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作為民間常用的養生療法,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依然受到現代人的認可。拔罐就是以杯罐作為工具通過一些方法讓罐內產生負壓,然後使罐體吸附於皮膚表面。我們經常能看見有些人拔完罐子之後皮膚顏色青紫發黑,有的還會產生一些水泡,這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的如網上所說的顏色越深、越黑,毒素就越多嗎?
拔罐顏色越深,毒素越多?可能與你想的不同,有人被蒙在鼓裡了
拔罐顏色越深越好嗎?
很多人對於拔罐有些誤解,總覺得拔罐、刮痧顏色越深越好,顏色越深說明毒素排出的越多。而事實上,無論是拔罐還是刮痧所產生的顏色和毒素一點關係都沒有,顏色深淺主要和皮膚毛細血管破裂程度有關,由於罐內是負壓,可導致吸附表面的皮膚內的毛細血管破裂,剛開始顏色較紅,慢慢的顏色就會發紫發黑。
為何有的人顏色深有的人顏色淺?影響的原因有很多,如罐子內的壓力大小不同,拔罐師傅的手法不同,拔罐的時間不同,個人皮膚的毛細血管抗壓能力不同,拔罐次數的多少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拔罐後的皮膚顏色。
拔罐所產生的水泡又是怎麼回事呢?
可以負責任的說,這並不是毒素也並不是溼氣,其實就是負壓導致的組織液滲出。拔出水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由於罐子的溫度過高,可能是罐子內的負壓過大,也可能是拔罐時間過長,也可能是受拔罐者皮膚比較嬌嫩。
另外相比較於抽氣式的拔罐方法,傳統所使用的火罐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發生灼傷,從而出現燙傷型水泡。
拔罐時產生的水泡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水泡較小,而且沒有破潰可以無需處理,一段時間後可自行吸收。但如果水泡較大或者已經出現破潰,可用酒精進行消毒,對於沒有破潰的大水泡,需要將水泡中的組織液抽出,然後塗上紅黴素軟膏或碘伏以防感染,同時一定要注意局部的衛生以及避免刺激,避免發生感染。
那麼拔罐既不排毒也不去溼,那麼它的主要功效是什麼呢?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緩解疲勞,緩解肌肉、骨骼等部位的酸痛感。易疲勞易酸痛的部位的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局部血液循環不佳,通過拔罐能夠增加局部的血液灌流量,提高局部的耐痛閾值,最終能起到舒張肌肉緩解疲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