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知道當人們身體內的溼氣比較重的時候,往往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統下降的現象,這樣很容易導致疾病的出現。體內產生溼,體內的溼主要是由脾虛所致,脾主運化,運化失調會在人體內形成溼。當脾功能出現問題,我們體內的液體無法排出來,就很容易蓄積在我們體內,造成溼氣過重。
一、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
1、食欲不振
溼氣和脾密切相關,溼氣過重時,脾會受傷,導致脾胃不和,因此就會出現消化問題。具體地說,也就是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
2、小肚子大
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全部堆積在腹中,造成小腹水腫,因此小肚子就會很大。這也是因為,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胖。小肚子卻很大,這有可能是因為溼氣重導致的。
3、關節疼痛
如果溼氣很重,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二、脾虛溼氣重,經常吃它,袪溼有效果,若愛吃,溼氣不再來
1、大棗
大棗多吃不僅可以補充氣血,幫助美容養顏,還有排溼的作用,可以加快身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將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平時在喝水時,加上紅棗,搭配一起泡水飲用,健脾祛溼,非常適合溼氣重的人。
2、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溼。適用於脾虛洩瀉、水腫及風溼人士。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也可以加入打碎的山藥同煮。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等功效。
3、去溼好助手—袪溼茶
還有一些食材也能很好地袪溼,根據醫學巨著《黃帝內經》裡面的記載,將芡實、赤小豆、薏米、大麥、甘草等食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泡水喝,袪溼效果那是相當明顯的,下面小編就將這些食材的功效一一列舉如下,這些食材都是藥食同源的,可以和茶一起泡飲,很方便。現在還有很多中醫用這個方子祛溼氣。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赤小豆: 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之效
薏米:消腫利溼、健脾養胃、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
橘皮:理氣化痰、健胃除溼
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力、預防中風
甘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將這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泡水喝,能夠起到健脾祛溼的功效,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這個小茶包,省去了自己熬製的麻煩,通過科學的配比,把上述所有食材全部包含在裡面,更能發揮出食材的藥效,獨立包裝,方便攜帶,不易受潮,隨時隨地想喝都可以直接用開水衝泡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需要的朋友直接點擊下面連結獲取同款茶包
結語:健脾祛溼也要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習慣做起,常運動,不要熬夜,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如果發現自己有溼氣重的情況,可以用大棗和薏米煮粥喝,可以常喝祛溼茶,三盒為一個療程,堅持喝下去,健脾祛溼,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