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

2020-12-21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人說:「人活在世上,無非是面對兩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外物,但可以守住內心。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剔除執念,修心修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打怪升級的過程,聰明的人,都懂得修煉這「三心二意」。

修一顆平常心

不因外物動搖心性

狄仁傑在《宦經》中寫:「多恕人,少容己,心安則福至。」

意思是說,做人要學會豁達一些,多寬恕、多容納,心安了,福氣才能來。

所謂心安,就是修煉一顆平常心,對人對事既要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要學會順其自然、不必苛求完美。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便深諳此道。

22歲時,頗有天資的王陽明參加了三年一次的會試,卻名落孫山。

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當著眾人的面勸慰他:

「這次沒中也沒關係,你這麼聰明,就把這次考試當做高中狀元之前的一次鋪墊吧。」

聽完這些話後,王陽明當即賦詩一首《狀元賦》,在場的人無不驚嘆。

有一句話叫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森林中一枝獨秀的樹木,總是容易被風先吹倒。

在人群中鋒芒畢露的人,也更容易遭人嫉妒。

時隔三年,王陽明再次參加會試時,便受到了有心人的打壓,他又一次落榜了。

但他沒有因此垂頭喪氣,反而十分平靜,似乎絲毫沒有因為失敗而受到影響。

有人問他,為什麼兩次落榜,還能這麼平靜?

王陽明說:

「其他人都是因為落榜而嘆氣,但我不是。在我看來,僅僅因為落榜就輕易動搖了自己的心性和氣節,這才是最應該嘆氣的。」

他的智慧,不僅僅在於驚為天人的文辭,更在於他的這顆「平常心」。

有了平常心,才能波瀾不驚地面對人生的劫難,不因登上高峰而目空一切,也不因暫時的低谷而妄自菲薄。

人生境遇難免伴隨沉浮,掌控好心態的人,才能做自己命運的舵手。

存一顆同理心

渡他人,渡自己

作家高銘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精神病患者,認為自己是一隻蘑菇。

於是每天不吃不喝也不動,只是撐起一把傘蹲在牆角,像一隻蘑菇那樣生活。

幾天下來,他已經形容枯槁,身體也開始虛弱,眾人一籌莫展。

有一天,一位醫生也拿了一把傘,像他一樣蹲在了角落裡。

他驚訝地問到:「你是誰?」

醫生回答說:「我是一隻蘑菇。」

過了一會兒,醫生開始站起來走動,他問道:

「你是只蘑菇,怎麼能站起來走動?」

醫生說:「蘑菇也可以站起來走啊。」

又過了一會兒,醫生開始吃東西,他又指著醫生說:

「蘑菇怎麼能吃東西呢?」

醫生又說:「誰說蘑菇就不能吃東西了?」

至此他才明白,即使自己作為一隻蘑菇,也可以像人一樣,站起來任意走動,一日三餐一頓不落。

這名醫生就這樣解決了他不吃不喝的問題,病人的身體又開始逐漸恢復。

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像醫生一樣,懂得蹲下來陪對方做一隻蘑菇。

這種同理心,是一種極高的情商,更是一種人間稀缺的能力。

它不僅可以讓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耐心地感知情緒,幫助身邊的人走出人生低谷,還能夠讓人更好地經營親密關係,在自己陷入低潮時賦予自己重新快樂起來的力量。

這是一種對他人的善良,也是一種對自己的體貼。

保持一顆清淨心

日日都是好時節

林清玄說:「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放下執念,不浮不燥,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從容與安靜,這意味著你擺脫了外在的虛名和浮利。

清淨心不僅能讓人看清本心,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還能讓生活達到極簡,做事收穫驚人的效果。

歷史上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名木匠奉命為朝廷製作用來懸掛鐘鼓的柱子,他做出來的木柱十分精美,眾人都驚嘆這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這件事傳到了皇上耳中,皇上便召見了這名木匠並問他:

「為什麼你做的東西,總是比別人的看起來精細又美觀呢?」

木匠回答說:

「我每次開始做工之前,都會先讓自己靜下心來齋戒。當我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就會忘記了豐功賞爵的誘惑,當我齋戒到第七天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了。達到這個標準後,我去山上尋找的木材就更加合適,做工的時候也會精細許多。」

