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早期篩查冠心病!80%以上猝死誘因是心血管問題

2020-12-16 騰訊網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關注度增加,越來越多的猝死事件進入我們的視線,也一次次為我們敲醒警鐘:猝死現在正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並且醫務人員、公安幹警、媒體人、教師、IT人等已經成為猝死發生的「高危行業」。

80%以上猝死誘因是心血管問題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預防評估中心黃慧玲副教授介紹,近年來都市人群中,特別是一些高壓行業從業人員猝死事件頻發,大多數與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生活不規律有關,嚴峻的執業環境成了行業常態。

心臟預防評估中心黃慧玲副教授

據一項調查顯示:80%的醫生工作中沒時間喝水;67%曾連續工作36小時以上;60%黃金周休不到3天;37%的人周圍有同事猝死。

猝死80%以上是心血管問題,這其中又有80%是由於冠心病心肌缺血而導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篩查冠心病的高風險因素,是預防猝死首先要做的事情;同時,冠心病是一個生活方式疾病,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控的。除了要規律作息,還要堅持規律且有效的運動。

預防猝死,該如何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示:全球超過1/4的成年人(約14億人)缺乏鍛鍊,缺乏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而每年因缺乏鍛鍊而致死的人數高達320萬人,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一邊是缺乏運動,一邊是「運動達人」因運動不當而發生運行性猝死。黃慧玲介紹,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內,在天河區就有一位晨練者和一位夜跑者分別在運動中猝死。這些人看上去身強力壯,怎麼會跑著跑著就突然倒地了?

黃慧玲解釋,運動性猝死的常見原因實則是各種心臟疾患(這也是「心源性猝死」在猝死中佔比高的主要原因)。有些人看上去特別健壯,實際情況是早已存在某些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只不過風平浪靜時不顯山露水,只在運動後心臟負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變部位才有可能出現問題,當心臟無法承受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心臟病事件。

因此,定期對心臟進行評估特別重要,尤其是對運動情況下的心功能評估。

黃慧玲介紹,大家應更關注自己的心臟安全、了解運動、愛上運動,在保證心臟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地運動,並鼓勵更多人動起來。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彭福祥 潘曼琪

