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背後的眼鏡集團正在洗牌,它們的策略顯露出什麼變化?

2021-01-12 界面新聞

據路透社消息,由全球前兩大眼睛製造商陸遜梯卡(Luxottica)和依視路(Essilor)於10月合併完成的EssilorLuxottica集團可能有了新CEO人選,即陸遜梯卡集團創始人Leonardo Del Vecchio親自舉薦的Francesco Milleri,後者為陸遜梯卡現任CEO,有科技背景。

EssilorLuxottica發言人表示,Del Vecchio對Milleri非常有信心,希望他能馬上成為新集團CEO,這樣自己才能更專注於策略層面的發展。儘管上個月,EssilorLuxottica還表示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確認CEO人選的提名,但現在看來,Milleri極有可能在Del Vecchio的舉薦下「上位」成功。

因為Del Vecchio一直被視為控制欲較強的企業領導者,他曾在2014到2016年間為陸遜梯卡更換了三位CEO,直到去年年底Milleri成為CEO,這一職位才變得穩固起來。從一名技術顧問,到成為Del Vecchio這個億萬富豪的最得力幫手,Milleri仍在向更高的職位攀登。

但最終結果如何還有待確認,目前依視路方面未對此消息作出回應。根據協議,在EssilorLuxottica新CEO到來之前,該集團仍由Del Vecchio擔任CEO,依視路CEO Hubert Sagnières則是集團副CEO。

如果由Milleri擔任CEO,那麼這位領導者的科技化、數位化背景很有可能影響EssilorLuxottica集團未來的發展走向。Sagnières去年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也曾表示,要加強鏡片製造的技術。

Francesco Milleri其實近幾年,奢侈品牌與眼鏡製造商的關係正逐漸發生著變化,這無疑推動著後者的改革策略與發展方向。

通常,奢侈品牌的眼鏡產品線都交由第三方公司設計、製造和分銷,而其中規模最大也把握著最多奢侈品牌眼鏡業務的兩家眼鏡集團,曾是陸遜梯卡和霞飛諾(Safilo)。前者的客戶有Chanel、Dolce&Gabbana和Prada等,後者則曾經是開雲集團最大的眼鏡合作夥伴。還有義大利公司Marcolin也是另一大眼鏡集團,它代理著Louis Vuitton、施華洛世奇、萬寶龍等品牌的眼鏡業務。

2014年,為了增加營收,開雲集團決定從霞飛諾處收回奢侈品牌眼鏡產品線的代理權,成立自己的眼鏡業務公司「開雲眼鏡(Kering Eyewear)」,後來Giorgio Armani也出走了,投入了陸遜梯卡的懷抱。這直接導致了霞飛諾的業績遭遇重創。2016年,它的年度淨銷售額同比下滑了2%。受到業績下跌影響,集團股價當日減少7.5%,市值縮小為4億歐元。

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也在進軍眼鏡業務,2017年初收購了Marcolin 10%的股權,不出幾個月又與Marcolin成立了合資公司Thelios,後者從2018年起為該集團旗下的Louis Vuitton和Celine生產眼鏡,而Dior也可能在2020年與霞飛諾的合約結束後離開。

霞飛諾的衰退可能與它的發展策略相關,在奢侈品牌對亞洲市場日益重視的時候,它一直對亞洲地區的擴張興致平平。根據美國金融分析師Holmes Osborne曾披露的數字顯示,霞飛諾的歐洲市場對銷售的貢獻佔比為42.5%,北美為41.1%,亞洲僅為9.1%,其他市場為6.8%。2016年第三季度時,它在亞太地區的淨銷售額暴跌了20.2%。

而其他競爭對手都在積極地擴張亞洲市場。2009年,陸遜梯卡首次開發了專門針對亞洲消費者的光學眼鏡,2015年時旗下的雷朋(Ray-Ban)、VOGUE和OAKLEY品牌入駐了京東,2016年又投資了16億美元加速海外新興市場的擴張。

