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格勒戰役,橫掃歐洲的德軍慘遭失敗,原因值得深思

2020-12-23 騰訊網

每個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人都應該聽說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這裡曾爆發過一場規模宏大而殘酷的戰役,這就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的重要轉折點,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走向。

史達林格勒原名察裡津,為了紀念史達林在1919年俄國內戰中奪回該地的功績而命名。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的西岸。實際上,對於德國軍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絕佳的進攻地點。畢竟,它距德國補給中心哈爾科夫1000多公裡。那麼希特勒為什麼還決定入侵史達林格勒呢?

最初,一些德國高層如曼施坦因等,意識到使用裝甲部隊的重要性,因此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閃電戰」。 1940年,德國以「閃電戰」佔領了丹麥,挪威等國,緊接著法國也淪陷,

當希特勒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瀕臨破產時,他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俄羅斯。當時,希特勒甚至還傲慢地說,如果往蘇聯的破門踢上一腳,整個房子就會倒塌。

當時蘇聯內部存在許多問題,沒有準備好面對德國的入侵。因此戰爭初期,面對與德國的機械化部隊作戰毫無招架之力。

受到前線勝利的鼓舞,德國統帥希特勒立即將部隊兵分兩路:一路沿著史達林格勒,另一路通過高加索地區突進,以便迅速解決這個東方對手。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選擇史達林格勒呢?這是因為史達林格勒是內陸水道上重要的港口,西南面面對黑海的入口,同時也是蘇聯的重要工業基地。

那麼勢如破竹的德國精銳部隊,為什麼會在史達林格勒遭遇滑鐵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

從蘇聯方面分析:

當時,史達林發布了第227號命令,要求所有蘇軍「不能後退一步」,必須英勇抵抗。

戰役開始時,德國第六集團軍聚集了27萬兵力,並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發動了進攻。僅在8月23日,德軍對史達林格勒進行了2000多架次空襲,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火海。

時間到了9月中旬,有17萬德國部隊在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攻入史達林格勒市。由於德方採取了步坦,火炮和空襲的合作方式,蘇軍指揮官要求前線部隊與德軍儘可能近距離地作戰,以減少德軍對空襲的支援。

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有一棟被毀的建築,成為蘇聯紅軍抵抗的象徵,那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當時,巴甫洛夫大樓在德軍的地圖上被稱為要塞。大樓由巴甫洛夫與蘇聯第13步兵師的一個排守備。蘇德兩軍在這座大樓進行了長達兩個月之久的戰鬥,甚至一直拖延到了蘇軍在史達林格勒進行全面反擊,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戰後,蘇聯指揮官崔可夫說:在巴甫洛夫大樓陣亡的德軍比攻佔巴黎時陣亡的人數還多。

德國戰術布置方面出現了失誤:

當時,主要的德軍全部被困在史達林格勒的街頭戰爭中,外部戰線太長,導致外圍勢力薄弱,蘇軍成功進行了夾擊和包圍。

當時,蘇聯軍隊背靠伏爾加河死守史達林格勒。它的北南西三面都被德軍包圍。到十月,德軍已經佔領了大部分市區,但是崔可夫依舊帶領著蘇軍在城區內頑強鬥爭,寸土必爭

11月,德國增援部隊被派往該市參加巷戰,因此他們不得不將側翼交給義大利,羅馬尼亞等國守衛,但這些部隊的戰鬥力相比德國軍隊差很遠。

這時,蘇聯紅軍的裝甲部隊聚集在德軍的後方。 11月19日,蘇聯紅軍發動了「天王星行動」,從南北兩側發動了夾擊,進行了大規模反攻,包圍了近30萬德國部隊。

到這個時候,戰場上的局勢已經逆轉,德軍處境堪憂。 12月,德軍發起了冬季風暴行動,試圖從南方增援,但很快被蘇軍瓦解。這時被困在史達林格勒的數十萬德國部隊已經基本耗盡了醫療和生活物資,而蘇聯軍隊卻能獲得持續的補給,德軍敗局已不可逆轉。

