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發展史之五~漢朝服飾

2021-02-13 ZORANZI莊子服飾

中國服飾文化到漢代形成了一個高峰,也是較完整的一套服飾制度。其中漢代的織染、刺繡等工藝也都得到較快發展,推動了服裝裝飾的變化。


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


不論是單、棉、多是上衣和下賞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以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併顯露在外,成為定性化套裝。

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風格,足下為歧頭履,腰間束帶,至於通裁的袍服,西漢時穿用不普遍,至東漢時才漸成風氣,後來轉人制度化。

(直裾深衣)

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直襟)和曲裾(三角斜襟式)兩種,剪裁已不同於戰國深衣。

曲裾式下賞部分面積加大,而且與領、袖、襟緣一同做斜幅縫紉。穿上身,靜立時衣面懸垂自然貼體,走動時則裙賞部分能膨大如傘,不束縛腳步。

(曲裾深衣)

男子深衣,外衣領口展寬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為便於活動,後襟自膝彎以下做梯形挖缺,師兩側做燕尾狀。

男子穿深衣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時期,男子穿深衣者已少見,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作為正式的禮服。

(男子深衣)

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觀察,漢朝已有輿服制度,服飾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是冠服在因襲舊制度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區分等級的基本標識。

如冕冠,是古來帝王臣僚的冕服;長冠,以竹為胎骨,外用漆紗糊制,長七寸,寬3寸,形如鵲尾,故俗稱「鵲尾冠」,是楚國舊有形式,西漢時被定為公乘以上官員的祭服。

(漢朝冕冠)

此外,佩綬制度也成為區分官階的標識。

漢朝在政治上重農輕商,漢代農民照法律規定只能穿本色麻衣,不許穿彩色,到西漢後期才許用青色綠色,而在制式上必然簡約與士商,各地區差不多都衣著窄小。

四川成都揚子山漢墓出土陶俑反映,農民或農奴帶小帽、巾子或鬥笠,衣短襦,從川屬磚刻看,奴隸衣著更加簡單,且多惟髻不巾。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漢服為漢族傳統服飾。漢朝服飾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

(漢代婦女的襦裙)

(灰地菱紋袍服圖)

相關閱讀:

中國服飾發展史之四~崇尚黑色的秦朝服飾

中國服飾發展史之三~春秋戰國服飾

中國服裝發展史之二—細說商周服飾

中國服裝發展史之序幕——從獸皮到衣裳

服飾起源說~

欲知服裝發展史更多的奇妙之處,

請持續關注莊子工廠店

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的講述。

(圖文來源於沈從文《中國服飾史》及網絡,由小編整理髮布。)

北京莊子工貿有限公司創建於1996年,是一家集皮革服裝研發、設計、製作、銷售為主導,並在此基礎上大力研發「莊子」品牌系列化產品——男女時裝、休閒裝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品牌定位為28-50歲之間的都市成熟時尚男性、女性、高品質、中高價位、經典、內斂、精緻、優雅的服飾。

