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已經走投無路,德軍卻為何不乘勝追擊

2021-01-07 神鳥知訊觀青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5月,在納粹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後僅僅幾個禮拜,英法聯軍的防線,就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攻擊下崩潰了。德軍只用了5天時間,就輕而易舉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橫貫了整個法國。5月20日,由德軍著名將領古德裡安率領的十九裝甲軍橫掃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徵軍9個師和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

5月24日,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十英裡。而在其右翼的萊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帶。兩支裝甲勁旅,已經在格拉夫林和聖奧麥爾之間的運河上建立了5座橋頭堡,準備給盟軍以毀滅性的打擊。

此時英法聯軍已經被壓縮在寬50公裡的敦刻爾克周邊的濱海地區,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危險。一路的瘋狂撤退,使得英法聯軍的士兵士氣大落,也損失了大量的裝備。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軍隊歸來時除了步槍、刺刀和幾百挺機槍外,什麼都沒有了。要讓這樣的部隊在敦刻爾克的灘頭上背水一戰,去擊敗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由於英國是實行志願兵役制的國家,如果英國遠徵軍主力被德軍全部殲滅。對於英國而言,將失去最重要的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英國只能靠沒任何打仗經驗的年輕人,和由老人兒童組成的雜牌軍去保衛了,這當然是不可想像的。可以說只要德軍一踏上敦刻爾克的灘頭,那麼不光是法國,就連英國也無法避免戰敗投降的命運,局勢已經千鈞一髮。

5月26日,英國遠徵軍接到總部實施"發電機"的行動信號,敦刻爾克撤退正式開始。在德軍到來之前,英軍已經在外圍部署了三個步兵師,組織起堅固防線,抵抗德軍的進攻。5月29日,原先大霧瀰漫的天氣晴朗起來,德國空軍大舉出擊,對運輸船隻和軍艦實施猛烈的轟炸,擊沉了三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

地面上德軍炮火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儘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達到了創紀錄的每小時2000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為幾天來的最高紀錄。5月30日救援船隻又撤走了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徵軍總司令戈特奉命回國,將指揮權移交給擔任斷後任務的第一軍軍長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素以沉著冷靜著稱,他指揮後衛部隊同德軍展開激戰。在這天的戰鬥中,頒發了敦刻爾克戰役中唯一的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是哈羅德·安德魯斯上尉。安德魯斯和他的連隊,在德軍10小時的重炮轟擊下,頂住了德軍的大規模進攻,守住了生死攸關的防線。

當他的側翼被衝開一道缺口時,他率領36名士兵衝殺向前,擊退了一股500人的敵軍。而後當他所防守的大樓被擊毀時,他又率領8名活下來的士兵,在深在下頜的水裡,遊回1.6千米外的英軍陣地。接著他和他的士兵一起再次提槍上陣,抗擊進犯的敵軍。英軍的這種英勇行為,遏制了德軍的攻勢,結果這一天又營救了68014名英法士兵。

當時的德國已經把英法聯軍圍攻在最後的二十英裡內,只等著發動最後的總攻。奇怪的是圍困敵人的德軍突然接到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失去了伸手一把扯下英法最後一塊遮羞布的機會,為何德軍會停止追擊呢?

