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經(鄭子太極拳)

2021-03-02 如來的心

一、要領:

1.上身保持中定,兩臂自然松垂。腰部平正放鬆,動作均勻連貫。

2.頭頸始終保持不動,身體正面隨腰胯轉動而有不同面向。

3.重量交換須確實,全身重量置於實腳,湧泉貼地;虛腳絲毫不受力,但腳掌仍松貼於地。

4.必須維持屈膝坐胯(一實一虛),但膝尖不可超過腳尖。腰胯旋轉時,重心腳膝蓋必須保持固定不動,且不可幌動。

5.重心在右腳,腰胯向右旋轉45度時,要有右腳心如螺絲釘向右下方旋緊,且左手掌心與之對應之感受。重心在左腳,腰胯向左旋轉45度時,要有左腳心如螺絲釘向左下方旋緊,且右手掌心與之對應之感受。此即為鄭曼青宗師所言之「交叉神經」也。

6.切記身體重量移付交換時,不轉腰胯;轉腰胯時,不可交換移付重量。且過程必須兼顧韻律,不可忽快忽慢。

7.初練時早晚3~5分鐘,日久功深則可從心所欲順乎自然。

二、呼吸:

要注意維持細、長、靜、慢。當身體重量由左腿移付右腿,或由右腿移付左腿時,皆為「吸」氣;於腰胯右轉或左轉時則為「吐」氣。簡言之,身體重量移付交換過程為「吸」,轉腰胯過程為「吐」。

三、功效:

1.促使上身放鬆,下身坐沈,為太極拳下盤功夫奠定根基。

2.熟練「走」「化」之功。身體重量於兩腿間交換產生位移,為「走」;以胯為軸心,上身保持中定,如圓柱體般旋轉,則謂之「化」。

四、有意模擬學習者,請參閱楊氏鄭子太極拳有緣拳社部落格,謝昭隆師父「熊經」示範影片。

---

鄭曼青先生對五禽戲中的熊經的文章。

東漢華陀,字元化,人稱神醫。創五禽戲,為卻病強身法,乃良醫醫未病者之妙用也。 初見於莊子刻意篇,引上古之尚氣者,曰能經鳥申。釋者謂熊能上樹。曰經;錯矣。經則常 也。以熊終日搖擺腰膂,是為熊經,又釋鳥申為頻呻,亦錯矣。申即屈伸也,以鳥伸其翅與

足也。旋又見謂熊經鴟顧。此有進乎熊經之說,以熊經時,乃垂頭擺腰,加以鴟顧者,乃平 視也。華元化,蓋善於養形,而能卻病,惜乎生將百齡,而為曹操所殺。創五禽戲,即本熊 經之意。曰熊,曰虎,曰鹿,曰猿,曰鳥。古即以一禽字,包舉為禽獸也。其運動之主旨, 得最警策者,六字,曰:能使谷氣得消。吾國五千年來,乃尚谷氣養人,豈淺陋者所能知也。

視今之所謂營養者,正相反,不知何髒何腑,需要營養,多致大病殺人,飛蛾撲火,亦自取 之,不忍言也。然五禽戲之妙法,失傳已久。惟其所謂致出汗二字,夏日炎熱,微汗則可。

秋收冬藏,運動至背與額,覺微有芒剌象,便止,不使汗出也。五禽戲,餘補作之何難。不 過自張三丰,倡太極拳後之今日,其理論至為精密,意義亦甚深奧,決非其他運動可及。五 禽戲之不逮,亦已遠矣。惟太極拳,確能行運而後動之妙趣,尚氣導引之上乘也。非張真人 造詣功深,安能及此。餘仿欲與老病及贏弱者,傳一熊經之戲,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卻 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之方,垂手可得。茲略系以簡介數言,倘能 持之以恆,得能以運氣百日,自見其病體與贏軀,必有顯著之進境,一切疑難之症,無足慮 也。此真強身之寶筏,非瓦釜之作雷鳴可比,且行熊經一戲,可兼得鴟顧,及五禽之戲,與 太極拳運動之妙用。萬金易得,一法難求。勿自交臂失之,致使數十寒暑,匆匆付與東流也。

附述熊經必須注意者,三點如下:

一、熊經乃熊之經常作動,向左古捩轉腰膂不息,人須早晚飯後半小時行之,體弱者,可自 二百動開始行之,或三百動,每隔五日、或七日,遞加五動、或十動。只許加,而不許 減。故宜緩進,不宜欲速,加至十分鐘、或最高至十五分鐘,不加矣,必須求適意,以

