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先把太極拳的發展源流給大家梳理一下。
要了解太極拳,就不得不回到數千年以前的古代中國。當時的古人在打坐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人體的秘密。就是當他處在一種正確的「身體姿態」和「心理狀態」時,就會感覺到身體裡有一些奇妙的變化。首先手掌腳掌會發熱,甚至全身發熱,然後身體狀態會越來越好,最後能夠感覺到身體裡有一種能夠流動的東西。隨著修煉的加深,這總流動的感覺越來越清晰,能夠感覺到這種流體的路線和節點是非常固定的。並且這些路線和節點和人體的內臟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就是中國古人最偉大的發現--經絡和穴位的發現過程。這裡有個關鍵點就是:正確的「身體姿態」和「心理狀態」。
太極拳和中華武術的根本---「氣」、「氣」、「炁」的概念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中成拳很晚的一個拳種,現在說起中華武術大家想到的是凌厲瀟灑的武術套路,和虎虎生風的散打,這些究竟能不能代表中華武術?中華武術和其他搏擊術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大家熟悉的功夫明星--李連杰,等非常漂亮動作和套路是不是中華武術呢?
其實這已經不是中華武術,只能叫中華「舞術」(跳舞的舞)。
傳統武術種類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本來也有表演功能和實戰功能的區分。有句俗話叫做「醜功夫、俊把式」。就是說真正實用、能實戰的功夫都是不好看的,而那種打把勢賣藝的、戲曲舞臺上拿來表演的東西就很好看,但是不能實用。在滿清入關以後,清政府就有意識地把中國的武術往表演方向去引導。而且2百年沒有戰亂,武術也用不上了,導致中國武術有一個很大的退化。到了民國時期大力提倡國術,有個發展的小高峰期,各種武術都出了一大批宗師級別的高手。這種到處都有各種門派的拳場子。
這個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簡體字的「氣」,其實是三個東西「氣」、「氣」、「炁」,讀音是一樣的。
「氣」:空氣的氣
「氣」:後天之「氣」,人吃五穀食物吸收以後,形成的人體內的一種能量
「炁」:先天之「炁」,人體、宇宙的根本能量。
中華武術和太極拳裡說的「氣」肯帝不是空氣的「氣」。所以那些聽到「氣沉丹田」就往小肚子憋氣的練習者,趕緊停止,這樣會練出問題的,風險很大。
一般來說,首先能感覺到的是「氣」:後天之「氣」。它是一種能量的流體,是推動人體內循環的一種能量,通過正確的訓練,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並控制和利用他,我太極拳師傅的說法是,身體裡有個像水銀一樣流動東西。
舉個例子,我老師說怎麼樣才算太極拳功夫入門呢,就是隨便往那裡一站,讓人用力推胸口,怎麼推也推不動,一開始我覺得奇怪,因為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啊。
大家看這個圖,人這麼直立站著,也沒有擺出弓步的架子來支撐,是不可能頂住橫向的推力的。
但是我老師說,他不是頂我,而是用氣的流動,把我的力量引導向了地面,我其實是在推地面,所以不管多大力都沒用。
看來前面這個把人體當做剛體的物理模型是不準確的,必須加入流體的概念,大家知道流體確實可以傳遞力,並改變力的方向的。這就很好理解氣的概念。(看下圖)
為什麼說氣是中華武術的核心呢?