Marcolin則在2017年底開始擴充位於香港的亞太區運營隊伍,以支持當地的投資。還專門設立了開發「亞洲友好」款式的設計團隊。今年8月至10月期間,Marcolin與當地的物流、貨運供應商加強合作,以便覆蓋亞太地區市場的服務網絡,並擴充了亞太區辦公空間。就在11月5日,又宣布要強化在亞洲的投資和業務。

直到2017年初,霞飛諾才在這方面做出了改變,開始拓展亞洲市場和高端品牌。先是宣布與SEENONE達成了韓國光學眼鏡市場的獨家分銷協議,此舉被視作在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霞飛諾當時表示:「韓國是集團的一個重要市場,此次轉型是為了進一步發掘集團眾多高端品牌在韓國的市場潛力。」後來又與高級定製品牌Elie Saab及眼鏡品牌OXYDO共同成立高定眼鏡工作室,以次填補奢侈品客戶的流失。

不過,霞飛諾還是晚了一步,因此目前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轉型速度也較慢。其2018年第一季度的淨債務已達到1.66億歐元,比三個月前的1.316億歐元上漲26.1%,同比漲幅更達到49.1%。業內猜測它有可能被私募基金或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收購。

相關焦點

  • 要維持往日榮光,又要跟上年輕人的腳步,奢侈品行業正在劇烈變化
    奢侈品行業正在經歷劇烈變化。正如我們在去年的年終盤點中提到的:要維持往日的榮光,又要跟上網際網路的腳步,對於一個慣於緩慢的行業來說,變化終於發生了,而且不可阻擋。買奢侈品的年輕人增加,同時階級消費間的界限變得更模糊Gucci 今年每季的銷售額增長始終保持在 了 30% 以上,最高時達到 59%。
  •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市值突破1.6萬億,背後老闆身價7500億
    數以萬億計的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催生出一大批規模龐大的奢侈品巨頭。其中,法國著名奢侈品集團LVMH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日前,媒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的股價已經高達2117億歐元(按照目前的匯率,約合人民幣1.6萬億元左右),較2019年年初增加了836億歐元。股價累計上漲63.5%,LVMH成為奢侈品界的最大贏家。
  • 施華洛世奇部分的閉店,背後折射出全球奢飾品市場新變局
    但無論如何,受新冠疫情所引發的黑天鵝事件影響,短時期內,跨國企業將持續艱難運營,全球企業也難免在這次巨大的黑天鵝事件中,遭遇巨大的洗牌和企業內部戰略調整。 儘管今年跨國公司們的全球業績下滑主要歸因於新冠疫情衝擊,但我們依舊不可忽略在其背後的多重因素。
  • 高端眼鏡產業大地震:Kering 集團收回Gucci 眼鏡自營權 -《華麗志》深度匯總報導
    Gucci 的東家,法國第二大奢侈品集團 Kering (開雲),注意到了品牌眼鏡的巨大市場需求,啟動了奢侈品及運動領域的眼鏡業務完全自營的戰略性部署
  • 「深度」LV和愛馬仕都在新建工廠,這會讓奢侈品不再奢侈嗎?
    一個月後LVMH集團又宣布將與在義大利時尚眼鏡集團Marcolin合作開設第二家工廠,它能每年為集團多生產450副眼鏡。愛馬仕集團則於4月在法國開出1家新的皮具工坊,還有3家皮革廠正在建造中,除此之外它還計劃擴大其在法國生產絲巾的紡織品中心,多聘請四分之一的員工。
  • 奢侈品不再高冷,Dior入駐天貓背後,透露哪些零售趨勢?
    不難看出,奢侈品不斷加速線上化進程,中國市場無疑被認為是需要加碼的最重要市場。然而,奢侈品做電商、進駐社交媒體,對於銷量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奢侈品牌背後的營銷策略又是什麼?03奢侈品牌背後的營銷策略回顧今年以來奢侈品牌的營銷動作,其進駐中國市場的野心正逐漸顯露。尤其在電商渠道的動作更多,包括在其小紅書官方帳號開啟直播、開通微信視頻號等。