輕鬆愉快為得也。

二、行熊經時,不可如熊之垂頭,乃兼有鴟顧,求平視,頭不許動,隨身與腰轉捩。即太極 拳所謂,虛靈頂勁,尾閭中正神貫頂。

三、熊經須如太極拳,要虛實分清,重如山嶽,輕如鴻毛。譬如腰左轉,重心全在左腿,重 如山嶽。右腿,則輕如鴻毛矣。右轉亦如之,如此而已。

苟能得如上述三點要訣,則金雞獨立穩矣。倒攆猴,不讓靈猿之進退矣。抱虎歸山,便如虎

虎之有聲矣。左右顧則,斜飛勢,必捷於鹿矣。而五禽與太極,則一戲乃兼得之矣。惟行之 者,務須注意,以心與氣相守丹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猶須足心蹋地耳。

鄭曼青先生對熊經之問答

問:「熊經為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止卻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 之方垂手可得。」。「進而求自衛」請再示其詳。

答:熊經除強身卻病之外,亦為太極拳之陰,摟膝拗步是太極拳之陽手。餘昔年在長沙,任 湖南國術館長時,曾一日行至摯友處,未至門口,忽有家犬突擊背後,當時不知何物, 未及走化,只順勢一掌,狗未吠而自去,次日登門,友說:「該犬已難張嘴食物」,此即

熊經之自衛也。

問:師說:熊經倘能持之以恆,得能運氣百日自其病體與贏軀,必有顯著之進步,一切疑難 之症無足慮也,其中「運氣百日」未悉如何?

答:熊經之運氣,乃是練五心相通。五心者,湧泉「腳心」,勞宮「掌心」,與百會「頂心」 之合稱,相通即氣機相通而連貫。

(1)腰膂左右捩(扭轉,扭筋,抽筋兒,轉動,)轉時,腳跗放鬆如綿,腳心貼地,得地氣(按地之力),導引向右掌心, 使右掌心在捩轉時,有一種氣機通順之感覺。這種感覺,有熱、脹、麻、痛,甚至 癢。

(2)左右捩轉時,捩轉之意境,非憑空旋轉,而是指上下有根的旋轉。故捩轉時,頂心 有似有似無的根,必須與掌心腳心相吻合。故須注意虛靈頂勁,尾閭中正神貫頂。

問:熊經師說要領,未提呼吸,應否注意:

答:呼吸為幫助行氣,非鍊氣。初習時,應以自然呼吸,以太極之理,靜慢細長,熟練之後, 重心移動時,宜吸氣,捩轉時為呼氣。

問:師說熊經僅提為熊之經常之動作,未提手該如何?未悉其然,請再示其詳。

答:妙手之動作,亦為大極拳之理也,太極拳不動手,熊經亦是,習熊經雙手不動,宜虛抱 元而守一。元「圓」之古音,守一,乃心與氣相守於丹田。

---

凡是動物能做到的,人都可以做到。 鳥能飛,相傳「列子」也能御風而行。

鳥為什麼喜歡歌唱,因為鳥功夫高。鳥飛翔的動力是呼吸,鳥伸,就是呼吸,特別是吸氣。 學會鳥伸的標誌就是會唱美聲。 唱美聲,先要把肺裡的濁氣吐盡,肺放鬆,胸腔基本不動,胸腔外形固定,留著共鳴用。然後繼續「吐氣」。之所以還能「吐氣」,是因為脊椎在縮短,身勢在下沉。唱美聲,自然而然,就是在用整個身體呼吸。發聲,是從腳底,用大腿,用手指,在做功。

我仔細看過鳥發聲,比如鴿子,一路走一路「咕咕咕」,比如小麻雀,把毛抖成一個圓球,邊抖,邊發聲。人在非常自然,非常放鬆的情況下,也會象鴿子一樣「咕咕咕」開心地笑。

除了鳥,中國古代先賢還特別指出了一個養生的老師: 熊!

熊大概是陸地野生動物裡最肥胖的,但是熊沒有肥胖病。「熊經」在這個肥胖的時代,特別有意義。

將熊經,先說個其他的。

海洋哺乳動物,海豚和鯨魚,打水的動作是上下。 鯊魚遊水的動作是左右。 海豚的速度超過鯊魚非常非常多。上下打水,是大周天,哺乳動物和鳥,都是大周天的呼吸和經脈運行方式。 爬行動物和魚,是左右呼吸。

