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2021-01-07 號外歷史之張婷

敦刻爾克大撤退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而海況相對浪靜,英國很多內河船隻都能加入撤退行動二是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英勇抗擊德軍進攻,掩護主力撤退,特別是法軍第1集團軍,在明知難以脫身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鬥,守住了陣地三是德軍的指揮失誤。

由於希特勒擔心敦刻爾克港區不適合坦克刻爾克的最好機會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德軍的主攻方向選在左翼的A集團軍群,指揮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奇諾防線的北端--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崎嶇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這讓向比利時進軍迎戰德軍右翼B集團軍群的英法聯軍大失所料,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北部的聯軍事實上已經被包圍在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地區。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

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曆時九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的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託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盟軍雖然遭受了損失,但畢竟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今後反攻歐洲大陸奠定了基礎。1940年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加之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徵軍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麼,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籲,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

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哈芬、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同年5月27日,德國空軍第3航空隊和第2航空隊大舉出動,對敦刻爾克港區和海灘進行了猛烈轟炸,總共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為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僅德軍第2航空隊就被擊落23架,空勤人員死64人,傷7人,損失超過原先十天的總和!因此這天被德軍稱為"災難的一天"。英機損失11架。

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抽調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這是英國海軍自開戰以來第一次用軍艦來運輸人員,滿載著官兵的軍艦吃水很深,甚至還有幾分傾斜,海軍官兵憑藉著高超的操艦技術,全速通過海浪滔天、彈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峽。儘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陣亡,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鬥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一艘名為"蘭開斯特裡亞號"豪華郵輪,被徵用為撤退軍事運輸船,被德軍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軍士兵。這次海難事故比"鐵達尼號"死亡人數還多。英國政府事後一直封鎖信息。邱吉爾敦刻爾克撤退結束後,英國首相邱吉爾就在下議院發表演講: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

德國人拼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徵軍!……他說明了英國將決心繼續戰鬥:歐洲大片的土地和許多古老著名的國家,即使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希特勒的失誤至於為什麼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進攻,丟掉了唾手可得的勝利,至今還是一個謎團。但有以下幾種猜測:首先是希特勒的高度緊張與神經質,他被輕而易舉的勝利嚇壞了。5月17日德軍突破馬斯河防線的次日,德軍將領哈爾德記載:「相當不愉快的一天。元首神經緊張到可怕的程度,他被自己的成功嚇壞了,他害怕接受任何機會,並儘量控制我們。

」希特勒對於德軍南面的側翼安全形勢非常憂慮,「他大聲怪叫著說我們會把整個戰役都搞垮。」他害怕法國人會從南面給予他襲擊。同時,希特勒對於裝甲部隊極為珍惜,他認為長途奔襲已經讓它的裝甲部隊蒙受損失,而英國人又是特別頑強的對手。他想保全坦克部隊的實力供接下來的戰役使用。他希望在英國認為沒有受到名譽損害的基礎上,和英國謀求和平;而一旦英國軍隊在敦刻爾克被殲滅或者被俘虜,那麼英國的名譽顯然因此受損,就要一雪恥辱了。希特勒讓他們逃走不過是為了安撫在乎聲望的英國人。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可能是多重因素促成的。但無論何種因素,都使得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了,為幾年後納粹帝國的滅亡留下了致命的禍根。

