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12-13 生物谷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

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這項發現對於理解哪些因素可能導致給定癌症中的突變以及可能指向新的治療靶點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主要作者Kadir Akdemir博士說:「 DNA在核內不是隨機組織的,我們發現這種結構與癌細胞如何積累突變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有某些過程會導致癌細胞發生突變,但我們並不總是了解潛在的原因。這些發現應該為我們提供有關癌症如何積累突變的線索,也許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方法靶向並殺死癌細胞。」

在細胞核內,DNA與蛋白質一起包裝到染色質中,染色質是組成我們的染色體的高度組織化和緊湊的結構。在這種結構內,細胞中經常使用的基因被組織在「活性域」中,而「活性域」更容易獲得。較少使用的那些基因在「非活性域」中類似地組織在一起。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42種癌症類型的3,000對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配對樣本的公開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了突變在癌症的這些活動或非活動域中分布的頻率更高。

在研究的每種癌症類型中,非活性結構域攜帶的突變明顯多於活性結構域,這表明突變的積累與基因組的三維組織架構密切相關。

為了證實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專門研究了男性和女性患者的X染色體。女性的兩個X染色體之一處於失活狀態。比較兩性之間的X染色體時,女性的突變比男性多,分布差異明顯,這主要是由失活染色體上的大量突變驅動的。

研究人員知道突變可能是由多種不同的過程引起的,因此他們還研究了外部環境因素是否導致與細胞內部因素引起的突變方式不同的突變方式。

「我們發現引起突變的不同原因導致了細胞內不同的積累模式,」 Andy Futreal博士說。 「外在因素與非活躍區域突變的富集相關,而內在因素與活躍區域豐富的富集相關。這為我們進一步了解癌症突變的根源提供了重要基礎。」

Akdemir解釋說,了解癌症相關突變的原因和分布可能會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案,例如針對特定信號通路的靶向治療或與免疫療法的結合。(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Study finds cancer mutations accumulate in distinct regions based on structure of genome and mutation原始出處:

Akdemir, K.C., Le, V.T., Kim, J.M. et al.

Somatic mutation distributions in cancer genomes vary with three-dimensional chromatin structure. Nat Genet

