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追電視劇一樣去看戲 南京戲劇人探索「舞臺連續劇」

2020-12-13 南報網

2020-08-28 07:02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像追電視劇一樣去看戲

南京戲劇人探索「舞臺連續劇」  

雜技劇《橋·家》海報

《世說新語·調箏》劇照 石小梅崑曲工作室供圖

雜技劇《橋·家》演員一瞥

雜技劇《橋·家》的排練照

最近這段日子,很多崑曲戲迷是這樣度過的——每周到點就守著B站,等崑曲《世說新語》一周兩集的更新。讓觀眾像追電視連續劇一樣追戲劇,新鮮!而這,未來可能會成為潮流。在南京,各種「舞臺連續劇」將接連和觀眾見面。南京市雜技團正在打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系列雜技劇;南京市越劇團的「越劇金陵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將上演,第三部正在醞釀……一部部「舞臺連續劇」,將南京故事挖掘得更深入,也讓戲劇傳播至更多的人群、抵達更廣闊的天地。

將南京故事講述得更動人

這一系列的「舞臺連續劇」,都和南京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

用越劇講好南京故事,這是南京市越劇團創作「越劇金陵三部曲」的初衷。楊慶錦表示,「越劇金陵三部曲」在內容上,始終定位於挖掘金陵文脈,講好南京故事。作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這座美麗古都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金陵文脈就是南京市越劇團的創作沃土和基因。」

只有紮根於傳統文化的土壤,在文脈中汲取生長所需的養分,才能結出真正值得欣賞與品味的文藝果實。「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千古流傳的唐詩讓南京烏衣巷聞名天下。越劇《烏衣巷》取材於南朝劉宋王朝的宗室劉義慶所作的中國古代志人筆記《世說新語》,也化用了其中一些經典典故,例如「雪夜訪郗」的情節;「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首《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留存南京眾多詩歌中的一首,也是千古流傳的佳作名篇。越劇《鳳凰臺》通過講述李白在南京發生的故事,展現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的積澱。

同樣取材自《世說新語》,崑曲系列劇則展現不同的風格。在內容上,《世說新語》具備打造成系列劇的天然基礎。《世說新語》共計1200多則故事,涉及人物1500餘人。每則文字精簡,長則數行,短則一語。這給改編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編劇羅周從中整理出三國系列、竹林七賢系列、謝氏系列、王氏系列四條主線進行《世說新語》系列劇的創作。

在羅周看來,這樣系列折子戲的創作是極有價值、極其必要的。以明清「傳奇」代表作《長生殿》為例:清代劇作家洪昇以唐明皇、楊貴妃愛情悲劇為藍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雜劇《梧桐雨》,10年下來共寫了50齣,被譽為「中國戲曲的鴻篇巨製」,誕生至今已300餘年。然而進入清中葉後,由於折子戲的興起以及崑劇衰落等原因,《長生殿》全本近乎絕跡。羅周說:「崑曲傳統折子戲一直在不斷的流失中,我們必須為下一代人留下點什麼。不僅要留下一折或幾折戲,還要留下一條道路,使後人能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世說新語》便是這條路上的標的之一。」

南京市雜技團打造的系列劇,則是當代題材。《橋·家》通過回溯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的精神和生活片段,以雜技詩畫的形式展示出建橋群英們的家國情懷。整部劇由七幕組成,從一個「橋三代」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重溫上世紀50年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回憶。充分還原了從1959年南京長江大橋初建到1968年正式通車的重要場景,劇中碎片式的情景呈現,與今天美好的生活大環境形成一種時空關照。編劇董爭臻介紹:「這個劇本修改了十多稿,由於這個題材不能有太多虛構,同時又需要通過適合而精彩的雜技本體語言來表達,為此,在編創中,我通過對雜技再創作後有著獨特品相、站位前沿的技術技巧,智慧地融入合理的故事架構中,使情節與高難度的動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觀眾被劇情、人物及人物背後歷史文化的積澱關注的同時,也更為這些立體多維的、與劇情高度融合的精彩的雜技演繹所嘆為觀止。」

池文杰說,之所以創作雜技系列劇,一方面是因為在近些年探索雜技「講故事」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創作實踐經驗,能夠通過合理的故事架構,把雜技演員高難度的動作技巧和情節的發展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比較成功的新的舞臺劇業態,這種新樣式的雜技舞臺劇演繹,能讓觀眾在被人物、故事和其背後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所吸引和感動的同時,依舊保持著雜技藝術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獨有的超然絕妙和美感愉悅。「《橋·家》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之後還會對有著發展前沿引領意味、飽含新熱度的現實主義題材雜技劇陸續跟進創作。」

