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馮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急救中心發布《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指導目錄》(以下簡稱《指導目錄》),具體包括哪些物品?對於家庭醫療應急物品的儲藏和使用,專家給出了哪些具體建議?
《指導目錄》清單包括兩大類:基礎配置和特殊配置。公眾可以在《指導目錄》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增減相應的配置。基礎配置主要包括:一次性手套、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碘伏棉籤、生理鹽水、創可貼等個人防護和清潔消毒物品。特殊配置主要包括:治療冠心病的硝酸甘油、救生衣等應急藥物和避險逃生物品等。
知名藥師冀連梅認為,《指導目錄》中對於藥品的種類還不夠全面。冀連梅表示:「因為我是藥師,更多的是關注藥品。基礎類的是沒有備藥的,特殊類的是針對老年人給了一些用藥的建議。比如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心絞痛的藥品,是針對心臟病患者的藥品;《指導目錄》提到了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的病人,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備一些相應的藥,但並沒有展開說明;還有其他的人群,尤其是兒童的一些藥品也需要常備。總的來說,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一些指導是好的,但是可能不全面。」
《指導目錄》的藥品是針對家庭應急救護而準備的,冀連梅建議可以在《指導目錄》中增加一些兒童常備用藥。冀連梅說:「應急並不是純粹的急救,更多的是日常家庭常備。比如兒童感冒發燒、胃腸道的不適,這些症狀是比較常見的;止疼的、退燒的,消化不良的、這些症狀,都需要家中常備相關藥品。」
按照《指導目錄》要求,應急物資應定期更新,妥善放置,保證處於隨時「安全、可用、有用」的狀態。冀連梅提醒說:「至少三個月,要去查看一下藥品的有效期,以及藥品的性狀有沒有變質。藥品需要放置到孩子不能接觸到的,成人自己很熟悉、很容易拿到的地方,同時存放藥品的地方要滿足通風和乾燥陰涼。」
為了更準確地使用應急救護物品,在現場實施正確的救護措施,北京急救中心強烈建議:公眾參加正規醫療機構舉辦的急救科普培訓班系統,學習急救技能。冀連梅表示:「學習急救技能有積極的意義,可以防患於未然,有備無患。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多的人認識到,有時就醫並不方便,所以建議大家去學習一些正規醫療機構的培訓課程。現在我們在網上做科普,呼籲大家多學一些基本的醫療常識和用藥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