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④|詩韻越劇《鳳凰臺》:用愛與詩情為南京...

2020-12-21 新華報業網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詠史之作《登金陵鳳凰臺》描寫了六朝古都的繁華與滄桑,也把李白的人生軌跡和南京緊緊聯繫在一起。大詩人李白到底在南京發生了哪些故事?一直以來,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舞臺劇目之一,由南京市越劇團出品,李曉旭主演的詩韻越劇《鳳凰臺》將於10月18日晚在紫金大戲院上演。該劇首度將李白與南京因緣際會娓娓道來,為南京這座世界文學之都又塗上了一道濃亮的色彩。

  從一部劇撥開一段歷史,為一座城增色。10月17日下午2點,「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我們在藝起」第四場活動現場,新華日報昆蟲記戲曲工作室邀請了越劇《鳳凰臺》導演翁國生、編劇羅周、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楊慶錦、著名越劇畢派小生李曉旭和越劇戲迷面對面交流,講述了立足文學之都南京,詩韻越劇發展中的步步用心。

  團長楊慶錦:用越劇講好南京故事

  不論是從《烏衣巷》到《鳳凰臺》,還是青春傳承版《梁祝》、現實主義題材《丁香》……南京市越劇團近年來的努力與創新贏得了戲迷們的口碑,團長楊慶錦功不可沒。在當天的活動現場,楊團長向大家展示了南越的志向:好好挖掘南京題材,講好南京故事,讓更多的人通過越劇了解南京。

  楊團長坦言,越劇儘管發源於浙江、發祥於上海,但是南京越劇團的實力不容小覷。南京市越劇團成立於1956年,已經在南京耕耘了60多年,創作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如《南冠草》《柳毅傳書》《八女投江》《烏衣巷》。南越兼收並舉,流派眾多,除了主打竺派、商派、筱派,其他流派如畢派、戚派、範派等都有很好的傳承人,隨時可以拿出來演的大戲有十多部,折子戲有200多,這在劇團中非常少見。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是一個非常有文化歷史的城市。通過挖掘南京豐富的歷史題材,把傳統和當下進行結合,創作出非常有文化品位的劇目,是南越人的責任與擔當。《烏衣巷》《桃花扇》和《鳳凰臺》都是立足於此。這也讓眾多喜歡南越的戲迷更加喜歡南越,更加關注南越的成長。

  而楊團長也非常感恩陪伴南越一路走來,博愛、包容、專業、高素質的南京越劇戲迷,正是有了這群觀眾的支持,南京市越劇團和一代又一代的南越演員們才會更有自信地走到今天。

  編劇羅周:愛和詩情可超越千年慰藉我們的靈魂

  《鳳凰臺》編劇是大名鼎鼎的羅周,她也是越劇《烏衣巷》的編劇。談到《鳳凰臺》的創作起因,羅周表示,這源於她對南京這座城市的喜愛。從上海來到南京工作生活了13年,羅周心中的南京是個很有文化分量的城市。金陵、建鄴、建康、應天、石頭城……從南京每個別稱上都能感到一層層的積澱。

  烏衣巷、鳳凰臺、江寧織造……南京可供創作的歷史素材可以拉很長的名單,羅周說,之所以選擇鳳凰臺,一來是因為自己寫戲不可能繞過李白,而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的消息也給了她一個創作的契機。李白在南京留下100多首詩文,劇中那句「白家本金陵」就道出了他對南京的喜愛:心之所至,便是故鄉!她要寫一個以越劇為本體的生旦戲,表達愛和詩情在人生中的意義。

  羅周說,李曉旭的畢派越劇讓她覺得和李白有天然的契合度。畢派帶著喜劇性的放曠與豁達。這種市井戲劇性的歡樂投放到文人氣質上有很強的李白辨識度。他讓你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在閃光。所以《鳳凰臺》中的李白也和我們傳統印象中蓄著鬍鬚的老生形象李白不同,是女小生的一種表現。

  歷史文化不是過去式,即使跨越千百年也能給人精神慰藉。羅周介紹了自己創作恰值2月份疫情最嚴重時期,自己也處於隔離狀態,本來惶恐不安的內心,一提起筆來就進入詩人李白的浪漫與放曠的狀態,這種對愛與自由酣暢的靈魂擁抱,讓她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慰藉,內心也變得安定平和。羅周說,有一種永恆一直是我們在追求的,就像李白在劇中最後所說:自古興衰如流水,皎皎不變一月輪。

  主演李曉旭:在薄醉中享受與李白的靈魂交替

  主演李曉旭是畢派傳人,表演自帶一種風流瀟灑。從《烏衣巷》到《鳳凰臺》,她非常慶幸自己在黃金年齡遇到了如此好的作品,所以完全是精心呵護的心態對待這個作品。排練最密集的8月份,她每天練得汗流浹背,心中卻非常快樂。