其實這條停止追擊的命令是希特勒堅持發出的,雖然前線的官兵百思不得其解,還是服從了命令,也成了世界史、戰爭史、軍事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謎團。許多人眾說紛紜,有很多猜測、分析的版本。就連當時參與這個命令決定的德國軍隊將領,在事後的說辭也是前後不一、互相矛盾,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現在很難判斷,大概只有希特勒本人知道了。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為何會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
    德軍的裝甲兵團在法國土地上一路橫掃,將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
  • 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理論上說,英法聯軍還有一條生路,但這不是十九世紀,戰爭已經到了熱兵器時代,敦刻爾克港口在德國重炮的射程之內,即使沒有火炮,德軍的飛機也會對英法軍隊形成打擊,海灘周圍的英法軍隊跟下餃子一般,要給他們帶去致命一擊簡直不要太容易。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至24日,德軍把近10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海濱至比利時邊界的三角地帶。此時,渡過英吉利海峽,成為英法聯軍唯一的出路。為了擺脫困境,英法聯軍準備於5月26日至6月4日實施的「發電機行動計劃」,即在敦刻爾克設置防線,徵用船隻將軍隊撤往英國。不過,該計劃要想順利實施,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時間,因為當時的德軍步步緊逼,英法聯軍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
  • 33.8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愚蠢」決定?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成功的軍事撤退行動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如此評價這場軍事撤退行動:「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徵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除了英法兩國決策性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
  •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這是希特勒的命令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徵服了法國大陸。
  •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進攻,二戰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
    英國與法國作為波蘭的盟友,同時向德國宣戰,並組建了英法聯軍,雖然向德國宣戰了,但是聯軍在宣戰後卻一直無所作為,對德軍僅僅是口頭譴責,要求德軍撤出部隊。1940年5月,德國對西歐國家開啟了全面戰爭,英法聯軍的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的犀利進攻之下如雪般消融。被打的節節敗退的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撤軍行動。上圖為波蘭閃擊戰示意圖。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什麼放走4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丟掉了哪些裝備?給中國就好了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撤退為何英法聯軍能溜之大吉?德軍缺乏一件裝備是主因?
    德軍A、B兩個集團軍發動了強大的鉗形攻勢將40餘萬的英法軍隊壓縮在一個狹窄的地域裡。這裡背靠英吉利海峽,方圓不過200平方公裡,而且德軍還在不斷壓縮盟軍部隊的空間。眼看這部分盟軍部隊已經逃脫不了被圍殲的命運。就在這時,狂妄的戈林提出了一個建議:讓自己的空軍去單獨消滅這部分盟軍部隊。
  •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鬥,守住了陣地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刻爾克的最好機會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而且法軍已經是全力以赴,連戰略預備部隊都沒有了。兇猛的德國裝甲部隊僅花了十多天時間,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21日,英法聯軍在阿拉斯的反攻失敗,英國遠徵軍和法軍3個集團軍以及比軍殘部,被德軍圍逼在比利時和法國沿海狹小的佛蘭德地區。隨著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港口小城作為海上退路。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英法聯軍撤退計劃周密,而是因為?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堪稱一個奇蹟。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盟軍部隊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法聯軍稱之為最得意的軍事計劃。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本文圖片均為 東方IC 資料圖「戰爭不會以撤退取勝。但應該注意到,一次勝利就蘊藏其中。」2017年9月1日,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在內地上映。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背景,一改英雄主義的敘述方式,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這場軍事撤退的發生和經過。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法國戰役爆發以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從阿登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打了英法聯軍一個出其不意。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
  • 敦刻爾克大撤退,放走盟軍只是失誤?背後原因很複雜
    很多喜歡研究二戰的朋友們,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一定非常熟悉,這是發生在戰爭初期的一次英法聯軍撤退行動。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這40萬盟軍,可以說是歐洲戰場上最後一支能夠抗擊德軍的軍隊了,如果這40萬軍隊被圍殲,後果難以想像。
  • 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能這麼成功,那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誰也沒有料到德軍主力竟一路向西猛攻,橫穿比利時與法國北部平原,僅用了十天時間就抵達英吉利海峽,將英法聯軍後路切斷;又只花了五天時間就將其包圍在敦刻爾克海邊,英法聯軍三十三萬餘人不得不於5月26日至6月4日乘船撤往英國。當英軍全部撤走、荷比兩國先後投降後,法軍單獨組織的魏剛防線只守了三天,就被德軍全面突破。
  • 敦刻爾克大撤退指揮官是坑中國遠徵軍的逃跑將軍?你們黑錯人了
    1940年5月20日,由於前期聯軍作戰失利,德軍部隊切斷了英法聯軍與南翼法軍的聯繫,英法聯軍3個集團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法蘭德斯地區,隨後德軍抵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聯軍被壓縮在寬50公裡的敦刻爾克周邊濱海地區。而當時的英國遠徵軍司令並不是什麼亞歷山大師長,而是戈特勳爵,也是他首先提出撤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