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油條要兩根面一起炸?

2021-02-27 尚怡丨賞藝譚

早餐攤上,「成雙入對」的細長狀是油條的主流形狀。黑油包裹的大鐵鍋,伴著熱油的上下翻滾,兩根絞在一起的條狀麵團逐漸蓬鬆,慢慢爬上一層誘人的金黃。

其實,事實是這樣的……

油條的起泡劑,由明礬和小蘇打組成。混合了起泡劑的麵團看似尋常,待得遇水、遇油後,產生急速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催使面塊逐漸蓬鬆、綿軟。



然而,明礬和小蘇打發生的化學反應,並非瞬間即成,而需要一定的時間。單根的面塊入油後,短短幾秒內,表層酥脆定型,限制了面塊後續的膨脹。若兩根面塊黏合在一起,面塊黏合處並不直接接觸熱油,受熱較慢,可以持續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保證了油條內部的柔軟蓬鬆。

形似饅頭的非主流油條「老鴰頭」在豫北、魯西一帶,頗為盛行。因為形狀類似老鴰圓圓的腦袋,這種不規則的圓形油條被叫做老鴰頭。

和普通的雙長條油條類似,剛出鍋的老鴰頭,熱氣透過表層的油光,裹上麵粉的麥香和植物油的清香,直往人鼻腔裡鑽。咬開後,油條內部的蜂窩狀小孔,飄散出一縷縷熱煙,嫋嫋娜娜地開啟了一場舞蹈快閃。

除卻單吃,油條還是不少食物首選的餡料。天津的煎餅果子、大餅卷果子,是油條入餡的典範。同樣以油條入餡的蔥包燴,是杭州人關於早餐的一段記憶

蔥包燴是杭州民間的傳統小吃,和油條的誕生不無關係。南宋時,嶽飛因被秦檜設計,被害於杭州風波亭,杭州百姓皆為之悲憤感懷。杭州的一位麵點師傅,特意和面搓揉成兩個象徵秦檜夫婦的面人,丟至油鍋中煎炸,取名為「油炸檜兒」、「油炸鬼」,一時間,口吞油炸檜兒成為杭州百姓表達憤懣情緒的出口。為避免秦檜的報復,機智的杭州百姓,以「燴」代「檜」,將其更名為油炸燴。

粢飯糰、大餅、油條和豆漿,合稱為上海早點的四大金剛。與其他三種食物相較,粢飯糰有些許「面生」。傳統粢飯糰以稻米和糯米做皮,中間夾裹火腿肉糜及油煎後的鹹菜。後來,隨著食材的豐富,肉鬆、鹹蛋、滷蛋等食材也隨之加入。無論食材如何變更,剛出鍋的油條切段,永遠是粢飯糰的點睛之筆

白飯糰是早餐店、便利店的常見食物,榨菜、火腿肉糜也並無稀奇之處,當這些食材遇到冒著熱氣的油條時,所有的魅力全都釋放在這一刻。姿態迥異的飽滿米粒,瘋狂暗示自己的香糯。牙齒穿過這層綿軟,交織著鹹菜粒的肉糜滲出濃鬱的油汁,而後被油條吸取。唇齒纏鬥片刻,爛軟的油條和其他食材一起,順著舌尖下滑,一舉填滿了胃部的空白。



作為早茶上的常客,炸兩在廣東、香港一帶頗受歡迎。上世紀40年代,廣州淪陷後,泮塘鄉有家叫做「嚼荷仙館」的茶居師傅為應付當時的物資緊缺創造了油條與腸粉相結合的炸兩。

爽滑脆嫩的炸兩,是廣東人喝粥的最佳拍檔。不同於上述小吃使用的新鮮油條,廣東炸兩以隔夜油條為美。隔夜的油條,用腸粉包裹後切成小塊,淋上豉油,最後撒上一把蔥花作為點綴。金黃的油條、皎潔的腸粉、青翠的蔥花、醬色的豉油,雅致的配色,不免讓人食慾大開。

