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張先生查了幾次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上下,已經超過了6.1mmol/L正常值的上限,雖然採取的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的措施,但血糖一直在這樣的水平上下波動,他想知道該不該用降糖藥把血糖儘快控制下來?用與不用的後果有啥不同?
【醫生解析】
按照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的診斷標準,當空腹血糖在這個數值上下波動時,首先要做的是到醫院做糖耐量試驗,尤其要看餐後2小時血糖是多少,要知道在糖尿病發生的早期,餐後血糖的升高往往早於空腹血糖升高的出現,這樣才能能及時明確是否已經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6.1-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檢查結果要麼是處於糖尿病前期,要麼是處於糖尿病的早期。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多數人都希望能通過生活方式幹預比如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來控制血糖,這些措施本就是控制異常血糖的基本措施,但並非人人都能如願。那麼,當血糖控制不到正常範圍時該怎麼辦呢?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儘早將血糖控制達標,對防治未來高血糖損傷機體各器官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機體對高血糖等代謝異常存在記憶效應。所謂記憶效應是指隨著高血糖異常持續時間的延長,未來不僅控制血糖的難度將越來越大,而更為關鍵的是持續的高血糖狀態使各組織器官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微損傷,損傷積少成多造成的病變將是不可避免的,相比早期將血糖控制達標的人,病變程度也將嚴重得多。
因此,在血糖異常的早期如果經合理的生活方式幹預後,血糖仍然不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時就應當採取更加有利的措施比如服用降糖藥儘快血糖控制達標,有一項指標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即糖化血紅蛋白。
經檢測中青年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65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化血紅蛋白大於7.0%,即應當果斷服用降糖藥。可能有人會說:糖化血紅蛋白代表的是血糖的平均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不是太高,糖化血紅蛋白怎麼可能會那麼高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當血糖發生異常時,表明機體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下降,在受到某些因素比如飲食過量等時,就可能出現血糖大幅波動,只不過沒有及時監測到,但不等於這種情況不發生,糖化血紅蛋白就可能因此而處於較高水平,也正因這種情況提示血糖存在較大的波動,更應當成為及時服用降糖藥的指徵,要知道血糖的波動比單純的高血糖危害大得多。
綜上所述,當血糖異常升高及處於糖尿病早期時,及時服用降糖藥將血糖控制達標會有更大的獲益,至於有些擔心的一旦服藥就不能停以及會對肝腎造成損傷,要知道這些擔心比起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對各組織器官造成的損傷病變是微不足道的,因糖尿病導致的心腦血管病、腎損害等才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