  • 施華洛世奇遭遇黑天鵝,裁員背後映射全球奢飾品市場新變局
    擁有125年歷史的奧地利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近日正在面臨危機,有消息稱,受疫情及重組計劃影響,施華洛世奇核心水晶業務全年銷售額下跌33%,集團決定裁員6000人。但無論如何,受新冠疫情所引發的黑天鵝事件影響,如施華洛世奇、可口可樂等全球知名企業依舊紛紛深陷困境,可以預見的是,短時期內,跨國企業將持續艱難運營,全球企業也難免在這次巨大的黑天鵝事件中,遭遇巨大的洗牌和企業內部戰略調整。不過,儘管今年跨國公司們的全球業績下滑主要歸因於新冠疫情衝擊,但我們依舊不可忽略在其背後的多重因素。
  • 要維持往日榮光又要緊跟年輕人 奢侈品行業正劇烈變化
    作為一份全球奢侈品行業重要的參考資料,今年貝恩給出的數字看上去挺樂觀:整個奢侈品市場今年增長了5%,總計 1.2萬億歐元;行業運營利潤平均為19%,接近2012年中國人瘋狂消費時期的23%;高達65%的奢侈品牌都取得了正向的業績表現,比去年高出了15%。最令人愉快的消息是,10 年來第一次,這個行業的增長不是靠提價,而是靠實實在在的銷量擴張。
  • 一大波奢侈品正在漲價的路上
    「我是該慶幸之前買的包升值了,還是該心痛想買的包又離我遠了幾步……」 不僅是LV,小紅書很多博主也發出「預告」,香奈兒、Gucci在內的多個奢侈品品牌正在漲價的路上。 「除了LV,其他奢侈品牌也要漲價。」
  • 在中國,奢侈品折扣店玩出了新花樣
    儘管唯泰集團的中國業務正趕上一波回國消費浪潮,但人們仍然懷疑這種變化是否會是永久性的。一旦國際旅行再次被允許,中國消費者是否還會選擇在本土以低價購買奢侈品?「我認為,消費者對目前國內的奢侈品購物體驗感到驚喜,並在未來可能會三思而後行,考慮是否必須去國外購買折價奢侈品,」Williamson同時也承認,國際消費支出比例將繼續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但也許不會像現在這樣佔據絕對優勢。
  • GUCCI等奢侈品牌收回眼鏡代理權
    這家公司解釋稱,此次業績下滑原因可歸結為集團停止服務某些品牌而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一財經採訪了解到,長久以來,國際奢侈品牌公司幾乎不會親自做眼鏡業務。在奢侈品所有的業務板塊裡,眼鏡業務冷門小眾。這些大牌品牌公司沒有專門設置眼鏡業務,它們的設計、生產和分銷都是專業的眼鏡公司代理的。但上述局面正在被逐漸打破。
  • 從奢侈品變快時尚,平價VR眼鏡登場
    虛擬實境(VR)從「奢侈品」變身「快時尚」,一月五日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性電子展(CES),華碩、宏碁等PC業者都極有可能推出不到一萬元臺幣的平價虛擬實境眼鏡,這個價位,不到宏達電VR眼鏡售價的一半。 2016年號稱虛擬實境元年,但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去年全球VR裝置出貨量為291萬臺,表現不如預期。今年,拓墣預估出貨量將成長75%,約達510萬臺。
  • 一家精品眼鏡零售商指控 Kering 集團眼鏡產品大多產自中國,而非「義大利製造」
    Inc.向紐約聯邦法院提出集體訴訟,指控法國第二大奢侈品集團 Kering(開雲集團)及其眼鏡子公司 Kering Eyewear 和高管 Antonio Bortuzzo、Ken Liming 將旗下眼鏡產品虛假宣傳為「義大利製造」,而實際大多產自中國。
  • 從LVMH收購Tiffany,看三大奢侈品集團王者之爭
