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2021-01-11 眾說

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凡爾登絞肉機」,用以形容一戰中著名的凡爾登戰役的慘烈程度。這場戰役中,英法聯軍和德軍雙方均投入大量兵力,甚至還使用了光氣等生化武器,可謂是為了勝利不擇手段。戰役帶來了巨大傷亡,上方死傷相加超過百萬,這樣的結果震驚了世界。二戰中也不乏能被形容為「絞肉機」的戰場,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戰役。

6.貝裡琉島戰役

受限於太平洋各個戰役的戰場,美日之間的陸戰規模不可能像蘇德戰場那樣龐大。然而正是因為受到地形限制,美軍和日軍間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1944年9月15日,美軍對貝裡琉島發起進攻。貝裡琉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珊瑚島,美軍卻出動了大規模的艦隊。在首輪登陸戰中,美軍就損失了60艘登陸艦;第一天,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傷亡達到1100人。

成功登陸後,日軍依靠複雜地形和遍布島上各處的工事與美軍展開消耗戰。戰役最緊張時,縱使美軍狂轟濫炸,日均推進距離還不到1米。1944年10月初,第1師因為巨大的戰鬥減員不得不被第81步兵師替換。直到1944年11月27日,日軍最後一輪「萬歲衝鋒」結束時,第81步兵師也死傷慘重,其中第1團的死亡率達到了可怕的70%。貝裡琉島戰役並不比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更加聞名,然而其慘烈程度,堪稱太平洋戰爭的一個代表。

5.勒熱夫突出部戰役

二戰中大規模戰役有很多,慘烈的戰役也不少,但真正直接被稱為「絞肉機」的只有這一場——勒熱夫突出部戰役。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光芒的掩蓋,加上蘇聯方面對其隱瞞,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並不多麼有名。但實際上,早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前,朱可夫是將這場戰役當成二戰轉折點來打的。

勒熱夫突出部戰役是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的一部分,在「火星行動」的指示下,蘇軍兩個方面軍共計190萬人對德軍第9集團軍發動猛烈進攻。在蘇軍不計傷亡的攻勢下,德軍防線一度被突破。然而在德軍頑強抵抗以及援兵及時趕到的情況下,突入防線的蘇軍反而陷入包圍,出了一部分得以突圍,剩餘的蘇軍部隊慘遭殲滅。勒熱夫突出部成就了德軍防禦大師莫德爾,蘇軍以慘敗收場。

4.長沙會戰

一直有很多人質疑長沙會戰的歷史地位,但筆者希望能為這場偉大的戰爭正名。早在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前,日軍高層有一部分人就擔心日軍會陷入中國這個大國的戰爭泥潭中。然而初期的一系列勝利,讓日本人忘乎所以。1938年11月,日軍已攻陷湖南北部,隨後,勢頭兇猛的日軍又將攻勢指向湖南首府長沙,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一場長達5年的戰爭。

長沙會戰共有4次大戰役,日軍共投入兵力66萬人次,中國軍隊則超過100萬人次。前兩次會戰,中國軍隊損失更大,卻多次破滅日軍的戰略企圖,雙方均稱自己獲得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完勝告終,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猛攻,中國軍隊被迫撤退。有人將長沙比作「東方史達林格勒」,這座城市在戰爭中遭受了徹底的毀滅。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長沙久攻不下,加上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東條英機被迫下臺,內閣也隨之解散。

3.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已開始佔據戰略主動。為了扭轉局勢,德軍希望通過一場規模足夠大的戰役,對蘇軍造成大規模殺傷,從而重奪戰略優勢。此役,雙方共集結兵力約200萬,坦克上萬輛。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傑出將領羅科索夫斯基僅憑藉一名德軍戰俘「德軍即將展開進攻」這樣的話,便準確地判斷出德軍的進攻點,從而為蘇軍贏得了開火的先機。此役,蘇軍損失80萬人、坦克6000輛、飛機1600架;德軍損失50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1000架,以一場慘勝墊底了衛國戰爭的勝局。

2.莫斯科會戰

沒有人能夠想到,1941年蘇聯這個巨人倒下後,歷史會向何種方向發展。論慘烈,莫斯科戰役恐怕不如史達林格勒戰役,但要說悲壯,恐怕二戰史上沒有一場能出其右了。1941年9月底,規模龐大的德軍精銳抵達莫斯科遠郊。因為戰爭前期慘重的損失,蘇軍主力幾乎損失殆盡,守衛莫斯科的兵力有限,蘇聯首都局勢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最高領袖史達林不但放棄撤退,決定同莫斯科共存亡,還堅持要延續紅場閱兵這一光榮傳統。閱兵時,荷槍實彈的坦克和士兵,剛過主席臺就要奔赴前線。為了拱衛首都、維護國家尊嚴和獨立、保衛最高領導人,在德軍發動進攻時,蘇軍拼死抵抗,飛行員甚至直接開飛機向德軍戰機衝撞。最終,蘇軍付出了巨大傷亡(具體數字不明,估計在70萬~130萬之間),成功守衛首都;而德軍付出了傷亡58萬人的代價,攻下莫斯科的戰略企圖就此磨滅。

