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奇蹟

2021-01-07 裝備知識

1940年5月23日,德軍古德裡安上將的第19裝甲軍到達格拉夫林,這裡離敦刻爾克還有16公裡,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勁旅只需再加把勁,就可以直取敦刻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面對聯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古德裡安上將加緊了向敦刻爾克海港的進攻,決心率領他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5月24日,古德裡安上將集結好進攻用的坦克群,準備突入敦刻爾克港,給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以結束這場戰役,但是,中午12時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撤回先頭部隊,只準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

當時,古德裡安正在吃午飯。他接到這個命令之後大吃一驚,他第一個反應就是現在最希望得到這個命令的是英國人,而不是我們德國人!他馬上詢問總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極其沮喪地在日記中寫道:「左翼,由裝甲部隊和摩託化部隊組成,前面沒有敵人,但在元首直接命令下,將就地停止前進。」

5月25日上午,德軍陸軍總司令海恩裡希·瓦爾特·馮·布勞希奇元帥再次試圖說服希特勒改變他的決定,命令德軍繼續收縮對敦刻爾克的包圍圈。然而,希特勒回答:「我已將西線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A集團軍群,而A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也不同意這樣做,堅持將裝甲部隊隨時投入下一階段的南方作戰。」

直到48小時之後,希特勒才下達了重新恢復前進的命令。而這48小時對敦刻爾克包圍圈內的聯軍來講,簡直是開了一條生路。

48小時的時間,讓幾十萬英法聯軍有了絕好的逃生機會,聯軍在敦刻爾克加強了防禦力量,布置了3個步兵師和大量的大炮,擋住了德軍的進攻。英國指定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擔任「發電機計劃」的總指揮,另外組成了一個16人的參謀班子,統籌指揮敦刻爾克的撤退。而這時,英法聯軍的惟一生路就是敦刻爾克40公裡長的海岸線,從5月10日以來,兩個星期裏海岸線一直遭到德軍的猛烈轟炸,船塢、碼頭全部被炸成廢墟,惟一還可以供船隻停泊的只有一條不足1200米長的東堤。就是這1200米的東堤,成為了幾十萬聯軍的生命線。5月26日18時57分,拉姆齊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序幕。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3條航線,但由於德軍的炮火封鎖,惟一能夠使用的只有Y航線,全程近76海裡,需要6小時到達英國。Y航線航程是原計劃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樣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隻。兵多船少,成為大撤退行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焦急的英國人顧不上保守秘密,在無線電廣播裡大聲向全國呼籲,號召所有擁有船隻的人都來加入撤運聯軍的艦隊。數以千計的民眾駕駛著各式各樣的船隻聞訊趕來——一支奇形怪狀的艦隊很快在英國東南部港口匯集起來。艦隊中有政府徵用的船隻,但更多的則是自發前去運送部隊的民眾,他們沒有登記過,也沒有接到過任何命令。在這支「無敵艦隊」中有:銀行家、醫生、出租汽車司機、碼頭工人、工程師、漁民、遊艇駕駛員……許多人穿著破舊的衣衫,腳蹬破口的鞋子,渾身讓風雨和海水弄得溼淋淋的,飢腸轆轆地堅守在徹骨的海風中。暗夜中,他們「邊靠猜測邊靠上帝」地航行著。

此時,在敦刻爾克海灘,撤退同時進行。成千上萬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編為一組,他們站在沙灘上,站在沒踝、沒膝、齊胸的海水裡,等候救援船隻。

大撤退開始的當天,正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大撤退祈禱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感動地說:「我坐在唱詩班的位置上,能感覺到民眾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傷,或者怕物資損失,而是怕英國被戰敗和最後滅亡。」

大撤退的航線儘管處於德國空軍的空中威脅下,但是卻沒有德軍炮火的封鎖,相對比較安全。

在英國和法國民眾的支持下,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的速度越來越快: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29日,撤走了47310人;