    過去兩三年裡,歷峰集團的業務重心一直放在奢侈品電商領域,它完成了對YNAP的全面收購,並且與中國電商平臺天貓組建了合資公司,將奢侈品電商業務落地中國市場。根據Bloomberg的統計數據,加上蒂芙尼,LVMH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珠寶「集團。各集團財報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珠寶銷售數據,LVMH的寶格麗也好,歷峰的卡地亞也好,都包含了腕錶品類在內,且份額都不少,誰是珠寶第一集團還真不好說,倒是可以將珠寶和腕錶放在一起來比較。
  • Gucci眼鏡品牌授權被收回,光學眼鏡或成時尚新寵|創變觀點
    這種業務結構意味著,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很容易對代理公司的業績表現造成衝擊。根據霞飛諾披露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其銷售收入下跌2%至12.52億歐元。而其2017年至今股價暴跌超過20%,市值蒸發至僅剩4億歐元。 通常情況下,品牌與眼鏡製造商之間的利潤協議是7.5%。
  • 眼鏡集團均上榜!2018年度全球百大奢侈品公司排行榜揭榜!
    報告顯示,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2016/2017財年,這份報告得出的主要數據如下:根據報告,全球排名前100強的奢侈品公司總銷售額達2166億美元;其中排名前十的10家奢侈品公司貢獻了47%的銷售額,這一佔比與過去三年保持一致,但前十強的排名情況中有6家公司發生了變化。
  • ...5天結束世界首富之旅……奢侈品巨頭跌落背後:行業「新衣」正在...
    而阿爾諾登頂世界首富,曾預示著市場對未來奢侈品前景的極度看好。事實也的確如此。2019年,奢侈品行業在全球零售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逆勢上揚,世界三大頂級奢侈品集團表現搶眼。LVMH集團股價上漲超60%;開雲集團股價累計上漲近5成,市值創歷史新高;歷峰集團市值漲幅超20%。數值增長的背後,離不開中國消費者的「鼎力相助」。
  • 「都市圈」奢侈品格局將重洗牌? 第A19版:城市能量/省會經濟圈...
    7月31日,市民在泉城路上某大型商場外的奢侈品廣告前走過。此次事件,對電商來說無疑是一記重創,但對奢侈品實體店而言,如同一劑強心針,被業內視為濟南奢侈品市場的突圍之筆。對都市圈的奢侈品擁躉來說,要通過什麼途徑購買奢侈品,成為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濟南及周邊城市的奢侈品市場或將藉機重新洗牌。買奢侈品,濟南成「都市圈」首選地  濟南的奢侈品消費一度成為拉動零售業增長的強勁馬達。「濟南人不太張揚,但富的人蠻多的。」
  • 「暖冬神器」電熱毯背後:頭部企業加碼,市場或面臨洗牌_媒體_澎湃...
    近日,彩虹集團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在深交所中小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電熱毯第一股」;而作為中國江北最大的電熱毯生產企業、青島本土老牌企業琴島電器則推出多種創新產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反觀電熱毯行業領域,頭部企業正從資本到創新不斷加碼應對產業痛點,未來市場或將面臨洗牌。
  • 範思哲21億美元賣身MK,這是奢侈品行業變天的節奏?
    從2016財年到2018財年,其營收幾乎沒有變化。不過歸功於Jimmy Choo的表現,MK在最近一個季度達到了26%的營收同比增長。所以也一直關注高奢領域虎視眈眈。在奢飾品行業中,高端奢侈品市場的增長速度更快。而且在經濟衰退時期,高奢比輕奢更加具有防禦性,因為那些能夠買得起範思哲服裝的人也是最有可能繼續消費的人。因此奢侈品牌的多元化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