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充當「救治奇兵」 家庭醫療救助箱裡要放好這些物品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頭疼腦熱,通常家裡也會自備一些常用藥。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酒精的稀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對口罩、消毒用品等相關醫療物品的儲備。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倡導全社會形成健康消費觀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勵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包含口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箱。我們有4億多家庭,大家都要有救治、自救物品儲備的觀念和習慣。

為何國家相關部門要特意鼓勵家庭儲備醫療救助箱?醫療救助箱通常應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存放?有哪些注意事項?

共築公共衛生應急屏障

「每個人都能在公共衛生防禦戰線中發揮作用。政府鼓勵家庭儲備醫療救助箱,旨在引導民眾突遇緊急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時建立應對能力,提高生存質量,呼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關注急救科普知識,科學實施健康自我管理。」5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胡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儲備醫療救助箱,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馬建龍認為,較大災害發生後,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必要的醫療救助箱可以為家庭成員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物資保障,受災成員可以在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被掩埋在坍塌建築物下方的倖存者很可能在72小時之內得不到任何救助,如何撐過這72個小時至關重要。如果事先備好醫療救助箱,則可大大提升倖存者獲救的概率。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醫療救助箱也能幫助家庭成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磕磕碰碰的「小煩惱」。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人們愈發意識到儲備諸如家庭急救包等急救醫藥物品的重要性。在馬建龍看來,家庭儲備的應急物資是由政府、社會與家庭三方面組成的防災減災物資儲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科學防範意識一旦推廣普及,不僅會給「小家」築起一道應急屏障,也可能會帶動廠商對相關應急物資儲備的關注,並把相關應急物資作為企業日常生產的組成部分,為整個國家、社會的衛生防禦築牢「堤壩」。

三類物品必不可少

「家用醫療救助箱裡通常應包括三類物品:應急藥具、應急物品和應急工具。」胡濱說。

「應急藥具分為應急藥品和相關的醫療用具。」馬建龍告訴記者,應急藥品通常應包含退燒止痛藥、抗感冒藥、抗腹瀉藥、老人兒童的止咳化痰藥物等常用藥,救心丸等急救藥,以及根據家庭成員身體狀況適量儲備的處方藥。處方藥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和儲備。

馬建龍提到,相關的醫療用具往往包括:消毒用具,如酒精溼巾、碘伏等,這些醫療用具能夠對創口進行初步消毒殺菌;醫用材料,如紗布、三角巾、創可貼、繃帶,則可以進行簡單包紮。

「有老人和兒童的家庭,還可以儲備適量醫用彈力繃帶。」胡濱補充道,火災、地震等重大災害事件發生時,老人和兒童可能更易受到傷害。而彈力繃帶相較於普通繃帶,對創面敷料的固定、限制肢體活動的效果更佳,更利於創傷的癒合。

應急物品方面,胡濱提到,儲備清單上可增加飲水、食物、重要證件及相關信息等。保證飲水供應,應儘量選擇瓶裝水,食物可選擇保質期較長的壓縮餅乾等。重要證件則包括家庭成員的身份信息、需要強調的病史及其他相關治療信息。

「應急物品也可根據日常需求自行選擇,但總體來說,應以易儲存、易攜帶為主要原則。」胡濱說。

應急工具方面,除了寧吉喆提倡的口罩等物品之外,胡濱、馬建龍還列舉了逃生工具、求救聯絡工具和生存救助工具。同時,可自備厚毛巾,火災發生時澆水弄溼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濃煙;還可自備雨衣,不僅能夠遮風擋雨,還能起到夜晚禦寒的作用,避免受涼而引起感冒、發燒。

馬建龍說,這些物品基本上可以從商店、藥店或線上電商渠道購買到。日前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對原發布的《北京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以下簡稱《應急儲備清單》)內容進行了調整、豐富和完善,適當增加了個體防護用品,提出了《應急儲備清單》的擴充版,公眾可根據該清單自行購買相關物品,豐富家用醫療救助箱。

應半年定期整理更換

醫療救助箱收納著很多應急物資,這就意味著日常生活中可能並不常用。救助箱如何存儲?多長時間更換一次?放置在何處?這些都是學問。

「由於箱內存有藥品,我們應將其置於陰涼、乾燥處。」馬建龍表示,如果藥品是單獨包裝,則可根據保質期定期更換,如非單獨包裝,藥品一旦開封,其有效期將大大縮減,換言之,不到保質期限也應提前更換,否則會影響藥效。非一次性用完的液體藥品,如碘伏、眼藥水等,開封後有效期約為一個月;非單獨包裝固體藥品開封後有效期略長些,但也建議在3—6個月內用完或更換未開封的新藥。

