂淘和好樂買等優勢分銷渠道。

但這些嘗試無一例外,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也給達芙妮的電商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4年,達芙妮再次重視電商發展,並在2014、2015年雙十一中連續兩次拿下了女鞋類目排名第一的成績。只是由於電商業務在整體銷售的佔比不到十分之一,仍然無法抵銷實體店客流下降造成的虧損額度。

業績大幅下滑、品牌深陷危機,終於,2017年5月陳英傑辭任,千瘡百孔的達芙妮迎來了第三代掌門人:張智凱。

▲左一為張智凱;圖片來源:中金在線

張智凱於2003年進入達芙妮,主要負責產品研發和採購,他是創始人張文儀的兒子,陳英傑的表弟。

而張文儀的另一個兒子、張智凱的親弟弟——張智喬,也上位達芙妮的執行董事,成為哥哥的左膀右臂。

兩代接班人,都是第一代掌門人陳賢民的外甥。達芙妮的高管職位兜兜轉轉,最後還是關起來門來,都是一家人。

第三代掌門人張智凱上位,達芙妮進入3.0時代,確定了關於客戶群體的首個目標——吸引現在最有消費潛力的90後群體。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讓這個成立將近30年的老品牌看上去更年輕、時尚、潮流,張智凱主導推出了一系列變革。

比如達芙妮關閉了虧損和形象不佳的店面,開始向購物中心布局。2017年,達芙妮的第一個新形象示範店在合肥淮海路步行街開業,從店內裝修到店鋪logo,風格都變得更為簡約。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比如達芙妮和美國時尚品牌「開幕式」(OPENING CEREMONY)進行跨界合作,後來還聯合周筆暢、迪士尼推出了跨界系列產品等。

但戰勝了所有對手的達芙妮,看來終歸是難以戰勝時代,所有的變革都收效甚微,想要重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實在是難上加難。

達芙妮的高管也知道這個道理,三代張智喬就曾說過,「達芙妮沒辦法完全成為一個時尚品牌,他的歷史品牌價值還是有性價比的大眾女鞋,市場沒辦法完全推翻。」

如今,經過大刀闊斧的關店,達芙妮的實體門店只剩下不足300家。幾乎無路可走的達芙妮只能再三重視起電商,畢竟只有電商業務還能實實在在的帶來盈利。

在做出「退出實體零售」決定的公告上,達芙妮對於未來的展望是:線上業務將是本集團在後疫情階段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以不斷提升其盈利水平。

但憑藉電商業務,已經成立30年的達芙妮恐怕很難重獲往日榮光。

有句話說的好,「船大難掉頭」,或許這正是達芙妮們的宿命吧。

參考資料:

《深度|沉浮三十年,達芙妮的興衰與自救》,觀察者網;

《4年虧掉30億港元,大眾鞋王達芙妮是怎麼把錢作沒的?》,中國經營報;

