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案外人因案涉房屋買賣存在的民事糾紛發生更換門鎖的事項是否屬公安機關管轄?

2022-01-30 法路痴語

     楊某、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保工公安派出所公安行政管理:治安管理(治安)二審行政判決書

   (2021)遼01行終35號   不履行法定職責   二審   行政   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2021-03-22

 

        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女,1955年12月31日出生,漢族,住瀋陽市瀋河區。

        委託代理人:張明春,男,系遼寧名熙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於金波,男,系遼寧名熙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保工公安派出所,住所地瀋陽市鐵西區保工南街108號。

        負責人:孫飛,系所長。

        出庭負責人:馮寅博,系副所長。

        委託代理人:羅偉,系遼寧秀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住所地瀋陽市鐵西區興華北街42號。

        法定代表人:鄂繼懷,系局長。

        委託代理人:馬國瑞,男,系該單位工作人員。

        上訴人楊某訴被上訴人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保工公安派出所、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不服瀋陽市渾南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20)遼0112行初90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2020年8月29日19時許,原告楊某撥打110報警稱其購買的瀋陽市鐵西區興順街249號4-8-2房屋門鎖被案外人張某龍更換,導致原告無法進入房屋。被告保工派出所出警後,了解到案涉房屋所有權人並非原告楊某,而是張某龍的妻子常某峰,楊某與張某龍因案涉房屋買賣問題存在民事糾紛。被告保工派出所認為,張某龍更換門鎖無出於洩私憤、報復等動機,目的不是故意毀壞門鎖,不存在非法入侵他人住宅和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當場告知原告楊某,其報警事項屬於民事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範圍,應當通過法院訴訟解決。原告不服,認為張某龍的行為已觸犯治安處罰法的相關規定,應當受到治安處罰,但被告保工派出所以屬於民事糾紛為由不予立案,已構成行政不作為,故訴至法院,請求:1、依法判令二被告對張某龍的違法行為立案、處罰;2、判令二被告賠償因行政不作為違法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3000元;3、本案訴訟費由二被告承擔。原審另查明,2020年5月12日,原告楊某與案外人張某龍、圓家置業有限公司就購買案涉房屋事宜籤訂了《買賣居間服務合同》以及《補充協議》。在履行上述合同過程中,雙方發生爭議。2020年8月18日,張某龍報警稱:楊某在購買房屋過程中,在未支付全部房款情況下,私自將房門鑰匙更換,張某龍索要鑰匙,楊某拒絕歸還。被告保工派出所出警後,告知雙方爭議屬於民事糾紛,到法院通過訴訟方式解決。2020年8月27日,楊某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為由,將張某龍及圓家置業有限公司列為被告、將許某佳、劉某莎列為第三人,起訴至瀋陽市鐵西區人民法院,該案目前正在審理過程中。原審再查明,案涉房屋原所有權人為劉某莎、許某佳共同所有,後劉某莎、許某佳通過房屋買賣方式將案涉房屋的權屬轉移給常某鋒(系張某龍的妻子),常某鋒於2020年8月28日就案涉房屋辦理了房產交易納稅申報。2020年8月30日,瀋陽市自然資源局為常某鋒頒發了案涉房屋的不動產登記證書(遼(2020)瀋陽市不動產權第0457570號)。

        原審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條規定,「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條規定,「縣級公安機關及其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獨立執法主體資格的公安機關業務部門以及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對報案、控告、舉報、群眾扭送或者違法嫌疑人投案,以及其他國家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按照規定進行網上接報案登記。對重複報案、案件正在辦理或者已經辦結的,應當向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投案人作出解釋,不再登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故被告保工派出所是本案的適格被告。本案中,原告楊某因購買案涉房屋與案外人張某龍發生爭議,張某龍更換門鎖無出於洩私憤、報復等動機,目的不是故意損毀門鎖,不存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故被告保工派出所以楊某和張某龍之間的爭議屬於民事糾紛,應通過法院訴訟方式解決,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範圍,不予立案,並無不當。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楊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承擔。

