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格勒戰役究竟有多慘?德軍餓到拿不動槍,連屍體都埋不了!

2020-12-18 戲說歷史原創短視頻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在蘇聯南部史達林格勒爆發了一場慘烈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時期德軍會戰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上。

在這場戰役中德軍不僅損失了眾多士兵,還為蘇軍返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史達林戰役被稱為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那麼它到底有多慘烈呢?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放棄全面進攻,轉變為重點進攻,這場史達林格勒戰役持續了199天,由於規模太大,導致傷亡人數始終無法準確統計,有專家認為估計雙方的傷亡都超過了200萬。

戰役剛打響時,雖然德軍打破了蘇軍的一個個防線進入了史達林格勒城內,但是卻萬萬沒想到自己被蘇軍包圍了,面對百萬軍隊的蘇軍,德軍根本找不到突破口,彈盡糧絕的他們除了等待支援以外,沒有別的選擇。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軍糧越來越少,不少士兵因為忍受不了饑寒交迫逐漸凍死過去,剩下不願投降的士兵很多都選擇了自盡。

當時不僅是飢餓讓德軍受不了,寒冷的冬季更是讓他們飽受折磨,一些蘇軍回憶說,當時的天氣很冷,零下35度左右,城中的德軍還穿著乾草和紙做的鞋,他們的臉上都是霜。最後一些德軍本還試圖反擊,但一個個早就已經餓得拿不動槍,一路上都是德軍的屍體,德軍連替自己戰友掩埋屍體的力氣都沒有。據有關資料中有記載,在這場殘酷的戰役中,9.1萬的德軍投降,最後活著回到德國的僅5000人左右。由此可見這場戰役有多麼的慘烈,簡直堪稱人間地獄!

