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

2020-12-12 正步音樂教育

李斯特的生平簡介

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齊的領地多波揚村,他的父親是匈牙利人,而母親是德意志人。

李斯特6歲時隨父學習鋼琴,9歲便登臺演奏,其後6年,李斯特在他們的資助下出國深造,曾師從車爾尼和薩利耶裡,同時又到處旅行演奏。

1823—1835年,李斯特寓居巴黎進行緊張的演奏活動,他的公開演奏很快使他成為巴黎藝術沙龍中的寵兒。

他出生於匈牙利,接受的是德國的教育,長期生活在巴黎,他的音樂、他的技巧都表明了他運用德奧式的音樂語彙,心中追尋和嚮往的卻是法國式的浪漫主義。

從1835年至1847年的12年中,李斯特盛況空前,譽滿歐洲。李斯特早年用演奏徵服了世界。

1848—1861年,厭倦了演奏生涯的李斯特遷居魏瑪,擔任魏瑪宮廷樂長兼歌劇院指揮,上演了從格魯克到華格納的大批歌劇,指揮管弦樂隊演奏古典名曲和當代新作,從事鋼琴教學和社會音樂活動。

同時李斯特的創作也進入了全盛時期,他最優秀的鋼琴作品,包括15首匈牙利狂想曲,《旅行年代》第一、二集,《b小調奏鳴曲》和兩首鋼琴協奏曲都完成於這一時期。

由於愛情生活上的屢次波折及思想和私生活上的困境,1861—1896年,他不得不辭去魏瑪的職務來到羅馬。

自此以後他所固有的神秘的宗教性情緒不僅佔了上風,而且常陷於悲觀失望的情緒之中,1865年他取得聖職,成為神父。

在鋼琴演奏風格上,李斯特直接繼承並發展了克萊門第和貝多芬的動力風格——技術輝煌、富有動力,在鋼琴上追求宏偉的交響性音響。

1831年李斯特聽了義大利小提琴炫技大師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大受激勵,在鍵盤上推出由大量的雙音音階、快速輪指、大跳八度和弦、八度音階、滑奏等構成的高難度技巧,在鋼琴上產生空前的雷鳴電閃、風馳電掣的效果。

在演奏時,令人難以置信的絕技在李斯特的手指下就像兒童的遊戲,他以無可抗拒的力量徵服了他的聽眾,也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整個歐洲鋼琴界的演奏風格。

1832年聽完蕭邦的演奏後,李斯特發現鋼琴的聲音具有無窮變化的可能性,對鋼琴表達豐富情感的巨大潛力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李斯特那裡鋼琴是萬能的樂器,他把大量的交響樂及歌劇作品改編成鋼琴曲來演奏,使鋼琴的應用範圍和技術表現的可能性大大地得到了擴充。

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大多是外向性的,火熱的性格與詩意的幻想相交織,表現在鋼琴演奏上的炫技性及情感表現的激烈程度上。

而旋律常常有音調激昂的朗誦性質,它以火樣的熱情融化了古典主義音樂的精緻嚴謹,致力於讓音樂在表達的廣度上和強度上與語言並駕齊驅。

李斯特在蕭邦奠定的和聲基礎上朝色彩化方向邁進一步,他不僅運用大量的半音、增減和弦及三全音,甚至還運用了全音音階,成為印象主義風格的先聲,給世紀末的作曲家以重要啟示。