讓戲劇抵達更廣闊的人群

用打開電視劇的方式去追戲劇讓現代人感覺新鮮,但實際上也是一種「懷舊」。回溯過去,幾百年前的人們,曾經就是用追連續劇的形式來欣賞戲曲。「幾百年前人們看戲,跟現代人『追番』『追劇』其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副院長施夏明告訴記者,《牡丹亭》55出、《長生殿》50出、《桃花扇》40出……中國古代經典戲曲大多是要連演數日的鴻篇巨製。

時隔幾百年,當潮流再次奇妙地重合,有相似,但更多的是創新。

自2001年5月18日入選非遺以來,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崑曲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今年以來,因為各種特殊時期的狀況,崑劇人開始更全面地摸索這門古老藝術的網上傳播。這次崑曲《世說新語》系列在B站線上首發更新,也是崑曲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的嘗試。石小梅崑曲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時代變化,崑曲不再只拘泥於傳統觀賞模式,對非遺崑曲的最佳保護和傳承,就是讓它在現實生活中煥發光彩。儘管線上無法完全代替線下的觀劇體驗,但藝術帶來的感動是共通的。同時,也希望讓崑曲『破圈』找到更多新粉絲,在年輕人聚集的直播平臺上找到共鳴。」

留住老戲迷,吸引新粉絲,不但要靠傳播手段的創新,藝術形式、藝術風格等各方面都要有新意。

「越劇金陵三部曲」推出「詩韻越劇」概念,形成南越獨特氣質。楊慶錦介紹,「詩韻越劇」即唱詞上更注重文化內涵;敘事上採用詩性的方式與畫面;舞美上簡約不簡單、純淨而唯美。「對任何一家劇團而言都是因經典劇目而存在,因氣質而發揚光大。創作『越劇金陵三部曲』這樣的系列化作品是劇團在新時期的全新發展思路——打造戲曲IP,擦亮南越招牌。」楊慶錦說。

「雜技劇創作是一條探索之路。」在《橋·家》導演李春燕看來,雜技從過去的獨立節目、單個技巧性表演,到現在根據劇目題材的需要,逐步注重講故事、注重人物塑造、注重情節編排,注重音樂、舞蹈及其他綜合藝術的融入,希望通過對雜技藝術走向多元化發展的不斷探索,來滿足今天觀眾欣賞雜技劇的審美需要。

將傳統的雜技節目提升為更富有藝術性的雜技劇,這條路南京市雜技團摸索了很久。「我們團創作雜技劇起步於《夢之旅》,這幾年又創作了《金箍棒》和《渡江偵察記》。」池文杰說。南京市雜技團在雜技劇上的嘗試,其實也是中國雜技發展的縮影。他認為,藝術創作必須與時代接軌,反映時代精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打造『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既是為了禮讚新時代,反映出國家發展進步,也是為了致敬那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的建設者們。」這次的雜技系列劇,是借鑑了戲曲舞臺折子戲的形式,「打破傳統雜技劇以單一劇目為單元、各個劇目互不關聯的模式,串連起一部部作品。」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