圖/視覺中國

責編/林清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的年輕人猝死新聞,引起大家熱議。猝死的原因比較複雜,但大部分與心血管疾病有關。2019年,我國因各種疾病死亡約1065萬人,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約458萬人,佔死亡人數的43%,是中國人第一大健康殺手。
  • 鄰居猝死,他去做體檢,毫無症狀卻查出大問題!血管出現這些情況有多...
    冠狀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腹主動脈瘤、肺栓塞、主動脈夾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下肢靜脈曲張……這些我們常常聽到的名詞,其實都是身體的血管出了問題。但在初期,很多人往往不重視,甚至不以為然。
  • 看這六種症狀,是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前兆!
    大眾常說的猝死是指心源性猝死,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冠心病、心梗、惡性心律失常等疾病引發的心臟停止跳動。因為這些症狀,表明患者很可能患上了心肌病,這是猝死的重要誘因。
  • 西城區召開2019-2020年度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工作總結會
    為進一步推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幹預工作開展,近日,區疾控中心召開2019-2020年度心篩工作總結會。 會上,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從進度完成情況、數據質量等方面,對2019-2020年度心篩工作進行總結。
  • 一白領健身房外猝死,福建醫生提醒:這些情況千萬別運動!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居全球之首,平均每天就有1500人毫無徵兆地失去生命。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心肺康復科主治醫師柯俊華說:「一般情況下,猝死主要發生在明確有冠心病、心衰、心肌病或一些遺傳性心臟病的人群中,約佔80%以上」 「也有一部分猝死是生前從未有過任何不適症狀,猝死前未系統檢查和診斷出疾病。
  • 10天長程連續監測:「樂心平江」精準篩查心血管患病人群
    樂心平江的解決方案打破了常規的心電採集方式,解決了臨床上對於心臟的長程動態監測難以實現的問題,能夠通過長達十天以上的監測,提高心律失常、房顫的檢出率。 目前,國內對於心律的篩查多使用ECG檢測設備Holter,大多僅能記錄患者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且心律問題的診斷率只有28%,難以抓取偶發性心律失常,無法明確病因。
  • 中國「FH萬人篩查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原標題:中國「FH萬人篩查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與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高發心血管疾病相比,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並不常見。
  • 冠心病一觸即發!早期冠心病有10大症狀,再不知道就來不及了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冠心病患者早期並沒有什麼明顯症狀,一般發現患了冠心病幾乎也是在體檢中,或是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被發現,因此,冠心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對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益處。由於很多病人在生活中發現冠心病很晚,以至於後期治療時費了很大的力,且病情也都很嚴重。
  • 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醫生提醒:運動千萬要適量!
    網友討論 最需要的,可能是休息這起猝死事件迅速引發不少網友討論。是因為運動過度激烈?還是工作過度勞累?知乎博主「糯米糰」分析,一般來說,運動是猝死的誘因,但是究其本質,還是運動人員自身就患有某種疾病,這種疾病最有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
  • 猝死多是「蓄謀已久」的,早期身體的3個「不舒服」,或在提醒你
    這種疾病還被分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前者的死因佔據80%,最常見的是心肌炎、冠心病等,而後者就包括了很多的疾病,像是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等這些都可能會誘發猝死。猝死是「蓄謀已久」的,那麼在疾病發生之前,身體會出現什麼樣不舒服的症狀呢?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
  • 生活中引起心肌梗塞的6個誘因,讓你大跌眼鏡
    第三,就是合併一些危險因素,比如有家族性的冠心病病史,而且有原發性的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這些情況。因為目前這些病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所以說如果年輕人合併這些危險因素的話,那麼有可能也會早期就會出現冠心病。一旦某些誘發因素,比如說熬夜、緊張、勞累、情緒激動就有可能會導致冠狀動脈內斑塊破裂,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 猝死前的幾大徵兆,早知道早救命!
    我們平時所說的猝死主要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梗、惡性心律失常等疾病引發的心臟停止跳動。猝死發病前其實是有前兆的,如果能做到及時防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劇發生。那麼,猝死前有什麼徵兆呢?2.無緣無故感到疲勞有些患者沒有劇烈運動,睡眠時間足夠,卻能經常出現極度疲勞,甚至焦慮和半夜驚醒,必須警惕猝死,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患上了心肌病,這是猝死的重要誘因。
  • 警惕18種癌症早期信號!附:常見癌症篩查建議
    40歲以上人群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儘量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腸癌腸息肉是指大腸腔內黏膜表面隆起,導致局部增生的一類病變。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是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現。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症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健康提醒:可選擇採集大便進行腸癌早期篩查。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人數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雖然總體發病率老年人居多,但心血管疾病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三十幾歲就出現心肌梗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老年人由於血管老化,常常會有心絞痛等症狀,這種症狀會使心臟出現「缺血預適應」,進而幫助激活體內的其他血管來供血。
  • 95後演員猝死,惋惜同時也要小心,醫生:心源性猝死有7個特點
    感謝您點開這篇文章,估計您三分鐘就能看完不過,在看完之後會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1.每年猝死的人有多少? 2.猝死的主要誘因有哪些? 3.為了不猝死,我們該怎麼做啊?
  • 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大多數猝死有跡可循
    ,其背後隱藏的都是「過勞」的誘因。人們非常關注猝死,因而每當有人因此去世,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輪熱議。但我們並非是要消費這個話題,而是希望大眾能從中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儘量避免猝死的發生,以及學會在目睹猝死發生時施以援手。冬天來了,心血管健康尤其要關注,希望這篇科普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守護健康。
  • 耳垂褶皺是冠心病前兆?專家: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對此,武漢市第六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劉波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的臨床經驗與觀察,很多病情嚴重的冠心病患者,並沒有耳垂褶皺;一些人有耳垂褶皺,但檢查過後並沒有冠心病。所以從經驗來講,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目前臨床上對冠心病的診斷還是根據臨床症狀以及相關檢查來確定,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的金標準。」劉波醫生說,當出現脖子以下、肚臍以上不明原因疼痛時,如胸悶、胸痛、心慌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首先做心電圖觀察心肌缺血變化,一旦發現異常,下一步再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可明確診斷。
  • 勞累後抽菸喝酒喝咖啡會增加猝死機率
    有的為了提神,大量吸菸、飲酒、喝咖啡濃茶,這無形中更增加了猝死的可能性。   防止猝死的發生,專家提醒切勿瘋狂熬夜。現在是春夏之交,氣候變化大,對神經系統及心血管均有較大的影響,此時若過度勞累,再大量吸菸、飲酒、喝咖啡,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沒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應激狀態下也會增加猝死風險。
  • 一天內2名中年壯漢跑步時猝死,平時一直有運動習慣
    簡單的運動過量不足以造成運動性猝死,它還涉及到運動過程中各種原因對呼吸、心跳、神志三項生命體徵造成的損傷。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都和心血管有關。年齡介於35~40歲之間的人群出現運動性猝死的主因是冠心病,35歲以下的年輕人出現運動性猝死則大多因為肥厚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其他原因還有重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二尖瓣脫垂、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主動脈瓣狹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