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與6月1日,兩天撤走了132000人。

至6月4日14時23分大撤退結束,聯軍共從敦刻爾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為以後取得戰爭的勝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英法民眾和聯軍共同創造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奇蹟」,也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就這樣,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蹟」?
    ▲敦刻爾克大撤退那麼,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對法國的背叛?是羞恥的逃跑?還是一場史詩式的英雄壯舉?儘管如此,在德國添油加醋的蠱惑下,法國人的怨恨之情還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英國沒有什麼可感到羞愧的,畢竟有十幾萬名法國士兵從敦刻爾克搭乘英國船隻撤走。▲ 戈特勳爵確保了撤退至英吉利海峽的英國遠徵軍仍然是一支有生力量至於臭名昭著的「停止前進命令」,湯普森認為,德國人有充分的理由叫停他們的裝甲部隊,儘管事後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錯誤。
  •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敦刻爾克大撤退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曆時九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戰爭是最能創造奇蹟的領域,戰爭中往往會發生一些正常情況下很難理解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希特勒佔領波蘭後,立刻調轉槍頭攻向法國。法國人原以為馬奇諾防線是一道天塹,但沒想到德國人利用機動部隊,繞過比利時,從阿登森林南下。
  • 二戰最大謎團: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是由於希特勒故意放水?
    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我們歷史課本中不足100字的介紹,以至於快被人遺忘。然而這一次戰略撤退的意義不亞於諾曼第登陸,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以後諾曼第登陸反攻歐洲大陸埋下了伏筆。只是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了這輝煌背後敦刻爾克大撤退所做出的犧牲。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而最初英國人只指望能堅持兩天時間,運出4.5萬軍隊。敦刻爾克的壯舉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可是在這個戰爭奇蹟成功的背後,其實還另有其它方面的原因。英軍在這段時間裡,一方面組織加強敦刻爾克的外圍防禦,一方面準備實施大撤退的發電機行動。直到5月26日下午,希特勒才重新下令德軍裝甲部隊開始進攻。而大多數部隊又持續觀望了十幾個小時後才發起攻擊,從而錯過了一舉圍殲英法聯軍的極佳機會。多年以來,關於希特勒突然命令德軍停止進攻敦刻爾克的原因,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但是,就在當天晚上,希特勒突然下達了那道在二戰史上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包括古德裡安在內的裝甲部隊都被強行要求停止進攻,將進攻任務交給戈林的空軍。正是這個命令,讓英法聯軍得到喘息的機會,「發電機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從而創造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奇蹟。大撤退經過5月26日傍晚,英國海軍部下令「發電機行動」正式實施,總指揮為多佛爾軍港司令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中將。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為什麼沒有諾曼第登陸大?
    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非凡,而且是在敗退中,奇蹟般的全身而退33萬人,比原計劃4.5萬多出7倍多,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日後反攻的骨幹。 此時,約有40萬英法聯軍退縮到敦刻爾克一塊很小的三角地帶,陷入了重圍。前面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後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盟軍已丟盔卸甲,潰不成軍。希特勒為此高興得忘乎所以,他認為盟軍就要被消滅,戰爭很快就要結束。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邱吉爾取「走為上計」的策略,命令緊急調集船隻,積極為英國遠徵軍和其他盟國軍隊可能撤出海峽做好準備。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什麼放走4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33.8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因為希特勒「愚蠢」決定?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成功的軍事撤退行動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如此評價這場軍事撤退行動:「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徵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除了英法兩國決策性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
  • 奇蹟上演!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這個標題如果被地下的希特勒看到,估計仍然耿耿於懷。希特勒或許會非常悲憫地說,我那是故意的好不好?一下子殺掉那麼多人,我於心何忍,畢竟我們都是黃頭髮、白皮膚的歐洲人。他那是彌天大謊。希特勒15天閃擊波蘭的時候就沒有想到他們都是同根同種的歐洲人?希特勒後來佔領法國的時候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希特勒一次戰役消滅史達林百萬蘇軍的時候,又怎麼能下得去狠手?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這是希特勒的命令
    敦刻爾克戰役,又被稱之為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裝甲兵在曼施坦因計劃的帶領下,瘋狂地向法國北部邊境挺進。他們穿過阿登森林,陸續攻佔了波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入法國境內。在號稱鋼鐵長城的馬奇諾防線跟前,德軍內外夾擊,徹底徵服了法國大陸。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英法聯軍撤退計劃周密,而是因為?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堪稱一個奇蹟。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盟軍部隊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法聯軍稱之為最得意的軍事計劃。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已經走投無路,德軍卻為何不乘勝追擊
    5月20日,由德軍著名將領古德裡安率領的十九裝甲軍橫掃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徵軍9個師和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5月24日,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十英裡。而在其右翼的萊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帶。
  •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為何會停止進攻,放過英法聯軍?
    最後大約40萬英法敗軍被德國裝甲部隊驅趕到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前有大海,後有追兵,英法聯軍真正走到了絕境。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正當德軍準備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德軍停止進攻。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一紙命令擠出3天逃亡時間,德軍停止進攻原因成謎
    近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正在熱映。與電影同名的是法國的一個小鎮,更是二戰最著名的一場戰役。那麼,這段歷史你了解嗎?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39年9月1日,那天,納.粹.德國調集80萬的兵力閃擊波蘭,正是在此戰中,德軍閃電戰的威力初見成效,波蘭在一個月的時間繳械投降。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老天爺幫了一個大忙!英法幾十萬人要謝天謝地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法盟軍在歐洲大陸執行的一次戰略性撤退。在德國軍隊實施包圍的威脅下,盟軍撤至敦刻爾克後,執行了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名為「發電機行動」。這次的成功撤退,挽救了大量盟軍人員,成為四年後反攻的主要力量之一。但盟軍所有的重型裝備都遺留在歐洲大陸。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法國戰役爆發以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從阿登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打了英法聯軍一個出其不意。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