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新丁」太極拳正在新疆「圈粉」

2020-12-26 天山網

  天山網訊(記者劉萌萌 黃興報導)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間,太極拳愛好者們激動不已。

  在新疆,小區、公園的健身場地,時常能看到熱愛太極拳的居民相約練習、切磋。

  記者採訪了幾位數十年從事太極拳推廣的業內人士,了解太極拳在新疆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的故事。

  他們為推廣而努力

  79歲的方汝楫長期研究傳統武術發展史,是新疆唯一一位入選中國當代中華武林百傑名錄的武者。

  「據記載,上世紀初,新疆就有人習練太極拳了,當時的省立中學(現烏魯木齊市一中)和新疆師範大學的學生表演了太極拳,讓觀眾耳目一新。」方汝楫說,1959年,新疆著名書法家王子鈍代表新疆參加全國第一屆運動會,表演了太極拳,受到好評,這也是新疆太極拳在全國盛會上的第一次亮相。

  1989年,方汝楫發起並成立了新疆太極拳協會。

陳全勝的拳館裡,不少學員都是孩子。

  就在前一年,一名叫陳全勝的年輕人告別家鄉來到新疆。陳全勝出生在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拜師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國家武術高級教練陳正雷。臨行前,師父陳正雷囑咐他:「你是陳家溝人,家人在新疆,你不妨到新疆開武館,讓陳氏太極拳在全國遍地開花。」

  31年後,已經50歲的陳全勝,以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自治區太極拳協會副主席的身份回憶當初在烏魯木齊推廣太極拳的情形依然滿懷熱情。

  「起初,學拳的人寥寥無幾。」陳全勝說,當時,太極拳在市民眼中更像是一種老年健身活動,對年輕人強身健體的功效和自衛防守的技擊性知之甚少。

  為了推廣太極拳,陳全勝和館裡的十幾名教練每天5點起床,在烏魯木齊市各大公園和廣場義務教拳,下午則去高校推廣,一年多後,陳全勝結識了數以千計的晨練者和武術愛好者,太極拳逐步被市民接受。

  但這些並沒帶來收益,場地費、教練費讓拳館入不敷出。「家裡的車和房子都賣了,家人也不太理解。」陳全勝說,幸好,身邊很多的太極拳愛好者慷慨解囊幫他周轉,度過了艱難時光。

  「到上世紀末,太極拳在新疆的發展達到了高峰,1999年,自治區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慶典上,人民廣場上演了氣勢磅礴的『萬人太極拳集體表演』,特別震撼。」方汝楫說。

特克斯縣第一中學學生正在打太極拳。‍

  太極拳走入千家萬戶

  進入21世紀,在自治區體育局、體育總會的指導下,新疆太極拳的發展迎來了新階段。

  2005年,中國陳家溝太極拳館新疆分館在烏魯木齊市正式開館,陳全勝出任館長,開始以拳館為基地推廣普及陳氏太極拳。他在紅山體育館和新疆體育中心設立了兩家武館,武館不僅教授太極拳,還教授其他武術拳種,學員有四五歲的兒童,也有年逾七旬的老者,更有眾多中青年人前來學拳。

  「2006年6月,烏魯木齊舉辦了太極拳國際邀請賽,來自日本、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97支代表隊,812名運動員參加,一時間,烏魯木齊成為太極拳愛好者的聚集地。」自治區太極拳協會副主席朱明說。

  近幾年,新疆組織了「萬人唱國歌 · 練太極」、「居家雲健身運動匯」、線上全民太極拳視頻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全疆乃至全國太極拳愛好者參與。而太極拳早已走進千家萬戶。

  在莎車縣太極拳的「發源地」塔尕爾其鄉23村,無論是在村文化廣場、田間地頭還是村民自家院落裡,常常能看到身著白色、粉色太極服的村民打太極拳,不少是年輕小夥和姑娘。

  這裡的「太極熱」始自2016年,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駐莎車縣塔尕爾其鄉23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黨金海便是一個太極拳愛好者。

  剛駐村時,他每天清晨都會在村委會的院子裡練習太極拳。

  「有些村民在村委會看到我在打拳,特別好奇,還有人悄悄模仿我的動作,我就招呼他們一起學。」黨金海說。

  起初跟著黨金海學的只有兩三個村民,但他一點也不馬虎,不僅每天花兩個小時教授一招一式,同時還會講解太極文化精神。

  「我跟著練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精氣神變好了,現在每天不打幾遍就全身不舒服。」村民努爾麥麥提 · 依明說。