相關焦點

  • 當年請SHE做代言的達芙妮要退出實體零售了!杭州有專櫃月底撤櫃...
    曾經是一代鞋王,70、80後幾乎無人不曉,沒想到也到了關店這一步——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轉型「輕資產」。事實上,昨天(8月25日)晚上,達芙妮國際(00210.HK)在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的同時,就已經官宣了這一消息。
  • 當年請SHE做代言的達芙妮要退出實體零售了!杭州有專櫃幾天後就撤...
    曾經是一代鞋王,70、80後幾乎無人不曉,沒想到也到了關店這一步——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轉型「輕資產」。事實上,昨天(8月25日)晚上,達芙妮國際(00210.HK)在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的同時,就已經官宣了這一消息。
  • SHE代言的達芙妮宣布退出實體業務!中國時尚品牌還能翻身嗎?
    &34;的廣告語,劉若英和當紅組合she的代言,讓達芙妮成為女鞋時尚的代表。根據達芙妮的半年財報,2019年達芙妮每天平均關店6家,一代&34;黯然退場。從成立到巔峰時期的市值近200億,達芙妮走了十幾年,而從巔峰時刻到退出實體店業務,達芙妮僅用了8年。達芙妮的衰敗不是突然性的,而是早有預兆。
  • 全智賢SHE劉若英都為它代言,「鞋王」達芙妮還是倒下了
    在那個網際網路購物模式還沒有成熟的時期,人氣火爆的代言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語+黃金地段的實體店鋪,達芙妮火遍了全國。首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達芙妮請來當時的初代偶像團體S.H.E代言靚麗的青春線產品,劉若英代言另一條知性輕熟女的產品線。
  • 從一代鞋王到「關店王」,達芙妮這次要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在達芙妮最鼎盛的時候,「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的廣告詞人盡皆知,女鞋市場佔有率接近20%,相當於每五個買鞋的女人,就有一人選擇達芙妮。 不僅店鋪遍地開花,而且達芙妮也很有「流量」意識,選擇了極具知名度的組合SHE做代言人,她們還參加了達芙妮第4000家門店的開業。
  • 關店6000家,半年虧1.4億,殺死達芙妮的除了時代還有什麼
    其中,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誰可曾想到,達芙妮成在最鼎盛的時候,達芙妮的女鞋市場佔有率接近20%。這是啥概念?全國每賣出的五雙女鞋裡,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
  • 達芙妮2019年平均每天關6店!仔細算來,到底多久沒買過它家鞋?
    說到達芙妮這個品牌,估計不少80後90後都很熟悉小編就經歷了達芙妮的輝煌時代,幾乎身邊每一個朋友都至少擁有一雙達芙妮的鞋子劉詩詩、SHE、劉若英都為這個品牌代言過在當時也是時尚品牌的代名詞,也被稱為「女鞋王」,收穫了一票粉絲但不知道從何時起,身邊的達芙妮店鋪逐漸的在消失據數據統計,2019年幾乎每天都會關閉6家店鋪甚至連股票也曾呈現跳崖式的衰落,很多人好奇曾經的一代鞋王到底發生了什麼?
  • 達芙妮,就輸在了這個字上
    年輕女孩挽小姐妹走進店裡,在一眾波點、條紋、水鑽和蝴蝶結的達芙妮高跟鞋裡挑挑選選,同時媽媽嬸嬸輩的中年婦女也在試穿鞋頭圓鈍的平底鞋,評價著遛彎買菜接孫子哪款更方便好穿……這架勢,達芙妮不火誰火啊!1990年成立的達芙妮,五年後上市,2005年佔據了女鞋市場份額的20%。在「中國女鞋銷量第一」的寶座上,它霸踞了五年之久。
  • 青春再見:達芙妮宣布關閉線下所有門店,曾因SHE、劉若英代言大火
    在2015年-2019年期間,達芙妮5年共計虧損近40億港元。 但是,自去年開始進行大規模業務轉型及實現「輕資產」業務模式之後,達芙妮開始好轉,在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減少,同比收窄了約64%。此次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正是達芙妮堅持「輕資產」業務模式戰略轉型的表現。
  • 鞋王達芙妮為何盛極而衰?就輸在了一個字上「慢」!
    當達芙妮的存貨金額在2013年達到巔峰後,「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應聲落下。2015年達芙妮出現十餘年的首次虧損,此後營業額一路下滑。早些年間幫達芙妮開疆闢土的線下店鋪,如今也變成了大累贅。關店止損同樣從2015年開始,2019年平均每天就有6家門店關閉。6000餘家店鋪,2020年6月底僅存293家。
