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漢字的時候,我們都發現了這樣一條規律:木字旁的字,比如柳、桐、楓,都和樹有關;三點水的字,比如溪、河、溼,都和水有關;鳥字旁的字,比如雞、鴨、鴿,都和鳥有關……唯獨月字旁的字,比如臉、胸、肺,反而和八竿子打不著的肉有關。
就拿人體來說吧,從上到下的腦、臉、胳膊、胸、肚、腿、腳、肢等身體部位,從外到內的膚、肌、脂、肺、肝、脾、胃、腎、腸等身體器官,還有用來描述身體的胖和腫,這些字明明都和肉有關,為什麼不是肉字旁,而是月字旁呢?
其實,這個偏旁部首叫做「肉月旁」,本意就不是「月」,而是「肉」。它所構成的字多是與身體各部位有關的,指的是肉體。在古代文字中,它們本是兩個字,後因其小篆字體很相近,合併為一個偏旁,統稱「肉月旁」。以肉月旁為偏旁的字,字義大致在兩個範疇中,或和月相關,或和肉相關。
這個時候就有人要問了,為什麼五臟六腑都有月字旁,而心沒有?
中醫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其中,除了「心」字,其他四髒都有「肉月」偏旁。有「肉月」偏旁的字,一般都是和軀體器官有關,為什麼「心」字沒有肉月偏旁呢?因為在中醫乃至中國文化中,「心」是身心兼顧的,既包括了每天供血跳動的心臟,還包括每天思考、產生情緒的大腦,中醫的「心」涉及到靈與肉兩個層面。
人是社會動物,人活於世,不僅要動腦,更要動心,只要動心,就有可能傷身。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癌症研究者發現,盲人得癌症的機率明顯低於明眼人。其中一個道理很明顯,因為失明使盲人接受信息的量大打折扣,相比於每天在信息海洋中浸泡的我們,盲人的世界要素淨得多,他們對生活的欲求也會低於正常人,這一點是他們能躲過癌症這種慢性病、這種生活方式病的一個關鍵。這一點,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就已經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顏色多了會使人眼盲,聲音雜了會使人耳聾,味道濃了會使人喪失辯味能力,馳騁畋獵會令人心發狂,擁有貴重財貨使人行動不便。聖人知道這些道理,便不斷地充實自己,而不追求人人喜愛的五色、五味、五音、畋獵、財貨……
從中醫理論說,一個人的心,或者說情緒,總是被外界打攪,被外界誘惑,總是不靜,心火就要盛,一旦不能實現心情就要鬱悶,就會引起疾病;從西醫角度說,情緒的波動直接影響的就是內分泌,因為內分泌的全稱是「神經內分泌」,很多疾病的緣起就是內分泌的紊亂,尤其在女性,無論是甲狀腺、胰腺,還是乳房、卵巢,一旦發生問題,如果往前回推的話,一般都有情緒緊張、心情壓抑之類的負性心理經歷……老子的這句話,看似是居於哲學層面的,其實有著詳實的醫理支撐。
(來源:成都商報、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