1.史達林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規模、慘烈程度與在歷史上的地位,想必不用多做贅述。任何一份二戰各大戰役排名的榜單,十有八九都會將其列為榜首。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蘇軍同德軍在重要的戰略據點史達林格勒拼得你死我活。戰役期間,德軍方面多次試圖宣稱自己已經佔領該城,然而即使失去市中心,蘇軍仍然在頑強抵抗。

據說戰役最激烈時,市內的工廠一半被德軍佔領,蘇軍控制的另一半仍然在生產坦克;坦克下線後,直接就對著德軍開炮。蘇軍為了這場戰役可謂是調來了全國可用的資源,每天早晨投入一個新的整編師,到了晚上,這個師可能就打空了。這樣慘烈的交戰必然帶來慘重的傷亡,此役蘇軍傷亡約113萬人,德軍則損失接近150萬人。蘇軍用巨大的代價換得一場至關重要的艱難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

相關焦點

  • 二戰美國最慘的一場戰役,7萬人死亡,司令員戰死沙場
    在二戰當中,美國是最後才進入到戰場當中,在大家的印象當中美國應該二戰當中非常的舒服,基本沒有經歷過什麼艱難的戰役。可是事實相反,在二戰當中美國也曾經歷慘烈的戰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衝繩戰役。在二戰當中,日本在後期根本不是美軍的對手,尤其是在中途島戰役失敗之後。
  • 二戰太平洋最大的戰役,美日雙方傷亡十五萬人,雙方統帥均戰死
    今天來跟大家掰扯掰扯二戰太平洋戰場中最大的一場戰役——衝繩島戰役。 衝繩島戰役是二戰時太平洋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有組織抵抗於1945年6月21日宣告結束,此後雖有極少數殘餘日軍仍在做零星的無組織抵抗,但已無關大局,此掃尾行動到7月2日宣告全部結束。
  • 日本戰敗75周年,安倍內閣成員、前首相之子小泉進次郎參拜靖國神社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8月15日是日本二戰投降日,日本內閣成員再有人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首位在二戰投降日參拜靖國神社的現任內閣成員。日本《朝日新聞》15日報導稱,日本內閣最年輕的環境部長小泉進次郎(39歲)15日上午8時前進入靖國神社,參拜持續約15分鐘,之後未回答記者提問直接離開。
  • 如果沒有中國拖住日本,美國二戰中靠自己能打贏日本麼?
    前段時間,在網上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中國的八年抗戰,沒有中國拖住日本,那麼,日本在最後還會失敗嗎?首先,我們必須堅信的是,抗日戰爭是我們中華民族奮盡全力的背水一戰,這一戰,對於我們全民族來說,只有勝利沒有失敗。
  • 殘忍、弒殺、武士道洗腦,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有哪些弱點
    拋開民族情感來說,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以彈丸之地,不足一億人口,在侵華戰爭中竟然佔了大半個中國,簡直是有些不可思議,我們口中的小日本,差點就將我們亡國滅種。憑藉武士道精神的洗腦,殘酷的訓練,日本軍隊的確擁有頗為強勁的戰鬥力。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日本軍隊就毫無缺點,更不意味著日軍不可戰勝。二戰時期,日軍的缺點可以拉出一大籮筐,例如差勁的歪把子機槍,例如薄皮坦克,例如海陸之爭,例如無腦的以下克上等等。還有不注意戰場上各兵種的火力協同作戰,對坦克和裝甲部隊的運用遠比不上西方軍隊。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這是戰爭電影《虎!虎!虎!》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
  • 中國對二戰有多重要?羅斯福:如果中國投降了,世界史或將改寫
    據日本戰後統計,二戰期間日本軍人總共戰死210到230萬人。而日本民眾死亡在50到100萬人之間。其中據估算,死在中國戰場的日軍大約在44萬人左右,其中關內戰死日軍大約在41萬人左右,而當時的東北也就是所謂日本人口中的「滿洲」戰死接近3萬日軍。但關鍵的是,在中國戰場拖住的日軍始終在百萬人日軍以上,大部分時候都在100-180萬左右。
  • 日本投降前曾向我國談判,中國提出了這三個條件,讓日本啞口無言
    經過中途島戰役,瓜島戰役,衝繩戰役等著名戰役,美國最終用兩顆原子彈宣告了日本的死刑。亞洲戰場的最終勝利,跟中國人民用頑強的保衛祖國精神關係巨大,中國軍隊英勇抗戰達14年之久,牽制和消滅了日本陸軍的主力,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經濟,使其無更多力量入侵澳大利亞、印度等地,也無力進攻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有效地避免了蘇軍兩線作戰。
  • 鳴梁海戰:一場日本悲催的戰役
    但是,關於鳴梁海戰到底誰是勝利方,朝鮮和日本雙方一直都有著不同的爭議。日本方認為鳴梁海戰,朝鮮李舜臣僅憑12艘戰船,就打敗了日本一百多艘戰艦,這是不可能的事。而朝鮮方則堅稱鳴梁海戰的勝利就是屬於朝鮮。嗚梁海戰的歷史背景豐臣秀吉歷經一系列的四方徵戰,基本統一了日本。為了更加鞏固和擴張更大的勢力,從而掠奪更的多資源。I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向朝鮮發起侵略戰,企圖以朝鮮為跳板對大明朝時期的中國進行侵略。
