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女為減肥患上厭食症,體重僅有60斤還出現閉經

2020-12-26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鄒芸 謝晨

女孩子們,希望看完這一篇文章,千萬不要再盲目減肥了!要瘦不要命,最後真的可能沒命!

15歲的少女小櫻因為減肥患上神經性厭食症體重只有60斤。為了能讓小櫻「願意吃東西」,小櫻的家人與樹蘭醫院精神衛生科

感染科、神經外科的醫生護士們共同努力了半年,最終在她大腦植入了「小開關」才使得她「胃口大開」。

15歲的小櫻出落得婷婷玉立,1米67的個子,體重約90斤,讀書用功刻苦,成績也非常好。

轉折點出現在,去年中考結束,進入高中,學業壓力增大。

「有一天她回到家突然宣布要開始減肥了!」小櫻的父母說,高中孩子住校,周圍也有同學減肥,女兒於是也開始關注體重,害怕長胖,主動節食。

「平時就吃點營養代餐,青菜水煮一下,其他都拒絕吃,有的時候強迫她吃雞蛋,她也討價還價,最後勉強吃點蛋白,但是雞蛋黃是絕對不碰!」很快,小櫻的體重明顯下降,只剩60斤

而且原本漂亮的臉蛋上,仿佛只剩一雙的大眼睛,面頰凹陷,骨瘦如柴。

圖源:視覺中國

父母們開始憂心忡忡,小櫻的身體也出現了警報:才15歲的她,出現閉經了

同時伴有水腫、貧血、水電解質紊亂、低血壓、低血糖、低血鉀症;

化驗檢查發現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色素降低,全身皮下多處出血點,甚至還出現了肝腎功能改變。

「我們帶她到醫院,醫生確診為神經性厭食,但是治療效果不明顯。」小櫻父母帶她來到樹蘭醫院精神衛生科就診,由於病情危重,蔡巍主任聯繫感染科會診,隨後將小櫻轉至感染科救治。

但是小櫻對於治療非常牴觸抗拒,「口服藥她偷偷壓在舌頭下面,然後到廁所裡吐掉,我們檢測她的血藥濃度很低,說明她沒有按醫囑正常服藥。由於整個人暴瘦,營養嚴重不足,又不肯進食,醫院給她掛營養液維持生命,但是她偷偷去廁所,拔掉針管把營養液倒掉!」每次醫護人員為了能讓小櫻「多吃點」,都在鬥智鬥勇!

在小櫻的認知裡,讓她吃東西就等於在懲罰她,為此她還和父母發脾氣,吵架。小櫻的母親因為女兒的病急得誘發焦慮症,和女兒一起住進了病房,「一來我自己治病,二來也能再好好照顧她!」小櫻的母親痛苦無奈。

圖源:視覺中國

小櫻治療效果一直反覆,體重曾一度回升到70斤左右。然而,出院回到家後,又再次拒絕服藥,依舊吃得極少,而且都是卡路裡非常低的食物。

在身體虛弱,極度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小櫻還想著去跑步運動減肥!

今年二月份的時候,小櫻突然高熱在當地醫院住院,檢查發現消化道出血,貧血,敗血症,肺部炎症,進行了抗感染治療,之後再次轉到了樹蘭醫院,診斷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甚至口腔內都出血。

怎麼辦?

再這樣下去,小櫻危在旦夕了!

樹蘭醫院精神衛生科、感染科、神經外科、血液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專家為小櫻開展樹蘭iMDT多學科會診,「外科手術是唯一能救她的方法,手術置入腦起搏器(DBS),但是前期要先把患者的生命體徵穩住,糾正凝血功能,把營養跟上去,才有手術的機會!」神經外科胡華主任醫師表示,小櫻先轉到感染科,由高海女主任醫師進行抗感染等搶救治療,通過持續靜脈滴注營養液、血漿等,糾正貧血、凝血功能等問題。