(2020). doi.org/10.1038/s41588-020-0708-0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研究揭示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22:16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Patrik Nosil小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隱性著色基因複合體進化中的大規模突變
  • 研究揭示CRC中pks +大腸桿菌突變特徵
    研究揭示CRC中pks +大腸桿菌突變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8 16:34:02 荷蘭馬克西瑪公主小兒腫瘤學中心Hans Clevers和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癌症基因組在多種突變機制的作用下,會產生豐富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與TCGA樣本中通過RNA-seq發現的融合基因轉錄本比對,發現基因組颱風比其他複雜突變能更高效的產生融合基因,這也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通常缺乏小突變新抗原卻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敏感產生了聯繫。另外,結構變異連結端附近的單鹼基突變頻率也局部升高,在基因組颱風的連接周圍尤其明顯。
  • ...教授團隊研究亮相SABCS,揭示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圖譜|2020...
    左側的側邊欄概括了每種基因的突變頻率,並列出了原發性和R/M乳腺癌患者單獨的突變頻率。右側的側邊欄對不同的突變類型進行了分類。該研究還分析了HR+/HER-、HR+/HER+、HR-/HER+、HR-/HER-這4種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突變頻率10%的基因(圖2),以探究具有不同近似分子亞型的乳腺癌患者之間基因突變類型的差異。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白凡/徐濤課題組合作揭示癌旁正常上皮組織存在大量突變及克隆擴增
    通常情況下,這些突變不會對體細胞的表型和功能造成明顯影響,然而如果部分突變發生在一些與細胞增殖和死亡相關的重要基因上時,攜帶突變的體細胞很可能因此獲得生長和競爭上的優勢,從而造成體細胞突變克隆的形成和擴張,最終導致疾病和衰老過程的發生。最廣為熟知的一個例子就是癌症的發生,即體細胞在內源或外源因素的作用下逐漸積累突變並發生克隆擴張,最終導致癌症的產生。
  •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5:32 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Daniel F.
  • Nat Med重磅!基因編輯T細胞治療癌症是安全的!華西醫院全球首個...
    2020年5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對免疫檢查點基因進行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可以提高T細胞治療的療效,但首先必須了解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近日發表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對細胞進行的首次人體試驗結果表明,這種療法是安全且持久的。
  • 【蟲研捷報】基因研究揭示柑橘鳳蝶幼蟲體色轉變機制
    這種體色的變化跟隨幼蟲齡期增加而轉變的機制於近日被研究者揭示。今年四月,一篇全名為 柑橘幼蟲偽裝圖案的前期形成由三個同源盒基因控制 的文章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Science Advances 上。研究者以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 的幼蟲為實驗對象,通過基因篩選技術,對控制幼蟲體色表達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揭示了三個同源盒基因協調激素分泌從而影響五齡幼蟲體色的變化的調控機理。
  • 進擊2018基因編輯CRISPR系統重磅研究盤點!
    8月,Nature發表利用CRISPR/Cas9校正人胚胎中的致病性突變的研究,通過對活的人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成功地校正導致心臟病的MYBPC3基因突變(DOI11月,Protein& Cell發表中山大學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校正人胚胎中突變基因的研究,成功地對導致β-地中海貧血的一種單核苷酸錯誤進行校正,這種技術比之前的方法有潛力實現更高精準的編輯(DOI:10.1007/s13238-017-0475-6)。
  • Cancer Cell:揭示促進癌症擴散到大腦中的關鍵基因YTHDF3
    2020年12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每年約有20萬名癌症患者被診斷為腦轉移,但由於癌症向大腦擴散的機制仍不清楚,因此治療方案很少。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梅西癌症中心科學家Suyun Huang博士及其團隊通過展示一種鮮為人知的稱為YTHDF3的基因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在未來開發新的療法帶來了希望。
  • 重磅級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研究新進展!
    最終,ICL損傷的積累可能導致細胞死亡和癌症。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可以修復這種類型的DNA損傷的工具包。抵禦乙醛引起的ICL的第一道防線是ALDH2酶,這種酶在乙醛造成任何傷害之前將它分解掉。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從這種酶中受益---大約一半的亞洲人口和全球超過20億人在編碼該酶的基因中發生突變。鑑於他們不能分解乙醛,因此他們更容易患上與酒精有關的癌症。
  • JNCI:肺癌Ephrin受體相關基因突變機制
    近日,Vanderbilt-Ingram癌症中心研究人員已經確定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是如何突導致這種腫瘤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叫做EPHA3,通常是能抑制腫瘤形成的,但該基因缺失或基因突變 時, EPHA3往往會促進肺癌的發生。
  • Nat Comm丨導致洞穴盲魚視覺退化的首個基因
    optic vasculature」,首次確定了導致盲魚視覺系統退化的基因胱硫醚β-合酶a(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 a), 發現該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盲魚眼部血液的流動在關鍵時期受到抑制,缺少血液流動會導致盲魚的眼睛發育停滯,逐步凋亡退化並被結締組織和皮膚覆蓋,從而揭示了盲魚視覺退化的全新機制。
  • 蘇格蘭一女子基因突變:失去痛感 傷口癒合能力變強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美媒稱,由倫敦大學學院聯合牽頭的一項研究報告稱,蘇格蘭一名女性由於一個此前未經確認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幾乎失去了痛感。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3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在《英國麻醉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這名女性也幾乎感覺不到焦慮和恐懼,而且可能因為這個基因突變,加強了傷口癒合的能力。研究人員說,這也許有助於指導針對一系列疾病的新療法。這項研究的主要成員之一詹姆斯·考克斯博士說:「我們發現,這名女性有一個特殊的基因型,它可以減少一種被認為可能成為疼痛和焦慮治療目標的基因的活動。」
  • 新研究有望幫助開發新型個體化抗癌療法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Oncogene和Oncotarget上的兩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費城兒童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對常見的兒童腦瘤—小兒輕度神經膠質瘤(PLGG)進行研究發現,在突變基因與其它基因相結合的過程中或許存在關鍵的生物學差異能夠驅動兒童癌症的發生,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有效的抗癌療法來精準靶向作用患者機體的腫瘤。
  • 排除汙染因素,癌症相關突變在人原始多能幹細胞中並不豐富
    撰文 | 章臺柳2019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Yishai Avior等【1】在Cell Stem Cell 雜誌發表研究,報導在1/3的人類多能幹細胞系(hPSC)中存在多個癌症相關基因的點突變通過對大量的原始態(nave)和始發態(primed) 兩種狀態的hPSCs進行RNA-seq分析,發現多個tier 1癌症基因(癌症相關基因集)反覆出現非同義的SNPs。而且,作者強調了這些突變出現在原始態多能幹細胞中的概率比始發態高出4倍,這或與原始態需要使用幾種信號通路的化學抑制劑來維持有關【2】,選擇性致癌突變導致原始態在抑制劑存在的條件下具有生長優勢。
  • 晚期癌症的基因組藍圖特徵!
    等人就對570名晚期癌症或轉移性癌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了其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轉錄組特性及療法預後等信息。全基因組分析則能為研究人員提供機會來幫助發現每個患者癌症中的遺傳驅動突變,並幫助研究腫瘤隊列中此類突變,目前該研究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研究者並不確定是否癌症的轉移性擴散或療法耐受性時因影響特定基因或基因組區域的改變所引起。
  • 小學生研究基因與癌症關係拿大獎!水平堪比博士!父母身份...
    來 源丨本文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殷俊)、每日經濟新聞、上遊新聞、澎湃新聞、丁香園、半月談 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近日,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題為:Discovery of a 382-nt此項研究發現了SARS-CoV-2基因組中一個長達382nt的缺失突變,幾乎覆蓋了整個ORF8的同時還刪除了ORF8轉錄調控序列(TRS),從而增強了下遊N端基因的轉錄,這很可能是SARS-CoV-2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