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升華——解讀敦刻爾克大撤退

2021-01-07 動畫分享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以科幻、燒腦、技術流著稱的電影導演。就像諾蘭給自己的自我介紹:「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不得不說,這句話裡面包含了所有他的標籤:典型英國人、希區柯克型懸疑片、有思想能力的導演。相信很多諾蘭影迷一定都看過,萊昂納多出演的《盜夢空間》,諾蘭因高超的攝像技術和複雜的故事敘述,首次進入全世界的視眼。今天講述的是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

反超以往諾蘭燒腦高技術的電影風格,整部電影臺詞很少,基調灰暗卻是閃耀著不同尋常的人性光輝。對比前幾部大片而言,《敦刻爾克》因為超nice的IMAX觀影體驗和簡單的敘事技巧成為諾蘭「偉大」一筆。故事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的步步緊逼,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而戰。電影以青年士兵的視角、從海陸空三方面講訴了關於二戰史上最傳奇的一場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

值得慶賀的是,諾蘭的這部《敦刻爾克》電影沒有用高技巧的敘事、激動人心的對白臺詞,卻是用著普通簡單的三條故事線、巧妙利用音樂和鏡頭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和最佳剪輯獎。諾蘭這次《敦刻爾克》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電影帶給觀者一種更真實觀影體驗。《敦刻爾克》是諾蘭第一次使用IMAX相機全程拍攝,目的就是讓觀影者在觀看IMAX巨幕時,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畫面中人物、故事的存在。

不得不說,諾蘭真的是玩好高科技的第一導演啊!

