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6月14日訊 從國之禮服中山裝到中華之美的京式旗袍,紅都用自己的品牌特色又一次列入了第二屆首都國企開放日北京「老字號」路線,「紅都」向公眾再一次展示了其守護百年的中山裝技藝,深厚的企業文化,詮釋了國服匠心的品質。
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
盛世國服——紅都的傳世佳作
盛世國服是紅都的傳世佳作,這款服裝不僅獲得了中華老字號創始產品時尚創意金獎,站上了中國服裝時尚創意之巔,而且還成功申請到了服裝外裝專利保護。其製作者是紅都中華傳統技藝技能大師蔡金昌,據他介紹:盛世國服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孫中山先生創製的中山裝,這款設計既保留了傳統元素,如,前身四個口袋錶示國之四維(禮,義、康、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門襟五粒扣是區別於西方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袖口三粒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後背不破縫寓意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等理念。紅都設計師在傳承中山裝文化的理念基礎上,設計了這款傳世佳作——盛世國服,其最大特點就是在於精湛的工藝。面料品質的全新升華,頂級的義大利麵料搭配和田玉材質的紐扣,極品可堪稱經典之作,設計上注重舒適與時尚,並配有製作此件作品的中華技藝大師籤名證書及收藏卡,同時配有國之禮服中山裝文化淵源圖冊,可以說,盛世國服不僅是一款服裝,更是一件凝聚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藝術品。
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
接訪大師們各自的絕活兒
開放日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紅都三位頂級大師高黎明、蔡金昌、李侃親自在大師工作室親自接待了前來參觀的市民並現場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這三位大師都有著自己的獨門絕活兒。
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
高黎明大師是全國勞動模範,「高黎明工作室」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他多年來一直在服裝領域中挑戰,如何讓民族服裝品牌走向國際,如何能夠做到博採眾長,創出自己的特色,沒有積累、沒有研究是做不到的。高黎明正是有著這種深層的創新意識,使他在服裝製作這個限定的領域中贏得了一片天空。為了設計和製作出符合不同顧客身份特點和需求的服裝,他潛心研究、反覆試驗,將特體服裝製作和時尚風格相融合,在保留傳統量裁技術的基礎上,廣泛汲取和學習中外先進工藝和板型的優點,總結歸納出了「觀」、「記」、「畫」、「試」、「查」的高氏量體裁衣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
蔡金昌大師是全國紡織行業勞模,中山裝製作技藝傳承人,中華技藝技能大師。他對服裝製作工藝有著獨到的認知與創新。在個性化定製中,他認為特色不同於一般服裝的套號推板,而是要因人而異,為每一個人單獨打板。對尺寸的要求也尤為嚴格,必須對顧客各部位尺寸做到精確測量,還要捕捉觀察客戶獨有的特點。只有這樣的量體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製作出的服裝既能顯得挺闊、流暢、合體,又能揚長避短,掩飾穿著者體形上的不足,增添穿著者的氣質。蔡大師在編寫《男西服工藝質量標準》和《中山服工藝質量標準》中,對工藝流程不斷創新,特別是中山服前身襯的改進,提高服裝質量及造型的同時,也為中國國服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當天,參觀市民圍繞著紅都當天對外開放的四大中心,即:研發中心,製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銷售中心進行了參觀。
李侃大師是京式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她曾被諸多媒體譽為「中國最會做旗袍的女子」。李侃說,旗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是中國服裝文化的縮影,它代表著中國服裝文化不能磨滅的傳統。」因此,李大師在不斷摸索現代旗袍和傳統旗袍的製作和改良中,突破傳統旗袍的直線裁剪方法,在不失中國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旗袍設計裁剪的研發。李侃說,「紅都」京式旗袍製作精緻,僅測量全身上下要求36處量體,細緻到鎖骨、肘部,紐扣花樣多達百種,製作工藝從盤、繡、滾、鑲、拼、鏤均是手工完成。定製旗袍,要經過多道關鍵工序,還要經過兩到三次的試衣、修正肥瘦、長短等。看上去線條簡單的旗袍,製作技藝卻相當講究,其中細微之處像扣子、領子等都大有講頭,一點都將就不得,實行一人一版、一人一款的製作過程,一件手工製作的旗袍,最短也得半個月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