1943年1月31日,德國第六集團軍的最高統帥保盧斯向柏林的德軍總部發送了最後一封電報:「第六集團軍無線電臺即將關閉,蘇聯紅軍已經攻佔!」

儘管希特勒下令「不投降」,但保盧斯還是選擇了向蘇聯軍隊投降。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俘的第一位德國元帥,兩天後史達林格勒戰役正式結束。

至於他為什麼選擇投降,保盧斯在戰後回憶說:「與希特勒的罪行相比,蘇聯人民在正義戰爭中做出的犧牲顯得尤為高尚;若我在史達林格勒執行上級的命令,便是在蓄意犯罪。」

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也標誌著希特勒第三帝國開始走向滅亡。大家如何看待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成敗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簡析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軍裝甲兵的分配問題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德軍僅僅投入了3個裝甲師到旨在解救第6集團軍的「冬季風暴」行動中(還是先後投入),而且其中2個裝甲師還是不滿員,實際兵力加起來只能算1個裝甲師,在「冬季風暴」行動期間,德軍每天在前線作戰的坦克只有200輛。1942年的夏季作戰基本德軍是順風順手,並不像1941年那樣遭遇了莫斯科戰役的慘敗,強大的德軍裝甲部隊去哪了呢?希特勒為什麼不將這些裝甲師投入到解圍行動中呢?
  • 史達林格勒戰役究竟有多慘?德軍餓到拿不動槍,連屍體都埋不了!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在蘇聯南部史達林格勒爆發了一場慘烈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時期德軍會戰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上。在這場戰役中德軍不僅損失了眾多士兵,還為蘇軍返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史達林戰役被稱為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那麼它到底有多慘烈呢?
  • 二戰最為悲壯的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簡直無法想像!
    二戰之中,最為激烈的戰爭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衛國戰爭,而衛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就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自此之後,猖狂一時的納粹德國便開始走向了末路。而代表正義一方的蘇聯軍民在此戰中卻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穿梭在廢墟中打擊德軍,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軍
    1942年,一名蘇聯士兵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1942年,在史達林格勒建築廢墟中轉移陣地的蘇軍機槍組。1943年1月,在史達林格勒廢墟中尋找戰鬥位置的蘇軍狙擊手。1942年,蘇軍士兵靠近一座疑似有德軍士兵的建築物。
  • 納粹的轟炸,讓史達林格勒幾乎成為廢墟,為何還要堅守?
    作為二戰期間、甚至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史達林格勒戰役前後持續199天。為了阻止納粹攻勢,人員還未完全撤出,就要求炮火轟炸的悲壯橋段,更是不斷上演。誰都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因為戰役規模實在太大。戰爭期間的傷亡人數始終無法準確統計。
  • 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史達林格勒,「火星行動」,淞滬會戰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可算作是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尤其在史達林格勒城的爭奪戰中,作戰雙方的傷亡都非常嚴重,例如蘇軍第95步兵師於1942年9月底抵達史達林格勒時有7000人,10月8日時僅剩下3000餘人,到14日撤離前線時只有500人左右。
  • 人類史上最殘酷戰役:新兵平均存活不過9分鐘,活過3天就當團長
    二戰是由納粹德國在歐洲發起,但由於德國被英國海軍堵在了戰線之外,最終希特勒把矛頭轉向了橫跨亞洲的蘇聯,好在蘇聯抵擋住了德國的攻勢,否則二戰的走向不堪設想,德國很有可能在橫掃歐洲之後,就會選擇和日本夾擊亞洲,屆時整個世界都會瀰漫法西斯的氣息。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納粹鐵騎是在德軍大批裝甲部隊的凌厲攻勢中橫掃歐洲大陸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驅動納粹龐大戰爭機器的不是鐵輪,而是大批結隊而行的戰馬。 德軍戰馬啥都幹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21個德國師番號被撤銷,保盧斯元帥投降
    史達林格勒會戰,又稱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四分之一的兵力,這也是二戰進程中德國重兵集團首次被圍殲,德國法西斯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最終迎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 蘇德戰爭真相:蘇聯憑一己之力單挑整個歐洲!