一個月後,今年4月1日,小櫻終於獲得了手術機會。

紅圈處為手術刺激與毀損治療的靶點

由上海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孫伯民教授主刀,為小櫻進行腦深部伏隔核刺激術(DBS)以及內囊前肢毀損術。手術通過植入大腦病變神經環路中的電極持續放電,幹預控制情緒、情感的神經環路,達到治療目的。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也被稱為依伏神經核,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在大腦的獎賞、快樂、成癮、侵犯、恐懼以及安慰劑效果等活動中起重要作用。

內囊是大腦皮層與腦幹、脊髓聯繫的神經纖維通過的一個部位的名稱,位於基底神經節與丘腦之間。通往大腦皮層的運動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均經內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其中,位於尾狀核與豆狀核間者稱為前肢。

術後,小櫻很快感覺到飢餓,「媽媽,我想吃東西!」這句久違的話,讓一家人的高興溢於言表。

「早上開始吃了小半碗的稀飯,過一會又想吃餅乾,之後想吃水果……」小櫻媽媽說,女兒開出了一長列的飲食清單,不過醫生提醒,飲食要慢慢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容易引發急性胃擴張。

而且小櫻的腸壁已經很薄,小腸絨毛萎縮,因此吸收消化功能不好,要慢慢恢復。

今天下午,鄭樹森院士也來到病房看望小櫻,「精神氣色好多了,嘴唇紅紅的也有血色了!」當聽說,小櫻體重回升了兩斤,鄭樹森院士非常高興,鼓勵她好好治病,小櫻也答應,養好身體再回到課堂繼續完成學業。

得知鄭樹森院士來看望自己,小櫻希望能夠和自己的院士「偶像」合影留念。

【健康科普】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慢性進食障礙的臨床表現,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發病年齡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多見完美主義、自我懷疑、傷害迴避的人格特質,這樣的特質與發育階段、生活事件、環境相互作用,成為厭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一般神經厭食症患者不會主動就醫,傾向於否認自己存在的問題,因此當患者家屬發現有明顯拒食,導吐等異常行為,以及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應及時帶患者到精神衛生科就診。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患者抗拒藥物治療,也可考慮選擇手術治療。

