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為何會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

2020-12-15 唐朝一秀才

1940年5月德國集中3000多輛坦克,繞過法國人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直擊法國腹地。德軍的裝甲兵團在法國土地上一路橫掃,將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

敦刻爾克大撤退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英法政府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喘息之機,緊急出動海軍船隊,實施了名震後世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挽救了這支敗軍,為將來的反攻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希特勒為什麼會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呢?要知道當時包圍敦刻爾克的德軍足足有80萬,是英法軍隊的兩倍,而且敦刻爾克的英法軍隊瀕臨崩潰,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啊。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呢?

德國裝甲部隊

首先是敦刻爾克的地形不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推進,敦刻爾克附近地形複雜,遍地都是河流和沼澤,非常不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當時包圍敦刻爾克的德軍大都是裝甲部隊,步兵速度較慢,還沒有跟上來。如果德軍冒險進攻,肯定會損失較多的坦克,甚至有被英法軍隊擊敗的可能。因此希特勒才會讓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等待後面的步兵。

而且德軍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狂飆突進後,非常疲憊,也需要進行休整。反觀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雖然士氣低落,但絕非毫無一戰之力,畢竟已經被逼到死亡之境,臨死反擊,也夠德軍受的。希特勒認為德軍已經是勝利者,沒有必要冒險,還不如稍作休整,等後面的步兵一起進攻,更加保險。

敦刻爾克大撤退形勢圖

其次是德國沒有想到英法聯軍會撤如此之快,實際上希特勒僅僅讓德軍停止進攻兩天,並非無限期停止。他沒有想到英國政府竟然能在短時間內將數十萬大軍運過英倫海峽。

事實上,當時的英國政府也對撤退沒有信心。據英國政府戰後透露,他們本來計劃只能運回3萬餘的精銳部隊,誰想到,英國商人愛國熱情高漲,大量私人船隊參與撤軍,最終運回了33萬部隊。

等待撤退的英軍

另外是空軍總司令戈林的原因,戈林是希特勒的親信,當時擔任空軍總司令。這個人嫉妒心極大,他眼看德國陸軍在對法作戰中立下巨大功勳,非常不甘心,也想分一杯羹。他對希特勒說,如果陸軍將領立功太大,會搶奪希特勒這個元首的風頭。所以他建議讓陸軍停下來,用他的空軍去解決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這明顯是爭功,戈林妄圖將消滅英法聯軍的功勞攬到自己懷裡,順便讓空軍也出出風頭。

最後是政治原因,敦刻爾克地區是弗蘭德人(有日耳曼血統,算是日耳曼後裔)居住的地方,希特勒認為,在這裡決戰會傷害到這裡的人,也會嚴重損害他和納粹黨的形象。元首有時候也是講究臉面的。

