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鬥,守住了陣地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
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刻爾克的最好機會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德軍的主攻方向選在左翼的A集團軍群,指揮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奇諾防線的北端--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崎嶇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這讓向比利時進軍迎戰德軍右翼B集團軍群的英法聯軍大失所料,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北部的聯軍事實上已經被包圍在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地區。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
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曆時九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的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託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盟軍雖然遭受了損失,但畢竟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今後反攻歐洲大陸奠定了基礎。1940年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加之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徵軍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麼,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籲,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
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哈芬、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同年5月27日,德國空軍第3航空隊和第2航空隊大舉出動,對敦刻爾克港區和海灘進行了猛烈轟炸,總共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為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僅德軍第2航空隊就被擊落23架,空勤人員死64人,傷7人,損失超過原先十天的總和!因此這天被德軍稱為"災難的一天"。英機損失11架。
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抽調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這是英國海軍自開戰以來第一次用軍艦來運輸人員,滿載著官兵的軍艦吃水很深,甚至還有幾分傾斜,海軍官兵憑藉著高超的操艦技術,全速通過海浪滔天、彈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峽。儘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陣亡,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鬥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一艘名為"蘭開斯特裡亞號"豪華郵輪,被徵用為撤退軍事運輸船,被德軍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軍士兵。這次海難事故比"鐵達尼號"死亡人數還多。英國政府事後一直封鎖信息。邱吉爾敦刻爾克撤退結束後,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在下議院發表演講: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
德國人拼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徵軍!……他說明了英國將決心繼續戰鬥:歐洲大片的土地和許多古老著名的國家,即使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希特勒的失誤至於為什麼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進攻,丟掉了唾手可得的勝利,至今還是一個謎團。但有以下幾種猜測:首先是希特勒的高度緊張與神經質,他被輕而易舉的勝利嚇壞了。5月17日德軍突破馬斯河防線的次日,德軍將領哈爾德記載:「相當不愉快的一天。元首神經緊張到可怕的程度,他被自己的成功嚇壞了,他害怕接受任何機會,並儘量控制我們。
」希特勒對於德軍南面的側翼安全形勢非常憂慮,「他大聲怪叫著說我們會把整個戰役都搞垮。」他害怕法國人會從南面給予他襲擊。同時,希特勒對於裝甲部隊極為珍惜,他認為長途奔襲已經讓它的裝甲部隊蒙受損失,而英國人又是特別頑強的對手。他想保全坦克部隊的實力供接下來的戰役使用。他希望在英國認為沒有受到名譽損害的基礎上,和英國謀求和平;而一旦英國軍隊在敦刻爾克被殲滅或者被俘虜,那麼英國的名譽顯然因此受損,就要一雪恥辱了。希特勒讓他們逃走不過是為了安撫在乎聲望的英國人。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可能是多重因素促成的。但無論何種因素,都使得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了,為幾年後納粹帝國的滅亡留下了致命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