只要真正接觸傳統的中華武術流派,不管是偏外家的少林拳、八極拳、還是內家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練到較高的層次都離不開氣的概念。只是對氣的應用有些區別。
中華武術,他不是一個以骨骼肌為主要動力的搏擊術。而是將全身的骨骼、經絡、內氣、肌肉統一調動的一個搏擊術,而氣又是其中的核心。
以少林拳為例,我老師-翟玉海老師小時候跟狄玉貞先生學少林拳時,他是絕對禁止進行靜止的肌肉力量訓練的,一開始練衝拳,也是用放鬆不用力的方式衝拳,就是打通經脈,讓內氣通暢。最後的效果是怎麼樣呢?就是全身的經脈非常通暢,用內氣貫穿、充滿全身,你的全身是個整體。你打人的時候,雖然只是你的局部,比如拳頭打到對手 ,但是傳遞出去是你全身的力量,打擊能力大大加強。而別人打你的時候,就好像打到一個充滿氣的輪胎,等於是你用全身對抗對方局部的一個拳頭,抗擊打能力又大大加強。所謂的鐵布衫功夫,就是這個東西。等於是你永遠用的你的整體對抗對手的局部,勝算就大大增加了,對手胳膊肌肉再有力,沒有你整個身體有力。
而太極拳呢,對氣的應用方式有些區別,少林拳的內氣基本是運行在經絡,練出內氣就可以用了,增加擊打能力和抗擊打能力,而太極拳呢又先練出內氣,但又不追求內氣,再把內氣練沒了,內氣到哪裡去了呢?就是「斂氣入骨」。注意,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斂氣入骨以後,後天之「氣」就轉化成先天之「炁」,有了這個先天之「炁」,人體就產生質變了。就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了。任何攻擊都都會被化於無形。
「氣」只能在人體內運行,而「炁」由於它是宇宙的根本能量,所以是能外放的。練到第一階段,它外放出去能增強靈敏度,感覺對方。對方還沒接觸到你,你就能感覺到對方進攻的路線方向,可以提前做準備。(這個我見證翟玉海老師能夠做到)。練到第二階段,如果再強一些,就能直接影響對方,讓對方處於微微失重的狀態,突然感覺手腳都沒法抬了,更別說打人(這個我見證過任剛老師能夠做到)。練到第三階段如果再強大一些,就是凌空勁了。凌空勁並不是一種「力」,而是對別人意識的影響,這個凌空勁只對「人」起作用,不能對沒有生命的物體起作用,而且越是練過武術的人,越容易被影響,所謂「太極拳不能力舉千斤,但是能打力舉千斤之人」。這個凌空勁我沒有直接見證過,但是有間接見證,就是我的正骨醫生黃宗隆醫生在他師叔蔡肇祺那裡體驗過,他背對蔡肇祺,距離幾米遠,然後蔡一個起式,黃就撲出去了。由於是背對的,沒有心理暗示的可能。閆芳表演的那個東西絕對不是凌空勁。如果不是有意騙人的話,應該是和她的徒弟的一種長期的默契和心理暗示。
太極拳和太極操到底有什麼區別?
先說說什麼是「正確的身體姿態(身法)」。
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提頂、吊襠、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
我們來看個圖,一個是孫祿堂大師的(號稱民國第一手、武聖)無極式,一個是士兵的立正。立正的要領: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兩臂自然下垂,中指貼於褲縫,拇指貼於食指第二關節處,兩肩微向後張,頭要正,頸要直。做到這些要領,就是立正。
而幾乎外形差不多。我們把要領改成:尾閭正中、涵胸拔背等身法的要領,就是無極式樁功了。
那麼如何來控制我們的身體姿態呢?就是調整你的骨骼位置,尤其是脊柱的位置。
所以太極拳的最大的秘訣就是以脊柱行拳。把尾巴骨微微往前翻,消除腰部的脊椎彎度,再下巴微收消除頸部的脊椎彎度,有網上頂的意念,向上下伸展脊柱,儘量把脊柱拉成直線而且這時,是最利於氣血流通的狀態。我們通過樁功來尋找正確的骨骼得位置,正確的身法。
這種運動對身體的益處顯而易見,有腰椎病,頸椎病通過這種脊柱的伸展和放鬆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緩解,同時大家知道脊柱兩側就是最最重要的經絡大通道---督脈,所有內臟的腧穴,也都在脊柱兩側,所以這個運動對所有內臟的氣血流通、排毒幫助極大!
那什麼是正確的心理狀態呢?就是一個字「靜」!
在身法正確的狀態下,再配合心法,安靜下來,放鬆下來。人體氣血的運行就會大大加快,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稍稍敏感的人,只要按正確的要領站上十幾二十分鐘,就會有各種感覺,比如手指發張發麻,身上發熱等所謂的氣感。
而太極操是沒有這些本質性的東西的,沒有身法,心法的配合,沒有氣血的運動,自然也達不到太極拳練習的效果。更壞的是,太極操盲目模仿太極拳的外形動作,看太極拳彎著腿,它也彎著腿,很容易把力用到膝蓋上,時間長了膝蓋就傷到了。健身不成反傷身。
文章的來源:多維行者的博客
更多精彩,請下載全民太極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