        上訴人楊某上訴稱,1、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在原審時提交的1、3、4號證據能夠充分的證明上訴人向出賣人支付了50萬元的房價款、出賣人張某龍向上訴人交付案涉房屋鑰匙的事實。由於出賣人張某龍把案涉房屋的鑰匙交給了上訴人,就完成案涉房屋法律意義上的交付,上訴人就對案涉房屋取得合法佔有、使用權。住宅的概念是公民居住、生活和存放私有財產的場所。住宅不以所有權為要件,公民可以通過租賃、借用、購買等方式取得住宅,只要公民不違反法律規定,合法佔有房屋並用於居住、生活或存放私有財產就應當認定為居住、生活公民的住宅。公民的住宅權受到憲法的保護。原審法院否定該事實錯誤。上訴人提交的證據能夠證明違法嫌疑人實施了故意損壞公私財物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違法行為。本案不屬於民事糾紛。上訴人不排除與違法嫌疑人存在民事糾紛,上訴人也已經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起訴至有管轄權的法院,本案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及審查的客體是違法嫌疑人張某龍、常某峰故意砸壞上訴人的電子門鎖和故意非法侵入住宅的行為是否構成治安案件,若構成治安案件就應當判決被告履行行政處罰職責。遺憾的是,原審法院卻以偏概全,用民事案件掩蓋治安案件,沒有審查被告認定違法嫌疑人不構成治安案件是否正確。保工派出所為了袒護違法嫌疑人將砸壞上訴人的門鎖說成是換鎖。換鎖是將自己的鎖或經過權利人授權更換鎖的行為。本案上訴人使用的門鎖,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違法嫌疑人故意砸壞,是故意損壞,而不是更換,故意毀壞是違法治安行為,更換是民事行為,原審判決混淆視聽。在一審中上訴人提交了一份錄音證據,並當庭播放,錄音中代理律師明確表示上訴人的門鎖被違法嫌疑人砸壞,要求對該違法行為給予處罰,但原審判決故意遺漏該證據。被告袒護違法嫌疑人說「不是出於洩憤、報復等動機,目的不是故意毀壞門鎮。」治安處罰法規定的主觀要件沒有動機、目的,只有主觀故意、過失,本案違法嫌疑人打開門後就看見案涉房屋是經過裝修且入住,應當認定違法嫌疑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入的是上訴人的合法住宅,還客觀上實施了非法侵入,就構成治安處罰法規定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應當受到治安管理處罰。違法嫌疑人在2020年8月18日報案時,保工派出所的民警已經告知他應當通過訴訟方式解救糾紛,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應當通過公權力行使,本案應當通過訴訟方式解決,而不是使用這種暴力砸鎖方式解決,否則,有糾紛就採取暴力方式解決,公安機關還不幹預,這就回到了原始社會。住宅不得讓他人侵入受到的是憲法保護,由此可見,國家對公民住宅權給予的是特殊保護,原審法院卻遺憾的以存在民事法律關係為由拒絕保護。2、原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二條規定,擾亂公共秩序,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害性,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本案違法嫌疑人侵害上訴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四十條和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給予治安處罰。雖然違法嫌疑人也涉嫌侵害上訴人的民事權利,不影響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給予治安處罰。違法嫌疑人還涉嫌黑社會組織犯罪,目前正在鐵西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調查過程中,其中本案砸壞上訴人家的電子門鏡也在偵查範圍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七條規定,鐵西分局對違法行為具有管轄權,本案違法行為具有受到拘留或者罰款超過500元,保工派出所無權作出處罰,鐵西分局具有對本案涉嫌違法行為處以拘留或500元以上罰款的行政職權,因此二被告主體均適格。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綜上,上訴人是由於購買違法嫌疑人的房屋,違法嫌疑人故意隱瞞案涉房屋設定抵押的事實,採取欺詐手段誘使上訴人購買了設定抵押案涉房屋,上訴人為了避免發生損失,提出通過資金監管方式支付房款,遭到違法嫌疑人的拒絕,違法嫌疑人為了達到侵佔上訴人50萬元房款和25萬元裝修財產,通過砸開上訴人家的電子門鎖,逼迫上訴人退讓,實現不法目的。上訴人因違法嫌疑人的違法行為,導致上訴人有家不能回,被告具有法定職責保護公民的住宅安全和財產不受侵害,正是由於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不僅感受不到原審判決給予上訴人的幸福感,連最基本的正常生活都得不到司法保護,懇請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或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保工公安派出所辯稱,答辯意見同原審一致,要求維持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

