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二戰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諾曼第登陸等戰役的話,那在歐洲戰場上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一度被歐洲諸國認為是一場奇恥大辱,但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這次撤退保存下盟軍大部分有生力量的話,二戰的進程可能會隨之改變。
閃電戰在歐洲多國的戰爭實踐中取得不錯的成果,並且對於法國的戰爭幾乎可以用兵不血刃來表述,這也就表明這場戰爭只是以勝敗為最終目的,對於有生力量的消滅放在其次。甚至為儘可能快地完成作戰目標放棄對於俘虜的抓捕,這也導致後續德軍對地區的戰後工作困難重重。
這並不能說明德軍對於戰爭是持仁慈態度,而是分得清主次,快速以佔領為目的的戰爭必然導致很多軍隊丟盔棄甲地逃去。而這些力量先前匯聚在法國周圍,此後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搗巴黎,這些包括已經亡國的法國士兵又迅速往法蘭德斯地區聚集。而此地存在著三十萬英軍,是英國為數不多受過地面訓練的陸軍官兵,如果此處被德軍包了餃子,那意味著英國的陸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無人可用的狀態。
此時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已經抵達達格拉夫林,在古德裡安看來這是一場十分重要的戰爭,心中懷著複雜的心情。因為他深知這場戰爭意味著什麼,先前一個月橫掃歐洲之所以如此順利得益於閃電戰的奇襲效果,並沒有與其主力部隊之間爆發的太大的戰爭,這是戰術所帶來的優勢。而此刻面前所聚集的幾乎是整個歐洲的軍隊,只有完全消滅了他們,才能做到沒有後顧之憂地佔領歐洲。另一方面,在古德裡安眼中這一群不過是手下敗將,而且他們為了逃生丟棄大批武器裝備,根本沒有辦法與德軍的機械化裝甲師抗衡。
不過就在德古裡安準備一舉平定歐洲最後的勢力時,卻接到希特勒三天不準進攻的命令。當時希特勒為籌備《海獅計劃》和對英國方面仍然抱有和解的幻想居然暫緩對敦刻爾克最後的進攻,雖然心急如焚的德古裡安最後還是緊急出擊,可此時盟軍的大部分人員已經撤回到英國,而德國也因為這次的戰略失誤導致後被反攻,第三帝國也隨之淹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