相關焦點

  • 油條為什麼要兩根一起炸?油條的家庭配方和製作,脆軟好吃又簡單
    油條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製作的手法大同小異。油條有文字記錄的,最早大約是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後來到唐朝,劉禹錫用詩的形式介紹了油條製作「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意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可是到了杭州人嘴裡,油條陡然成了是正義凜然的~炸秦檜~了。
  • 【網絡闢謠】油條為啥要兩根一起炸?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網絡闢謠】油條為啥要兩根一起炸?答案戳視頻↓↓↓單根油條會如網上所說,根本炸不起來嗎?單根油條下入油鍋後,沉在鍋裡好一會兒才浮到油麵上,師傅同樣用筷子不停地翻轉,雖然也有膨脹的跡象,但是膨脹了一會兒就停止不動了,膨脹的速度遠不如兩根一起炸得明顯。
  • 都說炸油條醒面要很長時間,那麼到底要多久呢,我總結了兩個字
    有一段時間,我突然迷上了吃油條,每天早上都要在樓下的油條攤買上兩根油條,再配上一碗豆漿,喜歡吃油條的人都知道,油條一定要配豆漿,而且吃的時候是把油條用豆漿泡一下,然後夾起來立即吃,剛泡豆漿不久的油條,不僅還是外脆內嫩的,而且帶著豆漿的甜味,表面的稜角被豆漿泡軟了,不會扎嘴,還有著油炸的味道
  • 油條與面魚兒
    後來為了圖省事,將中間撐起的環節去掉,兩條面捏一起並起腿炸了,看上去又粗又長像棒槌,故稱為「棒槌餜子」,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油條」,「條」亦指其形狀而言。且因為油條比較常見,所以有時「餜子」指的就是油條。
  •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目錄01 | 油條為什麼能成為全民早餐?沒有人能抵得住「碳水+脂肪」的誘惑02 | 油條為什麼要兩根一起炸?兩根一起炸才能膨起來03 | 誰才是油條的完美CP?其實油條的雛形在南宋之前就出現了。北魏時期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有一種油炸食品,和如今炸油條的方子十分相似。雖然油條普通,但不分階級、不分老少都喜歡。梁實秋曾經寫到過,在他那樣比較富裕的大家庭裡,孩子們每天早晨也只是用燒餅油條來果腹,但天天吃也不厭。油條,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長得似乎都差不多。細長條,兩根擰在一起。不過在一些地方,油條別具特色。
  • 為什麼你炸的油條吃起來像油餅?把握這幾個細節,你也能炸出酥脆的網紅小油條
    1、和面:先將膨鬆劑加入乾麵粉中拌勻,其他配料和水加一起拌勻後分次加入到麵粉中,和成偏軟一點的麵團;2、餳面揣面:麵團蓋上溼布或表面沫油(防止表面風乾)餳面15分鐘;然後揣面(即用拳頭摁壓麵團,不能揉面)約4-5分鐘,揣面每隔15分鐘一次共三次;把揣好的麵團疊成長條狀裝進保鮮袋後放冰箱冷藏6-8小時;3
  • 散文||兩根熱油條
    讀小學時,冬天的夜裡,母親陪我背書、寫字,給我挑燈芯、暖被子;上初中後,下雪了,母親為我送鹹菜,送棉衣,還送了兩根熱油條。1981年的冬天,正下著雪,剛上初中的我,寄宿在離家十五裡地的學校。沒有毛線衣、加厚棉衣,穿著家紡的棉布做成的襯衣、舊棉襖棉褲,還有棉鞋。此時,自己吃的是用鋁飯盒蒸的米飯,常常半生半熟。周末回家拿來的兩瓶鹹酸菜,幾乎凍成了冰塊。
  • 賣了10年油條的小販告訴你,炸油條的麵團,為什麼一定要冷藏醒發
    ,為什麼不說美食而說是早點呢?油條這種早點雖說普普通通,但是它的歷史故事卻是非常悠久了,關於油條的由來,最有名的應該是在宋朝期間,在準確點應該是南宋時期,與著名的愛國將領嶽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嶽飛被奸臣秦檜所害,人們對於秦檜夫婦那是深惡痛絕,因此發明了油條這種小吃,為啥還是兩根綁在一起呢?
  • 油條你吃甜的嗎? 西班牙吉事果
    西班牙人最愛的早餐之一:Chocolate con churros  吉事果蘸巧克力裡面的吉事果,其實就是一種甜版的油條,所以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西班牙小油條。於是,一位路邊小販靈機一動,用麵團捏成了兩個人——秦檜和他老婆,粘到一起,扔進油鍋去炸,人們就叫它「油炸檜」!買的人越來越多,小販實在沒有時間捏麵人了,於是「炸油檜」就成最後兩根油條的樣子。不過仔細看,現在的油條好像還是可以隱約看到頭噠!
