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精緻美好、探探上孤獨爆棚,這屆中國年輕人有多分裂?

2020-12-26 WiFi新連接

從漫漫冬日到春暖花開,你在家宅了多少天?

這段史無前例的超長假期裡,有人隔離在老家,持續承受父母催婚的壓力;有人「007」式的對著伴侶,不時冒出還是上班舒服的念頭;還有家長面對不能復學的小魔王,數度產生了自己要替孩子上學的衝動……

「抗疫成績」出來了,家庭扎堆宅的人們也快憋得神經錯亂了。

可看著那些即將被家人逼瘋的同類,孤身在外打工的單身狗表示,竟然有點羨慕……

以往還自詡生活豐富、聚會多的外漂族,這次卻幾乎成了孤島。或許,偶然想起往年被大姑二姨強行安排相親的日子,還會有點破天荒的懷念。

好在還有手機。下班回家吃飽飯,左刷刷、右滑滑,跟手機那頭的陌生網友聊聊孤單,談談焦慮,日子總算能過下去。

前兩天,社交平臺探探發布了疫情期間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期人們「孤島式」的生活方式催化大量在線社交需求,探探App迎來用戶「回歸潮」,人均使用時長大幅增加。

不過讓小wifi感嘆的卻是,00後與95後已經成為登陸頻次激增的「網戀」主力軍!

真是「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啊。而社交軟體上的人,簡直是永遠年輕。

1

疫情期間在線社交報復性增長

「網戀」已成年輕人主流交友方式?

還記得那些年爸爸媽媽的諄諄告誡嗎?

「網上認識的人你也能信?」「你二姨給介紹的她同事家的孩子,知根知底的多好!」「相親怎麼了?我跟你媽就是相親認識的!不也過得挺好?」

然而,今天再提「相親」倆字,實在有些趕不上年輕人的風潮了。

現在的年輕人,一部手機就能交遍全世界的朋友,無論是各行各業,還是國內國外。

貴州女孩火柴,一位在線旅遊服務公司的運營。熱愛跨國旅行,喜歡多元文化。

或許火柴也曾想過能在全世界的走走停停中,遇到理想的人生伴侶。但沒想到,她的異國情緣沒出現在任何一次旅行中,而是在手機中的一部社交軟體,探探。

運營的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是常態。這讓空閒時間本就不多的北漂族,更缺少了線下交際的動力和空間。

一個周五晚上,火柴剛加完班,卻依舊精神抖擻。在床上輾轉反側,又不好打擾朋友,於是像往常一樣,火柴打開了探探。

很巧,剛上線就收到了一個「超級喜歡」。小wifi這裡科普下,「超級喜歡」是一種付費功能,每日發送次數有限,這在探探上意味著,對方非常鍾意你,強烈渴望擁有與你擦出小火花的進一步交流機會。

火柴翻了一下對方的資料,是個韓國歐巴,好奇之下點了右滑。

沒成想,文化、教育背景天南海北的兩人,居然相談甚歡。

這位韓國歐巴在人大讀外交學博士,關注國際政治,這讓喜愛跨國旅行和多元文化的火柴莫名驚喜,兩人不知不覺竟聊到天亮。

火柴和她的韓國歐巴

「要珍惜一個能和你徹夜長談的人。」兩個原本在平行世界裡各自孤單的年輕人,就這樣突如其來地,碰到了自己最嚮往的那個TA。

見面、戀愛、結婚,一切變得順理成章。回想起來兩人從素不相識的「互滑」,到見面、建立親密關係、結為人生伴侶,火柴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曾經那麼嚮往全世界,世界最終出現在自己身邊。

「很希望未來的他、我、我們變得更寬容,更多元,更能理解世界的不同,理解彼此的不同。」

這樣劇本式的關係締結,每天都在探探裡上演。

一個年輕的獨立音樂人,自述是「敢愛敢恨的姑娘」,在探探收穫過酒友、朋友、男友,也在探探上第一次體驗到與不同角色的陌生人聊天、見面、相處的樂趣。

她的想法,和她的自我描述一樣坦蕩:「年輕嘛,就應該認識更多的朋友。」

無論是尋求浪漫的戀愛關係,還是希望打破日常交際圈層、尋找理想中的朋友,一個能夠打破人際壁壘、容納多元、呈現自我的社交平臺,無疑是必要又高效的途徑。

探探,正是這樣一個發現美好的「寶藏平臺」,這裡的年輕人在積極生活,不斷發生美好的相遇。

從平凡的人生敘事,到不一樣的生命渴望,在探探,你總能找到願意聆聽的TA,總能發現豐富的個體,總能看到另一個有趣的自己。

你們可能因為對方的一技之長而印象深刻,也可能因為有著同樣的愛好或者個性惺惺相惜。

曾經也認為「網戀」不靠譜?或許,這種安全理性,確實可以迴避一些擴展社交邊界的未知風險,但也更大概率上會錯過大千世界無數美好的遇見可能。

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探探CEO王宇曾表示,當下多數年輕人會通過社交平臺,找到與自己文化和興趣相同的朋友,並逐步建立相應的文化群、文化圈,最終形成文化群落,從而迸射強大的文化活力。

