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
在古代 ,人們是很少剃頭髮的,尤其是到了弱冠之後,頭髮幾乎就不再剃了,因為此後的幾十年正是一個人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時候。古人認為不僅是頭髮,哪怕是皮膚或者身上其它部位都是來自父母的,不能毀傷的。
但是身體髮膚既然來自父母,那麼只要是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是可以毀傷的,比如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就有一則「割肉救母」的故事:
青州城有一個窮書生,自幼沒了爹,母親含辛茹苦將其養大。有一日,母親突然大腿處生出了一種瘡,日夜疼痛難耐。書生心如刀絞。
書生的父親託夢對他道:「你母親的病非一般藥物能醫,要用你自己的肉做藥,這樣才能痊癒。」書生毫不猶豫,拿出刀朝著自己大腿處割了一塊肉下來。
他將那塊肉摻在藥之中,給母親吃下,母親的瘡果然好了。書生感到非常高興。母親再三盤問是什麼藥這麼靈驗,書生只編了些瞎話告訴了母親。
其實這個故事雖然來自「胡編亂造」,但是如今「割肝救子」等等故事確實有,不過往往都是父母為了孩子不惜一切,這也說明古代一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兒走千裡母擔憂,母走千裡兒不愁。」咦!還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不過前幾年卻有個搞藝術的男子,為了報答母親,居然把自己的一根肋骨取了下來,並把其雕刻成藝術品,讓母親佩戴,以示母子感情很好。他就叫何雲昌。
何雲昌1967年出生於雲南,大學期間他學的是油畫。也許是他天生有藝術方面的追求,他在1991年畢業後,不安心去工廠上班,而是選擇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
何雲昌跟別的藝術家墨守成規不一樣,他總是想創造一些讓別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他受莊子裡的《抱柱之信》的啟發,居然將自己一隻手澆鑄於水泥裡24小時。抱柱之信的故事是這樣的,一男子與女子約於橋下,女子不來,但漲水了,那男子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淹死。
所以大家可能就猜到了,何雲昌追求的藝術,其實就是行為藝術。何雲昌承認做作品的時候會很痛苦,但做完了,就釋然了。何雲昌以自己的身體為媒介,作為藝術的表達工具,創作腦洞大開的行為藝術作品。
要說何雲昌腦洞最大、最瘋狂的一件作品,那還是取出肋骨創作了《一根肋骨》。2008年8月,在何雲昌的要求下,他身體左側的第八根肋,被取出來了。取出後被何雲昌做成項鍊,並命名為「夜光」。
何雲昌用自己的肋骨做好「夜光圈」,就給母親女友都佩戴上試試,以表示自己對她們的情誼不同尋常。對於何雲昌的這些瘋狂行為,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隨著他的作品越來越多,他已經是當代行為藝術家中非常出名的一位。
那位學遊泳的「籃球女孩」怎麼樣了?20年過去了,她已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