相關焦點

  • 《裝臺》張嘉譯閆妮看戲哭場,生活需要用心對待
    這不,演出開始後,張嘉譯就帶著自己的妻子閆妮開始看戲。在看戲的過程中張嘉譯不停地為閆妮介紹劇情,貌視他看過許多便一樣,不過有了裝臺工人這個便利的身份,看戲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圖片來自網絡確實一部好劇,是會讓人產生共鳴的,這需要看戲者用心地去看,用心地去體會。才會讓這部戲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 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的「廣西創造」
    廣西作為壯族人口最多的多民族聚居之地,不僅在脫貧攻堅戰中啃下了諸多「硬骨頭」 ,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也在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屢創佳績,塑造八桂好形象,弘揚中國精氣神,顯示出「廣西創造」的整體實力。精彩紛呈:不同戲劇樣式聯袂發力廣西脫貧攻堅題材舞臺劇目的密集登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廣西創造」的戲劇景觀。
  • 戲曲幕後人研究「頂上功夫」一輩子:計劃做傳統戲劇盔帽大全
    戲曲舞臺上樁樁件件的注意點洪亮老師都「門兒清」,這得益於他從小跟著父親看戲、學手藝、聽故事。而父親做盔帽的技藝則是跟爺爺學來的,這手藝是典型的洪家家傳。洪亮老師向記者展示他一直在做的微型「中國傳統戲劇盔帽大全」「我沒親眼看過爺爺做這個,因為我出生的時候爺爺已經去世了。
  • 王潮歌談旅遊演藝:希望讓看戲成為旅遊目的和方式
    中新網9月27日電 26日,由中國舞臺美術學會主辦的《只有愛》文旅創作研討會舉行,現場導演王潮歌與多位藝術家、學者探索研究文旅創作和產業發展的新起點、新邏輯。王潮歌坐落在荷蘭花海旅遊度假區的《只有愛戲劇幻城》是王潮歌導演的「只有」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文旅創作委員會主任韓生指出,《只有愛戲劇幻城》將文旅創作與當下人們的心理需求與社會問題結合起來。戲劇將持久永恆的人類情感問題作為母題,可以讓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共鳴點。
  • 法媒:可以追的中國電視劇
    法國《小報》5月10日文章,原題:你可以追一下的中國劇你了解那些儘管在屏幕上被反覆重播,卻仍受中國民眾熱追的中國連續劇嗎?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劇的「幾何級大發展」勢頭就沒停歇過。中國電視劇為何火爆,下面與你分享一下其中一些熱劇。1.《上海灘》,1980年香港的第一版至今已被翻拍很多次,該劇虛構了「東方教父」的傳奇故事。不僅其中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坊間熱議,該劇主題曲也是人們去KTV選擇的熱門曲目。2.
  • 南京「雲演出」讓全球戲迷共享「良辰美景」
    南報融媒體記者翟羽6場直播,3152人在線觀看,點讚數量超10萬!南京市話劇團原創話劇《莫愁·莫愁》5月底通過線上直播連演六場。這是疫情發生後,南京首部室內劇場上演的話劇,取得不俗的直播成績。一場5G「雲開箱」演出,累計2000多人次在線觀看!
  • 我的朋友在看了幾集之後推薦了一部電視劇《完美》
    作為一個不喜歡購物,八卦和戲劇的女人。前天,我和一位男性朋友說在流行期間有段時間,並向我推薦了一部好的電視劇《完美》。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當時嘲笑我的朋友:「啊?不是吧!你一個大男人追劇?!」我的朋友仍然強烈推薦他。
  • 果陀劇場*空間戲劇|果陀戲劇工作坊北京站正式啟動!
    當你每次走進劇場裡坐定,你是否曾想要更進一步的去接觸戲劇這門藝術?
  • 本周受歡迎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甜蜜的電視劇PK
    說起本周熱播的影視劇,甜蜜的電視劇紛紛舉手,他們勇敢而昂揚,一場拔河比賽賽已經開始了!(°3°)接下來,小編將主持甜蜜劇PK大賽(ω)!好的(ω),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周流行的甜劇吧!黎語冰和棠雪,這對cp糖,你應該多吃(ω),看過這齣戲的小朋友應該追開心吧!對於那些沒看過的人來說,小編真的可以說這部戲真的很甜蜜|而且,無論男女顏值都很高!② 《九州天空城2》也是一部非常動聽的戲劇(-ω-'),他是《九州天空城》的第二季,我不知道看過這部戲的人對第二部戲怎麼看?你有第一季好看嗎?
  • 為什麼這部電視劇轟動了中國?豆瓣8.6分好戲不容錯過
    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以家人之名》最受歡迎,即使有網友覺得這部戲的情節高開在下降,也不影響該劇的人氣。甚至日本著名男星片寄涼太也加入了追逐劇大軍。姐姐喜歡片寄涼太晚,電視連續劇《以家人之名》播出最新兩集,劇情開始迎來愛情主線,這兩個凌霄和賀子秋都向他們的妹妹李尖尖坦白了,當哥哥凌霄親吻李尖尖額頭時,李尖尖有點慌亂。第二天李尖尖來到工作室,在和姐姐的過程中,她提到了「德國骨科」和日本男明星片寄涼太,她自認了:「我喜歡片寄涼太」。
  • 今晚,張文宏又進劇場看戲了,因為導演陳薪伊給他寫了一封長信
    7月9日,張文宏同樣經歷一天忙碌的工作與會議,卻已經能在晚上7點半準時進劇場看戲了。 我們走進今天的劇場,只要戴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離,每個人都可以。」 「我不認識張文宏醫生,但天天關注他。最重要是有一天我看到他在新聞裡說,生病了,喝粥沒有用,要吃牛排。我正在吃牛排。排演《奧賽羅》這麼大的戲需要體力,我早餐就在吃牛排。」82歲的陳薪伊坦言,「張文宏醫生說,要相信醫生,可以去劇場看戲,給了我很大鼓舞。」
