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也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流言喜歡從公眾關心的健康安全問題入手,聳人聽聞,製造恐慌。日前,在北京市科協等指導下,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發布了「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榜單裡的流言絕大部分都與健康相關。本版摘取部分健康流言及其真相解讀、套路分析,以正視聽。

  關鍵詞:5G基站輻射

  ●流言:

  手機基站都有輻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輻射會比4G要大,對人體危害很大。

  ●真相:

  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網絡提速和基站輻射增值無關。網絡提速不是靠增強通信基站的信號發射功率,而是靠擴容傳輸帶寬,就像拓寬高速公路一樣。5G通信基站也是一樣。而且,通信基站數量越多,手機通話效果就越好,手機和基站之間產生的電磁輻射反而越小。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自然界電閃雷鳴、太陽黑子活動等都在產生電磁輻射。在生活中,無線電臺、基站天線、微波爐、電腦、電視機、吹風機、收音機等和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用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一般來說,電吹風的輻射可以達到100微瓦/平方釐米,電磁爐的輻射量甚至能達到580微瓦/平方釐米,家庭中常用的無線路由器,在1米範圍內產生的輻射量也有60微瓦/平方釐米以上。

  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要小於40微瓦/平方釐米。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運營商考慮到信號疊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釐米以內。所以,無論是與國家標準還是與常用的家用電器相比,通信基站的輻射量都微乎其微,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套路:

  新鮮事物,誇大其詞。

  這類流言利用的是人們對新鮮事物的不了解,誇大其詞,使流言得以廣泛傳播。

  ●類似流言:

  1.PX致畸、致癌、有劇毒,爆炸堪比原子彈

  真相:PX歷史悠久,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低毒性化工產品,是醫藥、香料、油墨等的生產原料。

  2.吃轉基因食品斷子絕孫,美國人都不吃

  真相:轉基因的安全性評價遠比普通食品要嚴格得多,經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關鍵詞:高鐵輻射

  ●流言:

  高鐵從誕生起就存在嚴重的輻射問題,對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女性生殖系統,造成不孕。

  ●真相:

  我國高速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使用的電力一般為2.5萬伏特、50赫茲交流電。相應地,高鐵的高壓電力設備輻射出這個頻率段的電場和磁場,為「極低頻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對女性生育產生影響。「高鐵輻射嚴重導致不孕」的說法純屬誤導。

  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普通火車、地鐵都有輻射,手機、剃鬚刀有輻射,太陽光也有輻射。只要輻射在一個安全值內,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高鐵產生的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100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以下,電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5千伏/米以下。

  北京鐵路部門專業人士曾專門對高鐵車廂中的電場輻射進行測量並公開測量數據,不同車型的一等車廂、二等車廂、車廂連接處、駕駛室等位置,電場輻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的範圍內。比對這些數據不難發現,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本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套路:

  不談劑量,誇大危害。

  危言聳聽、渲染恐嚇,是這類流言的主要特點。脫離劑量談輻射,在科學上並不具有實際的意義。我們對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存在類似的誤解。

  ●類似流言:

  1.喝咖啡會攝入丙烯醯胺導致癌症

  真相:咖啡在製作過程中因為高溫而產生的丙烯醯胺只是具有潛在風險性,且含量微乎其微,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318杯才可能產生致癌風險。

  2.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

  真相:安檢儀的輻射量遠低於安全標準,完全不需要擔心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關鍵詞:鼠疫

  ●流言:

  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染上就等死吧!

  ●真相: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由鼠疫桿菌引起。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鼠疫可以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輕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無藥可救。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未治療的鼠疫患者病死率極高,比如最兇險的肺鼠疫,可在發病18-24小時內致命。敗血型鼠疫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幾乎為100%。所以,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患者存活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控體系,只要科學應對,不會出現鼠疫疫情大範圍擴散風險。

  ●套路:

  敏感時期,製造恐慌。

  鼠疫曾在歷史上造成過重大傷亡,因此相關流言在北京發現兩例輸入型鼠疫病例時迅速傳播。在出現重大疫情、重大災難等突發性事件時,人們往往會非常敏感和恐慌,此時相關流言極易傳播。對待極端的說法,要養成多質疑的習慣。

  ●類似流言:

  1.天津爆炸現場氰化鈉可能導致毒雨

  真相:固態氰化鈉本身有劇毒,遇水可溶解,但在常規環境下沒有氣態形式,不可能進入空氣隨風擴散,所以也沒有與大氣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2.吸菸可以防「非典」