  • 「鞋王」達芙妮日均關店7家!西安街頭品牌店紛紛撤櫃已難尋蹤影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銀泰商城小寨店,商城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達芙妮早已撤櫃。「大概是兩年前就撤櫃了,現在西安銀泰商場裡基本都沒有達芙妮這個牌子了。」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服裝、鞋類的產品更新較快,消費者需求變化大,部分品牌雖受到大眾的一時追捧,但眨眼間撤櫃走人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撤櫃最大原因就是銷量不行,只能撤走。」
  • 達芙妮們的命運永遠是「被拋棄」
    《請遍頂流代言的它們,收割不動中國女孩了》,作者:葉橙子,題圖來自:視覺中國。代言人陸續包括因superjunior大火的韓庚、因《繼承者們》大火的李敏鎬金宇彬、因《匹諾曹》大火的李鍾碩,還有《來自星星的你》的金秀賢。總之,每年都逮著大火韓劇薅羊毛,觀眾們一換「新老公」,彼時還豪大氣粗的森馬就請新代言人。服裝設計也對標韓劇,不愁沒受眾。
  • 達芙妮也閉店了,那些你學生時代羨慕卻不捨得買的牌子正在慢慢消失
    一、達芙妮 8月26日,達芙妮國際開盤大跌,截至發稿時,該個股跌幅達18.27%。在達芙妮國際發布上半年業績,營業額2.12億港元,同比減少85%;虧損1.41億港元。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 騰訊微博關閉,達芙妮關店,沒有誰能夠一直待在舒適圈裡!
    這意味著運營了10年的騰訊微博距離徹底告別只剩下20多天了。而這個消息也喚起了不少人關於騰訊微博的記憶,儘管這也可能是它最後一次在網際網路上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了。除了沒落地悄無聲息的騰訊微博之外,就在前幾天,一代鞋王達芙妮也宣布退出實體零售。
  • 再虧10億!達芙妮會成為第二個百麗嗎?
    天下網商記者 蔣嬋娟你的鞋櫃裡還能再找出一雙達芙妮嗎?近日,達芙妮國際公布了2018年業績報,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達芙妮年度虧損10.102億港元,較2017年度7.42億港元,盈利狀態進一步惡化。這也是其從2015年首次虧損之後,連續4年錄得虧損。
  • 關店6000家,5年虧40億,老闆娶女星,一代「鞋王」還有戲嗎?
    2019年,達芙妮就開始聚焦核心品牌發展。其核心品牌業務,是指自有品牌「達芙妮」和「鞋櫃」的線下零售業務。過去一年,達芙妮關店超過2000多家。截止中報發布時期,只剩下293家門店。傳統鞋企的危機是整體性的。達芙妮之前,富貴鳥破產退市,百麗也曾私有化退市,後又通過滔博體育重回資本市場。
  • 達芙妮倒下的背後,老闆用12臺賓利娶女明星,另一老闆則捲款跑路
    去年年初,達芙妮還有2820個門店,不過2019年一年就關了2400多家門店。到了今年6月份,達芙妮的門店只剩下293個了。要知道巔峰的時候,達芙妮有6000多個門店。
  • 你還記得達芙妮嗎?成都僅剩1家門店,兩雙99元鮮有人買
    《公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達芙妮國際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4%,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記者翻閱過往的業績報告看到,達芙妮自2013年開始,營業額即出現下滑。到了2015年,達芙妮出現了10餘年來的首次虧損。從2015年至今,達芙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至今虧損額早已超出40億港元。
  • 一年關店2288家,「平價鞋王」達芙妮能靠電商翻身嗎?
    近日,達芙妮國際發布公告稱,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全年,集團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按年下跌約20%。此外,全年內集團淨關閉2288個銷售點,其中包括2174家直營店及114家加盟店。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核心品牌業務共有460個銷售點。截至2月20日收盤,達芙妮國際股價報0.127港元,跌幅1.55%。
  • 實體店迎來「關店潮」,「罪魁禍首」原來是它?不是電商、人工
    馬雲還與王健林「豪賭」1個億,表示如果未來10年電商的市場份額沒有佔到國內零售市場的一半,他就認輸給錢。事實證明,這個賭約是馬雲贏了,近年來,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甚至迎來了「關店潮」,就連曾經紅極一時的國內大牌也沒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