  正如編劇羅周評價的那樣:「曉旭人美、音好、人緣好、體力好,我寫的李白時心中就有曉旭的模樣。」如此佔盡四好的李曉旭,在面對《鳳凰臺》這部戲有沒有難點?曉旭坦言,難度最大的是場場都有醉酒戲。李白是酒仙,李曉旭作為一個女生,平時基本不沾酒。為了感受酒仙的醉意,她特地買了點黃酒,在喝得暈乎乎的狀態中醉演醉摔。這讓她在演出時更加如魚得水,更能享受到與詩仙李白靈魂交替的感覺。

  導演翁國生:詩韻越劇是舞臺上一道靚麗風景線

  因為臨時出差,《鳳凰臺》導演翁國生未能出席當天的交流會。在現場連線中,作為浙江人的他對於南越人的努力大為讚嘆。《鳳凰臺》是南越新編歷史劇《人文詩韻》三部曲之二。這部劇採用完全不同的創作手法,對演員和主創挑戰性很強,也動用了非常多的新手段和形式。通過半年多的排演,他看到是演員在進步、南越在進步。

  翁導表示,從《烏衣巷》到《鳳凰臺》,南越立足本土文化,將豐富的人文底蘊作為劇目的創作源泉。通過創作新人物,突破過去,開闢出全新的舞臺內容和表現手法,讓觀眾耳目一新。在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的同時,一撥撥的青年演員也在挑戰中迅速成長。這不僅展示出獨特的南越風採,也為越劇舞臺帶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文字 陳起崢 高利平