  真相:吸菸有害健康是得到公認的,其中一個危害就是削弱人體呼吸系統的防禦機能,增加感染的機會,而且吸菸還使手與口鼻增加接觸,增大了感染機會。

  3.吃碘鹽可以防核輻射

  真相:市面上出售的碘鹽碘含量是非常低的,要想得到碘的放射性防護作用所需要的劑量水平,一個成人一次性至少需要食用2至3公斤。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吃碘鹽或碘片,對身體有害無益,有可能造成碘超標以及碘甲亢等疾病。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

  ●流言:

  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是患上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

  總的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真正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只佔很少一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擔心。

  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觸診、超聲、穿刺和術中病理。隨著現代超聲技術解析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隱匿性很強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都能被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癌經過科學規範的治療可以被治癒。

  不過,甲狀腺結節雖不用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另外,由於甲狀腺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很難被覺察,如果出現結節突然增大、吞咽困難、結節附近組織發生粘連等症狀,應進行全面的甲狀腺功能檢測,對結節進行判斷。對難以辨別的結節,應每隔6到12個月定期檢查一次。

  ●套路:

  迎合需求,販賣焦慮。

  當前,人們普遍更加關注健康、養生話題,可網上信息眾說紛紜,一些模稜兩可的流言,就會利用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傳播。

  ●類似流言:

  1.血管裡面有垃圾,不清理會百病纏身

  真相:血管裡並沒有所謂的垃圾、毒素,有的只是代謝廢物。平時適當多喝水,增加排尿,就可以幫助代謝廢物加速清理。除此之外,任何保健食品、排毒湯,都不可能把它們從身體裡清出去。

  2.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真相:人體有一套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波動。也就是說,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酸性變得更強。

  關鍵詞:人工增雪催化劑

  ●流言:

  2019年2月13至14日華北地區的大範圍降雪是人工增雪。人工增雪催化劑中含有的碘化銀會危害人體健康,並造成環境汙染。

  ●真相:

  在本次降雪中,確實有部分地區進行了人工增雪,但增雪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即使全部降落到地面上,每平方公裡碘化銀的含量也僅有0.21克。按照降水量計算銀離子濃度,銀離子含量約合0.000035毫克/升,這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我國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銀的含量不超過0.05毫克/升的要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汙染,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研機構就開始研究碘化銀催化劑對環境的影響。美國、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對人工增雨雪作業後降水和土壤的檢測數據顯示,銀離子的平均濃度都很低。因此,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催化劑碘化銀,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

  ●套路:

  專業名詞,引發曲解。

  對公眾看不懂的專業詞彙進行想當然的解釋是流言產生的常用套路,並利用人們「我比你懂得多」的虛榮心進行傳播。很多人根本搞不清「碘化銀」是什麼物質,就理所當然地相信並且傳播這類流言。

  ●類似流言:

  1.國產食鹽含有亞鐵氰化鉀,劇毒堪比砒霜

  真相:氰化鉀是人們所熟知的有毒物質,與食鹽中含的亞鐵氰化鉀不是一種物質。亞鐵氰化鉀是低毒物質,一個人每天要吃3兩鹽才有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而我們正常人一天吃的食鹽能到20克就已經非常鹹了。

  2.麥片含農藥草甘膦成分會致癌

  真相:科學研究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發育、繁殖和內分泌系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在正常使用的範圍內草甘膦對農田中的動物也沒有慢性毒害和神經毒害。

  關鍵詞:X光片

  ●流言:

  X光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孕婦、嬰兒和胎兒。所以拍完X光片後發現懷孕,孩子就不能要了,要及時流產。

  ●真相:

  X射線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和幼仔,甚至胚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都是存在閾值的。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胎兒,受到的輻射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損傷。因此,不能離開輻射「劑量」來談論損傷情況。

  對於胎兒來講,不同胎齡對應著不同的射線安全劑量。2017年,美國婦產科協會發布相關指南:妊娠0至2周,致畸劑量的閾值是50至100mSv(毫西弗),主要影響是胎兒死亡;妊娠2至8周,致畸劑量閾值是200mSv,主要影響是先天畸形;妊娠8至15周,致畸劑量閾值是60至310mSv,主要影響是智力發育和畸形。所以,胎兒的最小影響劑量閾值是50mSv,理論上只要不超過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況下,一張普通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mSv,一張膝關節X射線劑量是0.005mSv,一個頭部CT是2mSv,一個胸部CT是8mSv。顯而易見,這些輻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要達到50mSv,相當於要連拍2500次胸片,或者連做6次CT。

  很多醫院會對接受檢查的人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拍胸片時,會給受檢查者戴上特製的鉛帽、鉛圍領,並在腰部及以下圍上沉重的鉛圍裙,避免人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套路:

  慣性思維,影響判斷。

  生活中,許多體檢機構都會提示備孕及懷孕人士避免拍X光片,可能會讓人們形成「思維定式」,從而影響理性的分析判斷。

  ●類似流言:

  1.「奇形怪狀」的大個兒草莓都打了激素

  真相:激素是植物本身就存在的物質,不必談之色變。市面上的大個頭草莓多為「幸香」草莓,本身個頭就很大。有的草莓長相奇怪,那是因為大棚裡溫度和溼度條件不夠好,蜜蜂量不夠導致授粉不均。

  2.室外能見度低都是重汙染惹的禍

  真相:大氣能見度高低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顆粒物濃度、化學成分、相對溼度、太陽輻射。我們常說的「空氣品質」只代表顆粒物濃度,夏季「桑拿天」溼度較大,對陽光散射作用明顯增強,導致光線投入到人眼中的量減少,所以能見度降低。

  關鍵詞:跑步

  ●流言:

  經常跑步的人容易得髖關節和膝關節炎。

  ●真相:

  導致關節炎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超重和受傷等,而跑步的時間長短、強度、距離和完成的長跑次數與關節炎沒有任何關聯。換句話說,年紀越大、體重越沉、有關節炎的家族史或者曾經有過關節受傷的人越容易得關節炎。

  長跑並不毀關節,馬拉松運動員得關節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還低。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出於健身目的的跑步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也就是說,跑步可以成為膝蓋的保護因素,關鍵在於正確的跑步方式。

  總之,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跑步,只要方法得當,對關節和健康都是有益處的。

  ●套路:

  亂搭因果,邏輯誤導。

  誤導性地嫁接因果關係。先後或是關聯不等於因果,因果關係需要嚴密的論證。把先後關係或關聯關係誤認為是因果關係,是我們經常犯的一種思維錯誤。

  ●類似流言:

  1.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禦能力,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真相: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受涼或者受寒只是導致關節炎症狀加重的一個誘發因素,而不是直接原因。

  2.西安女子被狗咬傷注射疫苗後仍死亡,狂犬病疫苗沒用

  真相:注射狂犬病疫苗後確實存在因意外而發生疫苗無效的可能性,例如傷口處理不徹底依然殘存少量病毒等,但這並不能說明疫苗沒用。絕大多數情況下,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相關焦點