        被上訴人瀋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辯稱,答辯意見同原審一致,同意原審判決。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對於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範圍的事項,在接報案時能夠當場判斷的,應當立即口頭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投案人向其他主管機關報案或者投案,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投案人對口頭告知內容有異議或者不能當場判斷的,應當書面告知,但因沒有聯繫方式、身份不明等客觀原因無法書面告知的除外。本案中,根據審理查明的事實,上訴人並非案涉房屋所有權人,其與案外人因案涉房屋買賣存在的民事糾紛已提起民事訴訟且該案正在審理中,故上訴人以現有證據亦不能證明其對案涉房屋具有合法的居住使用權,其報案稱案外人具有非法侵入其住宅並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事實證據不足。被上訴人鐵西分局保工公安派出所出警後,經了解上訴人報警事項不屬公安機關職責範圍,當場告知上訴人,其民事糾紛應通過法院訴訟解決,符合《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上訴人訴稱被上訴人不履責,理由不能成立,故原審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並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楊曉鵬

        審判員  唱英梅

        審判員  王繼東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法官助理馬樂

        書記員何昕諾

    案例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僅供參考,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留言區討論。如有侵犯你的權利,聯繫本公號刪除。

相關焦點

  • 最高法院:案外人以享有租賃權為由排除房屋強制執行的,法院不能...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案外人以享有租賃權為由排除案涉房屋的強制交付的,因租賃關係存在爭議,執行法院不得直接帶租拍賣,而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的案外人異議程序進行審查,相關當事人如對該裁定不服的,應通過執行異議之訴解決。
  • 涉疫情?房屋買賣合同能否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丨法官說案
    作者(主審法官)民事審判庭 劉姍太長不看版原告以新冠肺炎屬不可抗力為由,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被告返還3萬元定金。法院審理認為,涉疫情個案中,應當綜合考慮當事人的約定、疫情發展階段、疫情對當事人實際影響的時間、程度等因素,判定當事人是否存在違約行為、違約程度等。
  • 【以案說法】案外人能否以享有租賃權為由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之訴...
    「佔有」是判斷租賃權是否成立的標準,也是判斷是否惡意規避執行的標準。吳某某以該不動產使用權抵債主張租賃權,請求法院帶租拍賣的,不屬於佔有不動產情形。租賃權雖不因拍賣而消滅,但該權利繼續存在於拍賣財產上,對擔保物權實現有影響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將其除去後進行拍賣。綜上,吳某某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遂判決駁回吳某某的訴訟請求。
  • 是否屬於「同一事實」、「同一法律關係」是區分民刑交叉案件處理...
    (二)案涉2300萬元已被生效刑事判決確認為刑事犯罪涉案金額的一部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關於「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處理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七條中關於「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非法集資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中止執行,並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 最高法判例:法院作出的調解書確認登記在他人名下的房屋歸當事人...
    3.袁小東、鄧常英於2011年1月14日購買案涉房屋,不知曉吳娟於2013年12月9日為天府銀行高新支行向號棚山公司發放的貸款提供保證,不存在買賣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天府銀行高新支行利益的可能。(三)袁小東、鄧常英明知案涉房屋上設定有抵押仍然購買,放任不能辦理過戶的風險,主觀上存在過失。二、1372號民事調解書不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效力。案涉房屋登記在吳娟名下,不屬於袁小東、鄧常英的共有財產,袁小東、鄧常英即使持該民事調解書前往不動產登記部門也無法辦理過戶登記。綜上,請求駁回袁小東、鄧常英的再審請求。吳娟述稱,認可原審查明事實,一審判決正確。
  • 「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房屋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說,認定一個民事行為是否有效必須具備上述三個基本條件,缺少一個條件,民事行為也是無效的。
