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開的玩笑,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德軍詭異的停滯,由此扭轉戰局

2020-12-16 三分亮劍

如果是二戰的轉折點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諾曼第登陸等戰役的話,那在歐洲戰場上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一度被歐洲諸國認為是一場奇恥大辱,但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這次撤退保存下盟軍大部分有生力量的話,二戰的進程可能會隨之改變。

閃電戰在歐洲多國的戰爭實踐中取得不錯的成果,並且對於法國的戰爭幾乎可以用兵不血刃來表述,這也就表明這場戰爭只是以勝敗為最終目的,對於有生力量的消滅放在其次。甚至為儘可能快地完成作戰目標放棄對於俘虜的抓捕,這也導致後續德軍對地區的戰後工作困難重重。

這並不能說明德軍對於戰爭是持仁慈態度,而是分得清主次,快速以佔領為目的的戰爭必然導致很多軍隊丟盔棄甲地逃去。而這些力量先前匯聚在法國周圍,此後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搗巴黎,這些包括已經亡國的法國士兵又迅速往法蘭德斯地區聚集。而此地存在著三十萬英軍,是英國為數不多受過地面訓練的陸軍官兵,如果此處被德軍包了餃子,那意味著英國的陸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無人可用的狀態。

此時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已經抵達達格拉夫林,在古德裡安看來這是一場十分重要的戰爭,心中懷著複雜的心情。因為他深知這場戰爭意味著什麼,先前一個月橫掃歐洲之所以如此順利得益於閃電戰的奇襲效果,並沒有與其主力部隊之間爆發的太大的戰爭,這是戰術所帶來的優勢。而此刻面前所聚集的幾乎是整個歐洲的軍隊,只有完全消滅了他們,才能做到沒有後顧之憂地佔領歐洲。另一方面,在古德裡安眼中這一群不過是手下敗將,而且他們為了逃生丟棄大批武器裝備,根本沒有辦法與德軍的機械化裝甲師抗衡。

不過就在德古裡安準備一舉平定歐洲最後的勢力時,卻接到希特勒三天不準進攻的命令。當時希特勒為籌備《海獅計劃》和對英國方面仍然抱有和解的幻想居然暫緩對敦刻爾克最後的進攻,雖然心急如焚的德古裡安最後還是緊急出擊,可此時盟軍的大部分人員已經撤回到英國,而德國也因為這次的戰略失誤導致後被反攻,第三帝國也隨之淹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

