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希望你永遠都用不到,但必須要知道!關鍵時刻能救命!

2021-02-25 暖暖媽愛分享

下周就是農曆新年了,無論在哪裡過年,大家應該都開始囤年貨了吧,畢竟「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句話不只是說說而已。

過年也是難得的家人團聚、心情最放鬆的時刻,對孩子們的管理也會比較放鬆,就算零食吃的多一些也不會太計較。但每到這種時候,我都忍不住想提醒大家,孩子入口的食物一定要多加注意,有些食物食用不當還是有很大風險的。

我兩年前寫了一篇文章,還是想在春節前再次分享給大家。

今天早上我正在吃早餐,暖姥姥在一旁打電話跟老家的好朋友打電話。後來她告訴我,那位阿姨的小孫子,在大年初一被一顆花生米卡住了,差一點出了大問題,全家都被嚇到了,還好後來有驚無險,但整個年都過得小心翼翼,所以也沒跟暖姥姥聯繫。

記得春節放假前最後一次跟公司小夥伴開會,聊到過年期間孩子的安全問題時,我提醒大家說,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讓娃亂吃東西,尤其是整顆的堅果,萬一吸入呼吸道,造成不好的後果就麻煩了。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之所以提醒大家這個問題,是因為每年過年都會出現很多孩子吃東西嗆入呼吸道甚至造成孩子窒息甚至死亡的慘局發生。

就在上個月,廣西玉林一名六歲的小男孩因為吃花生米誤吸到氣管裡,媽媽在嘗試多種方式之後仍然不能將花生米排出孩子體外,將其倒掛著進入電梯,媽媽的慌張和孩子毫無反應的肢體形成強烈對比,看得我心裡著急死了。

最終孩子因為長時間窒息缺氧,搶救無效死亡,

也是上個月,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則新聞,福建一名一歲多的女孩因為不小心吃餅乾吸入氣管,幾乎沒有了呼吸和意識。

一開始,小女孩也曾被爸爸抱著拍過後背,但完全沒有效果,從醫院的監控可以看到,隨著爸爸的腳步起伏能明顯看到孩子已經沒有肢體的自主動作。

當時孩子正在醫院候診,算是有了最及時的搶救資源,爸媽趕緊跑去找了最近的醫生,醫生做了兩輪急救,也沒有成功將異物排除,這個時候,孩子幾乎沒有呼吸了。

直到急診醫生蹲下做了海姆立克急救,這才將已經窒息了幾分鐘的孩子成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不幸中的萬幸,當時孩子一家正在醫院,但如果是在家裡發生異物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意外,我們如果只知道等待120,就太可怕了。

如果問100個人,如果孩子噎住了怎麼辦,可能就90個人都會說海姆立克急救法。

確實海姆立克急救法不是一個新知識,經常都能看見海姆立克急救的科普和方法,但如果要具體問起來如何操作,可能不少人也只會籠統的說個大概。

這次暖姥姥朋友家發生的事讓我覺得,很多時候意外離我們並不遠。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複習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它能救命!

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國一位多年從事外科的醫生。在臨床實踐中,他被大量的食物、異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驚。在急救急診中,醫生常常採用拍打病人背部,或者將手指伸進口腔咽喉去取的辦法排除異物,其結果不僅無效,反而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經過反覆研究和多次的動物實驗,他發明了利用肺部殘留氣體,形成氣流衝出異物的急救方法。1975年10月,美國醫學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急救方法。

《世界名人錄》稱海姆立克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像前面提到的那個小男孩,如果在發生意外的瞬間,媽媽能夠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或許就不會這麼無助,孩子也極有可能不會發生意外,這種悲劇,也將不會上演。

所以,即使我們很多次都看到過海姆立克法的急救方法,我也希望大家用5分鐘時間仔細看下面的內容!

《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人孩子都適用,方法略有不同,原理相同。


 

● 按壓法:(適用於2歲以上的兒童)

● 倒提法(適用於1歲以下的嬰兒):

  

請重複這個動作,直至嬰兒將異物嘔出為之,然後馬上送往醫院,做後續檢查。

注意:急救的黃金時間只有5分鐘,5分鐘後,即使搶救過來,也可能因為腦缺氧導致腦死亡。所以,當此類意外發生時,打120 或是送往醫院,都是來不及的,必須馬上施救。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不要猶豫!