相關焦點

  • 李斯特,浪漫主義時期的大師
    李斯特一生寫了很多曲子,他十五歲時寫出了十二首練習曲,後來改編成了超技練習曲十二首,直到現在都是鋼琴練習曲演奏技巧上的巔峰,雖然在音樂理解上也許不能說難過巴赫的多聲部賦格和古典主義時期的奏鳴曲(莫扎特,巴赫,貝多芬晚期奏鳴曲),但李斯特年輕時的創作極大的拓寬了鋼琴的音色與表現力。大量的八度,琶音,快速跑動和大跳讓很多曲子有著夢幻般的力量。
  • 音樂漫談30|浪漫主義時期(二):音樂風格簡述
    音樂漫談欄目繼續更新。浪漫主義時期的精神對古典主義理想的反抗可以用許多詞來概括:感性對理性、創新對遵從、狂熱對理智,以及個體對群體。然而從純粹的角度看,與其說浪漫主義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代表了反抗古典主義理想的一種革命,其實是超越這種理想的一種漸進的發展。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為了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專業的學生、老師了解到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代表人物,今天正步音樂特地為各位準備了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分析和作品分析,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舒伯特藝術歌曲之王、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等。
  • 教師招聘:如何速記西音史浪漫主義時期
    參加過曾經的教師招聘考試的考生應該非常熟悉,在西方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特點與代表人物考試的頻率還是非常高的,但是對於很多考生來說,這些非常雜亂的創作者不易記憶,這裡我將此時期的進行簡單的分享。首先,要學會理解這個時期。
  • 浪漫主義音樂介紹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
  • 浪漫主義風格的產生以及代表人物與作品
    所以說浪漫主義是不滿現實的,追求幻想的。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區別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浪漫主義是重視畫家的感性而輕於對傳統的理性的,重視對於色彩的刻畫描寫,而古典主義則是重視對素描的表現,如同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在藝術的表現方式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是呈現完全對立的狀態的。
  • 音樂漫談32|浪漫主義時期(四):藝術歌曲與舒曼夫婦
    他還創建了一本新的音樂期刊——《新音樂雜誌》。這本雜誌被作為一個講壇,舒曼也成為德國浪漫主義運動內部的新音樂倡導者,捍衛像柏遼茲、蕭邦、孟德爾頌和勃拉姆斯這樣「激進的」年輕作曲家的作品。當舒曼在萊比錫的維克家學習鋼琴時,他與維克漂亮而富有音樂天才的女兒克拉拉相遇、相愛。
  • 浪漫主義音樂的偉大與悖論(五),德國器樂文化的「三岔口」
    德國器樂文化的「三岔口」由浪漫主義詩人發起的十九世紀德國器樂文化,從大方向上來說分出了「三岔口」。中一支是詩意鋼琴小品集,以舒曼早期鋼琴曲(《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等)以及孟德爾頌《無詞歌》為代表。
  • 2020教師招聘: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必做50題(一)
    2020教師招聘: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必做50題(一)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招聘,教師招聘備考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1.
  •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
    音樂上的浪漫主義運動稍晚於文學上的浪漫主義運動,大約從19世紀20年代起貫穿整個19世紀並延續到20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與發生在文學、詩歌領域的浪漫主義思潮有著密切的關係,浪漫主義藝術的風格特點為音樂創作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環境。
  • 西方各個時期的音樂
    格裡髙利聖詠擺脫了早期西方音樂□傳心授的方式,成為有樂譜的第一部音樂文獻。創作騎士歌曲的人被稱為」遊吟詩人」,遊吟詩人被人稱為」戀詩歌手」,代表人物有瓦爾特等。總之,中世紀音樂發展具有兩大特點:1.中世紀音樂從單聲部音樂向復調音樂發展。
  • 彭劍品藝術之歐洲音樂200年,浪漫主義樂派(3),再續輝煌
    在世界音樂史上,有一個神奇的巧合:1865年同時誕生了兩位那兩位締造古典音樂大師——巴赫與亨德爾,140後的1813年又同時誕生了兩位歌劇藝術大師——威爾第和華格納,他們以不同的藝術手法創造了歌劇最輝煌的歷史。
  • 音樂漫談31|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浪漫主義時代的特徵之一體現在對於文學,尤其是對詩歌的興趣。事實上,歌詞與歌曲的密切結合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由於聲音的抽象特徵,浪漫主義詩人認為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真實、最純淨的藝術;而浪漫主義作曲家也在當時的詩歌中發現了音樂的共鳴,並把它轉化成歌曲,相信音樂可以提供僅靠文字無法表現的東西,強化了詩歌中的情感。
  • 畫作被印在鈔票上的「浪漫主義之獅」——偉大的德拉克羅瓦
    歐仁·德拉克羅瓦,西方美術史上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浪漫主義大師,這是我比較崇拜的繪畫大神之一。他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在我初中時期見過的大師作品,當時好像叫《自由女神》,後來學習繪畫才慢慢的熟悉了他的其他作品和大師的藝術人生。
  • 西方音樂中的理性與感性如何從鬥爭到調和丨論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
    ——論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 當人們談到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時,總是會不加思索地將其與「感性和非規整」相聯繫。這裡說的感性實際上是指音樂形式中的感性,然而,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除了感性的一面,還有理性的一面。那麼,音樂內容中的「理性」究竟該如何定義呢?在筆者看來,把抽象、非物象的音符與現實相結合,轉換成可描述的、栩栩如生的現實畫面,從而引起人們內心情感的共鳴,這就是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內容的理性特徵。 這一時期較能體現音樂內容感性的音樂體裁大致有三種,即藝術歌曲、標題音樂以及歌劇。
  • 浪漫主義鋼琴代表——舒曼創作特點及作品
    (一)生平簡歷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音樂評論家,生於德國,繼承了德國優秀的音樂傳統,尤其是舒伯特浪漫主義傑出的繼承人。但其成就不僅僅限於此,他在德國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的創新。
  •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
    詩詞的盛行由來已久,唐宋時期尤為著名!以至於民間流行這樣的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宋詩人又以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為領軍人物!特別是李白,以其浪漫清新飄逸、不拘一格、狂放不羈、而又格局廣大、潤心明志的詩風深得人們酷愛喜歡!
  • 浪漫主義藝術大師(一):德拉克洛瓦
    歐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是浪漫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他出生於1798年,在中學時期就開始了藝術教育並且在繪畫上也獲了獎。畫中沒有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來平衡觀感,而只有廢墟、難民與侵略者,對比之下充滿了悲慘絕望感。
  • 浪漫主義的盡頭:無調性的現代音樂是如何誕生的?
    在德奧這條線上,發展出了從華格納到施特勞斯,再到馬勒這條線,其實就是所謂的晚期浪漫主義。 馬勒走在後期浪漫主義的末路上,用自己的天才構建能力揮灑出規模宏大的器樂作品,他吸收華格納樂劇和德奧音樂強烈的標題性,匡扶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尊嚴。
  • 浪漫主義死亡的憂傷:品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女》
    這種抗爭是徒勞的,但是這些藝術家們將他們驕傲的內心和堅強的信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舒伯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舒伯特一生共創作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他將現實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以及人與現實的關係都融入了他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