摒棄了雜念,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效果也變得驚人。

其實,人這一生最難得的快樂,不是進官加爵,也不是堆金積玉,而是心無掛礙。

心無掛礙,人便清淨。

用一顆清淨的心來看生活時,一朵雲、一彎月亮也會變得詩意起來。

正如白落梅在《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書中形容的美好生活:

「一剪閒雲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一世浮生一剎那,一樹菩提一煙霞。」

心懷誠意

才能如意

網上有一句話:「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這句話,出自於一個非常浪漫的傳說。

一個女孩,在一場廟會上,遇到了那個讓她一見鍾情的男子。

然而擁擠的廟會不允許她走過去和男子寒暄,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男子被人群衝散。

從那以後,她每天都來廟裡祈禱,希望能夠再次和那名男子偶遇。

她的誠心打動了佛祖,佛祖對她說:

「如果你想再次遇見那名男子,你還需要再修煉500年。」

500年後,她變成了石橋上的欄杆,與男子擦肩而過。

她不甘心就這樣錯過,又修煉了500年,變成了一株大樹,這一次,男子倚在了她的身上乘涼。

佛祖對她說:「如果你想變成他的妻子,還需要修煉一千年。」

她回答道:「不必了,這樣就足夠了。」

佛祖輕笑說:

「這樣也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1千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煉兩千年了。」

內心熾熱的愛讓女孩甘願化作欄杆和大樹,讓男孩甘願修煉兩千年。

浪漫的傳說之所以流傳甚廣,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都未曾懂得「誠意」二字在感情中的意義:

只知索取,不願付出;對感情不忠誠,對自己不負責,毫無愧疚地消耗著別人的青春。

缺乏誠意的人,不配得到他人的真心;缺少敬畏的人,也不會收穫真正的幸福。

說到底,一個人的誠意,決定了人品的上限,而人品,則決定了他到底能走多遠。

常存謝意

方能好運

《解憂雜貨鋪》有這樣一句評價:「人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必須依靠相互支撐才能活下去。」

我們每天都在和陌生人發生關聯,每天都會接收到或大或小的善意。

古往今來,常懷一個感恩之心的人,胸中都有大格局。

韓信年少時因為家徒四壁,時常餓著肚子。

有天他在城下釣魚,有一位洗衣服的婦人見他可憐,便給了他一頓飯。

韓信十分感激,對婦人說:

「謝謝,我以後一定會重重地回報您!」

婦人說:

「我是看你年紀輕輕還不能養活自己很可憐,並不是圖你的回報。」

後來,韓信成為了齊王,他立刻召見了那名當年對他有一飯之恩的婦人,並賞賜了千兩黃金。

據傳,婦人去世時,韓信十分悲痛,命十萬大軍每人揣了一兜土,為婦人鑄了一個墳冢,規模宏大,被後人稱為「泰山墩」。

一飯之恩,竟以千金相贈。

韓信的知恩圖報讓他擁有了闊大胸襟,好人品積攢的運氣也助他成就了偉業。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然不是內心涼薄的人,他們懂得珍惜別人的真心,也更值得獲得尊重和信任。

受到幫助時不吝謝意,才能從一份善意中汲取更大的能量,然後在一來一往間回饋出自己的善意。

和一個懂感恩的人交往,可以放心交付自己;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可以積攢更多的好運。

