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虎上將死後,劉禪分蹩他們起不同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蜀漢後主劉禪,一直在人們的眼中都是一個不學無術、無能的帝王形象,也許是被諸葛亮的光芒所掩蓋,也許是人們對其亡國之君的一概論調。劉禪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形象,但事實卻往往超出人們的預料,劉禪作為一位帝王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否則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怎麼能調和蜀漢國內各種矛盾,並使之平穩運行多年。
或許劉禪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只是當時的環境下,尤其是後來成為司馬氏的階下囚以後,才需要去掩蓋起來。但從其他方面,尚可窺見一些劉禪的智慧,例如說劉禪對功臣們的諡號上。蜀漢立國的十二功臣,除了早亡的法正諡號由劉備親自確定以外,其餘眾人都由劉禪確定,而其中最具典型的,莫過於蜀漢五虎上將的諡號了。
五虎上將中的關羽、張飛,一方面是蜀漢的大將,一方面也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劉禪的兩位叔父,在蜀漢立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他們死後,劉禪給予了這兩位叔父特別的諡號。關羽為壯繆侯,這個諡號略微帶有貶義,但總體意思是勇武異常,久負盛名但犯過大錯,聯繫關羽一生的經歷,以及他大意失荊州對蜀漢的影響,這個諡號可以說非常符合了。
而張飛與劉禪關係最好,張飛的女兒還是劉禪的皇后,因此劉禪給了這位老丈人桓侯的諡號,意思是開疆拓土,也就是極度的褒揚了張飛在蜀漢立國過程中的戰功,而事實上張飛一直都是一個先鋒的角色。趙雲在長坂坡救下劉禪,相當於是劉禪的救命之人,因此劉禪對他的諡號則是直接的美諡,趙云為順平侯,意為待人有禮,慈祥和順,再聯繫趙雲一生蜀漢集團中與人無爭的情況,也是名副其實了。
隨後的馬超就比較有意思了,馬超本是西涼大族,在父親馬騰歸順朝廷後統領麾下兵馬,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起兵,後備曹操擊敗最後投靠到了劉備麾下,被追為威侯,這也算是對他作戰勇猛,長期鎮守蜀漢同羌胡少數民族邊關的認可了。
而黃忠在加入劉備集團後表現也挺搶眼,定軍山斬夏侯惇,東徵甘為誘餌吸引吳軍主力決戰,最後身死大戰之中,被追為剛侯,老當益壯,勇猛剛強。從這些諡號中,可見劉禪的才華,就連當時赫赫有名、智慧卓群的諸葛亮也服,表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