我曾在18年春節期間,發過一篇有關過年孩子「食物黑名單」,這些食物造成孩子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的機率很高,這篇文章裡我再寫一下,提醒媽媽們注意:

1.果凍:花花綠綠的果凍的確會吸引寶貝們的胃口,但請不要給三歲以內的寶貝食用,三歲以上的孩子想吃的話,也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吃。

 

2.堅果類:瓜子、開心果、松子等體積太小,寶貝們可能來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特別容易噎到。耳鼻喉科醫生建議5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食用整顆的堅果!如果吃也必須弄碎再餵孩子。這幾年每次過年都有好幾起小寶寶被堅果噎住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的新聞,想起來就很觸目驚心。

 

3.麻花、糖果:不好咬的食物,本來就容易噎住喉嚨,不適合寶貝食用,如果真的要給寶貝們食用,建議先切成丁狀。而且糖果容易誘發孩子的齲齒,沒什麼營養,能少吃儘量少吃。

 

4.小巧水果:小巧圓形但裡面帶核的水果並不適合給寶貝們食用,如龍眼、葡萄、荔枝、櫻桃等,可剝開去核後再給小孩食用。


5.多纖維蔬菜:維纖多且不易咬爛的蔬菜不適合寶貝們,如芹菜、豆芽。儘量切碎再食用更安全。


6.大肉塊:大塊的肉塊小寶貝們無法咬爛,若強吞下很容易噎到,應該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7.魷魚絲: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乾都不適合給小寶貝吃,而且這類東西都是加了很多添加劑,儘量少吃或者不吃。


8.花生醬:黏稠度過高,不適合寶貝吞食。而且有的小寶寶會對花生過敏,食用前一定要注意。


9.太長的麵條:太長的麵條小孩子不容易嚼爛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煮麵的時候可以先切成小段再煮,或者煮熟後切短。


10.多刺的魚:建議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烹煮,否則容易噎到並會刺傷寶貝的食道與口腔。


我今天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助理說海姆立克急救法又不是一件新鮮事,寫出來大家願意看嗎?

但我個人覺得,當初寫公眾號的初衷就是為了分享有用的東西給大家,能幫到更多的人獲得幫助,即使這不是一個新觀點,無法像熱點那樣吸引眼球,也值得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分享,哪怕只多一個人學會了,我覺得也特別好。

而海姆立克這樣的急救法,也值得我們反覆的學習,如果有條件,家庭成員間可以相互練習,意外不會跟我們商量什麼時候來,但我們需要有隨時抗擊它的勇氣和技能。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家長,在照看孩子吃東西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一旦發生異物吞咽引發窒息危險的時候,一定一定要記得海姆立克急救法!

當然,我一點兒都不希望有用到它的機會,但我仍然想說,這個急救法,人人都要會!


 勤點在看,我們才能常相見呀!

