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道歷史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這種來自於西方國家的藝術至今似乎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都是「非主流」的,直白了講就是讓大多數人不能理解與接受的一種藝術行為。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種最疼的行為藝術:他取出一根肋骨做成項鍊,給最愛的5個女人戴上。
在腦洞大開的今天,相信一些行為藝術還是不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即使有再獵奇心理的人,也是看看作罷,並不會效仿,因為這種藝術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實行為藝術之所以讓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是行為藝術的作品往往都是荒誕離奇,甚至是超出正常人類思維的舉動。然而行為藝術也分很多種,通常僅指視覺藝術範疇中前衛派(avant-garde)或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一種。
並且行為藝術還要必備四大元素: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因此發展到今天,藝術家們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而稱為行為藝術。
似乎這樣的解釋比較泛泛,下面我們來舉一個稍稍「正常」一點的行為藝術來作為說明,之所以用「正常」二字,說明這種行為藝術雖然不能夠被理解,但是能夠被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
北京迷笛音樂節上,行為藝術家韓冰現身,發起了遛白菜活動。大多數人看到這個行為除了給出這個人「精神不正常」的評價之外,剩下的應該都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吧。
韓冰稱,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沒朋友可以傾訴,有個朋友也不見得能幫你清除寂寞,「遛白菜」真的沒啥可好奇的,大白菜寂寞,又有隨時被丟棄的危險,人也如此,說白了,「遛白菜」,其實「遛」的是自己。
看了以上這起行為藝術的解釋,是不是對行為藝術有了簡單的了解呢?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最疼的行為藝術,他用自已的一根肋骨做成了項鍊,並且先後給最愛的5個女人戴上,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行為藝術呢?
何雲昌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對於這個人物可能有的朋友不是很了解,但他的行為藝術作品卻是個個精品。
《莊子·雜篇·盜蹠》中有一段記載:「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這段文主要是說明對待一個人的感情重信守義,此為「賢士」也。
何雲昌便以此為主題,把自已的一條手臂與一個石柱用混凝土澆鑄在一起,長達24小時,該行為藝術作品被其命名為《抱柱之信》,想以此啟發當代人多守誠信,多舉仁義之舉。這種正能量的宣傳是認可的,只是何雲昌也付出了較大的身體代價。
但這並不是何雲昌唯一的行為藝術作品,從《抱柱之信》讓何雲昌一舉成名之後,他後來又陸續出了《鑄》《一米民主》和《一根肋骨》。這些作品都與他的身體有關,不是把自已澆鑄在混凝土裡,就是在身上割出一米長的傷口,這都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事情。
而《一根肋骨》更是把他的行為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他把自已身上的一根肋骨取出,並做成了一條項鍊。
要知道,醫生是不會做這種手術的,在無病情況下取出自已身上的一根肋骨,會被很多醫院視為「精神不正常」,何雲昌因此也費了不少的唇舌來證明自已非精神病患者。最終在他的費心解釋下,在一家私人醫院做了這項手術。
取出肋骨後,何雲昌把自已身上的這根肋骨與1200克黃金鑲嵌為一體,做成了一條項鍊,並且這條項鍊先後有五個女人戴過,其中一位是他的母親,而另4位也是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女人。
在西方神話中,夏娃是亞當身體中的肋骨所變成的,何雲昌的靈感也源自於此,他相信世上最真摯的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能用自已的行為藝術來證明。
《一根肋骨》的作品表面上看比較冷酷、殘忍,但其中也表達著作者無聲宣洩的情感,那種別樣的浪漫情懷相信是無人能體會的,這才是真正的為藝術「獻身」。
要有多愛才會有此舉動,要有多痛才能換來真情。在物質充盈的今天,很多人都存在著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的情況,甚至在情感上也墜入了麻木的深淵。何雲昌用自已的行為藝術去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不得不為其感嘆。
參考資料:《行為藝術在中國》《莊子·雜篇·盜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