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英法聯軍撤退計劃周密,而是因為?

2021-01-07 楓小葉LOVE職場分享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堪稱一個奇蹟。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盟軍部隊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法聯軍稱之為最得意的軍事計劃。但是小編認為,英法聯軍能夠順利撤退,並不是他們的計劃有多高明,他們真的要感謝希特勒根本沒打算把他們趕盡殺絕。

小編認為希特勒之所以讓英軍從敦刻爾克逃脫出於兩種思考:

一、希特勒希望通過這種恩威並施的操作,讓英國能夠從思想上屈服,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

敦刻爾克俘虜一些,放過一些是最大的佐證。有的人覺得,那全部俘虜了,讓英國人徹底失去戰鬥力,這樣談判籌碼不就更多了?趕盡殺絕本並不是多麼高明的招數,而且當時的局勢大好,對希特勒來說強大的法國都輕鬆拿下了。

二、希特勒本意是向英國示好,為的是法國會戰後與英國達成諒解顯示自己的誠意。因為在希特勒思想中一直希望與英國結成盟友。他大致從五個方面考慮:

1、英國是個島國,根本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英倫三島國土面積雖然不小,但其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卻無法供養四千萬人口,很多基本生活物品和生產資料都幾乎完全依賴於海外殖民地的供應,每年海運物資總量超過6800萬噸,每天海上運輸船隻超過2500艘,所以佔領英國對德國來說完全是一種負擔。

2、佔領英國之後,並不能徹底打垮大英國協。

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倫敦丟了,他們依然能夠在其他大英國協屬地再建政府。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等。戰爭打的就是國家綜合實力,戰略物資尤其重要。德國那慘不忍睹的海軍,無法讓德國能夠佔領英國的殖民地,物資也無法海運回來。佔領英國本土,拿不到殖民地的物資,那就是毫無價值了。

3、經受重大犧牲,卻讓美國無端受益。

德國跨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倫三島,無論陸海空三軍勢必遭受重大犧牲,在付出慘痛代價的同時換來的卻是一個無法自給自足的沉重包袱。殖民地物資也拿不到。萬一出點差錯還便宜了潛在對手美國,還有其他國家。

4、希特勒種族思想作祟。

希特勒的種族理論認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同日耳曼人一樣是優等種族,只要希特勒認為的優等種族,希特勒都沒有過分加害。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國佔領的西歐國家自始至終都沒有過分的虐待他們。

5、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相同。

在歐洲人眼裡,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紅色政權蘇聯。他們都怕蘇聯把他們吞了,紅色政權就是洪水猛獸。包括從一開始英法兩國的戰略也是希望禍水東流,讓德國和蘇聯能夠相愛相殺。戰爭後期,第三帝國大廈將傾之際,德國也是希望向盟軍投降。戰爭結束,歐洲各國能夠立即迅速起來再次敵對蘇聯,這些都足以驗證。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所以希特勒在1940年5月24日下達一個「停止進攻」的命令,使英法聯軍得以先行佔領敦刻爾克,並給予了相當從容的時間進行撤退。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為何會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
    德軍的裝甲兵團在法國土地上一路橫掃,將英法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
  • 撤退是為了更好的進攻,二戰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
    英國與法國作為波蘭的盟友,同時向德國宣戰,並組建了英法聯軍,雖然向德國宣戰了,但是聯軍在宣戰後卻一直無所作為,對德軍僅僅是口頭譴責,要求德軍撤出部隊。1940年5月,德國對西歐國家開啟了全面戰爭,英法聯軍的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的犀利進攻之下如雪般消融。被打的節節敗退的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撤軍行動。上圖為波蘭閃擊戰示意圖。
  • 33.8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愚蠢」決定?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成功的軍事撤退行動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如此評價這場軍事撤退行動:「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徵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除了英法兩國決策性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
  •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丟掉了哪些裝備?給中國就好了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什麼放走4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已經走投無路,德軍卻為何不乘勝追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5月,在納粹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後僅僅幾個禮拜,英法聯軍的防線,就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攻擊下崩潰了。德軍只用了5天時間,就輕而易舉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橫貫了整個法國。5月20日,由德軍著名將領古德裡安率領的十九裝甲軍橫掃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徵軍9個師和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5月24日,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十英裡。而在其右翼的萊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帶。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發電機」計劃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兩國聯軍並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軍事馳援,而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靜觀其變」。27日,德軍攻佔華沙,波蘭完全陷落。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投入137師、2400多輛坦克、大量裝甲車和3800多架飛機,分南北兩路大舉進攻歐洲各國,即德軍所謂的「黃色作戰計劃」。
  • 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因此說希特勒"放走"英法聯軍,決不是動了惻隱之心,這事不能讓元首背鍋。但德國人曾經停止進攻是不爭的事實,這裡面肯定另有緣由。說了半天還沒有告訴大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怎麼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德國作為二戰的發起國,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不僅裝備精良,機械化程度高,而且鬥志旺盛、戰術得當。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法國戰役爆發以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從阿登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打了英法聯軍一個出其不意。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
  • 敦刻爾克大撤退指揮官是坑中國遠徵軍的逃跑將軍?你們黑錯人了
    為什麼拍攝歐洲作戰的《敦刻爾克》電影要顧忌中國的感受呢?據某些人考證,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是英國一個叫亞歷山大的將軍,而這位將軍後來又到緬甸指揮英軍撤退,在沒有通知中國遠徵軍的情況下自己跑回了印度,讓中國遠徵軍被日本人包圍。圖片:啟動開黑模式的網友將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認為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開黑無節操。
  •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這是希特勒的命令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徵服了法國大陸。
  •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沒有可值得誇耀的?勝利不是靠撤退贏得的
    因為這個方向根本就不是主攻方向,它只是將英、法聯軍主力調往比利時的誘餌,真正的主攻是A集團軍群。 從德軍的兵力部署上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左翼的C集團軍群只有17師;右翼的B集團軍群共有28個師,其中包括4個裝甲、摩託化師;而中路的A集團軍群擁有包括10個裝甲、摩託化師在內的64個師,擔任著主攻方向。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奇蹟
    面對聯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古德裡安上將加緊了向敦刻爾克海港的進攻,決心率領他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5月24日,古德裡安上將集結好進攻用的坦克群,準備突入敦刻爾克港,給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以結束這場戰役,但是,中午12時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撤回先頭部隊,只準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實習生 倪煒 2017-09-0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德軍以先是右翼B集團軍群攻打比利時北邊的荷蘭,英法聯軍急忙前去支援。其實,德軍主攻的重點卻是左翼。A集團軍群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奇諾防線的北端被認為坦克無法通過的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通過這個缺口,成功地繞到了英法聯軍打算堅守的馬奇諾防線背後,使得這個龐大而堅固的軍事設施系統失去了作用。接著兩路德軍合擊,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
  •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敦刻爾克大撤退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鬥,守住了陣地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刻爾克的最好機會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為什麼沒有諾曼第登陸大?
    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非凡,而且是在敗退中,奇蹟般的全身而退33萬人,比原計劃4.5萬多出7倍多,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日後反攻的骨幹。 邱吉爾對敦刻爾克大撤退做過精闢的論述,他在下院對議員們說:「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救援行動塗上一層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打贏的。但是,在這次救援行動中卻包含著勝利,這點應予以注意。」「儘管眼前的勝利屬於阿登山區來的德軍,然而他們的失敗正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歷史證實了邱吉爾的預言。邱吉爾在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中,審時度勢,機敏果斷,挽救了盟軍,保存了力量,貢獻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