相關焦點

  • 二戰最為悲壯的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簡直無法想像!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這場戰役究竟慘烈到什麼程度?一、死守史達林格勒1942年以來,蘇德戰場上的硝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德國軍隊在全面進攻蘇聯受挫之後,隨即改變戰術集中兵力對蘇聯重點城市進行強攻。
  • 史達林格勒戰役,橫掃歐洲的德軍慘遭失敗,原因值得深思
    每個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人都應該聽說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這裡曾爆發過一場規模宏大而殘酷的戰役,這就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的重要轉折點,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走向。
  • 史達林格勒打得有多慘?一座城市的死亡趕上抗戰陣亡士兵的一半!
    作者 楊樹這個雕像,都經歷了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在歷史教科書裡寫著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這也是我們對二戰的一個固有印象。當然,各國的歷史學界也有其它說法,有說庫爾斯克的,有說阿拉曼的,還有說諾曼第的……是不是轉折點不論,但如果說史達林格勒是二戰中(起碼是歐洲戰場)最血腥暴力的戰役,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爭議了。
  • 簡析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軍裝甲兵的分配問題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德軍僅僅投入了3個裝甲師到旨在解救第6集團軍的「冬季風暴」行動中(還是先後投入),而且其中2個裝甲師還是不滿員,實際兵力加起來只能算1個裝甲師,在「冬季風暴」行動期間,德軍每天在前線作戰的坦克只有200輛。1942年的夏季作戰基本德軍是順風順手,並不像1941年那樣遭遇了莫斯科戰役的慘敗,強大的德軍裝甲部隊去哪了呢?希特勒為什麼不將這些裝甲師投入到解圍行動中呢?
  • 穿梭在廢墟中打擊德軍,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軍
    1942年,一名蘇聯士兵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1942年,在史達林格勒建築廢墟中轉移陣地的蘇軍機槍組。1943年1月,在史達林格勒廢墟中尋找戰鬥位置的蘇軍狙擊手。1942年,蘇軍士兵靠近一座疑似有德軍士兵的建築物。
  • 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史達林格勒,「火星行動」,淞滬會戰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可算作是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尤其在史達林格勒城的爭奪戰中,作戰雙方的傷亡都非常嚴重,例如蘇軍第95步兵師於1942年9月底抵達史達林格勒時有7000人,10月8日時僅剩下3000餘人,到14日撤離前線時只有500人左右。
  • 杜聿明20萬大軍被圍,餓到槍都拿不動,粟裕:快給他們送大肥豬
    到了這時,杜聿明才知道後悔。如果當時他秉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恐怕早就全師而還了。但如今,20萬大軍身陷重圍,說什麼都晚了。於是在12月6日,杜聿明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突圍行動。但在解放軍的奮力阻擊下,最終以慘敗而告終。 杜聿明集團到達陳官莊附近時,老百姓早就因為恐懼而逃亡一空,連一粒糧食也沒給他留下。
  • 德國1993版《史達林格勒》電影中出現的武器
    1993年版《史達林格勒》是德國第二部反映史達林格勒戰役的電影,其內容實際上也是基於1959年版的《狗,你想永遠活著嗎?》再創作。也是一個年輕軍官帶著一小夥手下捲入史達林格勒戰場,一邊血戰一邊忍受飢餓寒冷和各種絕望,然後還要面對不是人的高級軍官。這個片子結局比較悲催,這夥人實際上團滅了,最後兩個逃跑的也被凍死在雪原上了。
  • 納粹的轟炸,讓史達林格勒幾乎成為廢墟,為何還要堅守?
    作為二戰期間、甚至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史達林格勒戰役前後持續199天。為了阻止納粹攻勢,人員還未完全撤出,就要求炮火轟炸的悲壯橋段,更是不斷上演。誰都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因為戰役規模實在太大。戰爭期間的傷亡人數始終無法準確統計。
  • 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電影中出現的武器
    讚揚的一方呢,認為本片畫面精美,講述了殘酷戰爭中的人性和溫情啥的(我還特意百度了下影評,到自己寫還是沒詞,這種小清新雞湯感悟跟我不是一個頻道,要不你們自己搜吧),並且擺脫了蘇聯以國家力量拍攝史詩片的傳統模式。 那麼它講了個什麼故事呢?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以格羅莫夫大尉為首的一群蘇軍戰士奪下了一棟樓房,並打算堅守,實際上就是取材於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
  • 電影《史達林格勒:狗,你想永遠活著嗎?》裡出現的武器
    剛好看到三部不同年代拍攝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電影的武器道具辨識文章,最近就發這個吧。我知道的最早和史達林格勒相關的電影是蘇聯1949年兩集版《史達林格勒戰役》,當初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在廠裡的工人俱樂部看的。此外還有蘇軍軍官屏息等待德軍接近,光線下眼睛幾乎是透明的。以及德國大軍在滿地十字架之間蹣跚而行的象徵鏡頭等等。這個片子後來也沒見重播,網上也找不到全的。這兩天我找了個幾分鐘的剪輯版看了一下,那道具真是饞死人,重裝備全是真傢伙,種類還多。要是能搞到個網盤版再看一遍,我都願意寫一篇,雖然本人對細節辨識並不在行,但大型號還是基本都能認出來的。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基輔為1941年夏秋季蘇德兩軍爭奪的次要戰場,而史達林格勒是蘇德兩軍在1942年爭奪的主要戰場。 我們先來看看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1941年7月7日到9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烏克蘭南部地區的戰役。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21個德國師番號被撤銷,保盧斯元帥投降
    哈爾科夫戰役拉開了史達林格勒會戰的序幕,德軍在克裡木和哈爾科夫的勝利使蘇聯來之不易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南翼受到嚴重削弱,德軍重新奪回部分戰略主動權,並且打開了進攻史達林格勒的通道。史達林格勒原名察裡津,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戰前居民約60萬人。
  • 《史達林格勒》內地將映 被稱俄羅斯電影界"土豪"
    影片一開始就有一陣激烈的戰鬥。駐守在伏爾加河外的俄軍遭到了德軍的攻打,因為兵力懸殊,俄軍傷亡慘重,但即便是死也要拼了自己的命,所以當觀眾看到一個個俄國士兵穿過火海,身上帶著熊熊燃燒的火焰衝向德國士兵時,無論是視覺還是心理都相當震撼。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飛機轟炸,大炮強攻、子彈掃射的鏡頭。由於3D效果的逼真,觀眾總會覺得有一兩個子彈是「射」向自己的。
  • 德軍「最不起眼」部隊,戰場無所適從!一個師連標誌都來不及做
    但是後來在東線,尤其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其所作戰的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中部地區,有大量步兵和機械化部隊都難以通過的森林沼澤地帶,只有騎兵才能進入。這樣的戰場環境又需要一些騎兵擔任後方警衛和反遊擊戰的任務。 於是德國人無奈開始利用蘇聯俘虜組建了一些騎兵警衛部隊,他們吸收了不少白俄、哥薩克等外國志願者組建騎兵部隊。
  • 英國情報機關有多厲害?用1具屍體騙過德國間諜和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許多著名的戰役,如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諾曼第登陸戰役等,但我認為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更為經典,它為盟軍打開了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獲得了進攻義大利本土的跳板。而這場戰役不僅僅是盟軍與德國之間飛機與大炮、血與肉的暴力對抗,更是雙方諜報機關智慧較量。
  • 為什麼二戰中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一直少有人知道?
    其實也不能說被遺忘,只不過在一般不關心軍事和二戰的人群裡沒人氣而已,在軍迷圈中,發生在1942年1月初到1943年3月底的勒熱夫戰役,知名度也不低。從軍隊數量來說顯然是蘇軍佔優,但是從兵員素質來看,蘇軍則處於劣勢,因為參戰的部隊大多是沒有經過戰爭洗禮的新兵,武器裝備方面也不佔優,與久經沙場的德軍相比,單兵作戰能力和各軍兵種配合作戰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時朱可夫元帥也是急於求成,本來應該讓在莫斯科戰役中損失慘重的部隊休整至少一個月時間,以恢復體力和補充裝備,但是為了達到莫斯科會戰後乘勝追擊的目的,急不可耐地過早發動了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