  • 春節宅在家裡,老公學會了炸小油條,簡單快手,比早餐店還好吃
    這些天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家裡,吃完一頓就想著下一頓要吃什麼,老公昨天說想喝胡辣湯,吃油條了。聽他這麼一說,我也想喝胡辣湯了,再來兩根油條,實在是過癮。我不會做胡辣湯,但炸油條還是很拿手的,老公心血來潮說要跟我學一學炸油條。
  • 學會炸油條不稀奇,油條為什麼一條兩根出鍋,你知道嗎
    可在提倡健康飲食的今天,高溫油反覆炸制的油條進了很多養生人士的黑名單。但即便如此,這黃澄澄的迷人精在早餐界的地位絲毫沒有動搖。 油條之於中國人到底有多重要?這個問題,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答案。 油炸檜油條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國古代最類似於現代油條的一種食物叫做「寒具」,唐朝詩人劉禹錫曾這樣描寫它: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 脆皮油條怎麼做?一碗豆漿2根油條,油條的情懷!
    到了宋朝時,秦檜迫害嶽飛,民間通過炸制「油炸燴」來表達憤怒,「油炸燴」正是油條最初的名字。從宋朝至今油條的形態和口味上並沒有太大變化。後來合作社解散,人們日常吃不起油條,炸油條的機會就少了。但每當過年時,即使再窮的人家都會準備好油和面,炸上十幾斤油條。由於很多人家不會炸,每年年前就是父親的高光時刻。四鄰八舍早早就給父親打招呼,等我家炸油條的攤子支好,帶著自家的油和面,讓父親和面炸油條。
  • 中國人的早餐,是油條的狂歡
    單根的面塊入油後,短短幾秒內,表層酥脆定型,限制了面塊後續的膨脹。若兩根面塊黏合在一起,面塊黏合處並不直接接觸熱油,受熱較慢,可以持續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保證了油條內部的柔軟蓬鬆。形似饅頭的非主流油條「老鴰頭」,在豫北、魯西一帶,頗為盛行。
  • 鹿晗曬自製油條,令人食慾大增,卻遭網友神吐槽!
    嶽飛被害的消息傳到臨安後,有個專賣油炸面丸的王老四怒上心來,就隨手捏出了秦檜和王氏的面人,扭在一起丟進了油鍋,做成了「油炸秦檜」,沒想到非常受歡迎,僅僅一個下午,整個臨安城就都做起「油炸秦檜」。不過傳說歸傳說,油條的雛形卻是在南宋之前就出現了。北魏時期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有一種油炸食品,和如今炸油條的方子十分相似。
  • 老北京最愛早餐--豆腐腦就油條
    傳統的中式早餐,離不開豆腐腦,一碗嫩出水的豆腐腦,配上兩根炸的脆生生的金黃油條,別提多滋潤了。
  • 大餅油條
    大餅油條鋪是一家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店鋪,就開在沿街的一處,走在鎮上的主幹道便能看見。不過畢竟不是城區,鎮上人不多。但我每次到店門口前面總有四五個客人在等待。有的人喜歡油條,光買油條不買大餅;有的只喜大餅,不買油條。我則喜歡大餅與油條的符合口感,常常是一起買。而價格也非常良心,油條一塊,大餅兩塊五。
  • 中國到底哪裡的油條最好吃?
    黑油包裹的大鐵鍋,伴著熱油的上下翻滾,兩根絞在一起的條狀麵團逐漸蓬鬆,慢慢爬上一層誘人的金黃。▲ 兩根抱在一起的油條,像是在鄙視還是一個人吃早餐的你呢~  圖/網絡事實上,油條並非刻意地「秀恩愛」,這樣的「抱團生存」和傳統的起泡劑不無關係。
  • 油條快速做法:早上10分鐘,做出8根油條,食材簡單,個個都空心
    4、第二天早上,我們先起鍋燒油,趁著燒油的時間,我們把麵團取出來,不需要揉搓,直接整理成長條中,厚度大約在1-2釐米左右,再切成寬約3-4釐米左右的長條,接著把兩根長條摞在一起,再用刀背在上面壓一下,做成油條的形狀
  • 教你在家自製健康油條,4種做法,無添加劑,做法簡單,吃的放心
    一般可以選擇晚上提前和面,第二天早上起來炸油條,早上起來提前半小時把油條面從冰箱拿出來回溫,如果直接做,麵團太冰會炸不起來;切好後兩根重疊在一起,中間切開後用刀背壓一下,兩頭捏緊,輕輕的抻長一點,生胚就做好了;
  • 無鋁油條製作配方及做油條時遇到的問題
    答:和面方式和傳統和面一樣,採用傳統的揣面疊面法,這樣和制的麵團炸制的油條組織好,呈蝴蝶形狀。如果和面量特別大可以採用機器和面加手工和面,先機器和面成團,再採用揣面跌面法。2、如何正確使用無鋁油條膨鬆劑?  答:無鋁油條膨鬆劑不能先溶於水,而是要直接撒入麵粉中和面。3、炸制油條前不能揉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