今天的年輕人們,正在變得越來越敢於擁抱未知、擁抱多元、擁抱可能性。

2

上抖音記錄美好,用探探釋放孤單

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分裂?

沒有人比App更了解今天的年輕人。

每個年輕人的手機上都有幾個最愛的App,它們就像一個個散落的個人生活拼圖,幾塊拼出來,就能還原年輕人精神生活的全貌。

小wifi注意到,從最近抖音和探探分別發布的用戶大數據來看,其用戶趨向的構成相似性之高,令人驚訝。

在用戶群體上,同抖音用戶群以18—30歲的年齡分布相似,而探探平臺上,90後用戶佔比近80%,其中95後、00後用戶成為主新增。

比如,在2019抖音上點讚最高的職業TOP5中,有五分之三的類別,與2019探探被like最多的職業TOP5(女性)重合,都是教師、護士、醫生。

而在收穫點讚佔比和最活躍的用戶地區的城市統計中,抖音和探探重合度分別達到80%、60%。

在對不同年齡區間用戶的內容喜好統計上,兩者也具有比較高的邏輯重合度。

比如抖音上90後喜歡生活探店,探探上90後則喜歡火鍋、早茶、提拉米蘇等食物;抖音上00後更注重二次元、萌寵的個性化內容,而探探上的00後也相應地貼上了諸如強迫症、AJ控、選擇恐懼症等個性化標籤。

下班路上刷抖音、發視頻、元氣滿滿,晚上睡前滑探探、聊聊天、釋放孤單。這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真是豐富又分裂。

不過,他們的鐘意趨向,卻呈現出一致性。

以日活破4億且覆蓋了國內絕大部分年輕群體的抖音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吸引年輕人的趨同特徵。

首先,是對產品簡潔性的喜愛。

抖音直接滑動操作的產品簡潔性,在探探上也有類似體現。

在抖音裡上下划動,在探探上左右滑動,儼然成為了年輕用戶不經意間的記憶點手勢。用戶喜歡的內容,在抖音劃一划中被觀看,就像在探探裡,有眼緣的用戶,會在滑一滑中被選中。

這種簡潔有趣的互動設計,無疑讓年輕人的產品體驗更加便捷而自然。

其次,抖音這種以內容為媒介的分發場景和推薦機制,更加高效和智能,符合玩著手機長大的年輕人的接受習慣。

探探也是如此,其新上線的基於LBS的附近動態,可以讓每個人的生活展示,公開化地呈現在用戶的信息流之中。而用戶喜歡的用戶數據特徵,也會在下一次滑動中得到體現和反饋。

另一方面,在品牌表達上,抖音記錄美好生活的引導,及其內容表達的潮流性、時尚性和美好特徵,十分契合年輕群體的心理衝動需求。

這也恰恰是探探持續增強用戶活躍度和產品粘性的品牌策略。

社交的反面,往往是人類深層的孤獨感。

因此,戀愛需求,已經遠不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社交目的的充分呈現。

這也是2019年,社交創業賽道再起旋風的底層原因。這一屆90後和00後,更樂意體驗社交帶來的生活沉浸感和交友的充實感。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不同的泛年輕化App上流動和活躍。

無論是在抖音,還是在探探,他們追尋的,都是對於自我存在的深刻感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以往,人們只能藉助文字表述,來傾訴和排解社交路徑匱乏下的孤獨和疏離感。

