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德國集中3000多輛坦克,繞過法國人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直擊法國腹地。德軍的裝甲兵團在法國土地上一路橫掃,將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英法政府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喘息之機,緊急出動海軍船隊,實施了名震後世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挽救了這支敗軍,為將來的反攻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希特勒為什麼會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呢?要知道當時包圍敦刻爾克的德軍足足有80萬,是英法軍隊的兩倍,而且敦刻爾克的英法軍隊瀕臨崩潰,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啊。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呢?
首先是敦刻爾克的地形不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推進,敦刻爾克附近地形複雜,遍地都是河流和沼澤,非常不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當時包圍敦刻爾克的德軍大都是裝甲部隊,步兵速度較慢,還沒有跟上來。如果德軍冒險進攻,肯定會損失較多的坦克,甚至有被英法軍隊擊敗的可能。因此希特勒才會讓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等待後面的步兵。
而且德軍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狂飆突進後,非常疲憊,也需要進行休整。反觀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雖然士氣低落,但絕非毫無一戰之力,畢竟已經被逼到死亡之境,臨死反擊,也夠德軍受的。希特勒認為德軍已經是勝利者,沒有必要冒險,還不如稍作休整,等後面的步兵一起進攻,更加保險。
其次是德國沒有想到英法聯軍會撤如此之快,實際上希特勒僅僅讓德軍停止進攻兩天,並非無限期停止。他沒有想到英國政府竟然能在短時間內將數十萬大軍運過英倫海峽。
事實上,當時的英國政府也對撤退沒有信心。據英國政府戰後透露,他們本來計劃只能運回3萬餘的精銳部隊,誰想到,英國商人愛國熱情高漲,大量私人船隊參與撤軍,最終運回了33萬部隊。
另外是空軍總司令戈林的原因,戈林是希特勒的親信,當時擔任空軍總司令。這個人嫉妒心極大,他眼看德國陸軍在對法作戰中立下巨大功勳,非常不甘心,也想分一杯羹。他對希特勒說,如果陸軍將領立功太大,會搶奪希特勒這個元首的風頭。所以他建議讓陸軍停下來,用他的空軍去解決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這明顯是爭功,戈林妄圖將消滅英法聯軍的功勞攬到自己懷裡,順便讓空軍也出出風頭。
最後是政治原因,敦刻爾克地區是弗蘭德人(有日耳曼血統,算是日耳曼後裔)居住的地方,希特勒認為,在這裡決戰會傷害到這裡的人,也會嚴重損害他和納粹黨的形象。元首有時候也是講究臉面的。
而且希特勒一直想要避免同英國發生撕破臉的戰爭,因為他一直在籌劃對蘇聯的進攻,他不願意兩線作戰,所以一直想和英國和解,讓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奪取的利益。因此他才會在敦刻爾克讓德軍停止進攻,不願意讓英國敗得太慘,以免英國惱羞成怒,和德國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