相關焦點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01在二戰中,歐洲戰場有一次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防止德軍入侵,從1928年開始,歷時12年在其東北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地區構築了一個數百公裡的防禦築壘系統,並且以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的名字命名為馬奇諾防線。
  •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蹟」?
    ▲敦刻爾克大撤退那麼,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對法國的背叛?是羞恥的逃跑?還是一場史詩式的英雄壯舉?把大撤退歸結為「奇蹟」可以說低估了相關人員的表現。湯普森認為:「眾多人員得以最終撤離,得益於皇家海軍的實力和能力,以及皇家空軍的貢獻。在大撤退行動中,唯一『神奇』的要素就是波瀾不驚的天氣。」
  • 二戰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7日,近40萬英法比聯軍被德軍圍逼在敦刻爾克港內。求勝心切的戈林在德空軍司令部作戰室內按耐不住了,拿起電話打給德國元首說:「元首,請讓下官的空軍去殲滅在敦刻爾克的敵人吧!」 元首非常爽快地接受了這一請求!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這樣的結果不僅讓希特勒和戈林等人大為惱火,也讓美日等國十分驚嘆,這場驚天大逃亡也被稱為"敦刻爾克奇蹟"。 一、魔鬼也大意? 促成"敦刻爾克奇蹟"的因素很多,其中,希特勒的一道錯誤命令卻是"幫助"對手創造"奇蹟"的關鍵因素。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為此,英國海軍連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漁船、駁船、平底船、遊艇和救生艇,所有可以在沿海使用的運輸工具都全部徵用,全力以赴展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放走盟軍只是失誤?背後原因很複雜
    很多喜歡研究二戰的朋友們,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一定非常熟悉,這是發生在戰爭初期的一次英法聯軍撤退行動。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這40萬盟軍,可以說是歐洲戰場上最後一支能夠抗擊德軍的軍隊了,如果這40萬軍隊被圍殲,後果難以想像。
  • 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希特勒放跑33萬英法聯軍,是有意為之?
    說起二戰,我們便不得不提一次史上撤退戰的奇蹟,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此役,英法聯軍從虎口逃生,成功逃回本土,為以後反攻歐洲大陸以徹底消滅希特勒的帝國埋下了伏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戰役的關鍵時刻,其為何突然下令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因為希特勒的錯誤命令,導致33萬多英法聯軍僥倖逃脫,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他本人有意為之,還是決策失誤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奇蹟
    5月26日18時57分,拉姆齊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序幕。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3條航線,但由於德軍的炮火封鎖,惟一能夠使用的只有Y航線,全程近76海裡,需要6小時到達英國。Y航線航程是原計劃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樣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隻。兵多船少,成為大撤退行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 人性升華——解讀敦刻爾克大撤退
    今天講述的是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反超以往諾蘭燒腦高技術的電影風格,整部電影臺詞很少,基調灰暗卻是閃耀著不同尋常的人性光輝。對比前幾部大片而言,《敦刻爾克》因為超nice的IMAX觀影體驗和簡單的敘事技巧成為諾蘭「偉大」一筆。故事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的步步緊逼,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而戰。
  • 【HD】《敦刻爾克》2017年歷史戰爭片,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導,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但是,就在當天晚上,希特勒突然下達了那道在二戰史上著名的「停止前進」命令,包括古德裡安在內的裝甲部隊都被強行要求停止進攻,將進攻任務交給戈林的空軍。正是這個命令,讓英法聯軍得到喘息的機會,「發電機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從而創造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奇蹟。大撤退經過5月26日傍晚,英國海軍部下令「發電機行動」正式實施,總指揮為多佛爾軍港司令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中將。
  • 《敦刻爾克》戰爭電影二戰主題,33萬士兵的奇蹟成功撤離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二戰戰爭片《敦刻爾克》《敦刻爾克》Dunkirk於2017年9月1在中國大陸發行。在電影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當時4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被敵人包圍,面對敵人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那時,我和一個好朋友去看電影。說實話,我很擔心。有時候我抑制不住。當士兵們被困在8英裡長敦刻爾克海灘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希望,只有絕望,窒息感被困在深淵使人們在戰爭中變得越來越殘酷。
  • 《敦刻爾克》這樣的「大」撤退,哪怕被吹上天,還是欣賞不來!
    《敦刻爾克》因為北美的口碑超好,加上對諾蘭的期待值很高,看完之後,感覺太難受了,那種落差就像是過山車下落過程中突然故障再也沒上來的感覺。諾蘭大神,不要拍這種戰爭片了,還是去玩你擅長的吧。大撤退不夠大,也不夠急!說《敦刻爾克》必須先說諾蘭,有句話叫做: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可見諾蘭作品質量之高,也可見諾蘭粉對諾蘭之喜愛。
  • 我眼中的《敦刻爾克》(二戰)
    敦刻爾克是由英國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到的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在敦刻爾克大撤軍的一部偏文藝的戰爭片,這也是諾蘭導演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的影片,這次的電影風格看起來並不像是出自諾蘭之手,因為此次的電影風格和以往的大不相同,以往的風格在視覺和張力上終會吸引人。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為什麼沒有諾曼第登陸大?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並沒有諾曼第登陸大,主要原因無非是逃跑與進攻的區別,因敦刻爾克大撤退正好是諾曼第登陸的逆行版。其次是在運送人數上的區別,諾曼第登陸運送的人數是288萬,同時還包括大量的武器裝備;敦刻爾克大撤退是33萬人,是掉盔卻卸甲的敗兵,是在短時間內倉促完成的。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實習生 倪煒 2017-09-0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
  • 奇蹟上演!神話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德軍放走33萬英法聯軍?
    說了半天還沒有告訴大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怎麼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德國作為二戰的發起國,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不僅裝備精良,機械化程度高,而且鬥志旺盛、戰術得當。因此在戰爭一開始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滅了波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德軍閃擊波蘭後,矛頭直指西歐。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二戰最大謎團: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是由於希特勒故意放水?
    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我們歷史課本中不足100字的介紹,以至於快被人遺忘。然而這一次戰略撤退的意義不亞於諾曼第登陸,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以後諾曼第登陸反攻歐洲大陸埋下了伏筆。只是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了這輝煌背後敦刻爾克大撤退所做出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