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體曝光微眾銀行涉嫌"暴力催收":騷擾、辱罵、惡意恐嚇,獲取通訊錄信息後輪番"轟炸"逾期者的親朋好友。手法與714高炮時代如出一轍,難道當年服務714高炮平臺的催收團隊,拿了微眾銀行大單
更令人驚訝的是,關於微眾銀行暴力催收的指控並非個例,在聚投訴和黑貓投訴上,微眾銀行被投訴總量接近6000件,其中很多與暴力催收相關。
《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軟暴力"是指行為人為謀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響,對他人或者在有關場所進行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手段。
隨著國家對軟暴力打擊的深入,不少軟暴力組織已經獲刑。
據中國法院網報導:一公司為多家金融公司催收貸款的業務,公司員工經公司統一培訓話術及簡訊模板,根據網貸公司提供的聯繫方式,或者其他違法手段獲取貸款人的聯繫方式,通過故意揭露貸款人欠款的隱私,實施軟暴力催收行為,滋擾貸款者本人及親屬和其他社會關係人等。並逐步升級滋擾內容,威脅、辱罵、恐嚇貸款人還款,致使全國各地多名被害人不堪其擾,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河南省鄧州市馬某、趙某等多名被害人長期受害,幾度要跳樓自殺。最終,該公司59名涉惡人員獲刑。
當然,被媒體指控暴力催收的微眾銀行沒有這個煩惱,風險在第三方催收身上。
所謂第三方催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暴力催收不僅會損害自身商譽,還會涉及法律風險,而僱傭第三方的目的就是將風險隔離:自己的催收團隊做合法合規的前期工作,髒活、累活以及違法違規的事情交給第三方催收去做。
遭受暴力催收的借款人龍蛇混雜,其中有真正的受害者,更有專業擼口子的"老賴"和來勢兇猛的反催收聯盟,催收者與逾期者之間孰是孰非是筆爛帳,二者多數是以惡制惡,沒有絕對的正義或錯誤,但暴力催收的主角怎麼會成為微眾銀行?
微眾銀行,民營銀行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騰訊的親兒子,更是網際網路無抵押信貸的傑出代表。那可是微眾銀行!
前不久的外灘峰會上,馬雲說: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中國金融的當鋪思想非常之嚴重;"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支持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我們必須用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個信用體系必須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
這段話中的錯誤,讀懂新金融在《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系統?"扔炸彈"的馬雲是瘋了還是焦慮了》一文中已經做了介紹,不再贅述,而從貸後催收環節來看,一味否定"當鋪思想",過於迷信大數據也不見得是好事,起碼"當鋪思想"演變為暴力催收的可能性會比"無抵押信貸"低很多。
馬化騰這一「巴掌」,結結實實地「抽」在了馬雲的臉上呀。
回到微眾銀行:微眾銀行發放貸款的各類合同齊全,為何直接不通過訴訟、仲裁的手段,追回本息?
讀懂新金融就該問題向微眾銀行相關人士求證,發稿前未獲回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讀懂新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