如今,過多的社交渠道,反而構成了社交信息的雜音和篩選策略的茫然。

回到產品本身,其實用戶的親密需求和對陌生人社交渴望,並不需要社交機制的過度設計及社交噱頭的喧賓奪主。

探探最重要的互動方式就是滑動卡牌實現匹配。簡潔的操作背後,不僅是探探大數據智能推薦及社區運營能力的體現,也是讓用戶社交體驗更加沉浸這一產品理念的必然表達。

而旨在讓年輕人充分展示自我個性與吸引維度的產品理念,則讓探探,不斷拓展著自身的社交承載邊界。

抖音記錄美好生活,探探讓相遇更美好。

在這裡,我們讀懂中國的90後00後。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編輯:小野

版式設計:甸甸

相關焦點

  •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從相識到相愛,再到生離死別,他們的故事一共才過了五個多月,但這段經歷已經刻在了所有聽眾的腦海裡。在探探上,這樣的匹配已經發生了超過200億次,每次匹配之後,都可能產生一段令人回味深長的愛情故事。在這六年間,無數模仿者如過江之鯽,後浪推前浪,但笑到最後的仍是探探。這是為什麼呢?在探探相識並結婚,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在知乎,有數萬人關注過這樣的問題:「在探探上找到另一半並結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孤獨患者不懼頭禿,探探「疫」社交報告大揭秘
    4月8日,社交平臺探探發布年輕人「疫」社交大數據,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人們社交需求猛增,探探APP迎來用戶「回歸潮」。網聊超長待機 社交App成疫情期情緒出口在年輕人足不出戶的2個月宅家期間,孤獨,焦慮,不安全感等情緒疊加,在線社交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情緒釋放出口,雖不能出門,但是能通過社交軟體認識新的朋友。
  • 我上探探找「攤友」,卻發現了現代年輕人的私密「自留地」
    從樸實無華且枯燥的都市麗人,到你客死他鄉的前男友,應有盡有……甚至有人在大學門口的地攤兒上,找到了探友:就像你永遠也不知道,你朋友圈裡一發圈就是牛逼會議的高冷行業精英,在探探上有多愛秀、主動、又會撩。我就奇怪了,昨天一聽說我要上探探找攤友,一幫孫子口口聲聲說不玩探探,不玩?那探探的3億多用戶數都來自哪兒???02如何在探探上找到你的攤友晃蕩了半天,回歸正事:該怎麼找到想要的攤友?
  • 探探上3.6億當代青年:普通人的社交有多難?
    如何面對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而單獨監禁,從古至今都是監獄中最嚴厲的懲罰。因此,對於單身人士來說,除了確保自己的財務狀況足以支撐生活之外,如何打破社交隔離、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可能是最重要的需求和生活動力之一。普通人的社交到底有多難?社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又在探探上找到了男朋友」
    昨天,popi箱突然上了熱搜。 當有不明狀況的網友在想popi箱是什麼,一些網友正在惋惜自己提問箱裡的那158個問題變成了空白。 因為一些用戶在軟體上打擦邊球,上傳一些不法訊息,而導致軟體被約談下架。
  • 探探上主動追你的女孩
    可在等待的過程中,那些猶疑、退卻,極有可能錯過很多美好。確實如此,這世上沒有什麼是一味地等待,就能讓你如願以償的,只有主動出擊,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當主動遇上主動,那便註定會有無限的可能!我的朋友雯哥,是個非常被動的人,簡直被動到令人抓狂的地步。
  • 在探探上Debug的人生
    小鎮青年蟲子在學習「怎麼跟異性聊天」這個事情上純屬摸黑操作,經過大量的試錯才實現了自學成才。「我的方法也簡單,就是不停在探探上約人吃飯唄!」「說吃三次飯就學會聊天,那是誇張。中間還不知道有多少次失敗經歷呢。只是我覺得這三次最有標誌性,讓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自己是在成長的。
  • 「我好像在探探上滑到了你.」
    可有時候,在等待的過程中,那些猶疑、退卻,也有可能錯過很多美好。總要有一個人先主動的。俗話說,甜壯慫人膽,當你主動對上主動,這樣的戀愛,談起來你猜猜會怎麼著?Ⅰ我有一位非常非常被動的朋友,大家都叫她雯哥。雯哥被動到什麼份兒上呢?
  • 探探潘瀅:讓算法匹配連接真實社交|WISE2020 新經濟之王大會
    當時的年輕人會在下課後衝進網吧,通過網絡與上面的好友聊天。彼此的默契第一次優先於條條框框的外在選擇,為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能記起這段經歷的,大抵都已人到中年。不過那的確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重要的年輪,是美好「網戀」的時代註腳。時光流轉20年,移動網際網路滲透到各行業,鮮有年輕人再提起「網友」這個稱呼,通過社交軟體來建立新關聯早已成為生活常態。