相關焦點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蹟」?
    ▲敦刻爾克大撤退那麼,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國對法國的背叛?是羞恥的逃跑?還是一場史詩式的英雄壯舉?把大撤退歸結為「奇蹟」可以說低估了相關人員的表現。湯普森認為:「眾多人員得以最終撤離,得益於皇家海軍的實力和能力,以及皇家空軍的貢獻。在大撤退行動中,唯一『神奇』的要素就是波瀾不驚的天氣。」
  • 分析影評|其實,諾蘭拍了個「假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給你看!
    或者說《敦刻爾克》的「真實性」有幾分?「寫實」的內容有幾分?毒舌君下面這篇「分析影評」,從「真實性」這一點出發,來分析和解讀諾蘭的創作思路,也許最終會展現一個你從未想過的《敦刻爾克》哦!希望大家能夠耐心地看下去!
  • 《敦刻爾克大行動》:撤退不是輸,低頭更不代表失敗
    這些戰爭電影大多有著共同的特色,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韻味,也許它灑狗血、也可能在故事的呈現上多了一股激情,但如果你看過克裡斯多福諾蘭之《敦刻爾克大行動》,你會發現這是你前所未見的戰爭電影規格,顛覆你對戰爭電影的想像。就連諾蘭自己也說,這是一部「不著重於戰爭血腥」的懸疑電影。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到底如何
    約40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伏擊的狹小區域內。為了挽救包圍圈內的聯軍,英國海軍部開始調集大批船隻,以從敦刻爾克將聯軍士兵撤退到英國。為此,英國海軍連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漁船、駁船、平底船、遊艇和救生艇,所有可以在沿海使用的運輸工具都全部徵用,全力以赴展開撤退行動。
  • 《敦刻爾克》這樣的「大」撤退,哪怕被吹上天,還是欣賞不來!
    《敦刻爾克》因為北美的口碑超好,加上對諾蘭的期待值很高,看完之後,感覺太難受了,那種落差就像是過山車下落過程中突然故障再也沒上來的感覺。諾蘭大神,不要拍這種戰爭片了,還是去玩你擅長的吧。大撤退不夠大,也不夠急!說《敦刻爾克》必須先說諾蘭,有句話叫做: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可見諾蘭作品質量之高,也可見諾蘭粉對諾蘭之喜愛。
  • 《敦刻爾克大行動》小人物所造就的大撤退
    先說小編是個諾蘭腦粉,《敦刻爾克大行動》是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的第十部長片,也是他第一次挑戰戰爭題材電影。而《敦刻爾克大行動》又展現了諾蘭電影的新高度,除了一半以上畫面都是以IMAX攝影機拍攝,讓觀眾彷佛身處戰場之外,諾蘭又玩了一次非線性剪輯,不過並不是《記憶拼圖》、《頂尖對決》那種把片段打亂再重組的玩法,這次劇情從幾位在敦刻爾克的英國士兵展開,走在寂若無人的街頭、能看到的只有天上飄下了德軍宣傳單「你們被包圍了」,突然的槍響迫使他們開始竄逃也宣告這部電影緊張氣氛的開始,並在一陣兵荒馬亂之際找到了駐守的聯軍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為什麼沒有諾曼第登陸大?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並沒有諾曼第登陸大,主要原因無非是逃跑與進攻的區別,因敦刻爾克大撤退正好是諾曼第登陸的逆行版。其次是在運送人數上的區別,諾曼第登陸運送的人數是288萬,同時還包括大量的武器裝備;敦刻爾克大撤退是33萬人,是掉盔卻卸甲的敗兵,是在短時間內倉促完成的。
  •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奇蹟還是偶然
    敦刻爾克大撤退由大量民船和部分軍艦組成的「敦刻爾克艦隊」拯救了33.8萬官兵,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是當時敦刻爾克地區天氣陰雨連綿,不利於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敦刻爾克大撤退,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曆時九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
  •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圖憶|77年前的敦刻爾克:一場孕育著勝利的歷史性大撤退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實習生 倪煒 2017-09-0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
  • 大陳1955——國民黨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大陳1955——國民黨的敦刻爾克大撤退1955年1月,解放軍攻佔了浙江沿海的一江山島,大陳島失去了外圍屏障,國民黨政府為了編造大陳「義胞」追隨國民政府的假相,也需要用平民掩護撤退的最後一批國民黨軍隊。國民黨決定將盡在咫尺的大陳島所有居民強制撤退到臺灣。大陳島撤退是國民黨最後的一次大撤退。從1955年2月9日到13日,在蔣經國親自指揮下,包括大陳島居民在內的16487人由美國第七艦隊護送,分批到達臺灣。2月13日,最後一批蔣軍撤走後,解放軍登陸接管了大成島。
  •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何停止前進?
    位於法國諾爾省的敦刻爾克,瀕臨加來海峽,與英國多佛爾港有海底隧道相接,最窄處僅33公裡,為歐洲大陸前往英國的最短路線。早在7世紀初,就有傳教士在此修建了聖埃盧瓦教堂,之後逐漸發展成為市鎮。1067年更名為敦刻爾克,本義就是「沙灘上的教堂」。由於戰略地位十分重 要,這裡曾是西方列強必爭之地。
  • 敦刻爾克大撤退指揮官是坑中國遠徵軍的逃跑將軍?你們黑錯人了
    為什麼拍攝歐洲作戰的《敦刻爾克》電影要顧忌中國的感受呢?據某些人考證,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是英國一個叫亞歷山大的將軍,而這位將軍後來又到緬甸指揮英軍撤退,在沒有通知中國遠徵軍的情況下自己跑回了印度,讓中國遠徵軍被日本人包圍。圖片:啟動開黑模式的網友將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認為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開黑無節操。
  • 1940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01在二戰中,歐洲戰場有一次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防止德軍入侵,從1928年開始,歷時12年在其東北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地區構築了一個數百公裡的防禦築壘系統,並且以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的名字命名為馬奇諾防線。
  • 華為上演「敦刻爾克大撤退」!宣布正式出售榮耀
    在說華為要出售榮耀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在二戰的時候英國和法國為了保留自己的實力,他們就在比利時附近的港口急流勇退,並且計劃了一場歷史規模最大的軍事撤退行動,他們先是利用了民間的船隻轉化成軍隊力量,為了進攻歐洲保留了實力。現在這一故事已經被翻拍成電影—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一個奇怪的命令,讓英國人創造了奇蹟
    英國指定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擔任「發電機計劃」的總指揮,另外組成了一個16人的參謀班子,統籌指揮敦刻爾克的撤退。而這時,英法聯軍的惟一生路就是敦刻爾克40公裡長的海岸線,從5月10日以來,兩個星期裏海岸線一直遭到德軍的猛烈轟炸,船塢、碼頭全部被炸成廢墟,惟一還可以供船隻停泊的只有一條不足1200米長的東堤。就是這1200米的東堤,成為了幾十萬聯軍的生命線。
  • 二戰最大謎團: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是由於希特勒故意放水?
    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我們歷史課本中不足100字的介紹,以至於快被人遺忘。然而這一次戰略撤退的意義不亞於諾曼第登陸,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為以後諾曼第登陸反攻歐洲大陸埋下了伏筆。只是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了這輝煌背後敦刻爾克大撤退所做出的犧牲。
  •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為什麼德軍對英法聯軍手下留情?
    1940年5月,面案對德軍西線攻勢,英法聯軍在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盟軍能夠取得這次海上撤退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西線戰局進程與聯軍這次撤退密不可分,德軍首腦「停止前進」命令的下達促成了撤退決定性的成功。
  • 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能這麼成功,那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剛開始的時候,德軍可以說是天下無敵。德國軍隊向法國軍隊開戰的時間是1940年的5月10日。所以說敦刻爾克大撤退對於英法聯軍來講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如果不是德國戈林的空軍逞能託大,在敦刻爾克戰場上德軍其實完全可以殲滅對方。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感想:戰場上,不僅要學會進攻,也要懂得撤退
    殊不知,進攻取得勝利固然可喜,漂亮的撤退也值得讚賞。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說過:「一次良好的撤退,應和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試想,如果沒有當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盟軍留下希望的種子,就不會有後來諾曼第登陸的成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提前勝利。良好的撤退,不僅是一支部隊避免被動、保持實力的有效途徑,更是進退有據、應對有法的實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