  • 開發商破產後,未取得房產證但已實際佔有房屋的購房者,是否享有...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徐飛燕是否為案涉房屋的所有權人,能否行使取回權。第一,關於案涉《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效力。……商品房預售是存在期限限制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關於「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籤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之規定,本案中徐飛燕與泰豐公司籤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應認定為無效。現徐飛燕依此無效合同對案涉房屋主張行使取回權、將案涉房屋排除在泰豐公司財產之外,無法律依據,其訴訟請求應予駁回。
  • 決勝法庭|一場訴訟,一次演出——再看已售房產遭重新確權案
    2001年王大海去世,2009年自建房屋拆遷,補償為五套房屋。2009年,王小君與鄭本本籤訂《協議書》,以28萬元將五套房屋中的一套出售給鄭本本;2015年王小華、王小君、李譚因上述五套房發生糾紛,並由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作出(2015)碑民初字第04377號民事調解書,確認五套房屋為三人共同共有。
  • 商品房買賣雙合同的糾紛處理!
    由於政府指導價與開發商實際成本及市場利潤的差距,催生了商品房買賣「雙合同」。所謂「雙合同」,即購房者與開發商或其授意的第三方在購房過程中簽署兩份合同,其一為符合政府指導價的房屋買賣合同,其二為裝修等名義的相關合同,後者約定的合同價款或部分價款實質構成房屋買賣價款的一部分。 在法院訴訟及仲裁實踐中,出現諸多「雙合同」糾紛,案件類型複雜多樣,裁判機關觀點也並非統一。
  • 「案件傳真」案涉款項屬於不法原因給付,所涉款項不受法律保護!
    呂偉與朱傑因民間借貸糾紛,向江幹法院提起訴訟。就在兩人為案涉款項歸屬爭執不已的時候,法院卻宣布:案涉款項屬於不法原因給付,所涉款項不受法律保護!雙方取得的財產應當收歸國家所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公訴機關因呂偉、朱傑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決定對兩人不起訴。沒成想但兩人並未吸取教訓、認識到自身錯誤,反而因收取家長的款項歸屬發生糾紛,居然跑到江幹法院提起訴訟。
  • 以案釋法:「一房二賣」中刑事詐騙與民事欺詐的區分
    賣方將同一套房屋先後出賣給兩個買受人,並分別與二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但「一房」怎能「二賣」?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一房二賣」屬於合同詐騙犯罪還是民事欺詐,兩者應如何區分,在司法實務中爭議較大。本文將通過分析江蘇省南京市兩級法院近期審理的兩起案件予以闡述分析。
  •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不屬於公安治安管理範圍
    徐興進因訴如皋市公安局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不服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2020)蘇0691行初666號行政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徐興進向原審法院起訴稱:其在如城××××號擁有一處房屋。2020年3月18日,起訴人的房屋被不明身份人員非法強制拆除。
  • 最高檢張軍:防止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糾紛,民營企業不是『唐僧肉』,也...
    導讀:『少捕慎訴』的提法和做法,體現了檢察機關在刑事司法理念上發生的可喜變化。1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妥善處理刑民交叉案件,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通過刑事追訴插手民事糾紛。
  • 郭守華與江武、江文、蔡曉、周澤鈞民間借貸糾紛一案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 告(2019)粵01執3806號江武、江文、蔡曉、周澤鈞:    本院立案執行郭守華與江武、江文、蔡曉、周澤鈞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因你們下落不明    在執行過程中,2019年11月13日,案外人盧詠薈向本院提出書面執行異議,稱其與被執行人周澤鈞是夫妻關係,該房產是其與被執行人婚後購買的,雖登記在被執行人周澤鈞名下,但實際購買房屋的全部款項都是其支付的,故該房產實際是其享有所有權,被執行人周澤鈞因個人擔保而產生債務,屬於個人債務,不是夫妻共同債務,請求法院暫停對上述房產的拍賣以及解除對上述房產的查封。
  • 回遷房買賣有風險 法官提示購買須謹慎
    該類案件涉及兩份房屋買賣合同,標的為同一回遷房產,房產交付、不動產轉移登記均為履行買賣合同的行為。甲購房人籤訂買賣合同在先,已實際佔有並使用涉案房屋,未辦理不動產登記;乙購房人籤訂買賣合同在後,不動產轉移登記在後。甲、乙購房人及出賣人因涉回遷房歸屬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 最高法:離婚後財產分配涉及不動產的,是否應適用不動產專屬管轄​
    【裁判要旨】男女雙方協議離婚時達成財產分割協議,離婚後因履行該協議發生的爭議,屬於因離婚這一人身關係事項而引發的財產分配事宜的糾紛,為離婚後財產糾紛,屬於婚姻家庭糾紛的範疇,應按照婚姻家庭糾紛管轄原則確定管轄法院,即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1條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處理,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 擔保型房屋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川恆律所表示出借人在與借款人籤訂借款合同的同時,又另行訂立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借款人將合同中的房屋出賣予出借人。成都律師,房產糾紛,川恆律所那麼擔保房屋買賣有沒有效?由於觸犯擔保之禁律,案涉流押條款成為具文,然而,部分無效並不影響整體之效力,擔保合同並不因流押條款無效而無效。登記生效主義與擔保物權不成立我國採取的是債物二分的物權法立法體例,不動產物權與物權登記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