人是動物之王,動物會的,人都會。  左右呼吸的方法,在人身上依然存在,在哺乳動物身上也有。 

我曾經幫別人代養過兩條狗,一條小狗,一條大狗。 狗喜歡「拔河」。小狗精氣旺,用脊椎,直直往後縮,衝勁非常大。大狗是左右擺。

熊經,就是左右擺。鳥伸,是上下擺。人有兩條經脈,忘了名字,就是大腿的最左邊和最右邊。這就是人類當初還是魚和爬行動物時候的遺傳。熊經就是通這兩條經。

前段時間,我看電視,講臥龍的熊貓,因為地震毀壞了住宅,暫時搬遷到碧峰峽。有隻熊貓被管在房間裡,百無聊賴,站在那裡,左右地搖晃鐵門玩。這就是熊經。

薛顛說,熊形,攪海。 

「海」是人的下腹部。熊經,就是把人的下腹部,骨盆,腰,小腹,包括大腿根,當成一個水缸,左右搖晃。

熊經,最補人! 晃一會,命門就會發熱。

熊經和鳥伸的關鍵都是腿要彎曲,自然,放鬆。熊是怎麼懶洋洋地站立的,我們就怎麼站。站姿,腿永遠彎曲,屁股始終是懸垂的。整個身體如同坐在凳子上。熊經,只有一條腿支撐,左右腿不停換。