登上船的英軍

而且希特勒一直想要避免同英國發生撕破臉的戰爭,因為他一直在籌劃對蘇聯的進攻,他不願意兩線作戰,所以一直想和英國和解,讓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奪取的利益。因此他才會在敦刻爾克讓德軍停止進攻,不願意讓英國敗得太慘,以免英國惱羞成怒,和德國死磕到底。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已經走投無路,德軍卻為何不乘勝追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5月,在納粹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後僅僅幾個禮拜,英法聯軍的防線,就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攻擊下崩潰了。德軍只用了5天時間,就輕而易舉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橫貫了整個法國。5月20日,由德軍著名將領古德裡安率領的十九裝甲軍橫掃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徵軍9個師和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5月24日,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十英裡。而在其右翼的萊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帶。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發電機」計劃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兩國聯軍並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軍事馳援,而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靜觀其變」。27日,德軍攻佔華沙,波蘭完全陷落。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投入137師、2400多輛坦克、大量裝甲車和3800多架飛機,分南北兩路大舉進攻歐洲各國,即德軍所謂的「黃色作戰計劃」。
  •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這是希特勒的命令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徵服了法國大陸。
  • 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因此說希特勒"放走"英法聯軍,決不是動了惻隱之心,這事不能讓元首背鍋。但德國人曾經停止進攻是不爭的事實,這裡面肯定另有緣由。說了半天還沒有告訴大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怎麼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德國作為二戰的發起國,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不僅裝備精良,機械化程度高,而且鬥志旺盛、戰術得當。
  • 33.8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愚蠢」決定?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成功的軍事撤退行動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如此評價這場軍事撤退行動:「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徵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除了英法兩國決策性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進攻,二戰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
    英國與法國作為波蘭的盟友,同時向德國宣戰,並組建了英法聯軍,雖然向德國宣戰了,但是聯軍在宣戰後卻一直無所作為,對德軍僅僅是口頭譴責,要求德軍撤出部隊。1940年5月,德國對西歐國家開啟了全面戰爭,英法聯軍的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的犀利進攻之下如雪般消融。被打的節節敗退的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撤軍行動。上圖為波蘭閃擊戰示意圖。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什麼放走4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英法聯軍於敦刻爾克命懸一線之際,希特勒為什麼下令停止進攻?
    德國機械化部隊繞過馬奇諾防線,取道比利時,突入法國境內,英法比荷軍隊一觸即潰,德軍如虎驅羊,進展迅速,於1940年5月20日,先頭裝甲部隊直趨英吉利海峽,將四十多萬英法聯軍逼退至法國北部小城敦刻爾克地帶。此時西、南、東三個方向已被德軍封鎖,北方則是滔滔大海,盟軍進退維谷,已入絕境。禍兮福所倚,正當英法聯軍頓感絕望之際,1940年5月24日德軍裝甲部隊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一紙命令擠出3天逃亡時間,德軍停止進攻原因成謎
    當時的英法聯軍被德軍逼到了法國西北部地區,他們只能渡過英吉利海峽,退到英國本土。撤退的港口本來有三個,但加萊、布倫先後被攻佔,最後只能是敦刻爾克了。有人甚至稱,敦刻爾克撤退的成功就註定了德國的失敗。 具體原因,已經無法把他挖出來盤問一番了,根據推測,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敦刻爾克的自然條件。這個小鎮遍布沼澤、窪地,根本不利於裝甲部隊的前行及大規模推進,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會因此而遭受損失。 其二,等待後面的步兵部隊。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英法聯軍撤退計劃周密,而是因為?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堪稱一個奇蹟。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盟軍部隊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法聯軍稱之為最得意的軍事計劃。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045月24日,就在當德軍從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十幾公裡,盟軍被團團包圍,僅剩下海上一條通路,成了甕中之鱉時,德軍A集團軍群的司令倫德施泰特卻命令部隊停止向敦刻爾克方向的進攻。當時希特勒也正在A集團軍群司令部視察,他也贊同停止追擊英法聯軍。
  • 敦刻爾克撤退為何英法聯軍能溜之大吉?德軍缺乏一件裝備是主因?
    德軍A、B兩個集團軍發動了強大的鉗形攻勢將40餘萬的英法軍隊壓縮在一個狹窄的地域裡。這裡背靠英吉利海峽,方圓不過200平方公裡,而且德軍還在不斷壓縮盟軍部隊的空間。眼看這部分盟軍部隊已經逃脫不了被圍殲的命運。就在這時,狂妄的戈林提出了一個建議:讓自己的空軍去單獨消滅這部分盟軍部隊。
  •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丟掉了哪些裝備?給中國就好了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鬥,守住了陣地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刻爾克的最好機會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奇蹟
    面對聯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古德裡安上將加緊了向敦刻爾克海港的進攻,決心率領他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5月24日,古德裡安上將集結好進攻用的坦克群,準備突入敦刻爾克港,給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以結束這場戰役,但是,中午12時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撤回先頭部隊,只準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
  • 敦刻爾克大撤退,放走盟軍只是失誤?背後原因很複雜
    很多喜歡研究二戰的朋友們,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一定非常熟悉,這是發生在戰爭初期的一次英法聯軍撤退行動。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這40萬盟軍,可以說是歐洲戰場上最後一支能夠抗擊德軍的軍隊了,如果這40萬軍隊被圍殲,後果難以想像。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本文圖片均為 東方IC 資料圖「戰爭不會以撤退取勝。但應該注意到,一次勝利就蘊藏其中。」2017年9月1日,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在內地上映。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一改英雄主義的敘述方式,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這場軍事撤退的發生和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