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漫冬日到春暖花開,你在家宅了多少天?
這段史無前例的超長假期裡,有人隔離在老家,持續承受父母催婚的壓力;有人「007」式的對著伴侶,不時冒出還是上班舒服的念頭;還有家長面對不能復學的小魔王,數度產生了自己要替孩子上學的衝動……
「抗疫成績」出來了,家庭扎堆宅的人們也快憋得神經錯亂了。
可看著那些即將被家人逼瘋的同類,孤身在外打工的單身狗表示,竟然有點羨慕……
以往還自詡生活豐富、聚會多的外漂族,這次卻幾乎成了孤島。或許,偶然想起往年被大姑二姨強行安排相親的日子,還會有點破天荒的懷念。
好在還有手機。下班回家吃飽飯,左刷刷、右滑滑,跟手機那頭的陌生網友聊聊孤單,談談焦慮,日子總算能過下去。
前兩天,社交平臺探探發布了疫情期間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期人們「孤島式」的生活方式催化大量在線社交需求,探探App迎來用戶「回歸潮」,人均使用時長大幅增加。
不過讓小wifi感嘆的卻是,00後與95後已經成為登陸頻次激增的「網戀」主力軍!
真是「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啊。而社交軟體上的人,簡直是永遠年輕。
1
疫情期間在線社交報復性增長
「網戀」已成年輕人主流交友方式?
還記得那些年爸爸媽媽的諄諄告誡嗎?
「網上認識的人你也能信?」「你二姨給介紹的她同事家的孩子,知根知底的多好!」「相親怎麼了?我跟你媽就是相親認識的!不也過得挺好?」
然而,今天再提「相親」倆字,實在有些趕不上年輕人的風潮了。
現在的年輕人,一部手機就能交遍全世界的朋友,無論是各行各業,還是國內國外。
貴州女孩火柴,一位在線旅遊服務公司的運營。熱愛跨國旅行,喜歡多元文化。
或許火柴也曾想過能在全世界的走走停停中,遇到理想的人生伴侶。但沒想到,她的異國情緣沒出現在任何一次旅行中,而是在手機中的一部社交軟體,探探。
運營的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是常態。這讓空閒時間本就不多的北漂族,更缺少了線下交際的動力和空間。
一個周五晚上,火柴剛加完班,卻依舊精神抖擻。在床上輾轉反側,又不好打擾朋友,於是像往常一樣,火柴打開了探探。
很巧,剛上線就收到了一個「超級喜歡」。小wifi這裡科普下,「超級喜歡」是一種付費功能,每日發送次數有限,這在探探上意味著,對方非常鍾意你,強烈渴望擁有與你擦出小火花的進一步交流機會。
火柴翻了一下對方的資料,是個韓國歐巴,好奇之下點了右滑。
沒成想,文化、教育背景天南海北的兩人,居然相談甚歡。
這位韓國歐巴在人大讀外交學博士,關注國際政治,這讓喜愛跨國旅行和多元文化的火柴莫名驚喜,兩人不知不覺竟聊到天亮。
火柴和她的韓國歐巴
「要珍惜一個能和你徹夜長談的人。」兩個原本在平行世界裡各自孤單的年輕人,就這樣突如其來地,碰到了自己最嚮往的那個TA。
見面、戀愛、結婚,一切變得順理成章。回想起來兩人從素不相識的「互滑」,到見面、建立親密關係、結為人生伴侶,火柴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曾經那麼嚮往全世界,世界最終出現在自己身邊。
「很希望未來的他、我、我們變得更寬容,更多元,更能理解世界的不同,理解彼此的不同。」
這樣劇本式的關係締結,每天都在探探裡上演。
一個年輕的獨立音樂人,自述是「敢愛敢恨的姑娘」,在探探收穫過酒友、朋友、男友,也在探探上第一次體驗到與不同角色的陌生人聊天、見面、相處的樂趣。
她的想法,和她的自我描述一樣坦蕩:「年輕嘛,就應該認識更多的朋友。」
無論是尋求浪漫的戀愛關係,還是希望打破日常交際圈層、尋找理想中的朋友,一個能夠打破人際壁壘、容納多元、呈現自我的社交平臺,無疑是必要又高效的途徑。
探探,正是這樣一個發現美好的「寶藏平臺」,這裡的年輕人在積極生活,不斷發生美好的相遇。
從平凡的人生敘事,到不一樣的生命渴望,在探探,你總能找到願意聆聽的TA,總能發現豐富的個體,總能看到另一個有趣的自己。
你們可能因為對方的一技之長而印象深刻,也可能因為有著同樣的愛好或者個性惺惺相惜。
曾經也認為「網戀」不靠譜?或許,這種安全理性,確實可以迴避一些擴展社交邊界的未知風險,但也更大概率上會錯過大千世界無數美好的遇見可能。
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探探CEO王宇曾表示,當下多數年輕人會通過社交平臺,找到與自己文化和興趣相同的朋友,並逐步建立相應的文化群、文化圈,最終形成文化群落,從而迸射強大的文化活力。
今天的年輕人們,正在變得越來越敢於擁抱未知、擁抱多元、擁抱可能性。
2
上抖音記錄美好,用探探釋放孤單
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分裂?