相關焦點

  • 哪怕記住一條,關鍵時刻能救命
    哪怕記住一條,關鍵時刻能救命 2020-11-30 00:56 來源: 白龍看世界 上述四個步驟前提都是動作要快,如果動作太慢哪怕車窗被敲開了,整輛車都會因入水嚴重迅速下沉。
  • 學好這些關鍵時刻能救命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10分鐘可能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關鍵時刻。做得好了,可以救命;做得不好,甚至奪命。比如下面這個案例。2018年,在湖南益陽某幼兒園,幾名小朋友圍坐飯桌前吃飯時,一名4歲男童不小心被食物梗住氣道。
  • 熟記這些人防標誌,關鍵時刻能救命!
    要說安全標誌,恐怕小夥伴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下面的這個「緊急出口」標誌。沒錯!「緊急出口」標誌就是要引導民眾,遭遇突發事故時,怎麼快速找到建築內的逃生通道,快速疏散,脫離危險。你知道嗎?人防也有標誌。01為什麼要設計人防標誌?人防工程是保障戰時人員與物資掩蔽、人民防空指揮、醫療救護而修建的地下防護建築,以及結合地面建築修建的戰時可用於防空的地下室。平時服務城市建設,戰時又是理想的避難所。在竣工的人防工程出入口處和人防工程內部設置人防標誌,可以使民眾在遇到突發性公共事件和災難時,迅速進入地下人防工程避難。
  • 女生獨自旅行防範寶典,這幾條經驗你要知道,關鍵時刻能救命
    這比您的要普遍得多-尤其是對於初次旅行的女性。畢竟,外出時我們需要擔心的很多事情。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這些擔憂可能會變得殘酷。當通常對寂寞,安全和無聊的擔憂逐漸蔓延時,我提醒自己,在國外有這樣的經歷將是值得的。通過想像自己在沙灘上,與新朋友大笑並進行一次夢幻般的旅行,我可以看到成功的形象。哪些良好的氛圍通常足以使其全部實現。
  • 狙擊槍為什麼要纏布條?是為了美觀?狙擊手:關鍵時刻還能「救命」
    狙擊槍為什麼要纏布條?狙擊手:關鍵時刻還能救命。說到狙擊手大家應該都在電視上看到很多,他們做事謹慎,沉著泠靜。那麼他們使用的狙擊槍為什麼要纏著布條?
  • 把握職場關鍵時刻,要用這個方法
    這就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問題時,都是先啟動系統1,如果系統1自己能解決,就不需要系統2參與了。我們在面對關鍵對話時,需要調動系統2,可是調動系統2費力費腦,損耗能量。我們已經習慣僅用系統1,用自己的本能解決問題,從而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事情,導致對話失敗。所以要想掌握關鍵對話,就必須打破這種慣性,學會調動我們的系統2。
  • 車上應該常備的5種防身工具,實用又合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車上應該常備的5種防身工具,實用又合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私家車作為日常交通工具,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了,不管是上下班,還是開車旅行,都會用到車,它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代步工具了,更像是一所移動的居所,能為我們遮風擋雨,經常開車出行,難免不會碰到各種突發事件,有的時候因為交通事故的一些小摩擦
  • 男童噎住險喪命:這種急救法,父母快學起來,關鍵時刻能救命!
    爸爸趕緊抱起了孩子,坐在沙發上,把孩子身子倒過來,趴在自己大腿上,努力搖晃孩子的身體,用類似推拿一樣的手法按壓拍打孩子的後背,似乎在嘗試讓孩子把異物吐出來。通過好一陣子的拍打,孩子吐出來了一塊黑色的食物,看樣子東西個頭還不小,這麼大的食物都不知道是怎麼吃進去的,難怪會噎住。
  • 一個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摩託車部件「鈦尺」了解一下!
    ~一個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摩託車部件「鈦尺」了解一下!這時前輪會自動擺動,尋找車身的前進方向,這個過程叫做「循跡」,而擺動的過程有時是很危險的,「死亡搖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鈦尺的作用,就是減緩這種搖擺的頻率、幅度,使之進入一種讓人可接受的範圍,衰減這種震動感,同時增加過彎時車輛的穩定性。性能調節:有些鈦尺的性能是就固定的,而有些是可調的,那麼我們調節的是什麼呢?
  • 6月大嬰兒被噎住險喪命,家有寶寶要學這兩招,關鍵時刻能救命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是生命的延續,在寶寶出生以後,很多家庭都會很細心的照顧寶寶,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但是養育寶寶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的一個不注意
  • 多個孩子被噎到後身亡,家長掌握這些急救知識,關鍵時候能救命
    這麼多孩子,都有被噎到的經歷,幸運的是爸媽在身邊,關鍵時刻用了正確的方法,挽救了孩子的命。可是,有些孩子就沒有那麼走運了。浙江慈谿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當天上午九點多,一位婦女抱著孩子,衝進了兒科大門,孩子當時吃饅頭被噎到了,臉色特別嚇人,四肢很涼,但呼吸心跳還有,立即就被醫生帶到了搶救室。