  • 美國一中餐館遭流言抹黑中傷 400餘粉絲赴現場力挺
    美國一中餐館遭流言抹黑中傷 400餘粉絲赴現場力挺 2019-07-07 15:17:37來源:中國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網絡謠言粉碎機】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影響每個人的十大流言
    聽說,電子菸無毒無害,可以替代傳統捲菸,所以電子菸悄悄開始泛濫了。
  • 關於奶茶的七大流言
    香滑濃鬱的奶茶頗受人們歡迎,但一篇題為「請遠離奶茶,珍愛你的生命」的網文卻讓很多人對奶茶產生了擔憂。也就是說,我們中的多數人反式脂肪攝入量都不會超過推薦標準,偶爾喝點奶茶也不用太擔心。不過,很多奶茶飲料中的飽和脂肪和糖依然不少,還是不要喝太多。(延伸閱讀:奶精還能吃嗎?
  • 流言
    外面的流言正盛,她是怕我煩心。流言,似乎是一夜之間就被人翻了起來,宮中的各個角落裡,都在竊竊私語地議論著,議論著我這個皇后是如何與同族的沈權在閨閣中就情投意合,兩心相許;又是如何在我做了皇后後偷偷在宮中密會;在事情就要暴露之時,又把沈權引薦給了成玉,掩人耳目的。現在宮中沸沸揚揚,李錦夜也是聽了一些,動怒處置了幾次後,流言不但沒有如預想的消停,反而愈演愈烈。
  • …4月一大波"科學"流言來襲!
    、不鏽鋼杯子泡茶有害健康……這些「科學」流言你信了嗎?  流言:朋友圈流傳的一篇題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鈉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為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穀氨酸鈉。
  • 這些都是流言
    2019年1月「科學」流言榜——1.塑身衣能讓身體「記住」美好曲線使你變瘦流言:只要穿上塑身衣,就能塑造出美好的身體曲線,而且還能讓身體「記住」這個形狀,時間長了之後,就能真正變瘦。真相:穿塑身衣所塑造出來的苗條身材只是暫時的,它並不能真正地減少體內脂肪,達到減重的效果。因為脂肪是一種能量物質,人體不做「功」不燃燒,它就不會消失。
  • 關於「碳水化合物」的5大流言
    碳水化合物使人發胖,減重不能吃······水果裡都是碳水化合物,就是因為愛吃水果才胖的······運動前要補充蛋白質,別吃碳水化合物······不知上面這些減重建議你們聽過沒有,西希不止一次聽到周圍的人給出這樣的建議。
  • 盤點2019十大科學流言,算算浪費了你多少流量費?
    上期專欄,慄子學姐帶大家一起盤點了2019年你可能交過的「智商稅」,這周咱們繼續。流言五:人工增雪有害身體健康?真相:催化劑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在國際上很早就受到關注,國內外許多國家都做過相關實驗。人工增雪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不會影響健康。流言六:「量子波動速讀」可1分鐘閱讀10萬字?
  • 流言滿天飛的米飯 這樣吃居然是減脂餐!
    但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全民健身,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增加。網上產生了越多關於米飯的流言蜚語,很多健身博主認為吃米飯就是吃糖,吃米飯容易發胖。還有人的認為吃米飯會導致糖尿病,更有甚者認為米飯是垃圾食品。那麼這些流言蜚語是否值得相信呢?吃米飯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嗎?
  • 破解肥胖 5 大流言:做愛能減肥?
    眾多「減肥妙招」、「7 天包你瘦到沒朋友」的流言充斥在朋友圈裡。這不,國際頂尖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都跳出來闢謠了。來跟著大牛雜誌看看下面的流言你中招了幾條。原文的 7 大流言表截圖如下(高手看這張表就行...)
  • 蘋果的這些流言,很多人都被騙了!
    健康時報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蘋果黴變會產生展青黴素,食用後可能會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原標題:《蘋果的這些流言,很多人都被騙了!》閱讀原文
  • 你被忽悠了嗎 外設圈最容易誤信的流言
    不過在外設圈一直都有各種各樣的流言,而且很多剛剛入門的玩家都將其奉為「信條」,在挑選外設的時候將其當做一個參考標準。很容易導致用戶錯過一些出色的外設產品,更可怕的是在不斷流傳的同時,這些留言大有成為「真理」的趨勢。 下面筆者便將外設圈那些「耳熟能詳的真理」拿出來,為大家一一分析,看看這些流言究竟是不是真的!
  • 【網絡謠言粉碎機】流言:普通人需要使用醫美面膜
    流言:普通人需要使用醫美面膜普通人也需要使用醫美面膜,可以讓肌膚更加健康美麗。真相解讀: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醫美面膜」。所以,「醫美」和「面膜」就不可能同時出現,要麼叫「××醫用敷料」,要麼叫「美白/抗皺面膜」,流言中的「醫美面膜」即是「醫用敷料」。
  • 阿肆新單曲《子期》發布|人山人海裡,有我懂你
    被孤立、被中傷、被誤解、被暴力,驕傲的心啊,很難不去在意吧。小時候因為內向和不善交際被孤立,從那時開始,誤解和中傷逐漸以更為紛亂的形式切入我們的生活。那個曾在幼時感到委屈的小人兒,長大後依然要面對隨時會來的風浪,隨著「健忘」的時間,起起伏伏,擊中我,或是擊中你。 《子期》是阿肆曾以彈唱視頻的形式發布在微博的一首晚安曲,此次以單曲形式正式發布。僅以一把吉他,簡單的旋律和直白的詞作,歸之於阿肆的「音樂容器」裡,期望成為你的子期,提供給你一個休憩地。
  • 這十大交易流言一個都沒發生
    流言只能是流言。 …… 休賽期,我們聽到了太多的流言。波士頓想要亞當斯、海沃德要加盟步行者、樂福有意開拓者、約翰-沃爾要奔赴費城……最終,這些交易流言只能是流言,一個都沒有發生。 10、亞當斯——凱爾特人
  • 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應該正確地辨別流言,進而去拆穿它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有流言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明事理的人,那麼,這些人是怎樣對待流言的呢?儒家的荀子曾說過,流言止於智者。流言一旦到了智者那裡就喪失了生存的環境,所以,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應該正確地辨別流言,進而去拆穿它。
  • 七月流言榜你中招了嗎
    原標題:7月上榜流言,你中招了嗎?   「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來的?夏練三伏要把汗出透?過午不食有助於減肥……這些說法你一定聽說過,究竟靠不靠譜?2017年7月「科學」流言榜揭開真相。每月科學類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小說‖流言玫瑰店
    『十一月·三日』     :(本文架空,純屬腦洞)      顧客們不知道,巷子盡頭的那家流言玫瑰店,門牌的背面藏著老闆娘親筆寫下的一句話:    「我是流言玫瑰店的老闆,只賣限量版玫瑰,每個顧客都是我精挑細選,只為讓我的玫瑰茁壯成長。」
  • 流言:長期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流言:長期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很多人冰箱的冷凍層長年都囤著冷凍肉(也有人稱「殭屍肉」),然而吃冷凍肉對身體有害,肉肯定是現殺的最好。  真相解讀:  大多數人都覺得肉肯定是現殺的最好,但是,這真是個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