  慢慢的,來學太極拳的村民越來越多。

  「有外地人來村裡玩,看到我們在打太極,說感覺就像是個武林高手雲集的村子。」村民亞森 · 艾麥爾笑著說,還有人直接把他們村叫「太極村」。

  「現在我接了黨老師的班,在村裡教別的村民打拳,今後我要帶動身邊的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太極拳。」努爾麥麥提說。

  15年來,陳全勝的拳館義務教習的拳友有數千人,會員也有上千人。

  據自治區太極拳協會副主席朱明介紹,目前協會在全疆各地州都有獨立的分支機構,全疆註冊會員就有2萬多人,僅烏魯木齊市就有會員6000人以上,是新疆所有體育運動協會中會員最多的。

陳全勝(左)。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今年5月,自治區體育局以巴楚縣、伽師縣的17個村為試點單位,推選出太極拳、健身操、廣場舞作為試點推廣體育項目,反響特別好,我們培養了30多名鄉村教練,7月我再去當地時,發現村與村之間也開始舉辦太極拳比賽,有600多名參賽選手。」朱明說。

  12月19日,為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銀川路片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群愛好者正在表演太極拳,一招一式、一拳一腳,盡顯功底。

  「我聽說太極拳已經申遺成功了,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激動,我練太極拳20多年了,跟著社區參加了太極拳相關的表演上百場,今後,我們要創作跟太極拳相關的更多更好的作品去表演,讓更多人愛上太極拳。」愛好者張鈞說。

  12月21日,在特克斯縣第一中學,800餘名學生正在習練太極拳,這是他們每天課間都會進行的一項健身活動。

  學生阿迪巴 · 巴合提爾是班裡的太極拳高手,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樣。因為喜愛打太極拳,她經常當「領拳人」帶領班裡的同學們一起練習。

  「以前我也不理解為何要學習這項『老年人的運動』,但是接觸後發現太極拳十分深奧且有趣,現在申遺成功了,作為一名青少年,我認為繼承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阿迪巴說。

  目前,特克斯縣已在36所學校、26個教學點增設太極拳教學課程,讓學生們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方汝楫說,太極拳申遺成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太極拳及太極文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才是更重要的。