  • 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以為保潔大叔要開始傳授雞胸肉的烹飪秘籍了嗎?不是的,而是救命的秘籍。這樣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進食方式——你很可能被噎著。咽喉是我們進食和呼吸共用的一個管道,得益於此,我們才可以在劇烈運動的時候通過口呼吸來增大攝氧量。咽喉向下,就會出現兩個分支,一個為氣管,供氣體交換用,另一個就是食管,讓食物通過。
  • 一心哥:2000平的服裝大賣場,最新商業玩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原創: 一心哥 今天深度思考是種超能力——我每天都會簡單寫寫各種關於商業,生活的思考,文章不會很長,但都是我的原創思考;喜歡請關注送巨額大禮包。老鐵們每天進步一點點今日頭條2000平的服裝大賣場,最新商業玩法『關鍵時刻能救命』昨天在醫院附近逛超市,超市上面有一家很大的服裝賣場,裡面的服裝覆蓋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內衣、外套……非常全面
  • 這 8 個小東西,關鍵時刻能救命!
    所以除了要記得在回家後、睡覺前都檢查一下房門是否反鎖,有條件的也可以多備上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工具,它能極大地增強一個人住的安全性。這個小工具叫安全門擋,它的原理是通過連接房門和地面,將門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推擠、撞擊的外力分散到垂直方向上,這樣即便撞擊的力度非常大,門也依然牢固、難以打開。
  • 車鑰匙上面的功能你都了解嗎?有的功能關鍵時刻能救命!
    其實,,哪怕幾萬元的普通轎車,只要長按車鑰匙上的關鎖鍵,就能關上車窗、天窗,甚至一些車的後視鏡摺疊,長按關鎖鍵,記牢哦~2、停車場找車在有些車鑰匙上,會有一個紅色的喇叭形按鈕,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用處。這個按鍵其實兼具找車和求救功能。
  • 黃金4分鐘千萬別錯過,關鍵時刻能救命
    運動醫學專家:市民夜跑都要當心夜間運動,更別提高強度的運動,針對普通人群我們都是不提倡、不鼓勵的。」27日中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聯繫上西南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運動醫學專家彭莉時,她首先作出了這樣的提醒。彭莉表示,在進行全民健身知識普及時就已多次講過的是「我們一般推薦大家在人每天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進行運動鍛鍊。」
  • 最實用的家庭急救常識,這20條你必須知道!關鍵時刻能救命!
    急救辦法:如果你的頭上起了個包,那麼用冰袋敷患處可以減輕水腫。如果被砸傷後頭部開始流血,處置方式和被割傷的方式一樣,即用乾淨毛巾按壓傷口止血,然後去醫院縫合傷口,並檢查是否有內傷。如果被砸傷者昏厥,那麼需要叫救護車速送醫院,一刻也不能耽擱。
  • 《薩利機長》:職場中,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核心競爭力
    這個世界,哪有什麼英雄,不過是平凡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罷了。薩利機長就是如此,他在墜機的關鍵時刻利用自己的能力扭轉乾坤,救了全機的人,也救了他自己。 今天,我們換到職場的角度,來聊一個比較深刻的話題:【職場中,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核心競爭力】,細分成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要提高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有些技能平時可能沒啥用,但關鍵時刻能救命!
    2017年7月31日訊,別以為學急救是只是年輕人的事,老年人自己也要學些常用的急救技能,別看這些技能平時看似沒啥用,但關鍵時候真救命! 事後,老人的女兒說,她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心肺復甦的方法。其實,她做心肺復甦的姿勢也未必特別標準。王晶說,發生在醫院之外的猝死病例,能夠搶救成功的比例很低,甚至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這位老人很幸運,特別是在送到醫院之前,他的女兒拉了老人一把:能夠迅速撥打急救電話,能夠進行心肺復甦。在我國,每年因心臟性猝死人的人大約有54.4萬,居全球之首。
  • 大排摩託車的重要配件:加裝後,日常駕駛累人,但關鍵時刻能救命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大排量摩託車身上比較重要的一個配件,不過加裝之後,日常行駛比較累人,但是關鍵時候又可以救命。你們猜這是什麼樣的一個配件?其實很簡單,就是經常安裝在大排量摩託車的車把之間,有一個類似於小型的減震器的配件,它的名字叫做鈦尺。可能很多新手不太了解它的功能。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鈦尺原來的名字叫做轉向阻尼器,大部分汽車上都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