熊經鳥申,可以同時來。 同時前後左右,就是轉一個立體的圓。

練熊經鳥伸,都必須慢。大水缸裡的水,自然地,按重力的速度,蕩

----

相關焦點

  • 【第667期】自學太極拳的你,一定要看這篇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前年,美國加州羅邦楨先生贈我《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一冊,為太極拳前輩鄭曼青所著。
  • 太極名家 | 太極拳自修要訣(內附視頻)
    擅長詩、書、醫、畫、拳,人稱「五絕」奇士。自修要略練功架時,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二句要論:尤須注意其根在腳,全身重量,只許放在一隻腳上;主宰於腰,不獨手與腳,要隨腰轉動,自顛頂及踵與眼神,皆須隨腰轉動。
  • 鄭子太極拳自修心法
    「天」富有大氣,多取之不以為貪也。 「力」在人體有大用, 「地」貴有載力,倘能接其毫釐,則為用亦無窮矣。致「柔」則老氏所謂,能若嬰兒,則「壽」亦可以無疆矣。如何關注「太極健身匯」?一、點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再點「搜索號碼添加朋友」,輸入微信號:taijijianshenhui,點關注即可!
  • 鄭子太極十三篇
    如以專氣致柔而論,增長氣力而論,太極拳又勝乎遊泳遠矣。人在空氣中,與魚在水中,其理相同。魚遊於水與人遊於空氣亦相同也。力之本系乎氣,力大者氣壯,氣壯者,積氣之所致也。積氣和積水一樣,積水淺,則載力微,雖一盂一盤,未易浮也。積水深,則萬鈞之航,猶不為重。苟知積氣之方,如積水,則其力可達乎無窮。積氣者,即積之於丹田。丹田者,氣海也。喻之為海,則其有容量可知矣,其大且深,亦可以知之矣。
  • 太極拳實戰的三大必備技巧
    也就是說,在承、化對方發來之力的同時,樁就要動起來,或進樁掤擠採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勁,或繞步而走,施之以擺、掃、挒、扭等勁。總之,必須化發同時,以樁摧力。    第三要反應靈敏、出手快    反應靈敏,動作迅速,是二人交手取勝的重要因素,是自始至終貫穿於整個交手過程中、無時無地不在起作用的因素。俗話說「手快打手慢」,拳論曰「心動快似馬,臂動速如風。
  • 楊氏太極的傳承(六)
    1983年夏,北京中國書店複製出版《中國傳統武術叢書》,將此書選入《太極拳選編》,於1984年出版。此書披露澄甫公晚年之拳架以及散手對敵圖,田兆麟與董英傑對練之粘槍圖照,楊氏家藏秘傳之拳經拳譜,乃研習楊氏太極之重要參考資料。董師伯深得楊氏太極之精髓,輕靈沉著兼備,善用粘黏揉搓勁。推手之時,與人一搭手,對方即東倒西歪立足不穩,師伯乘機發勁。
  • 太極養生:二十四式太極拳(動畫演示)
    二十四式太極動畫演示太極是漢族武術之一。並非是指目前所見單純的太極拳套路,而是由太極、兩儀、無極,等不同層次的拳術、功法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內,由動至靜,從初級到高級,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完整的太極體系。主要包含有太極拳、太極劍、兩儀拳、無極功。太極拳譜有左龍右虎之稱(此條在拳譜中適用),話說:「太極拳法意相連,招招式式細經研。守定中宮無極勢,無形無象養真元。太虛太極吳有象,陰陽動靜操做拳。」所以學太極一定要持之以恆。
  • 晚上練太極拳的好處!
    2、女人晚上練太極拳的好處身邊有很多愛練42式太極拳的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就算不用化妝品,氣色也顯得非常好,很多女性都說:再貴的化妝品,也不如練好42式太極拳。2.1、練太極能宜養身心、養心修德凡事如一套太極,拳起境生,拳落而心生。拿得起、放得下,從容、靜心對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太極拳十要
    太極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提出來的,概括了太極拳十項基本要求,並加以解說,是練太極拳,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指導性原則
  • 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
    只要真正接觸傳統的中華武術流派,不管是偏外家的少林拳、八極拳、還是內家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練到較高的層次都離不開氣的概念。只是對氣的應用有些區別。中華武術,他不是一個以骨骼肌為主要動力的搏擊術。以少林拳為例,我老師-翟玉海老師小時候跟狄玉貞先生學少林拳時,他是絕對禁止進行靜止的肌肉力量訓練的,一開始練衝拳,也是用放鬆不用力的方式衝拳,就是打通經脈,讓內氣通暢。最後的效果是怎麼樣呢?就是全身的經脈非常通暢,用內氣貫穿、充滿全身,你的全身是個整體。
  • 太極拳技擊理論與實踐淺析
    太極拳技擊步驟       太極拳技擊之具體實施有聽、化、拿、發四個步驟。但首要做到「沾連粘隨不丟頂」,我即可用聽、化、拿、發以制敵。聽、化、拿、發為太極拳多種內勁中的四種基本內勁,且有密切相互關係。太極拳內勁之認識      太極拳強調絲毫不用拙力,著重運用內勁。所謂內勁,就是在練拳中得到的環而無端,周而復始,外柔內剛且富有彈性的勁,這種勁「形不外露,功蘊於內 」,故稱內勁。
  • 太極以拳代樁,以拳為樁,「無處不是樁」
    故筆者認為:太極(拳)以拳代樁,以拳為樁,「無處不是樁」。太極拳樁功內容有二:拳架套路靜態式,即預備式、合太極式,名無極樁,又名站樁、靜樁、死樁,習慣上叫作無極樁;拳架套路動態勢稱為陰陽樁,又稱行樁、動樁、活樁,習慣上稱作行樁。無極樁「形死神活」陰內藏陽,旨在靜中求動;行樁「形活心死」陽內藏陰,旨在動中求靜。
  • 《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之評論與祥解三
    啄勁 此功比較難煉,很多人因為練習此功而把身體練僵、練死,此功最忌傻練,肌肉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下也能夠產生連打、震顫,好像與啄勁比較相似,但是一天一地,兩者有天壤之別!學者應多加注意。一切功法都要基於松之上。不松則無功,外家也。松是太極拳貫徹始終的重點、要點。
  • 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學拳日記一
    時間:2020年11月10日地點:河北省滄州市恩師劉鳳文家此次北上滄州隨恩師劉鳳文學傳統陳式太極拳,已是2010年離開滄州的十年後的事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下定決心傳承傳統陳式太極拳卻用了十年時間。第一天,師父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多,主要講一些基本功,然後涉及到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的前五個動作。師父講得很細,每個動作手把手地傳授,之後我反覆練習,師父反覆指點糾正,直到動作準確為止。上午練三個半小時,下午練一個半小時。雖然比平時練拳累很多,但是很充實,收穫很大。
  • 一位太極拳高手積累的經驗之談,分享給廣大拳友
    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調,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鬆,做到心靜神安,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
  • 青年太極名家,陳氏太極拳優秀傳承人胡金泳
    然而,命運多舛,胡金泳1 4歲時,他突發耳疾 ,喪失聽力,身殘志堅,他曾因此絕望過,但他心有不甘,仰賴初心,刻苦習武,頑強拼搏,終結碩果;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武管中心舉辦的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他一舉獲得拳、劍 雙冠王,榮獲第九屆、第十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年會大賽冠軍,2018年獲得第七屆世界太極拳金牌,2019年榮獲第八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亞軍。
  • 中醫詳解練太極拳的五大好處
    可見太極拳具有全面的鍛鍊的優點。  太極拳在鍛鍊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另外,由於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不起雜念,以至越練越純靜(即心境異常安靜之意),也能使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更好的調節作用。
  • 習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站穩
    習練太極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練習太極拳明顯的獨立架子式主要是金雞獨立、分腳、蹬腳、擺蓮等等。由於太極拳練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鍛鍊由傳遞性的力量也就是「氣」和「勁」引起動作,從而掌握太極拳特殊的沾、粘、連、隨、發、化勁技能,也以此鍛鍊全身特殊的動態放鬆,因此太極拳的鍛鍊速度主要就是象抽絲般的緩慢。
  • 拉近中印民眾距離 印尼華人努力推廣太極拳文化
    中新社南寧10月31日電 題:太極拳文化拉近中印民眾距離  作者 王雪 巫美橋紅  起源於中國的太極拳運動如今在國際上頗受推崇,其剛柔相濟、中正平和、圓潤舒緩等特點正是中國古代以柔克剛、師法自然等傳統思想的體現。在印度尼西亞,許多華人華僑一直在努力推廣這項運動,令所在國民眾強身健體的同時,亦讓當地友族進一步了解中國,理解相融,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