  太極拳申遺成功是件振奮人心的好事,朱明告訴記者明年協會將繼續開展「下基層」巡迴培訓服務把太極拳送到田間地頭。借著申遺成功的春風,太極拳在新疆將走得更遠。(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太極拳入選非遺,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運動嗎?
    是文化,也是體育作為中國武術的一個項目,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村誕生以來,世代傳承,不斷發展,出現多個流派,並傳播至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練習太極拳者已達數億人。
  • 太極拳友服用超利極骨膠原蛋白肽粉的五個好處
    太極拳友服用超利極骨膠原蛋白肽粉的五大好處太極拳友服用超利極骨膠原蛋白肽粉1、拳友軟骨快修復打拳軟骨磨損?一動鑽心的疼?超利極骨膠原蛋白肽可以促進軟骨的癒合和生長,也可以修復關節間軟骨,提升潤滑作用,降低恢復痛苦,縮短恢復時間。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遊客服務中心、印象太極、中國太極拳博物館未來將連成一線。進入陳家溝,一眼望去,滿是與太極、拳相關的符號。從太極拳學校、太極民宿、太極百貨、太極藥房、太極體驗中心、太極書屋、太極商行、太極醫學站,再到太極燒餅、太極浴池、太極早餐、太極聖泥康復,連太極拳祖師陳王庭也被註冊了「陳王廷酒」。拳鄉飯店、拳鄉燒烤、拳會友飯莊,無處不在的「太極」符號,讓你一眼看出這是一個尚武之鄉。
  • 太極養生:二十四式太極拳(動畫演示)
    二十四式太極動畫演示太極是漢族武術之一。並非是指目前所見單純的太極拳套路,而是由太極、兩儀、無極,等不同層次的拳術、功法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內,由動至靜,從初級到高級,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完整的太極體系。主要包含有太極拳、太極劍、兩儀拳、無極功。太極拳譜有左龍右虎之稱(此條在拳譜中適用),話說:「太極拳法意相連,招招式式細經研。守定中宮無極勢,無形無象養真元。太虛太極吳有象,陰陽動靜操做拳。」所以學太極一定要持之以恆。
  • 晚上練太極拳的好處!
    2、女人晚上練太極拳的好處身邊有很多愛練42式太極拳的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就算不用化妝品,氣色也顯得非常好,很多女性都說:再貴的化妝品,也不如練好42式太極拳。2.1、練太極能宜養身心、養心修德凡事如一套太極,拳起境生,拳落而心生。拿得起、放得下,從容、靜心對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太極拳十要
    太極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提出來的,概括了太極拳十項基本要求,並加以解說,是練太極拳,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指導性原則
  • 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他說,作為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受到更多矚目,未來可以通過簡化形式、調整教學順序等,讓青少年參與到非遺的傳承和推廣中。陳斌在國外進行太極拳教學。陳斌: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陳家溝村創編以來,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在發展過程中,有些流派進行了動作簡化,去掉了一些技術性動作。雖然套路和動作有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太極拳的大原則和基本拳理,大家都要遵守。
  • 建太極學院 從娃娃抓起
    在19日下午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陳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說,建太極學院能為太極拳更加系統規範化做出努力。12月19日晚,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並進行精彩展演。闞力 攝  當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人聲鼎沸、精彩紛呈。
  • 太極名家 | 太極拳自修要訣(內附視頻)
    擅長詩、書、醫、畫、拳,人稱「五絕」奇士。自修要略練功架時,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二句要論:尤須注意其根在腳,全身重量,只許放在一隻腳上;主宰於腰,不獨手與腳,要隨腰轉動,自顛頂及踵與眼神,皆須隨腰轉動。
  • 42+1570,中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人不知道,此次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背後卻歷經12年漫長的坎坷歷程,在此之前甚至有很多拳迷對此都已經近乎絕望了。據河南焦作廣電全媒體回顧,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8月,太極拳的申遺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
  • 太極拳技擊理論與實踐淺析
    初練時大而笨,纏則小而活,終則有圈之意,無圈之形,出手尚未見其轉圈,敵已跌出,蓋化與發於剎那間已告完成。太極拳技擊步驟       太極拳技擊之具體實施有聽、化、拿、發四個步驟。但首要做到「沾連粘隨不丟頂」,我即可用聽、化、拿、發以制敵。
  • 中醫詳解練太極拳的五大好處
    可見太極拳具有全面的鍛鍊的優點。  太極拳在鍛鍊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另外,由於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不起雜念,以至越練越純靜(即心境異常安靜之意),也能使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更好的調節作用。
  • 泰安市泰山區28項非遺傳承項目和大眾親密接觸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記者6月8日從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泰山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6日上午舉行,28項泰山區非遺傳承項目讓大眾近距離、面對面,領略非遺文化魅力。
  • 太極傳承人回應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練太極拳不同階段的身體反應和感覺
    許多人有這些反應時就問我是怎麼了,現在統一把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出現的身體反應和感覺介紹一下:                                                          習練太極拳的第一步目的是
  • 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
    只要真正接觸傳統的中華武術流派,不管是偏外家的少林拳、八極拳、還是內家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練到較高的層次都離不開氣的概念。只是對氣的應用有些區別。中華武術,他不是一個以骨骼肌為主要動力的搏擊術。以少林拳為例,我老師-翟玉海老師小時候跟狄玉貞先生學少林拳時,他是絕對禁止進行靜止的肌肉力量訓練的,一開始練衝拳,也是用放鬆不用力的方式衝拳,就是打通經脈,讓內氣通暢。最後的效果是怎麼樣呢?就是全身的經脈非常通暢,用內氣貫穿、充滿全身,你的全身是個整體。
  • 太極以拳代樁,以拳為樁,「無處不是樁」
    故筆者認為:太極(拳)以拳代樁,以拳為樁,「無處不是樁」。太極拳樁功內容有二:拳架套路靜態式,即預備式、合太極式,名無極樁,又名站樁、靜樁、死樁,習慣上叫作無極樁;拳架套路動態勢稱為陰陽樁,又稱行樁、動樁、活樁,習慣上稱作行樁。無極樁「形死神活」陰內藏陽,旨在靜中求動;行樁「形活心死」陽內藏陰,旨在動中求靜。
  • 培養太極拳師資 傳承非遺「火種」
    視覺四川 周松林 攝為推進傳統武術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12月11日,四川省華鎣市啟動「太極拳師訓工程」,對各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太極拳基本技術要領專題培訓,有效提高太極拳師資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準,為推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太極拳進校園、傳承非遺「火種」提供師資基礎保障。
  • 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學拳日記一
    時間:2020年11月10日地點:河北省滄州市恩師劉鳳文家此次北上滄州隨恩師劉鳳文學傳統陳式太極拳,已是2010年離開滄州的十年後的事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下定決心傳承傳統陳式太極拳卻用了十年時間。第一天,師父安排的學習任務不多,主要講一些基本功,然後涉及到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八十三式的前五個動作。師父講得很細,每個動作手把手地傳授,之後我反覆練習,師父反覆指點糾正,直到動作準確為止。上午練三個半小時,下午練一個半小時。雖然比平時練拳累很多,但是很充實,收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