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文化到漢代形成了一個高峰,也是較完整的一套服飾制度。其中漢代的織染、刺繡等工藝也都得到較快發展,推動了服裝裝飾的變化。
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
不論是單、棉、多是上衣和下賞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以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併顯露在外,成為定性化套裝。
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風格,足下為歧頭履,腰間束帶,至於通裁的袍服,西漢時穿用不普遍,至東漢時才漸成風氣,後來轉人制度化。
(直裾深衣)
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直襟)和曲裾(三角斜襟式)兩種,剪裁已不同於戰國深衣。
曲裾式下賞部分面積加大,而且與領、袖、襟緣一同做斜幅縫紉。穿上身,靜立時衣面懸垂自然貼體,走動時則裙賞部分能膨大如傘,不束縛腳步。
(曲裾深衣)
男子深衣,外衣領口展寬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為便於活動,後襟自膝彎以下做梯形挖缺,師兩側做燕尾狀。
男子穿深衣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時期,男子穿深衣者已少見,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作為正式的禮服。
(男子深衣)
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觀察,漢朝已有輿服制度,服飾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是冠服在因襲舊制度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區分等級的基本標識。
如冕冠,是古來帝王臣僚的冕服;長冠,以竹為胎骨,外用漆紗糊制,長七寸,寬3寸,形如鵲尾,故俗稱「鵲尾冠」,是楚國舊有形式,西漢時被定為公乘以上官員的祭服。
(漢朝冕冠)
此外,佩綬制度也成為區分官階的標識。
漢朝在政治上重農輕商,漢代農民照法律規定只能穿本色麻衣,不許穿彩色,到西漢後期才許用青色綠色,而在制式上必然簡約與士商,各地區差不多都衣著窄小。
四川成都揚子山漢墓出土陶俑反映,農民或農奴帶小帽、巾子或鬥笠,衣短襦,從川屬磚刻看,奴隸衣著更加簡單,且多惟髻不巾。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漢服為漢族傳統服飾。漢朝服飾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
(漢代婦女的襦裙)
(灰地菱紋袍服圖)
相關閱讀:
中國服飾發展史之四~崇尚黑色的秦朝服飾
中國服飾發展史之三~春秋戰國服飾
中國服裝發展史之二—細說商周服飾
中國服裝發展史之序幕——從獸皮到衣裳
服飾起源說~
欲知服裝發展史更多的奇妙之處,
請持續關注莊子工廠店,
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精彩的講述。
(圖文來源於沈從文《中國服飾史》及網絡,由小編整理髮布。)
北京莊子工貿有限公司創建於1996年,是一家集皮革服裝研發、設計、製作、銷售為主導,並在此基礎上大力研發「莊子」品牌系列化產品——男女時裝、休閒裝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品牌定位為28-50歲之間的都市成熟時尚男性、女性、高品質、中高價位、經典、內斂、精緻、優雅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