人,總是要哭過、笑過、走過,才會成長。

欲望太大,就會模糊初心;過分在意輸贏,就永遠不會擁有好的心態。

餘生,學會「三心二意」,笑看起伏盈虧,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相關焦點

  • 聰明人能通過眼神一眼就看出來,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內斂
    聰明人能通過眼神一眼就看出來,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內斂讓我們靜下心來,通過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現實中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看眼神就能看出來是聰明人,他們的共同特徵基本都是目光有神且銳利,而這些人也確實很聰明,也就是他們的聰明能通過眼神能反映出來,可這些人大部分卻沒有什麼大智慧,成就也都是比一般人高一點的水平
  •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向這三個人低頭,說明內心越來越強大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向這三個人低頭,說明內心越來越強大。向自己的家人低頭。事無完美,人無完人,和家人相處,有時候該退讓,就退讓。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角度的不同,爭贏了對錯,吵輸了感情。
  •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隱藏」
    人生,似百舸爭流,能爭得頭籌的往往都是在過程中蓄銳,最後衝刺的爆發,取得一鳴驚人結果。其實,不是沒有實力,而是懂得「隱藏」,不能讓別人打亂了自己該有的節奏,否則成功也只能屬於別人。其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真正聰明的人,都深諳隱藏的魅力,知道「槍打出頭鳥」也很現實。一個聰明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在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前,都非常地低調謙虛,不動聲色地為人處世,悄悄地做著該做的一切。比如很會隱藏自己的成績,他們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取得一點成績而到處張揚。
  • 真正的聰明人,在2件事上都懂得收斂,是做人低調和情商高的表現
    真正的聰明人,在以下這2件事上都懂得收斂,絕不會太過分,是做人低調和情商高的表現,你會嗎?第1件事:懂得收斂起自己的過分行為行為上趾高氣揚、放浪不羈,歷來是做人的大忌。而懂得低調做人的聰明人,則一定會收斂好自己的行為,絕不會太過分。現實社會中,有一些人,總喜歡說大話、吹牛皮、翹尾巴、抖精神、擺架子、耍威風,肆意張揚賣弄,太過張狂,這些都是不懂低調和收斂的低情商表現,到頭來只能淹沒在別人鄙夷和厭惡的目光中,像這樣的人,不管落魄也罷,富貴也好,往往都會比別人經歷更多的挫折和打擊,也會比別人承受更多的人性的齟齬和輿論的輕蔑。
  •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懂得隱藏自己的能力,難怪能成大事
    因為真正聰明的人通常善於隱藏自己的智慧,而不會讓人們輕易地感知自己的智慧。但是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畢竟,聰明不是天生的,每個人都有。有些人從年輕開始就很有才華和聰明,但是更多的人需要繼續體驗,感知生活,從前輩的經驗和智慧中學習,總結真理以使自己變得聰明。
  • 真正的聰明,是懂得裝傻!
    裝傻,並不是做作,也不是虛偽,而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避免尷尬,避免發生矛盾,不與人計較,給別人留面子,給自己留餘地,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活著,要學會裝傻人們往往會對一個聰明人,產生一種本能的反應,那就是防備,擔心自己被他算計。
  • 真正的聰明人,一生都在斷舍離
    每一天,他都想啊想,時常皺緊眉頭自言自語。有天,父親看到他雙手各拿著一個花瓶又在發愁,便對他說:「放下。」兒子一聽,把左手拿著的花瓶放在桌上。然而,父親還是說:「放下。」兒子只好又把右手的花瓶也放在桌面上。但是,父親還是對他繼續說:「放下。」兒子問:「能放下的都放下了,我現在兩手空空,你還想讓我放下什麼呢?」
  • 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笨
    真正的聰明,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老子《道德經》有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真正的聰明人,都做到了這3點。學術界大部分都反對愛因斯坦的預測,因為光是直線行走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不可能改變。但世人誤解了直的含義,在彎曲的空間中,光線彎曲行走就是最直的,所花時間最少,這是典型的因物之性。萬物的生生不息都是因物之性,似屈而大直。
  • 真正的聰明人,越是過得好,越是保持沉默,不聲張!
    所以,當我們過得好的時候,千萬不要炫耀,也不要告訴別人,免得給自己拉仇恨,要學聰明點,因為真正的聰明人,越是過得好,越是保持沉默,不聲張。1、聰明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和別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安安靜靜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不必聲張。
  • 真正的聰明人,在做事時往往有七種「心計」,有一種,也很厲害
    具體而言,真正的聰明人,在做事時往往有以下七種「心計」,早晚出人頭地,飛黃騰達;有一種,也很厲害。「心計」一、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迷信於一種角度真正的聰明人,做事時不會總是按老規矩、老習慣、老腦筋去辦事情,而是會多想一想,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入手,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思路,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些新的做法。