    9月16日和17日更是出動轟炸機對德軍集結在沿海的用於登陸的船隻和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沉擊傷近百艘船隻,並給德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迫使希特勒於1940年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結船隻,實際上承認了海獅計劃的破產。 在二戰爆發的第二年,希特勒徵服了半個歐洲的情況下,和英國死磕一年慘遭失敗,此戰相當於英國單挑德國及其半個歐洲的徵服地。
  • 為什麼二戰中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一直少有人知道?
    緊接著,朱可夫發動了1942年11月24日至12月16日的第二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 ,即著名的「火星作戰」,蘇軍又一次遭到重創,沒有突破德軍的防線;雖然這次戰役蘇聯加裡寧方面軍未能鞏固到手的勝利果實,不過牽制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預備隊,使其不能南調支援被圍困在史達林格勒的德國第六集團軍,這時候第六集團軍正在史達林格勒為生存而戰。
  • 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5.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二戰中大規模戰役有很多,慘烈的戰役也不少,但真正直接被稱為「絞肉機」的只有這一場——勒熱夫突出部戰役。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光芒的掩蓋,加上蘇聯方面對其隱瞞,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並不多麼有名。但實際上,早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前,朱可夫是將這場戰役當成二戰轉折點來打的。
  • 美軍被徹底打臉:二戰首次對陣德軍自信能打出1:4,結果8:1
    蘇德戰場上蘇軍剛剛取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大捷,德國精銳的第6集團軍被全殲,加上其他部隊以及裝備的慘重損失,幾年來橫掃歐陸的德軍嘗到了切膚之痛,從此之後再也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1943年1月31日,德國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包圍圈內殘餘的90000多名官兵繳械投降,德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失敗。
  • 對於德軍是近在咫尺的蘇聯首都莫斯科,為何德軍卻不能踏入一步?
    如果對於蘇聯有一次最為危急的時刻,那麼1941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絕對是蘇聯建立以來最為黑暗的時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曾經橫掃了大半個歐洲,躍馬而入巴黎的德軍,卻不能撼動這座城市。在這座曾經被拿破崙奪取的城市前,德軍不僅不能進入,甚至被打的近乎潰敗。那麼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德軍無功而返呢?
  • 史達林格勒打得有多慘?一座城市的死亡趕上抗戰陣亡士兵的一半!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在歷史教科書裡寫著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這也是我們對二戰的一個固有印象。當然,各國的歷史學界也有其它說法,有說庫爾斯克的,有說阿拉曼的,還有說諾曼第的……是不是轉折點不論,但如果說史達林格勒是二戰中(起碼是歐洲戰場)最血腥暴力的戰役,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爭議了。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
  • 此人號稱「帝國之鷹」,他的裝甲兵團橫掃歐洲,為何折戟莫斯科?
    這位「帝國之鷹」還是裝甲戰的倡導者,素有「德軍裝甲兵之父」的美譽。我們知道希特勒之所以能夠佔領大半個歐洲,靠的乃是閃電戰,而閃電戰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裝甲部隊快速突擊。而閃電戰的創始人就是古德裡安,古德裡安有又「閃電戰之父」的稱號。
  • 上天開的玩笑,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德軍詭異的停滯,由此扭轉戰局
    如果是二戰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諾曼第登陸等戰役的話,那在歐洲戰場上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一度被歐洲諸國認為是一場奇恥大辱,但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這次撤退保存下盟軍大部分有生力量的話,二戰的進程可能會隨之改變。
  • 調兵遣將、謀篇布局,史達林指揮若定於「史詩般的戰役」
    為了史達林格勒,史達林雖然在努力調兵遣將,但一時間也難以抵擋德軍的進攻。1941年8月23日,德軍突破了蘇軍的防禦陣地,對史達林格勒進行狂轟濫炸,這座工業重鎮危在旦夕!史達林接到坐陣史達林格勒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報告後,意識到了戰局的極其不利,隨即嚴令華西列夫斯基:死守史達林格勒,不得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