  • 離異、帶娃是真的,在探探上得到的真誠與喜歡也是真的
    你會介意自己的伴侶有婚史嗎?在網上看到,交友軟體「探探」最近做了一次關於婚姻觀的大調查。在這個問題上,有1.7w人參與了投票,其中,67%的人都選擇了「不介意」。相對於傳統的婚戀觀,這一屆的年輕人對於婚姻和情感的態度,似乎正在發生一個不小的轉向。
  • 線下社恐,線上「蹦迪」,探探背後的95後社交圖譜
    就在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交平臺探探聯合發布了2020《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其中有數據顯示,超八成的被調研用戶將社交軟體作為拓展人脈圈子的重要途徑, 58%
  • 是時候,扒出探探產品經理了
    畢竟,沒有人會拒絕被關心的溫暖,儘管這一絲甜是一個需要充電的機器人帶來的。但你細品,這種類似「閱後即焚」的快餐式感情,卻很容易將人拖進一個孤獨的「黑洞」。生在人世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哪怕是最獨立的個體,也躲不過去情感這座暗礁。即便可以有電影《Her》中薩曼莎一樣的AI陪伴,能洞悉你的一顰一笑。
  • 探探背後的產品邏輯:為年輕人打造社交新陣地
    在探探平臺上,90後用戶佔比近80%,其中95後、00後用戶成為新增主力。  這一數據,顯然為社交賽道帶來更多遐想空間。探探產品負責人說:「這幾年,探探始終在算法及技術上深耕,基於用戶需求調整匹配策略,哪怕是微末的體驗感知,也會納入到產品優化層面的考慮。
  • 女性思維做產品,解碼探探做社交背後的棋局
    六年前,探探以一款「網紅」產品橫空出世,成為當時年輕人的社交新寵。當時國內同類產品有多款,最終只有探探存活下來,發展壯大至今。潘瀅在演講中透露,截止2020年12月份數據統計,探探累計註冊用戶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逾200億次。
  • 探探七夕實錄:我和399個年輕人看電影,還求了個婚
    突然,一段VCR出現在了大熒幕上——「姜帆,你好哇,今天是我們認識的第364天。2019年8月27號在『探探』上劃到了你,看見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我要找的人…」熒幕上那個有著甜美笑容的女孩子,在這一刻,成為了當晚最閃耀的女主角。
  • 反對一切有關於性別的暴力,我是探探上的公益短片導演
    在一個以戀愛為目的的談話中,男性和女性各自分享生活、目標,對愛情、婚姻的看法,對自己的期許,成長中的經歷,談話中的觀念碰撞,處處都體現著思維、經驗上的性別差異。這對我做內容,還有豐富、發展原有的一些觀念,都太重要了。我好奇心強,愛聊、愛表達,在探探上不會區分性別去交友。
  • 2020 在探探上最後一次表白
    上周我和探探合作,發布了一支愛情主題短片《我與生俱來敢愛》,記錄和呈現了詩人餘秀華、影評人羅罔極,還有我本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勇敢的態度。短片上線後,播放量迅速達到數百萬,有網友說這是中國版《真愛至上》,有人說,這是很正、很有力量的愛情觀。除了作為三位「敢愛發聲人」之一接受採訪之外,我本人也是這部短片的導演、編劇。
  • 那些玩探探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的人結交了朋友,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身邊有不少女性朋友都玩探探,但即使社會再開放,對於玩這類社交軟體的女孩來說,不少人都會意味深長地望她們一眼,然後送出潛臺詞:你這麼饑渴? 這是赤裸裸的偏見,這些在社交軟體上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女孩,不過是在現實中失望而孤獨,渴望被愛罷了。
  • 讓交友更容易,用戶超4億的探探正在用技術抹平男女思維差異
    二、探探為年輕用戶解決「孤獨」問題僅僅6年時間,就把註冊用戶數做到了驚人4億規模,探探的秘密何在?在「2020WISE 新經濟之王峰會」上,潘瀅反覆強調了一個動作——「左滑右滑」,這指的就是探探平臺為青年人交友進行匹配的操作。
  • 有人在探探上找工作,有人在boss直聘上約女孩兒
    殘酷的是,這並無關你的簡介是否精彩、照片是否精緻、溝通技巧是否純熟……而僅僅是因為,你長得不好看。 更有趣的是,在溝通模式上,boss直聘表現出極大的方便性。無論你是求職者還是招聘者,你都可以非常輕易地與你感興趣的對象建立聯繫。 譬如說,在以探探為代表的社交軟體上,「加微信」其實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兒,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溝通效率。而在boss直聘上,「交換微信」則是一個方便醒目的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