  • 吃飯時,懂得裝傻的人通常是聰明人
    很多人都不屑於飯局,覺得飯局是落後文化,很虛偽的東西,有這種想法的人一般都是在生活上不那麼如意,發現別人在通過飯局爭取更多利益,而自己卻做不到。由於飯局的文化太過於複雜,阿胖今天只能選擇其中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來與你分享,今天咱們聊聊如何成為飯局上的聰明人,懂得在下面這四種情況下裝傻的人,十有八準是真正的聰明人,會被人重視與欣賞。談論收入時裝傻在飯局上談論收入時裝傻,是真正的聰明人。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隨遇而安
    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隨遇而安,不是總把事情想得那麼簡單,也不是從不考慮後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學會對眼前的事物滿足。或許只要看淡了人生,懂得隨遇而安的道理,壓力就會變小。所以,如果你對你的生活是不滿意的態度,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嘗試隨遇而安的心態面對現實,或許這樣的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聰明人,懂得取人之長改善自己
    例如:「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只看得見自己好處的都不叫聰明還要能知自己之短、明他人之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聰明人懂得吸收別人長處來改善自己,這不是很積極的作為嗎?因為虛懷若谷的人總能看出別人的長處,所以老子又認為不是人天生的聰明,而是通過「襲明」這種方法獲得的聰明。
  • 滿世界都是無所適從的聰明人!
    那時候我們常常笑話唐僧的愚笨,連妖精的小伎倆都分辨不出來,要不是孫悟空厲害,唐僧早就被妖精們吃了。可長大後,驀然發覺,我們這些小孫悟空原來都是在給那個笨笨的唐僧打工。我們也會常常笑話老闆的愚笨無能,可實際上呢,每一個坐上那個位子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你覺得他太笨,那是因為你還不懂得藏拙的意義。
  • 聰明人,都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
    聰明人,大多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如果你哭,你的對手就會笑。如果你笑,你的對手就會哭。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每次你失敗的時候,總有幾隻豬在笑。你要做的就是無視嘲笑的聲音,給自己打氣。不生氣,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就是——「任他氣急敗壞,我自悠然如故」。不抱怨,是一種修養。
  • 飯局中,懂得在這3件事上裝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值得學習
    有一種人,他們在飯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懂得緩解尷尬氛圍,尤其在這3件事上懂得裝傻,他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真的值得我們學習。1、談論他人是非時,懂得裝傻飯局中,少不了會喝上幾杯小酒助興。真正聰明的人,不輕易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在面對大家在議論別人是非時,更不會表態。畢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果自己的話被人扭曲了意思並傳播出去,自己水洗也不清。公眾場合,最擔心就是隔牆有耳,儘量不議論別人的是非,說別人的閒話,也不要搭嘴,保證自己不摻和其中。
  • 懂得示弱才是真正的強者
    人人都想成為強者,卻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強者。王陽明說,心而從之則墮其計矣,只要對方相信了你很弱,那他就輸了。真正強者從不在乎面子,他們只要裡子。逃跑的姿勢再狼狽,只要最終能取得勝利,那就都值得。強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歡逞強,示弱是一種智慧。王陽明不只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將領。他在《陳言邊務疏》中闡述了自己的不用兵計較,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或捐棄牛馬而偽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詐潰而埋伏,或潛軍而請和,是皆誘我以利也。這四句話又被稱作王陽明的示弱四決,這正是王陽明兵法的精髓。
  • 做事有一點三心二意,會有一些缺乏耐心的三個生肖
    生肖狗 生肖屬狗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性格比較自我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從來不會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往往做事會有一點三心二意,不懂得堅持,而且有時候會缺乏一些耐心
  • 親戚開口向你借錢,傻瓜才說「我沒錢」,聰明人懂得這樣應對
    親戚開口向你借錢,傻瓜才說「我沒錢」,聰明人懂得這樣應對在生活中,你們跟親戚是怎麼相處的?相信這個問題,也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問題。誰家沒有幾個「窮親戚」,要是大家互不幹涉,逢年過節聚一下到也沒什麼。關鍵就怕這些親戚的突然「關心」,讓人不知該如何是好。小麗最近就遇到這樣的麻煩,許久未聯繫的親戚突然打電話過來。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管住嘴巴,堅守住秘密
    做臣子的,如果不懂得保密,則會失去生命;機密的事情如果不保密,則會造成災害。所以說,做人要謹慎守密而不洩漏機密。01現實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堅守住自己的秘密。正如南懷瑾所說:「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無法與人訴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