相關焦點

  • 服裝歷史 | 中國服飾發展史,原來古代美女這樣穿!
    中國素享「衣冠王國」之美譽,服飾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時尚嬗替的標誌之一。古人云「衣食住行」,衣為先。在中國人眼中,穿衣是一件大事,穿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中國傳統上,服裝還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遠超出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 漢服就是漢朝服飾嗎?淺析漢朝女子服飾的樣式和特點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統一王朝,其中漢朝又被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輝煌的一筆,對後世的影響也很深遠。但是漢朝同時的獨尊儒術的思想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思想的開端,使得在繼漢朝之後的朝代都在儒學思想中誕生和衰亡。
  • 漢朝服飾|漢服是不是等同於漢朝服飾?快速帶你了解漢服圈
    對於漢服,有人說不足以代表整個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因為它是漢朝服飾。那麼,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漢服是不是等同於漢朝服飾?大家想知道的話就繼續跟著我往下看哦。漢服並不是漢朝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它所概括的範圍更大,意義也更加深遠。漢朝服飾,僅僅是漢朝這一個時期的服飾,所以它不是漢服。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漢朝服飾吧。
  • 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漢族的服飾呢?去哪了漢服可以說是一種漢民族的獨特風貌風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都說漢服是美女的「試金石」,能駕馭漢服,其他衣服基本上就沒問題了,想見識自己女友的真實顏值嗎?就讓她穿一次漢服吧。
  • 漢服的演變:從秦朝繼承而來,漢朝人衣櫃裡有哪些服裝?
    漢朝的服飾文化基本是承繼秦朝,而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因此可以看做是秦以來的中國封建社會服飾文化的延續。輿服令的主要內容包括:恢復前代的冕服制度,規範宮人的服飾、制定朝官的服飾等級制度。通過漢明帝的這次改革,漢代的服飾制度真正得到確立,也標誌著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成熟。漢朝人的衣櫃有什麼?
  • 漢朝女裝種類及特點,漢朝女裝主要款式
    漢朝女裝漢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輝煌的一筆,卻也是封建思想定格的開端。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影響了中華數千年歷史, 之後的朝代更替都在儒學中沉浮。漢朝的獨尊儒術統一了封建思想,在這種思想下,服裝的樣式、色彩、紋飾、等級都有了較為嚴格的界限制度,對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那麼,作為那個女權並不高的,儒學獨尊的年代,漢朝的女子服裝會有哪些主要款式,又有哪些特色呢?一、曲裾深衣曲裾深衣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完整的服飾制度在漢朝得以確立,不過,也不是一蹴而成的。漢初由於推行「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黃」,指黃帝;「老」,指老子) ,法制寬弛一些,加上「五德終始」,即漢朝究競算五德中的那一德的問題沒有解決,服制的正式制定拖了200多年,直到東漢明帝二年(公元58年) ,漢朝廷才正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服飾制度。
  •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2015-02-26 13:43:55來源:綿陽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漢服並不等同於漢朝服裝,它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只要是符合基本特徵的服裝都可以叫漢服,漢朝流行的曲裾、唐朝流行的圓領袍、明代的便裝道袍,或是今天我們展示的直裾、齊胸襦裙等,統統屬於漢服。」華子說。
  •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服飾藝術,婦女的服飾
    隨著秦朝的滅亡及漢朝的建立,先前已有的一些服飾風習一方面被繼承了下來,另一方面漢朝也迎來了一個服飾藝術發展的新時期。因為西漢時期張騫對西域的出使,標誌著中原中央政府同服飾異俗地區的交流已經從此展開,這在客觀上為中原服飾的新陳代謝創造了條件。
  • 其實是漢朝玩剩的,點讚古人的服裝設計和智慧
    其實是漢朝玩剩的,點讚古人的服裝設計和智慧文/驚鴻一瞥,歷史之旅路上的探險者和好奇者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 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服飾顏色也根據五行而來。漢朝繼承了春秋戰國的男子束髮的傳統,同時帽冠的意義大於服飾。這是當時文化所決定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原服飾變革最大的一個時期,因為民族之間開始融合,胡人的傳統開始被漢人接納,但也有例外的情況,也就是南方因為玄學大盛,出現了很多返祖現象,男性的服飾開始更加浮誇,上衣改短並以大袖遮掩,下裳則類似如今的喇叭褲放得很寬。
  • 中國的古代文化之服飾禮儀
    傳統中國是所謂的「禮儀之國」,凡事都講究是否合乎禮儀,就連穿衣戴帽也不例外。我們知道,服飾本來是用來禦寒保暖和蔽體遮羞,但在禮樂制度下,服飾卻成了「禮」的載體,是個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標誌。各階層的成員,在服裝的質地、款式、顏色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不可隨便逾越。這就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服飾禮儀。我們首先從質地談起。
  • 各朝代千變萬化,中國服裝服飾文化
    尤其是在中國封建文明的盛唐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經濟的發展都相當迅速,特別是手工業超過以前的各個朝代。大唐300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以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襦裙服主要為上著短襦或衫,下著長裙,裙腰提到腋下,以綢帶系扎,上襦很短,領口也有多種,如方領、斜領、圓領、直領、雞心領等。在盛唐時最先出現了祖領,最初多為宮內的貴妃,歌舞侍者的穿著。
  • 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推進中國服裝品牌發展
    CHIC(CHINA INTERNATIONALFASHION FAIR)是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的縮寫。自1993年創立之初,CHIC就把「引導中國服裝行業進步、推進中國服裝品牌發展」作為辦展宗旨。商貿洽談、渠道拓展、資源整合、國際合作、市場檢驗、潮流發布、跨界合作、資本對接……這是亞洲具有大規模與高影響力的服裝服飾專業品牌展覽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在過去27年裡發揮的重要作用。
  • 淺析日本服裝發展史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日本人的服裝發展史,看看他們在和服出現之前都穿些什麼。,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有所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和交流和吸收。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34;就是奈良時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 黑、黃、紅:由「五德終始說」看漢朝服飾顏色的變化
    實際上不同朝代的服飾崇尚不同顏色這個問題,要追根溯源,其根本核心乃是「五德終始說」,即每個朝代所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裡其中的一個「德」,不同的「德」有自己代表的顏色以及其他一些特別之處。秦朝是「水德」,顏色尚黑,而漢朝的德行由於經過多次更改,所以前後並不一致,對應的衣服顏色也發生了幾次改變,以下我來具體解釋這個問題。
  • 為什麼中國的服飾與飲食,兼具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文化特徵
    本文系作者喜歡你真實面目的人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服飾與飲食,兼具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文化特徵。我國素以「冠王國」、「烹飪王國」、「美食王國」著稱於世,服飾之道、飲食之道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中國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服飾,是文化構成的一個縮影。
  • 各個朝代不同的女子服飾,漢朝端莊,魏晉飄逸,帶你領略古典之美
    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喜歡漢服的人一定都知道,漢服並不是指漢朝的衣服,則是漢民族服飾,也就是說由漢人統治的王朝的人民穿的衣服都是漢服。每一個朝代因為歷史背景以及自然氣候的不同,衣服的形制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不同朝代的女子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帶你領略一下古典之美。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服飾與人體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在許多情況下,服飾的美醜往往不取決於服飾與人體的關係,而是取決於與統治者所制定的服制禮規以及與之相配合的傳統著裝觀念之間的關係。仍舊和中國傳統服飾美學觀念形成對照的是,西方人仿佛是「最懂得欣賞人體美的人,他們絲毫也沒有自卑感,並且勇氣十足地宣布,人為萬物之主。他們從不為他們的身體感到羞恥」。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服飾美學觀念,不同的服飾時尚。加之滿清極為封閉的治國政策,使中西方的服飾文化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難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 紅色在中國古代服飾中的運用(篇1)
    它除了西方色彩學上的定義,那還有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賦予它的內涵:具有喜慶,吉祥,幸運,好運,好兆頭,驅邪闢邪的作用(傳統上周易佔卜驅邪要用紅紙)。中國紅在古代的服裝搭配上是運用最多的顏色之一,接下來請跟隨小編速讀一下中國紅在古代服飾色彩搭配上的運用。1,漢朝時期紅色已經演變成了高貴的象徵。劉邦將紅色定為皇家特用顏色,所以皇帝與皇后所穿的服裝便以紅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