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羊肉的分類
羊肉有山羊肉、野羊肉、綿羊肉。
《本草》孟詵曰:「河西羊最佳,河東羊亦好。」
《清異錄》:「馮翊產羊,膏嫩第一,言飲食者推馮翊白沙龍。」《清異錄》又載,武后喜歡吃冷羊肉,特賜張昌宗冷羊肉,並附札稱:「珍郎殺身以奉國。」。
羊肉的營養
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羊裡脊是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纖維細長,質地軟嫩。適於熘、炒、炸、 煎等。
羊肉的功效
羊肉為冬季進補的重要食品。
唐代虛詵的《本草食療》中,記載「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元陽、有益氣血的溫熱補品,可以去溼氣、避寒冷、暖心胃,還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用於腎虛腰疼、陽痿精衰、性瘦怕冷、病後虛寒、產婦產後大虛或腹痛的輔助食療。其所含的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等必需胺基酸也均高於牛肉、豬肉和雞肉。
羊肉的氣味較重,對胃腸的消化負擔也較重,並不適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和豬肉牛肉一樣,過多食用這類動物性脂肪,對心血管系統可能造成壓力,因此羊肉不可食用過多。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
羊肉的幾種烹調方法
涮羊肉
涮羊肉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做法了。隆冬之際,當你坐到餐桌旁,品嘗著肉嫩湯鮮的涮羊肉,立刻會感覺暖氣洋洋,周身舒泰。涮肉選料十分講究,一般來說,只有上腦、大三叉、小三叉,磨檔、黃瓜條五個部位較適合。刀工技藝更是關鍵,需先把羊肉用冰塊壓去血水,以專用大刀切成薄片,才能保證肉質鮮嫩,不羶不膩。但專家提示,很多人喜歡用四川火鍋的麻辣湯底涮羊肉,這樣容易導致上火。
烤羊肉
烤羊肉,傳到全國各地,其中以新疆的最為正宗!其做法是:把羊肉切成小薄片,用鋼鐵釺穿上,放在燃燒著的無煙煤上烤,然後撒上些辣麵子、精鹽和孜然,數分鐘即成。其色呈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不膩不羶,嫩而可口。據說不願吃羊肉的上海人,吃了新疆的烤羊肉串,也都會伸出大拇指說:「蠻好切(吃)格」。還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烤羊肉美食,諸如烤羊肉串,烤羊腿,烤全羊等。烤肉應選用鮮嫩的後腿和上腦部位,剔除筋膜,切成薄片。將嫩羊肉片用滷蝦油、醬油、大蔥末、香菜段、薑汁、白糖、辣椒油等十幾種作料浸泡好,再用火烤制。烤羊肉不僅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而且能增進食慾。
羊肉與食物的相剋與宜忌
羊肉+ 赤小豆:同食會引起中毒 羊肉+ 百合:腹瀉 羊肉+ 奶酪:二者功能相反,不宜一起吃 羊肉+ 赤小豆:同食會引起中毒
羊肉+ 板慄:二者都不易消化,同燉共炒都不相宜,甚至可能同吃還會引起嘔吐 羊肉+ 鯧魚: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羊肉+ 梅乾菜:一起吃回引起胸悶 羊肉+ 豆醬:二者功能相反,不宜一起吃 羊肉+ 茶:容易發生便秘 羊肉+ 海螺:腹瀉 羊肉+ 半夏:一起吃影響營養成份的吸收 羊肉+ 南瓜子:可能會引起腹脹、胸悶等症。 羊肉+ 竹筍:一起吃會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漿水治療 羊肉+ 豌豆苗: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 羊肉+ 西瓜:傷元氣 羊肉+ 醋:羊肉大熱,功能益氣補虛;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其性酸溫,消腫活血,應與寒性食物配合,與羊肉不宜 羊肉+ 何首烏:身體不適 羊肉+ 南瓜:兩補同時,令人腸胃氣壅.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在公眾號中搜索「黑龍江天順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並關注,即可獲得更多資訊,感謝您對天順源品牌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