相關焦點

  •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進攻,二戰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
    敦刻爾克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一起英法聯軍撤退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了閃電戰,在德國軍事家驚才豔豔的策劃和德國精銳部隊的默契配合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便徵服了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了帷幕。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5月24日,當德軍先頭裝甲部隊進至距敦刻爾克只有12千米的時候,希特勒突然通過龍德斯泰特向部隊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就是這道命令幫了英、法軍隊的大忙,使他們得到寶貴的喘息時間,迅速組織撤退。
  • 世界徵服者4-敦刻爾克大撤退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在與德國的戰爭中節節敗退,於是聯軍高層決定,英軍將會在敦刻爾克這個城市進行部隊的戰略轉移。敦刻爾克的戰略撤退為英國保留了實力,但同時也意味著英國的勢力撤出了歐洲,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已經被德國佔領。
  • 二戰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7日,近40萬英法比聯軍被德軍圍逼在敦刻爾克港內。求勝心切的戈林在德空軍司令部作戰室內按耐不住了,拿起電話打給德國元首說:「元首,請讓下官的空軍去殲滅在敦刻爾克的敵人吧!」 元首非常爽快地接受了這一請求!
  • 穰城之戰與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軍閃擊西歐四國,使部署在西歐的英國遠徵軍及法國、比利時、荷蘭四國聯軍陷入被動局面。5月21日,納粹德軍快速部隊分割英法聯軍戰略正面,封鎖英吉利海峽北部的加來海峽水域,阻止英軍增援,使英、法、比、荷聯軍約40個師在比、法邊境敦刻爾克地區陷入重圍,孤立無援。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至24日,德軍把近10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海濱至比利時邊界的三角地帶。此時,渡過英吉利海峽,成為英法聯軍唯一的出路。為了擺脫困境,英法聯軍準備於5月26日至6月4日實施的「發電機行動計劃」,即在敦刻爾克設置防線,徵用船隻將軍隊撤往英國。不過,該計劃要想順利實施,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時間,因為當時的德軍步步緊逼,英法聯軍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 英國預計敦刻爾克撤退最多3萬人,結果卻是33萬人
    要知道,在英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軍在極短時間內從歐洲大陸上撤回了33萬名以上軍人,其中還有不少軍人攜帶了自己的武器。當時在英國的撤退計劃中,只有不到三萬名軍人可以安全地回到本土,剩下的幾十萬軍人要麼是被德軍坦克碾成肉餅,要麼是在歐洲扔下武器高舉雙手投降。
  • 「二戰大逃亡」敦刻爾克大撤退裡有12萬法國人,你知道嗎?
    圖1-1.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0年5月到6月期間,因在與德國的作戰中法國軍隊一觸即潰而導致盟軍不得不由敦刻爾克港口撤退的故事。上文說道,敦刻爾克大撤退源於德軍與盟軍在法國的作戰,其主力自然是強大的法國軍隊。法國在二戰時到底有多強大?請看下面這段介紹。
  • 在看電影《敦刻爾克》前,你最好了解這些背景知識
    電影《敦刻爾克》劇照敦刻爾克戰役時間線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發動西線進攻,入侵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邱吉爾成為英國首相。史學家李德·哈特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敦刻爾克撤退前西線戰場的局勢圖。5月26日18:57, 「發電機」計劃開始,盟軍開始從原準備的三個港口中唯一還可以使用的敦刻爾克撤離。由多佛的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指揮本次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這是希特勒的命令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徵服了法國大陸。
  • 英法聯軍於敦刻爾克命懸一線之際,希特勒為什麼下令停止進攻?
    ,受困於敦刻爾克的英法士兵也趁機鞏固了防禦陣地,在後來的行動中成功的遲滯了德軍的進攻勢態,為大撤退爭取了更多的寶貴時間。經過近十天夜以繼日的努力,英國海空軍聯合動員的人民成功救出了三十三萬六千人,敦刻爾克大撤退因此被譽為史上最為成功的一次戰略撤退。希特勒鬼使神差地下令德軍機械化部隊停止進攻,使英國獲得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希特勒為什麼做出如此令人不解的決定以至於功敗垂成,讓煮熟的鴨子飛了呢?
  • 敦刻爾克撤退為何英法聯軍能溜之大吉?德軍缺乏一件裝備是主因?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1940年5月,歐洲大陸上的戰局變得對盟軍部隊極其不利。希特勒對低地國家發動了突襲,盟軍的戰局一瀉千裡。到了5月底,德國空軍成為了元首的戰鬥前鋒。他的空軍甚至比一些陸軍部隊更早成建制地摧毀盟軍部隊。
  •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為何會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
    德軍的裝甲兵團在法國土地上一路橫掃,將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敦刻爾克原本是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東邊的一塊飛地,17世紀中期,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40萬英鎊的價格將敦刻爾克賣給了法國。敦刻爾克港口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的持續攻擊,在德國炮火的猛烈襲擊下讓40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行動。
  • 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說了半天還沒有告訴大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怎麼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德國作為二戰的發起國,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不僅裝備精良,機械化程度高,而且鬥志旺盛、戰術得當。因此在戰爭一開始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滅了波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德軍閃擊波蘭後,矛頭直指西歐。
  • 圖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40周年 戳破英國皇家空軍的牛皮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成功將被德軍圍困的法國敦刻爾克地區的軍隊撤退到本土。很多人都認為英國空軍在「發電機」行動中表現出色,挫敗了德國空軍的進攻,為英國撤軍贏得了寶貴的制空權。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如果仔細研究一下1940年5月下旬到6月初,英吉利海峽及其附近地區的空戰記錄就會知道,英法遭受的損失比德軍大得多,即便如此,兩國空軍仍無法有效保護其艦船免遭德國空軍的攻擊。在為期8天的「發電機」行動中,參與撤軍的860艘各型艦船中,有297艘被德軍擊沉,其中包括9艘驅逐艦、護衛艦,還有5艘掃雷艦,大部分的損失都是德國空軍造成的。
  • 電影《敦刻爾克》未解之謎,來看看真實的歷史是否有答案
    2017年由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在國內上映,單位工會組織大家一起觀影,戰爭場面之慘烈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影響,而對於東方觀眾,第一是怎麼士兵長得都一樣,分不清楚誰是誰;第二是德國人去哪裡了?當然同時最大的疑問是撤退也值得去回憶和紀念,也值得去拍一部大片嗎?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本文圖片均為 東方IC 資料圖「戰爭不會以撤退取勝。但應該注意到,一次勝利就蘊藏其中。」2017年9月1日,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在內地上映。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一改英雄主義的敘述方式,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這場軍事撤退的發生和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