兩位專家皆表示,除了藥品,口罩、棉籤等過濾病毒、消毒殺菌的醫用材料,如非單獨包裝,一經開封也建議在3—6個月內更換一次。因此,醫療救助箱應至少每半年整理、換新一次。還應儘量保證能觸手可及,最好是放在床邊或屋內顯眼處,不建議放在柜子深處、床箱內等位置。

「不難看出,家用的醫療救助箱與醫護人員常用的急救藥箱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專業急救藥箱往往包括注射器械和一些急救藥品,如強心、平喘解痙等藥品。事實上,二者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使用者的專業性問題。」馬建龍強調,醫療救助箱的部分物品實屬常用物品,功能多樣,可操作性強,但也有一些物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醫療知識。在沒有醫生和護士等專業人士的看護下,若想科學規範使用這些物品,公眾需要在生活中進行相關科普知識儲備。

哪些物品使用前需要進行一定培訓?胡濱舉例,醫用彈力繃帶包紮時應從肢體遠端開始包紮,逐漸向近心端纏繞,包紮時鬆緊應適度,過松和過緊都不利於傷口癒合。《應急儲備清單》提到的滅火器、專業呼吸面罩等也需要日常的專業知識積累。

記者了解到,國家應急管理部官方網站的科普板塊中有很多自救互救常識,公眾可自行學習。關於專業醫療設備或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也可通過醫療機構或消防網站等正規渠道獲取。(實習記者 於紫月)