  • 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只要是戰爭就是邪惡的,德國軍隊也一樣,就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也不承認是侵略差不多,戰爭是不能被美化的。前蘇聯紅軍元帥---朱可夫曾經說過:戰爭對於下級軍官和士兵來說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從這段話來看,戰爭遠不是電視裡演的那樣,戰爭是極其殘忍的。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確實是武器精良,作戰嚴密,要不然在二戰的戰場上,他們不可能佔據優勢。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布拉格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收官之戰,雖然德軍擁有90萬的雄厚兵力,但在蘇軍三個方面軍200萬大軍壓境下,僅5天時間就投降戰敗。那麼,一向標榜所向無敵的德軍為什麼在這場戰役中敗得毫無亮點呢?首先,布拉格戰役是對德軍秋後算帳之戰,蘇軍不達目的不罷休200萬對90萬,從數量上看,蘇軍明顯佔有優勢,如果再把蘇軍在此時的裝備與德軍相比,完全今非昔比。因此,布拉格戰役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誰輸誰贏的問題,這是一場秋後算帳的戰役。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軍仍負隅頑抗,和我軍爆發了最後一場戰役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束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戰爭。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密蘇裡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日本的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和天皇,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籤了字。
  • 衝繩島戰役扛旗日本小女孩,40多年後說出投降過程:日軍太殘忍了
    熟悉太平洋戰爭這段歷史的人,對上面這張照片一定不陌生。照片中一名日本女孩扛著一根綁著白布的棍子,從洞穴裡爬出來,隨即不停地揮動白布,向美軍走去。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6月美軍佔領衝繩島之後,當時美軍戰地記者很好地捕捉到這一鏡頭,快速拍下。
  • 日本二戰後最忌憚四個國家:中國不在其中,第一讓你意想不到
    按照日本現在的軍事實力來看,只要日本不再妄圖稱霸世界,開啟大規模的戰事,那麼日本在世界上所需要忌憚的國家並不多,只需要注意美俄兩國就行了,畢竟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基本不會主動挑釁其他國家。不過經歷過二戰之後,日本在這個世界上最忌憚四個國家,排在第一名位置的可不是中國,中國並不在這四個國家中,其實第一名是一個你意想不到的國家。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事件」將美國拉入戰爭?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自幕府統治時期結束後,日本天皇回復權力巔峰,在國內推行新政,其中就包括「君主立憲制」,皇權受到內閣的鉗制,內閣掌權後開始削弱武士階層的特權,包括他們的信仰和待遇都受到了重大影響艦船、兵員越打越少,而美國越打越多,低估了美國實力的日本深陷戰爭的泥潭,這才後悔為什麼把美國這個龐然大物給拉了進來,改變了二戰戰爭的局勢,可惜說什麼都晚了。
  • 二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所有人可以說是真真切切地感知到了原子彈的威力,日本在被投擲原子彈的一周後便放棄了原來拼死抵抗的做法,大多數人們直接在心裡聯想到:是因為原子彈,日本才直接投降的嗎? 事實上,在二戰末期日本雖然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避免戰敗,面臨著眾多國家的懲處,但是還是維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在進行戰鬥,可是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最底層的士兵。
  • 諾門罕戰役舊影;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諾門罕戰役是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它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促使日軍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圖中是參戰的蘇軍BT型號坦克。
  • 二戰最為悲壯的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簡直無法想像!
    二戰之中,最為激烈的戰爭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衛國戰爭,而衛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就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自此之後,猖狂一時的納粹德國便開始走向了末路。而代表正義一方的蘇聯軍民在此戰中卻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
  • 此國和日本最親近,說日語還模仿日本國旗,甚至建有二戰日軍紀念碑!
    二戰時日本不僅傷害了中國、韓國、朝鮮人民,也傷害了不少東南亞國家人民。 但雖然都是經歷了同日本的戰爭,有些國家不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對象,大概也沒太覺得日本的入侵有多麼傷害到他們,並沒有多麼憎恨日本,反而和日本的關係還比較好。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二戰前後,經歷過衛國戰爭的蘇聯軍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裝備更好,僅得慘勝諾門坎戰役,是二戰初期蘇日之間發生在1939年的一場戰爭。關於諾門坎戰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流傳著這樣的傳聞:蘇聯軍隊以6千人的微弱傷亡,重創日本軍隊6萬人傷亡,取得輝煌勝利。甚至蘇聯坦克一路將日軍外殼薄如紙片的坦克壓扁,讓日軍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