  攝影 範俊彥

  視頻 滕升智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越劇小生李曉旭的李白躍然金陵舞臺
    9月8日晚,由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的原創詩韻越劇《鳳凰臺》在南京市文化館大劇場登臺首演。越劇畢派小生李曉旭所詮釋出的與大唐共命運又於詩詞中得永生的李白躍然舞臺之上,令全場觀眾唏噓不已。  「用越劇講好南京故事」,繼大獲好評的《烏衣巷》之後,南京市越劇團原班人馬再次攜手國家一級導演翁國生、國家一級編劇羅周,合作了「金陵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創詩韻越劇《鳳凰臺》。
  • 像追電視劇一樣去看戲 南京戲劇人探索「舞臺連續劇」
    在南京,各種「舞臺連續劇」將接連和觀眾見面。南京市雜技團正在打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系列雜技劇;南京市越劇團的「越劇金陵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將上演,第三部正在醞釀……一部部「舞臺連續劇」,將南京故事挖掘得更深入,也讓戲劇傳播至更多的人群、抵達更廣闊的天地。將南京故事講述得更動人這一系列的「舞臺連續劇」,都和南京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
  • 藝起前行|越劇《山海情深》:講述上海和貴州之間的扶貧故事
    該劇入選了今年上海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此次演出也是「藝起前行——國內優秀原創戲劇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劇目之一,並將參加「全國脫貧攻堅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聚焦扶貧故事和農村空巢現象在當下眾多的扶貧題材作品中,《山海情深》有著獨特的視角,也希望用人文關懷講述這個故事。
  • 匯聚優質金融資源,南京江寧「鳳凰臺金融匯」揭牌
    交匯點訊 12月18日, 「寧金匯企、創贏未來」——首屆南京·江寧「鳳凰臺金融匯」活動舉行。會上,南京江寧「鳳凰臺金融匯」揭牌,將以政府金融部門與工商聯對口聯繫為牽引,匯聚各界優質金融資源,突出金融特色與服務實體相統一、完善服務體系與提升質量相同步、統籌金融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結合。
  • 四大越劇經典引六朵梅花齊放,「越·聚黃金一代」展演吹響越劇界...
    圖說:越劇名家薈萃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儘管疫情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但越劇迷們翹首期盼了整整半年的「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終於敲定檔期。今天,記者自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獲悉,作為「藝起前行」系列演出活動重頭戲,這場集結越劇6朵「梅花」和17朵「白玉蘭」,匯聚了越劇《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臺》、連臺本戲《甄嬛》及(經典版)《紅樓夢》四大劇目的盛大展演,將於2021年1月4日至10日亮相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 ...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2021年初亮相申城舞臺
    今天下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召開了「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新聞發布會。作為「藝起前行」系列演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將於2021年1月4日-10日亮相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 鄭州金水區鳳凰臺街道:用國潮風詮釋東方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建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劉克 通訊員 王湛勳 阿利華  9月23日,一場名為「新國潮文旅盛宴 點亮百年鳳臺惠民之夜」的活動在金水區鳳凰臺街道特色休閒步行街區啟動。
  • 藝起前行|上海越劇院《山海情深》:聚焦扶貧路上的空巢現象
    在此背景下,為反映波瀾壯闊的扶貧攻堅實踐,以及上海與貧困地區人民藉此結下的深厚情誼,上海越劇院舉全院之力創作了越劇現代戲《山海情深》,由李莉、章楚吟編劇,楊小青導演、許傑、方亞芬主演。該劇已經入選首批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參加「藝起前行——國內優秀原創戲劇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活動。《山海情深》將於10月17日、18日在美琪大戲院正式演出。
  • 「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展演將亮相申城
    11月16日,記者從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藝起前行屆時,越劇《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臺》、連臺本戲《甄嬛》及(經典版)《紅樓夢》將先後上演,為觀眾帶來多場視聽盛宴。
  • 上昆天團來南京見你了,快報名!
    上海崑劇團著名崑劇演員吳雙、沈昳麗、羅晨雪、胡維露來南京了!  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進程近半,上海崑劇團攜其經典代表劇目《玉簪記》和優秀新創小劇場實驗劇《椅子》獻演南京。值此機會,京昆群英會組委會、江蘇省演藝集團與新華日報昆蟲記戲曲工作室聯合主辦「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活動,邀請上海崑劇團四位主演與南京戲迷面對面,交流分享戲裡戲外趣聞軼事。
  • 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③|從《當年梅郎》到《眷江城》,80後崑曲...
    10月8日下午兩點,《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我們在藝起》之《國潮TALK:崑劇現代戲的80後探索——從<當年梅郎>到<眷江城>》,邀請了《眷江城》的編導羅周和五位主演:施夏明、徐思佳、周鑫、趙于濤、孫晶,在新華傳媒廣場,和眾多崑劇迷們進行了交流和互動。
  • 四部越劇經典匯集明星陣容 「越·聚黃金一代」展演明年在滬亮相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記者從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獲悉,作為「藝起前行」系列演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將於2021年1月4日至10日亮相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 詩韻
    一、詩韻,乃為詩之準則也。韻者,源自語言之聲。聲者,出於音節之處。音節者,有二十三聲母,有三十九韻母,聲母為韻母之輔音也。韻母者,有四調(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有韻頭,有韻腹,有韻尾。於詩中,平仄之調,迴環往復,韻母著於句末,謂之押韻。詩之要,貴在押,無韻者,不為詩也。 二、「韻者」,和諧也,乃詩之「魂」。
  • 深夜的南京路,一名儒雅的越劇小生迎面而來
    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上,穿著鵝黃色戲服的「小生」宋衛衛,並不似路人那樣步履匆匆,雖然剛剛完成一節高強度的越劇體驗課,但深信「學習就要沉浸」的他,正利用回家的這段路邊走邊琢磨,怎樣算是閒庭信步?步子邁多大更能體現小生的儒雅風姿?
  • 越劇老生獨特的魅力,讓人不能不愛
    現在的人們只喜歡看越劇小生了,越劇老生又有誰憐?越劇老一輩藝術家中,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商芳臣、錢妙花等老生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精神食糧。這些都成為經典,保存下來了,為越劇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只不過大都畫質太差,但聲音好聽。
  • 【詩韻和風】​​我的世界沒有下雪
    我用詩情與你相遇疏影作者~鑫鑫~思念化成裙襬的風跟隨著天邊的疏影腳下的光芒照亮海邊的星辰總有一絲絲的小確幸今生我為你而來安享作者~鑫鑫~海風牽動著山影你在很遠很遠的那頭我畫出淡淡的一筆起於你的執著收於我放手的快樂黛墨蘊積著詩意下一刻愛
  • 詩去行天下我們留在家 跟著唐詩宋詞遊南京
    南京,是一座與唐詩宋詞息息相關的城市。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牽頭、南京電視臺打造的文化尋蹤節目《詩行天下》,為人們的宅家生活增添了更多詩意。「詩去行天下,我們留在家」,正如節目組的海報所言,這段時間,許多觀眾周六晚9點40分都守著南京新聞綜合頻道,循著詩人的足跡,吟誦著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跟著唐詩宋詞一起遊南京、覽天下。
  • 越劇大師沈月鳳的藝術人生
    倡導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21歲的袁雪芬提出「做人要學文天祥,唱戲要唱正氣歌」的口號,帶領舞臺小姐妹虛心向話劇、崑曲等劇種學習,大膽改革越劇,提出革除陳規舊習、排練上演新戲、聘請專職編導等主張,不僅演戲有劇本,排戲有導演,化妝用油彩,唱腔也有了發展創新。我有幸擔任袁雪芬的二肩旦,並成為第一臺新越劇《古廟冤魂》 的主演之一。
  • 國潮·革新 利特範2021全新品牌視覺及產品正式發布
    這場以「國潮·革新」為主題的發布會,正式揭曉了利特範全新品牌視覺和手機殼膜的3大系列,利特範一窺國潮美學究竟,將科技、環保材料、時尚的元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中
  • 當代溫州越劇動態的歷史圖畫
    這也是我國首部越劇口述史。《溫州越劇口述史》項目負責人、主編施小琴表示:這部書通過對13位越劇藝術家的訪談實錄,展現了20世紀中葉以來越劇藝術在溫州的流播形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溫州本土和外來的藝術家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融匯創新,在溫州的戲曲舞臺上奮力耕耘,使得「南戲故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