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北京:應急響應級別調整
並不意味著防控警報完全解除
5月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說,目前全球疫情持續加速蔓延,除中國外確診病例超過343萬例,境外疫情輸入壓力仍然較大,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並不意味著防控警報完全解除。
五一小長假安全順暢,平穩有序,只是為以後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毫不鬆懈地做好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特殊區域的防控工作,繼續鞏固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北京已經連續20天實現「雙零」增長
徐和建說,5月5日,北京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和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1例,在院治療29例。自4月16日以來,北京市已經連續20天實現「雙零」增長。
堅持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同步推進
徐和建說,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關係到節約使用資源,也是首都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我們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向市民遊客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讓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工作中,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久久為功,更加精細紮實地做好前中後端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形成合理閉環,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堅持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同步推進,共同營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健康、有序、回暖、安心!
面對「雙重大考」
北京交出這份答卷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說,今年「五一」假期是12年來首個連放5天的小長假,也是北京市下調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後的第一個小長假。面臨疫情防控和文明出遊的雙重大考,各有關部門周密部署,嚴格值守,合理調度,堅持常態化防控不放鬆,公園、景區、商超、餐館、場站等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市民將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自覺融入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北京市「五一」假期總體安全順暢,平穩有序,是一個健康文明、市場回暖、人氣回升、信心回溫的假期。
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介紹了「五一」假期總體情況。陳蓓表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是對北京常態化防控的一次大考。總的來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城市運行安全有序,首都人民度過了一個健康、有序、回暖、安心的假期。
五一之後
依然要時刻繃緊防疫這根弦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提示,五一假期過後,公眾又投入了緊張的學習工作生活。她提示,大家還是要時刻緊繃防疫這根弦,自覺踐行首都市民衛生健康公約,科學佩戴口罩,將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分餐制等防護措施融入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出行旅行返回的人員,單位和個人要做好自身的和本單位的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相關狀況,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
保持進京通道高級別查控
公路進京逢車必查逢人必測
陳蓓介紹,今年「五一」期間,北京嚴格加強進京通道管控,保持進京通道高級別查控,落實公路進京逢車必查、逢人必測措施。
她透露,北京將繼續加強重點人員的管控,嚴格境外進京人員、重點地區和中高風險地區進京人員的管理,落實醫學觀察措施,切實切斷疫情傳播渠道,對社區、醫院、學校、公共運輸、養老院等其他人員易聚集的公共場所,嚴格落實防控要求,確保萬無一失。
五一後坐地鐵公交仍要戴口罩
戶外運動原則上不用戴
5月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了體育健身場地健康防護提示。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說,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境內個別省份也有零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發生,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在積極有序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同時,要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市民仍不可麻痺大意。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於身心健康,增強身體素質,但參加體育運動鍛鍊的市民,在出入體育健身場地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將各項防控舉措融入日常生活,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民如乘坐地鐵、公交車前往運動場地時應遵循交通管理部門的防控管理要求,特別是乘坐地鐵、公交車時要佩戴口罩。
二、市民前往體育場地應遵守相關部門規定,使用健康寶等方式進行狀態驗證後進入體育場地。
三、戶外運動原則上不用戴口罩,但應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
四、開放的體育健身場地,應以田徑和桌球、羽毛球、網球等隔網運動為主,暫不宜組織足球、排球、籃球等團體性身體對抗類的體育運動項目。
五、使用或接觸公共體育器材後應保持手衛生,清洗之前不要用手碰觸口、鼻、眼睛。
六、運動休息間歇時避免扎堆聊天,應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遇有人多場景時,應佩戴口罩。
七、活動結束或回家後要及時衝澡,更換衣服,保持手衛生。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不是每棟樓
都有4個垃圾桶?
官方回應
目前北京開始施行垃圾分類了,但是發現家裡小區不是每棟樓下都有四個垃圾桶,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巖回應,按照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規定,住宅小區中,公共區域要成組設置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另外小區中必須至少設置一處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投放點。
她表示,一般來說,小區居民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產生的量比較多,小區可以多放置;有害垃圾產生量比較少,可以少放置。
不過,確實存在有的小區設置不規範的情況,對於這一類情況,相關部門將加大督導力度,督促垃圾分類管理人把設施設備設置好,更好做好垃圾分類。
北京力爭將年度垃圾增速
控制在4%以內
張巖介紹,本市將加強精細管理,規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要求,細化減量措施,爭取將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內。
目前,本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44座。其中:焚燒設施11座,處理能力達到16650噸/日,實際處理1.43萬噸/日;生化設施23座,處理能力達到達8130噸/日,實際處理2400噸/日。
她表示,全市焚燒設施處理能力緊平衡,目前在建的3個焚燒設施將於2022年建成,可增加處理能力7600噸/日,實施垃圾分類後,用來焚燒的其他垃圾將會減少,焚燒緊平衡可緩解。垃圾分類挑戰最大的是廚餘垃圾的處理能力,目前本市的處理能力,可以滿足垃圾分類需求。
張巖還介紹,本市將逐步實現垃圾分類居住小區全覆蓋。年底前,全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要達到90%以上。
居民家中是不是也要擺4個垃圾桶?
「兩桶一袋」就足夠!
北京垃圾分類後,在家中是不是也要擺4個垃圾桶?張巖回應,根據相關指引,建議居民可在家中設置「兩桶一袋」,分類收集垃圾。
「兩桶」是指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一袋」即指可回收物收集袋,紙盒、快遞紙箱等體積較大的可回收物體,可裝滿後預約上門回收,或投放到小區的對應垃圾桶。有害垃圾由於產量較少,不必單獨設置垃圾桶或垃圾袋,可以在下樓時投放到指定垃圾桶中。
她表示,具體桶是什麼樣的桶,袋是什麼樣的袋,公眾可以根據家裡廢舊物的情況自行決定。
來源:勞動午報、北京日報
記者:高銘
編輯:秦瑞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