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1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2020-12-21 單戀RNA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1節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一、概念檢測

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種植在北方)和秈稻(主要種植在南方)。研究發現,粳稻的bZIP73基因通過一系列作用,增強了粳稻對低溫的耐受性。與粳稻相比,秈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個脫氧核苷酸不同,從而導致兩種水稻的相應蛋白質存在1個胺基酸的差異。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

(1)bZIP73基因的1個核苷酸的差異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 )

(2)bZIP73蛋白質的1個胺基酸的差異是由基因重組導致的。( )

(3)基因的鹼基序列改變,一定會導致表達的蛋白質失去活性。( )

二、拓展應用

鐮狀細胞貧血主要流行於非洲的瘧疾高發地區。具有一個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個體(即雜合子)在氧含量正常的情況下,並不表現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症狀,因為該個體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並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

(1) 這些地區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較其他地區的高,為什麼?

(2)為什麼某些看起來對生物生存不利的基因,歷經漫長的進化歷程依然「頑固」地存在?

請結合這個例子闡明原因,並分析如何辯證地認識基因突變與生物的利害關係。

【參考答案】

第1節: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一、概念檢測 答案

(1)√ (2)× (3)×

二、拓展應用 答案

(1)雜合子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相比只能合成正常血紅蛋白的純合子,雜合子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瘧疾高發地區,他們生存的機會更多,從而能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因此,這些地區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更高。

(2)基因對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往往取決於生物的生存環境。某些看起來對生物生存不利的基因,當環境改變後,這些不利的基因產生的性狀,可能會幫助生物更好地適應改變後的環境,從而得到更多的生存機會。

這個實例說明,基因突變並不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或是中性的,有害、有利還是中性與環境有關。

相關焦點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第5章 複習與提高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複習與提高(P98)一、選擇題1.DNA複製過程中發生的鹼基序列變化,可能導致新基因的產生。下列能產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重組 B.基因突變C.基因分離 D.染色體倍增2.將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的花粉粒或花瓣細胞同時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離體培養,正常情況下,花粉粒或花瓣細胞發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2染色體變異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2節 染色體變異一、概念檢測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和結構的變異。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確。這種變異屬於( )A.基因突變B.基因重組C.染色體結構變異D.染色體數目變異4.填表比較豌豆、普通小麥、小黑麥的體細胞和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染色體組數目,並且註明它們分別屬於幾倍體生物。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最全版),有了它們成績提升沒煩惱
    生物相對於理科中的其他兩科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地,在生物必修的幾本書中重點知識點和難點著重在必修2,必修二裡面包含遺傳因子的發現(孟德爾定律)、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件減數分裂)、伴性遺傳(涉及計算概率)、DNA結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等相關知識點,都是考試中聯合其他考點一起出題。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課後習題及答案 第5章 複習與提高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複習與提高(P108)一、選擇題1.下列關於水稻細胞內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A.2.CO2濃度增加會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產生影響。研究人員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為實驗材料,分別進行三種不同實驗處理,甲組提供大氣CO2濃度(375μmol·mol-1),乙組提供CO2濃度倍增環境(750μmol·mol-1),丙組先在CO2濃度倍增的環境中培養60d,測定前一周恢復為大氣CO2濃度。
  •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
    必修二第二章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精子的形成(圖片來源生物必修二課本)卵細胞形成(生物必修二課本)減數第二次分裂全程無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關係
    【解題技巧】高中生物《例題解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幾種變式----都來自9:3:3:1》【高中生物】高考真題解析「減數分裂與遺傳定律的關係」【高考導向】高考生物考過哪些課本上隱藏的知識【高考真題】2017--2020年全國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解析【生物乾貨】高中生物必修1--3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高中生物】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數量變化【答疑解惑】利用生長素類似物除雙子葉雜草是否體現生長素的兩重性【珍貴視頻】達爾文預測的那個蘭花和天蛾找到了,他們叫什麼名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此項研究發現了SARS-CoV-2基因組中一個長達382nt的缺失突變,幾乎覆蓋了整個ORF8的同時還刪除了ORF8轉錄調控序列(TRS),從而增強了下遊N端基因的轉錄,這很可能是SARS-CoV-2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
  • 自然界中基因變異的概率極小,可怕的是人類掌握了定點突變的技術
    筆者不發表任何個人觀點,只擺出曾在北美留學期間學習過的知識以及現實情況,至於讀者會解讀出怎樣的答案,完全在於讀者個人的思維結構和思考方向。比「新王冠變異」更可怕的是「新王冠」本不存在,而是定點突變出來的。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課後習題及答案 3.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動性,而蛋白質是固定不動的。( )(2)細胞膜是細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細胞需要的物質才能進入,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則不能進入。( )(3)向細胞內注射物質後,細胞膜上會留下個空洞。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課後習題及答案 5.4.1捕獲光能得色素和結構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4節 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一、捕獲光能得色素和結構練習與應用(P101)>一、概念檢測1.基於對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確。(1)葉綠體中只有葉綠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於光合作用。( )(2)葉綠體的類囊體上有巨大的膜面積,有利於充分吸收光能。( )(3)植物葉片之所以呈現綠色,是因為葉片中的葉綠體吸收了綠光。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考點一  遺傳學的核心概念及相互關係  1.與性狀有關的概念 (1)性狀:生物所表現出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2)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考前回歸】生物必修三思維訓練
    2.(教材必修③P6「技能訓練」和P8圖1­4)肺氣腫病人由於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怎樣變化?原因是什麼?提示:變小。氧氣不足,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3.(教材必修③P9「思考與討論」)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後,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出現什麼變化?這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提示:內環境滲透壓會降低。
  • 這一隻黑猩猩已經基因突變,差點變成人,它們與人類只差1.2%
    我們都知道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在基因上更是差別不大。但就是這1.2% 的差別,使人類成為一種高級動物,擁有了人類文明。20世紀70年代,一隻黑猩猩吸引了學術界的目光,眾多科學家,生物學家都想要去一探究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青年大學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答案: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習題全部答案匯總
    青年大學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答案: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習題全部答案匯總時間:2020-11-24 23: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年大學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答案:第十季第六期課後習題全部答案匯總 每一期都有相對應的學習主題,所以各位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是無法沿用之前的知識的
  • 研究揭示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研究揭示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22:16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Patrik Nosil小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 【八下生物】第二章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2、3 拿課本4、5、6 取出筆7、8、9 找學案我們一起調整坐姿~進入生物課堂!1.描述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係?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數量變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傳遞過程的橋梁是什麼?
  • 必修2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課本中問題的答案)
    因為通過統計,孟德爾發現了生物性狀的遺傳在數量上呈現一定數學比例,這引發他揭示其實質的興趣。同時這也使孟德爾意識到數學概率,也適用於生物遺傳的研究,從而將數學的方法引入對遺傳實驗結果的處理和分析。4.提示:作為一種正確的假說,不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還應該能夠預測另一些實驗結果。可參考教科書對「假說—演繹法」的解釋。5.提示:(1)紮實的知識基礎和對科學的熱愛。
  •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