相關焦點

  • 15歲中學女生減肥失控患厭食症 變成「紙片人」 - 中國在線
    年僅15歲的中學生小君(化名)因為嫌自己胖,刻意節食減肥,從不吃主食開始,漸漸演變為每天僅以水果果腹。短短幾個月內,她的體重急劇下降,身高近1.6米,體重卻僅剩下35公斤。導報記者昨日了解到,近年來像小君這樣罹患厭食症的人數比往年有所增加,年齡也有低齡化的趨勢,超過80%的患者為15歲到19歲的未成年或年輕女性,今年廈門收治過最小的厭食症患者年僅10歲。案例減肥失控變成「紙片人」昨日,導報記者在位於龍山西路的小君家中見到了她的母親陳女士。
  • 12歲女生如此減肥半年瘦30斤,頭髮脫落患厭食症
    12歲的花季女生小麗就因為瘋狂減肥,導致月經紊亂、頭髮脫落,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十二歲花季女生瘋狂減肥,半年暴瘦30斤第一次見到小麗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海燕被眼前這個瘦到皮包骨頭的女孩嚇了一跳——12歲的六年級女孩,1.58米的個頭體重只剩下了70斤,身體質量指數(BMI)換算起來只有13.67kg/㎡,遠遠低於正常的18.5~23.9 kg/㎡。
  • 17歲少年病態減肥,體重僅剩90斤,患上厭食症
    在節食減肥幾個月後,迪安·米勒患上了厭食症。迪安·米勒今年17歲,是英國某高中的一名學生。因為肥胖的原因,米勒沒有朋友,甚至常常被同學欺負,而這樣的惡劣事件愈演愈烈,米勒成為全校的公敵。米勒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凌辱,他決定減肥。和大多數人一樣,米勒從節食開始。可是讓米勒沒想到的是,節食給了他年少的人生沉重一擊。
  • 15歲少女1年「魔鬼」減肥20多斤致閉經
    玲玲是一個15歲的女孩,一年前因同學一句玩笑話說她胖,就開始實施魔鬼般的減肥計劃。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由以前的105斤減重20多斤,目前158的升高,體重僅80斤左右。然而,玲玲從去年開始月經就經常長達3、4個月不來。兩月前在另一家醫院精神科診斷為抑鬱症,到現在一直服用抗抑鬱藥。此次來省婦幼就診,想通過治療恢復月經。
  • 12歲少女患上「神經性厭食症」的背後:無法逾越的嘲笑
    「做自己的快樂,保護你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你能想像一個年僅12歲的少女就開始出現月經紊亂、頭髮脫落,還有 「神經性厭食症」麼?杭州的阿狸就是這樣,今年12歲的她,身高1米58左右,但是體重只有70斤,根據BMI(身體質量指數)來看,這樣的身材比例遠遠不是健康的。
  • 身高160體重100斤還嫌胖,四川女子減肥暈倒摔得頭破血流……
    檢查後,醫生為依依注射了破傷風針,進行了傷口包紮等處理。急診科醫生周雨表示,依依屬體位性低血壓。所幸,經測未患低血糖。「她是由蹲位改為站位時暈倒的,眩暈時間短暫,可能不到10秒。也許和她減肥很有關係。」周雨回憶,這是近9個月來,他接診的第二例因減肥而暈倒的患者,「都是年輕女孩。減肥的女性在經期更容易出現這類症狀。一般夏季多發。」
  • 女孩減肥卻患上厭食症瘦到只剩40斤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來越多,於是減肥成為一種時尚。肥胖不僅僅代表了臃腫的體態,更重要的是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因此,減肥不僅是為了美麗,在醫生看來,更是為了健康,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 廈門一高中生因減肥患上厭食症思明疾控教你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高中生虹虹(化名)一日三餐只吃水果和水煮蔬菜等素食,一個月後成功將體重從110斤減到100斤。可她也患上了厭食症,體重持續下降到80多斤,同時頻繁感冒,全身疲倦乏力,還出現了停經、掉發等症狀。後來,虹虹到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減重門診就診,營養科主任陳紅潔根據她的情況,為她制定了食物調整的治療方案。3個月後,虹虹的體重恢復到了100斤,厭食症也得到了改善。據了解,像虹虹這樣採用極端的減肥方式,導致身體健康亮紅燈的減肥者不在少數。陳紅潔說,想要健康科學的減肥,飲食和運動缺一不可,只有少吃多動,才能成功瘦下來。
  • 節食減肥竟患「神經性厭食症」 13歲花季少女四個月暴瘦30多斤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鑫鑫近期,青島婦兒醫院接診了一個特殊的小病號,為了追求減肥變美,四個月暴瘦30多斤,身體出現了一系列不良反應。在青島市婦兒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所幸經過多學科的及時治療,小病號有所好轉。13歲的寒寒(化名),青春活潑,自律性強,基本不用父母多操心。