沒有人比App更了解今天的年輕人。
每個年輕人的手機上都有幾個最愛的App,它們就像一個個散落的個人生活拼圖,幾塊拼出來,就能還原年輕人精神生活的全貌。
小wifi注意到,從最近抖音和探探分別發布的用戶大數據來看,其用戶趨向的構成相似性之高,令人驚訝。
在用戶群體上,同抖音用戶群以18—30歲的年齡分布相似,而探探平臺上,90後用戶佔比近80%,其中95後、00後用戶成為主新增。
比如,在2019抖音上點讚最高的職業TOP5中,有五分之三的類別,與2019探探被like最多的職業TOP5(女性)重合,都是教師、護士、醫生。
而在收穫點讚佔比和最活躍的用戶地區的城市統計中,抖音和探探重合度分別達到80%、60%。
在對不同年齡區間用戶的內容喜好統計上,兩者也具有比較高的邏輯重合度。
比如抖音上90後喜歡生活探店,探探上90後則喜歡火鍋、早茶、提拉米蘇等食物;抖音上00後更注重二次元、萌寵的個性化內容,而探探上的00後也相應地貼上了諸如強迫症、AJ控、選擇恐懼症等個性化標籤。
下班路上刷抖音、發視頻、元氣滿滿,晚上睡前滑探探、聊聊天、釋放孤單。這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真是豐富又分裂。
不過,他們的鐘意趨向,卻呈現出一致性。
以日活破4億且覆蓋了國內絕大部分年輕群體的抖音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吸引年輕人的趨同特徵。
首先,是對產品簡潔性的喜愛。
抖音直接滑動操作的產品簡潔性,在探探上也有類似體現。
在抖音裡上下划動,在探探上左右滑動,儼然成為了年輕用戶不經意間的記憶點手勢。用戶喜歡的內容,在抖音劃一划中被觀看,就像在探探裡,有眼緣的用戶,會在滑一滑中被選中。
這種簡潔有趣的互動設計,無疑讓年輕人的產品體驗更加便捷而自然。
其次,抖音這種以內容為媒介的分發場景和推薦機制,更加高效和智能,符合玩著手機長大的年輕人的接受習慣。
探探也是如此,其新上線的基於LBS的附近動態,可以讓每個人的生活展示,公開化地呈現在用戶的信息流之中。而用戶喜歡的用戶數據特徵,也會在下一次滑動中得到體現和反饋。
另一方面,在品牌表達上,抖音記錄美好生活的引導,及其內容表達的潮流性、時尚性和美好特徵,十分契合年輕群體的心理衝動需求。
這也恰恰是探探持續增強用戶活躍度和產品粘性的品牌策略。
社交的反面,往往是人類深層的孤獨感。
因此,戀愛需求,已經遠不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社交目的的充分呈現。
這也是2019年,社交創業賽道再起旋風的底層原因。這一屆90後和00後,更樂意體驗社交帶來的生活沉浸感和交友的充實感。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不同的泛年輕化App上流動和活躍。
無論是在抖音,還是在探探,他們追尋的,都是對於自我存在的深刻感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以往,人們只能藉助文字表述,來傾訴和排解社交路徑匱乏下的孤獨和疏離感。
如今,過多的社交渠道,反而構成了社交信息的雜音和篩選策略的茫然。
回到產品本身,其實用戶的親密需求和對陌生人社交渴望,並不需要社交機制的過度設計及社交噱頭的喧賓奪主。
探探最重要的互動方式就是滑動卡牌實現匹配。簡潔的操作背後,不僅是探探大數據智能推薦及社區運營能力的體現,也是讓用戶社交體驗更加沉浸這一產品理念的必然表達。
而旨在讓年輕人充分展示自我個性與吸引維度的產品理念,則讓探探,不斷拓展著自身的社交承載邊界。
抖音記錄美好生活,探探讓相遇更美好。
在這裡,我們讀懂中國的90後00後。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編輯:小野
版式設計: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