相關焦點

  • 危急時刻能救命 家庭醫療救助箱裡要放些啥?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酒精的稀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對口罩、消毒用品等相關醫療物品的儲備。 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倡導全社會形成健康消費觀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勵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包含口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箱。我們有4億多家庭,大家都要有救治、自救物品儲備的觀念和習慣。
  • 家庭醫療箱放哪些必備物品?多長時間更換一次?
    危急時刻充當「救治奇兵」 家庭醫療救助箱裡要放好這些物品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頭疼腦熱,通常家裡也會自備一些常用藥。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酒精的稀缺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對口罩、消毒用品等相關醫療物品的儲備。
  • 生活小貼士 | 家庭醫療救助箱該放哪些必備物品?
    生活小貼士 | 家庭醫療救助箱該放哪些必備物品?來源:新華網原標題:《生活小貼士 | 家庭醫療救助箱該放哪些必備物品?》
  • 這些東西很重要,是你危急時刻守護者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並鼓勵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生活中能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往往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當健康安全意外來臨的時候,危急關頭,時鐘的每一次擺動都是與死神的較量,我們用分秒掌控希望,手邊任何一件急救的物資都是與生命博弈的利器,如果手邊有點水,有點藥,有點光亮,也許命運就會截然不同。因此,不管是居家還是外出,家庭應急包是需要必備的以備不時之需。那麼,合理的家庭急救包應該包含哪些物資呢?
  • 這份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清單請收好
    這份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清單請收好 2020-08-03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急救中心發布《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指導目錄》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馮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急救中心發布《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指導目錄》(以下簡稱《指導目錄》),具體包括哪些物品?對於家庭醫療應急物品的儲藏和使用,專家給出了哪些具體建議?《指導目錄》清單包括兩大類:基礎配置和特殊配置。
  • 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這些經驗值得好好總結和推廣
    央視網消息:「在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過程中,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是重中之重!」5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援鄂醫療工作和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回答本網記者提問時說,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中,始終堅持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提高治癒率,提高收治率,「降兩率、升兩率」是始終堅持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四早」和「四集中」,優化診療方案,優化醫療資源,優化醫療管理。通過這些工作,在救治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 9類47項應急物品 看看你的急救箱裡缺啥?
    應急物品特殊配置清單  近日,北京急救中心發布《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指導目錄》,指導公眾做好家庭應急救護準備。快來檢查一下,你家的急救箱是不是該補貨了?此外,燙傷、刀刺傷、骨折摔傷、觸電、蚊蟲蜇咬傷這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意外傷害威脅,你知道怎樣應對嗎?來聽120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給您支支招兒。  9類47項應急物品 看看你的急救箱裡缺啥?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這次家庭醫療應急物品目錄清單包括兩個:基礎配置和特殊配置清單。
  • 大型客車翻入懸崖 中國援東帝汶醫療隊危急時刻顯身手
    ↑救治現場照片在傷員中,23歲女性傷者Mena,懷孕3月,車禍造成腹腔大出血、左大腿大面積撕脫傷、雙上肢多發骨折、脾破裂、腎裂傷,並出現失血性休克,根據當地醫療條件,救治難度較大,傷者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 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清單來啦
    為了指導公眾做好家庭應急救護準備,北京急救中心發布了家庭醫療應急物品指導目錄。家庭醫療應急物品目錄清單包括兩大類:基礎配置和特殊配置。公眾可在目錄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增減相應的配置。同時,為了更準確地使用應急救護物品,在現場實施正確的救護措施,北京急救中心強烈建議公眾參加正規醫療機構舉辦的公眾急救科普培訓班系統學習急救技能。
  • 26歲小夥突發腦梗,危急時刻,同事一個動作挽救了生命
    被送到醫院時,已經陷入了昏迷,醫生檢查後,發現是突發腦出血,情況十分危急,慶幸的是,送醫的及時,如果時間再晚一點,後果將不堪設想。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簡單來說,腦血管就像水管,要麼堵了,要麼裂了。「堵了」是缺血性腦卒中(腦梗)!
  • 家庭該備這些應急物品!
    應急物品儲備清單 醫療急救用品 防疫物品
  • 疫情警示應急救治能力短板 醫療「新基建」補課加速
    面對能力短板,開啟醫療衛生「新基建」可謂勢在必行,而補齊醫療短板並發揮科技的帶動效應,從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到「十四五」規劃等眾多國家重大政策綱要中均有涉及。其中,「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 危急時刻,導遊的小旗子給了他們安全感
    危急時刻,導遊的小旗子給了他們安全感     □本報記者 趙張冬導遊「我是導遊,我要找到我所有的遊客。」危急時刻,高舉的導遊旗,給了遊客最好的慰藉。
  • 姜赤彬: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正義俠」
    去年12月16日華士鎮澄鹿路穿山橋路口上演了驚險一幕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一輛「無人駕駛」的轎車徑直向前一名女子被夾在駕駛室門縫中隨車滑行在這危急時刻一名小夥第一時間控制住車輛和熱心群眾合力抬車救出被困女司機
  • 紅色基因融血脈 危急時刻挺身出
    史亞翔攝「危急關頭,又見軍人挺身而出;關鍵時刻,總有軍人衝在最前。」不久前,由共青團浙江省委、第72集團軍政治工作部等聯合舉辦的「王亮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網上直播,吸引逾10萬名網友在線觀看。「這是一種怎樣的勇氣,讓一名年輕戰士在危急時刻縱身一躍?」王亮救人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發熱烈反響,也引起許多人的思考。「這力量來自使命的召喚,來自基因的傳承,來自血性的迸發,來自能力的積澱。」採訪中,王亮所在的第72集團軍某旅領導說,「王亮的挺身而出絕非偶然,是部隊培養『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必然結果。」
  • 用行動踐行醫者初心 濟寧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工作紀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濟寧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衝鋒在距離疫情最近的第一線,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專家組依託於市傳染病醫院(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為主要救治力量,聚焦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雙零目標,把救治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日夜奮戰、捨生忘死、不辱使命,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和死神搏鬥,拯救了一位又一位重型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 臥室太小放不下床頭櫃,零碎小物品哪裡放?
    家裝室內設計 ,每日搜集分享國內外最前沿的家裝設計、施工、建材等內容,成為您家裝的好幫手! 內容轉載自U家工場ID:u-workshop 手機、眼鏡、水杯...這些零碎小物件,在床頭沒有一個隨手放的位置很不方便。
  • 樂普醫療最新推出三款應急包,哪一款是你的最愛!
    來源:時刻頭條疫情也還未完全褪去,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人健康意識的加強。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並鼓勵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生活中能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往往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 普通人如何選配家庭應急包,哪些是必備清單?
    《方案》提到,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雖然做的是未雨綢繆的事,但生活中的意外處處皆在。尤其在今年這個防疫抗疫大主題下。當健康安全意外來臨的時候,危機關頭,時鐘的每一次擺動都是與死神的較量,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起基礎的醫療應急物資儲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