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的生平簡介
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齊的領地多波揚村,他的父親是匈牙利人,而母親是德意志人。
李斯特6歲時隨父學習鋼琴,9歲便登臺演奏,其後6年,李斯特在他們的資助下出國深造,曾師從車爾尼和薩利耶裡,同時又到處旅行演奏。
1823—1835年,李斯特寓居巴黎進行緊張的演奏活動,他的公開演奏很快使他成為巴黎藝術沙龍中的寵兒。
他出生於匈牙利,接受的是德國的教育,長期生活在巴黎,他的音樂、他的技巧都表明了他運用德奧式的音樂語彙,心中追尋和嚮往的卻是法國式的浪漫主義。
從1835年至1847年的12年中,李斯特盛況空前,譽滿歐洲。李斯特早年用演奏徵服了世界。
1848—1861年,厭倦了演奏生涯的李斯特遷居魏瑪,擔任魏瑪宮廷樂長兼歌劇院指揮,上演了從格魯克到華格納的大批歌劇,指揮管弦樂隊演奏古典名曲和當代新作,從事鋼琴教學和社會音樂活動。
同時李斯特的創作也進入了全盛時期,他最優秀的鋼琴作品,包括15首匈牙利狂想曲,《旅行年代》第一、二集,《b小調奏鳴曲》和兩首鋼琴協奏曲都完成於這一時期。
由於愛情生活上的屢次波折及思想和私生活上的困境,1861—1896年,他不得不辭去魏瑪的職務來到羅馬。
自此以後他所固有的神秘的宗教性情緒不僅佔了上風,而且常陷於悲觀失望的情緒之中,1865年他取得聖職,成為神父。
在鋼琴演奏風格上,李斯特直接繼承並發展了克萊門第和貝多芬的動力風格——技術輝煌、富有動力,在鋼琴上追求宏偉的交響性音響。
1831年李斯特聽了義大利小提琴炫技大師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大受激勵,在鍵盤上推出由大量的雙音音階、快速輪指、大跳八度和弦、八度音階、滑奏等構成的高難度技巧,在鋼琴上產生空前的雷鳴電閃、風馳電掣的效果。
在演奏時,令人難以置信的絕技在李斯特的手指下就像兒童的遊戲,他以無可抗拒的力量徵服了他的聽眾,也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整個歐洲鋼琴界的演奏風格。
1832年聽完蕭邦的演奏後,李斯特發現鋼琴的聲音具有無窮變化的可能性,對鋼琴表達豐富情感的巨大潛力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李斯特那裡鋼琴是萬能的樂器,他把大量的交響樂及歌劇作品改編成鋼琴曲來演奏,使鋼琴的應用範圍和技術表現的可能性大大地得到了擴充。
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大多是外向性的,火熱的性格與詩意的幻想相交織,表現在鋼琴演奏上的炫技性及情感表現的激烈程度上。
而旋律常常有音調激昂的朗誦性質,它以火樣的熱情融化了古典主義音樂的精緻嚴謹,致力於讓音樂在表達的廣度上和強度上與語言並駕齊驅。
李斯特在蕭邦奠定的和聲基礎上朝色彩化方向邁進一步,他不僅運用大量的半音、增減和弦及三全音,甚至還運用了全音音階,成為印象主義風格的先聲,給世紀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