  • 節食減肥竟患「神經性厭食症」,花季少女四個月暴瘦30多斤!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鑫鑫近期,青島婦兒醫院接診了一個特殊的小病號,為了追求減肥變美,四個月暴瘦30多斤,身體出現了一系列不良反應。在青島市婦兒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所幸經過多學科的及時治療,小病號有所好轉。
  • 俄羅斯美女因減肥患上厭食症,瘦到40斤,到中國後成功「逆襲」
    俄羅斯美女因減肥患上厭食症,瘦到40斤,到中國後成功「逆襲」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有的人選擇控制飯量,凡事都有雙面性,俄羅斯有一個女模特,為了保持身材,體重100斤的她,在短短幾個月暴瘦幾十斤。
  • 娛樂圈患厭食症餓得瘦骨嶙峋的十大女星
    一直以來,鄭爽減肥上癮,疑似患上了厭食症。很多跟鄭爽合作過的人都說基本沒見過她吃飯,這減肥事小,吃不下飯事就大了。有網友戲稱「老少戀」為「消化不良事件」,導致侯角為情所傷,分手後形象大變。昨日記者提及此,侯角坦言,和李成儒分手後,自己患上了厭食症。
  • 厭食症的初期症狀
    厭食症的初期症狀(1)起病隱匿起病隱匿,以致家裡人不易發現,最初患者僅是偶爾幾次的不進食,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規律性的節食,以致出現進食後引吐參加劇烈運動,吃減肥藥、喝減肥茶,參加各種與減肥有關的活動,如學習班等,交流減肥經驗,心得,體會,最後發展成條件反射,一聽到吃飯就噁心、嘔吐,總說自己不餓
  • 厭食症:死亡率很高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對食物有強烈恐懼感
    一.真實病例:大學女生為了減肥,患上厭食症,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住進重症監護室陳瑤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學習很努力的女孩,上小學時,經常是班裡前三名,並且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後,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女生。
  • 我,250斤,還患有厭食症……
    小E,女,今年31歲,體重近250斤(270磅),有厭食症……小E這250斤的體重並不是因為她身高2米之類的,而是確實是達到了「肥胖」的定義。她的厭食症,也屬於非典型性厭食症,這類厭食症與上述厭食症的主要區別就是,患者體重正常甚至超重或者肥胖。一個250斤的胖子得厭食症是什麼感覺呢?小E認為,那基本上是周圍所有人都會把你往火坑裡推。她第一次得厭食症時剛上大學,那時候她還是個微胖女孩。
  • 14歲少女瘋狂減肥,輕到只剩60斤時哭著求醫……
    媽媽一手拿粥一手拿垃圾袋,只因女兒吃什麼吐什麼13歲的小北(化名)是名初中生,1米53的個子體重不到60斤。但在一年前,她體重100斤。以身高比例來說,僅僅是微胖而已,但青春期女孩大多敏感,她最討厭有人說她胖,無論善意惡意。於是,她決定減肥,開始吃什麼吐什麼,短短半年時間就瘦了40斤!
  • 大二女生為減肥瘦至66斤!例假沒了、還得了厭食症……
    尤其是看了那些腰細腿長的女明星,有很多女生羨慕和感嘆,立志以她們為榜樣,非要把已經很苗條的自己弄得更加骨感! 這不,剛滿20歲的花季少女小靜,因為過度減肥,被媽媽「強壓」來浙大二院營養科。由於過度減肥,已經好幾個月不來例假的小靜,減肥「併發症」越來越明顯了!吃飯已經完全沒有了胃口,成宿成宿的失眠,整個人已經瘦成紙片,甚至需要坐輪椅就醫!
  • 大連壯小夥減肥,從160多斤瘦成不到80斤…太恐怖|新聞日誌
    可是,因為嫌棄自己胖,他採取了極端的節食減肥方式……20多歲的劉宇(化名)是大連本地人,原本是個身強體健的大小夥子。幾年前,他的體重有160多斤,按理說也不算胖。可是,他卻對別人的評價上了心,下決心節食減肥。為了快速減輕體重,劉宇採取了極端的減肥方式:
  • 警惕厭食症來敲門~
    患了厭食症的碧昂斯……普通人中,最典型想變瘦變美減肥失敗的要數俄羅斯有一個叫Kristina Karyagina的姑娘,因控制飲食而患上了厭食症,26歲的年紀體重竟僅有34斤,Kristina Karyagina一直吃的都很少,有時候一個蘋果可以吃一整天
  • 過度減肥15歲女孩出現"早更"症狀 40歲以下患者佔10%-15%
    其中,40歲以下更年期患者佔10%-15%。 10月18日,省婦幼保健院舉行更年期俱樂部科普講座,專家現場為女性答疑解惑。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全球更年期婦女將達到12億以上,我國的更年期女性超過2.1億人。「更年期婦女出現焦慮、抑鬱的比例達40%。」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主任吳穎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