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 新華社
清代名士龔自珍曾藉助「病梅」的隱喻,對病態審美造成的不良社會後果表達憂思。
讓他沒想到的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流行文化中,類似「病梅」一般的審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場。
「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這句順口溜描述的正是時下某些所謂「小鮮肉」偶像令人錯愕的形象與做派。
當越來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為一些人熱捧、哄抬的對象,人們對這種「辣眼睛」的反常現象不斷表達擔憂和反思。
與出於藝術表現考慮的「反串」「異裝」不同,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他們看起來性別模糊卻妝容精緻,長身玉立卻如弱柳扶風,動輒把「討厭」「嚇死寶寶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掛在嘴邊;
他們既在電影電視中這樣演,在綜藝節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入戲」……
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
藉助各種匪夷所思的造星運動,「花樣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臉吃飯」變成了「顏值正義」,資本衝動和浮躁風氣推波助瀾,硬生生把「小鮮肉」弄成了「小鮮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嬌」。
開放多元的社會,審美自可參差多態,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醜」。
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
在「論美貌你是贏不了我」的喧囂中,「演員的自我修養」顯得無足重輕,一些人演技很爛卻拿著天價片酬,各種任性都被慣出來了;
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中,一些影視作品、網絡平臺、綜藝節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費各種「奇葩」「怪咖」,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戰社會公序良俗,散發著獵奇、拜金、頹廢的氣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現象之所以引發公眾反感,還因為這種病態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網絡上「少年娘則國娘」的批評儘管不無戲謔,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傳播什麼,確乎是關係國家未來的大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
學者尼爾·波茲曼曾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中告誡人們: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泛娛樂化」現象,重溫和思考這種理性之聲,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來源:新華社
監製:劉洪 黃林昊
編輯:谷朋
校對:蔡夢曉
【2018年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 火熱進行中】
300位強國一代新青年,200組匠心傳播好作品,2018年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成果遴選活動火熱進行中,期待你的參與~
如果你在社會實踐中有獨特的心得、體會、感想、收穫,如果你拍攝有創新創意的優質作品,如果你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現在進入官網申報,用創新性、創意化的形式展示你的實踐成果!
申報方式如下:
進入官網:
http://iqingyun.cyol.com或點擊下方圖片進行申報;
(點擊圖片,參與申報)
(點擊圖片,參與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