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黃種人中,皮膚處於健康狀態的不到10%,處於病態的超過20%,處於亞健康狀態者高達70%。瘙癢感是80%的皮膚病患者在陳述自我感覺時,最先描述的感受。
皮膚癢一定是皮膚病?
小心是身體出大事了!
醫師提醒,皮膚瘙癢不一定是皮膚病,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特別是有慢性病的病人,若發生全身性瘙癢,一定要特別警覺。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科學教授格倫·吉斯勒發現讓人們感覺到癢的原因至少有五十多種,最主要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皮膚自身問題而感覺到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原發性的皮膚損傷,多半是由於皮膚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就像現在處在乾燥的冬季,很多人會覺得皮膚幹癢、脫皮。另一種是皮膚本身就「病」了,皮炎等皮膚疾病大多都伴隨著瘙癢。
中老年人因為皮膚萎縮變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使皮膚失去潤滑保護作用而顯得乾燥。在寒冷的季節,乾燥的氣候又使皮膚粗糙,甚至表皮脫落,使皮內神經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發癢。老年人皮膚瘙癢多是這個原因。
對飲食、花粉、塵蟎等過敏,接觸某些化學製劑,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從而使皮膚感覺到癢。這類癢,一般在停止接觸過敏原後就會好轉。
女性如果發現外陰部瘙癢,要特別檢查是否有滴蟲、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婦科炎症。調查顯示,73%的女性在經期會覺得局部皮膚瘙癢,可能與衛生巾質量不佳或衣物過於緊有關。
抑鬱、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都有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皮膚瘙癢。B族維生素缺乏也容易引起皮膚瘙癢。
有研究顯示,大約有40%~60%的肝膽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時會出現皮膚瘙癢。
正常生理功能中,肝臟主要是製造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到膽管,膽汁匯集後通常先存在膽囊裡面,需要幫助消化時,再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但如果肝臟、膽或胰腺因為炎症、腫瘤或服用藥物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膽汁淤積、排洩不順,這些膽汁就會跟著血液全身跑,累積在皮膚上呈現瘙癢等症狀。
糖尿病病人皮膚瘙癢的發生率高達15%~35%,約有10%的早期患者會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膚瘙癢,而且比較頑固,外陰或肛門部症狀最嚴重。
不管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情況,但所致的瘙癢多發展緩慢,皮膚多乾燥,在冬季會加重。
某些腫瘤發生時會伴有皮膚瘙癢,如淋巴系統、胃、腸、肝、卵巢等。這種由腫瘤引起的癢大多較頑固,如果你的身體出現長時間無原因的瘙癢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如果發現身上不明原因的癢,
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辨別是否是接觸了某些過敏原而產生的過敏現象;其次,應該去醫院皮膚科排除皮膚本身的問題;最後,如果因其他疾病發生皮膚瘙癢,應該及時針對病因展開治療。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漢綱堂健康
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