  • 為什麼倪妮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電影GA的薪水能和電視劇不一樣
    這部倪妮電視劇在電影和搭檔陳坤2018年的《天盛長歌》兩部電視劇播出時並沒有取得突出成績,可以說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大製作團隊結束時,兩位主演都是電影咖啡,粉絲也很多。消息發布後,他們胃口大開。不幸的是,這齣戲沒有大爆,只是一場小規模的火災。2019年,她搭檔張震《宸汐緣》的倪妮播出,非常悲慘。
  • 地方戲曲需要像《裝臺》這樣的載體,用第三視角傳遞出其獨特魅力
    如果說臺上演戲的人是第一視角,那麼臺下的觀眾就是第二視角,第三視角就是不上上臺演出卻也在幕後默默付出的演職人員,裝臺人就是這一類中的一種。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就是通過那些默默無聞的裝臺人的視角,展現出舞臺背後的故事。
  • 讓藝術更好地走近群眾 南京首批梅花戲劇角正式揭牌
    江寧織造博物館、奇點書集、金鷹世界星光舞臺、李在鳳大戲臺、白雲亭藝術中心、南京越劇博物館、納科汽車創意園等七家首批梅花戲劇角示範點正式揭牌。此次活動是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群文活動之一。為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迎接2021年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暨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4屆曹禺劇本獎頒獎典禮在南京舉辦,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和市文聯整合了包括場地、戲曲名家、民間院團等各方資源,將打造和推出一批以傳承中華戲劇文化、彰顯藝術魅力為主旨,以提高南京市民間院團表演水平、為戲劇愛好者搭建更多更好表現平臺為目的的「梅贊金陵」梅花戲劇角示範點
  • 電視連續劇限制連續劇,短篇系列能帶來高潮嗎?以下是答案
    眾所周知,目前,廣電局已將電視劇限制在40集以下,而許多電視劇已被削減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水平,電視連續劇會不會迎來短劇高潮?從下面的電視連續劇來看,高潮應該不遠了!1《重生》這部劇只有28集《重生》,是中國電視劇中相對較短的一集,就演員而言,他們都是強大的演員張譯、趙子琪,他們兩個都是公認的演技,電視情節緊湊,不拖水,也給他帶來了良好的口碑,豆瓣得到6.6分,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 在爭議與驚喜中探索前行,2019戲劇年度關鍵詞有這些
    《葉甫蓋尼·奧涅金》2019年的戲劇舞臺,不乏給觀眾帶來驚喜的精品佳作,依然有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但也增添了更多的爭議與話題,讓人對中國戲劇的現狀與未來有著更多觀察與思考。但明星並不能保證作品的成功,即便是一些非常有舞臺功底的優秀演員,也無法挽救一些「爛戲」;更何況還有一些明星並不具備舞臺演出的實力,原本想到舞臺鍍金,反倒露了怯。今年跨界到戲劇舞臺的明星當中,郭麒麟應該是口碑最佳的一位,其和搭檔閻鶴祥在《牛天賜》中的話劇首秀,不僅讓粉絲為之雀躍,也贏得了戲劇觀眾的充分認可。
  • 《酒神》讓古北水鎮「醉了」 古希臘戲劇在華首演受歡迎
    昨晚,近千名觀眾來到位於密雲郊區的古北水鎮長城劇場,觀看了由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導演、中日兩國演員共同主演、根據古希臘悲劇改編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在華首演。儘管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但大家卻都稱讚「演出精彩,值了!」觀眾裹著羽絨服毛毯看戲 服務細節和演出質量一樣讓觀眾滿意。
  • 戲劇留學:去美國戲劇院校面試需要了解的知識!
    戲劇藝術又稱為舞臺藝術,是藝術的一種綜合表現形式。通常演員通過肢體、語言、唱歌、音樂劇或舞蹈等方式來表現真實存在的或想像中的故事呈現給舞臺觀眾。對於戲劇類專業,在美國無論是申請大學還是招聘,Audition 都非常重要。大學裡甚至有面試課。
  • 愛情奇藝是另一個甜蜜的愛的戲劇火爆,爽比樂趣更完整
    愛奇藝對我們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總是播放許多好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例如,「迷霧劇場」前段時間非常流行,懸疑劇《十日遊戲》和《隱秘的角落》在網絡上很流行,還有兩天古裝甜蜜戲《天舞紀》、《替嫁醫妃》等,這個暑假真是豐富多彩。
  • 熊佛西:為中國現代戲劇的大眾化開路
    求學於燕京大學的三年,除了完成學業外,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投身於當時知識界轟轟烈烈的戲劇運動。1921年,他與沈雁冰、鄭振鐸、陳大悲、歐陽予倩等十三人一起組織我國現代話劇史上第一個戲劇團體「民眾戲劇社」,明確提出「為人生」的戲劇觀:「『當看戲是消閒』的時代,現在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