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孩子在看書時,看了不到一會兒就在連連打哈欠,似乎無精打採的樣子。你可能會以為是孩子沒休息好,但其實孩子最近每天早早地就休息了。這其實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疲勞,家長需要巧用方法才能幫助孩子緩解這種情況。
朋友家的孩子小安就是這樣。
小安目前上初一,不清楚自己為什麼總是一天總是無精打採的,好像總有睡不完的瞌睡。
他說他在上學時沒有手機,也不喜歡熬夜,每天幾乎都是在10點準時就熄燈睡覺了。
但在第二天早上的起床鬧鐘響起時,他還是很不想起床。
之後去上早自習,自己也開始睡覺,似乎除了吃飯、上廁所,他能睡到下晚自習。老師和同學們感覺他一天好像都是在睡覺中度過的,他對自己也很無語,很多時候他也想認真聽課。可上課沒多久他就開始昏昏沉沉了。
那個時候他早上不想早起,不想去上學,不想看到同學,不想做作業。只要一說到作業他就煩躁,一看書他就犯困。
就算沒有外界幹擾,他的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就算手裡拿著一本書,他也完全沒有心思看下去。
其實他也很不喜歡這樣的狀態,情緒很煩躁,不喜歡老師的批評,也不想和同學說話。當父母問他怎麼回事時,他的情緒更加煩躁。
他只想在周末的時候待在家裡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動漫之類的。
這是典型的心理疲勞效應。面對孩子一看書就犯困,一寫作業就煩躁的狀態,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減壓呢?
1、對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實際
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的影響,父母對孩子學習上面的要求過高,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發育階段,這時候如果承受過高壓力,精神會變得緊張。
父母要學會適當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我們可以從遊戲的角度來思考。如果一個遊戲過於簡單,一下子就玩通關了,孩子就會覺得沒意思,也失去了挑戰的樂趣。
如果遊戲太難,那孩子會覺得操作難度太大,也沒有興趣玩。
所以遊戲的難易度一定要合適,孩子才會願意玩。
那麼父母可以把目標定在超出孩子真實水平丁的高度,這樣孩子既有挑戰的欲望,也不會因為目標太高而有挫敗感,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鬥志和興趣。
2、幫助孩子養成自我減負的習慣
有一部分家長存在著一種非常不可理喻的行為,那便是看不得孩子玩耍。他們非要固執地認為,要想學習成績好,孩子只有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才行。於是家長們認為嚴格監督孩子分分秒秒都學習,自己才算一個合格且負責任的家長。
家長見不得孩子休息,總是把成績掛在嘴邊,總是嫌棄孩子學習不夠努力。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教育的,她告訴我,現在的小學生每晚回去都有作業,有的還會做到10點之後。我不得不感慨現在小學生的壓力都已經這麼大了,更別說小學以上的孩子了。
所以父母不要給孩子再增加壓力了,要讓孩子懂得勞逸結合。
3、幫助孩子恢復自信心
很多家長一直信奉越打擊越有動力的觀點,於是家長的嘴裡永遠都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一次又考到了班級前幾名!可你呢?」
很多家長圖一時口快而口無遮攔,殊不知這樣說很傷孩子的自尊。
孩子也想成績優秀,但家長總是這樣說自己的孩子,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他的付出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此時父母需要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幫助孩子分析現在的真實情況。
之後父母要不斷發現孩子的努力和改變,讓一點點的進步和努力激勵孩子恢復對學習的自信心,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消除學習的疲勞。
4、幫助孩子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果對待某個科目的學習,孩子一旦沒了學習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感覺無比枯燥。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和求知慾其實都是非常旺盛的,只要我們幫助孩子善於去發現學習的樂趣,孩子自然就會愛上學習。
首先,我們可以跟任課老師或者班主任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現在的真實狀態;其次,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當年上學,對這門課程的一些看法或者經驗;最後,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等問題,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學習,其實也有利於激起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習要靠孩子的努力,但也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父母要巧用以上這幾個方法,可以緩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