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堪稱一個奇蹟。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盟軍部隊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法聯軍稱之為最得意的軍事計劃。但是小編認為,英法聯軍能夠順利撤退,並不是他們的計劃有多高明,他們真的要感謝希特勒根本沒打算把他們趕盡殺絕。
小編認為希特勒之所以讓英軍從敦刻爾克逃脫出於兩種思考:
一、希特勒希望通過這種恩威並施的操作,讓英國能夠從思想上屈服,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
敦刻爾克俘虜一些,放過一些是最大的佐證。有的人覺得,那全部俘虜了,讓英國人徹底失去戰鬥力,這樣談判籌碼不就更多了?趕盡殺絕本並不是多麼高明的招數,而且當時的局勢大好,對希特勒來說強大的法國都輕鬆拿下了。
二、希特勒本意是向英國示好,為的是法國會戰後與英國達成諒解顯示自己的誠意。因為在希特勒思想中一直希望與英國結成盟友。他大致從五個方面考慮:
1、英國是個島國,根本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英倫三島國土面積雖然不小,但其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卻無法供養四千萬人口,很多基本生活物品和生產資料都幾乎完全依賴於海外殖民地的供應,每年海運物資總量超過6800萬噸,每天海上運輸船隻超過2500艘,所以佔領英國對德國來說完全是一種負擔。
2、佔領英國之後,並不能徹底打垮大英國協。
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倫敦丟了,他們依然能夠在其他大英國協屬地再建政府。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等。戰爭打的就是國家綜合實力,戰略物資尤其重要。德國那慘不忍睹的海軍,無法讓德國能夠佔領英國的殖民地,物資也無法海運回來。佔領英國本土,拿不到殖民地的物資,那就是毫無價值了。
3、經受重大犧牲,卻讓美國無端受益。
德國跨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倫三島,無論陸海空三軍勢必遭受重大犧牲,在付出慘痛代價的同時換來的卻是一個無法自給自足的沉重包袱。殖民地物資也拿不到。萬一出點差錯還便宜了潛在對手美國,還有其他國家。
4、希特勒種族思想作祟。
希特勒的種族理論認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同日耳曼人一樣是優等種族,只要希特勒認為的優等種族,希特勒都沒有過分加害。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國佔領的西歐國家自始至終都沒有過分的虐待他們。
5、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相同。
在歐洲人眼裡,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紅色政權蘇聯。他們都怕蘇聯把他們吞了,紅色政權就是洪水猛獸。包括從一開始英法兩國的戰略也是希望禍水東流,讓德國和蘇聯能夠相愛相殺。戰爭後期,第三帝國大廈將傾之際,德國也是希望向盟軍投降。戰爭結束,歐洲各國能夠立即迅速起來再次敵對蘇聯,這些都足以驗證。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所以希特勒在1940年5月24日下達一個「停止進攻」的命令,使英法聯軍得以先行佔領敦刻爾克,並給予了相當從容的時間進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