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西元前:《絲路寶藏》展,一場必賞的傾城之戀

2020-12-26 騰訊網

「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 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

星辰體驗官 清風 攝

192件(套)珍藏絲路文物精品

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紀。

駝鈴聲聲,寶藏傾城。6月13日「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開展引爆全城,兩天內數千市民在長沙市博物館聆聽到了來自千年絲路的文明迴響。

網友社交媒體熱議截圖

在這場跨越上下兩千年,東西三萬裡的旅途之中,有人看到了文化,有人看到了神話。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古今變幻交融,文明無問西東。從地中海-兩河流域-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敦煌,幾千年隨風而逝,無論你眼中看到什麼,都為你的眼眸乾杯。」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寶藏傾城:以眾神之名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星辰體驗官 若水 攝

這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也是一次神話穿越之旅,一場文明交匯的狂歡。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寶藏傾城,故事動人。古希臘古巴比倫的神總是充滿了浪漫的色彩,他們有神的力量,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每一件器物都在訴說一個久遠的傳說,埋藏了數千年的愛與恨在這裡交織出耀眼的光芒。

牛型來通。星辰體驗官 龍八 攝

來通杯是古希臘一些祭祀活動當中的注酒器,這個打造成公牛造型的來通杯體現了古希臘人的公牛崇拜。

紅繪牛頭型來通 趙毛毛 攝

來通上以紅繪技法繪製了古希臘神話故事《麗達和天鵝》,宙斯仰慕麗達美貌,化身成天鵝引誘麗達,麗達受孕後生下了四枚蛋,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始作俑者——絕代佳人海倫。

阿富汗金王冠。趙毛毛 攝

燈光的映襯下,2000多年前的金王冠熠熠生輝。純金橄欖枝葉鑲嵌阿富汗青金石原石,剛柔並濟,吸收了希臘藝術的特點。橄欖枝在歷史上為新娘及處女所戴,象徵和平及勝利。阿富汗的青金石開採約始於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之後出口到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被視若珍寶。中國境內發現的青金石也是通過絲綢之路從阿富汗傳入的。

阿富汗金王冠局部。趙毛毛 攝

早期藝術並不講究精緻,原始的美感特別高級。王冠的純金橄欖枝葉配上粗糙的寶石,極有衝擊力,四方之王神秘霸氣的既視感。

伊朗翼獸紋馬銜鑣。星辰體驗官 小明 攝

仿佛從魔獸傳奇中穿越出來,《指環王》索隆大軍靈感或源於此。銅製馬銜鑣圖案起源於古埃及或兩河流域的人面翼獸形象,後來又成為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信仰的符號。

當代玄奘:絲路永恆的憧憬

「祭祀、神殿、徵戰、弓箭,是誰的從前,喜歡在人潮中你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此次展覽的192件(套)文物精品均來自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珍藏,包括環地中海地區、兩河流域和伊朗地區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區的絲路藝術,涵蓋希臘彩陶、羅馬與波斯玻璃器、波斯金銀器、絲路金銀幣、中亞織錦以及印度佛教造像等種類,另外也包括部分平山鬱夫敦煌寫生作品。

星辰體驗官 龍八 攝

「能在一個展覽中同時欣賞到這麼多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明和珍貴文化遺產,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在絲路寶藏文物展開幕式上,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趙古山感嘆。

星辰體驗官 龍八 攝

平山鬱夫先生1930年出生於日本,是日本最頂尖的畫家。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1986年被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名譽教授。1992年任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熱心於協助中國保護敦煌文物。出版有《絲綢之路素描集》、《敦煌——歷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貢獻獎」等。在中日民間,平山鬱夫被譽為「當代唐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星辰體驗官 清風 攝

1945年,15歲的平山鬱夫被美國投下的原子彈造成了毀滅性破壞,核輻射後遺症令他飽受痛苦。在藝術、生活、生命都走到絕境之際,中國古人唐玄奘成為了他的靈魂指引。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為追尋唐玄奘,平山鬱夫踏上了絲綢之路——西行求法。自20世紀60年代起,他偕夫人平山美知子訪問絲綢之路沿線國家150多次,其中70多次到訪我國敦煌,創作了大量絲路題材的繪畫作品,成為日本著名畫家、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者以及中日友好文化使者。出於對絲路文明的熱愛,平山夫婦在尋訪過程中不斷收集流散於民間的絲路古美術品和遺物。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熱愛與堅持成就夢想。「平山鬱夫先生在絲綢之路上縱橫萬裡,沿著佛教東傳的路線一邊探索一邊創作。此次展出的文物來自17個國家,囊括了從古代到中世紀的近200件展品,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與絲路魅力,希望大家通過本次展覽,感受父親平山鬱夫對絲路的永恆的憧憬。」平山東子館長代替父親說出了心聲。

星辰體驗官 晚秋 攝

愛在西元前。

這是一場傾注情懷的絲路文物展,也是一場穿越千年的傾城之戀。

來源丨星辰在線

記者丨譚芳

編輯丨劉鑫宇 校對丨羅建勳

審核丨杜進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兩人的一場愛情博弈,終於在傾城之刻塵埃落定
    《傾城之戀》用一種詮釋愛情悲劇最好的一部作品 , 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在相互博弈中相互試探,最終卻因戰爭的爆發成就了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01、兩個缺愛的人,註定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故彼此試探小說《傾城之戀》中的男女主角範柳原和白流蘇,他們兩個都缺少愛,所以他們既渴望得到愛,但是又害怕被傷害。
  • 張愛玲:傾城之戀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傾城之戀》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
  •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原本收錄在她的小說集
  • 《傾城之戀》:這是一場屬於愛情、現實與宿命之間的博弈
    導語許多人看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後,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無非是: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是否讀過之後便會驚嘆張愛玲的犀利文筆。《傾城之戀》這本小說,既寫出了少女剛出閣時的困惑迷茫與驚慌失措,又寫出了嫁為人婦的她感慨朱顏易改,青春一去不復返的的傷心悲涼。很難相信,寫這本書時的張愛玲竟只有二十歲出頭。二十歲出頭是什麼概念?可能戀愛都沒有談幾次,卻能寫出這樣經典的小說。
  • 所謂男女愛情,就是一場博弈——張愛玲《傾城之戀》
    據說張愛玲本人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最喜愛自己寫的哪部小說,她淡淡一笑說「我的小說結局大多不完滿,《傾城之戀》算是擁有完滿結局的一部,要說喜愛應該是它了。」書籍《傾城之戀》而作為張愛玲唯一以圓滿結尾的小說《傾城之戀》,曾經由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周潤發和繆騫人分別擔任男女主角,被搬上大屏幕,成為張愛玲首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離婚人士白流蘇與玩世不恭的範柳原之間的愛情故事,其講述了一段「傾城」的愛戀,訴說了一場白柳之間的渺茫美麗的絕世愛情①。作家錢亞玲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進行了深度的解讀,通過和《金鎖記》的對比研究,分析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並得出了雖然《金鎖記》的篇幅和力度都超過《傾城之戀》,但是《傾城之戀》的研究價值更深刻的結論。
  • 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再次討論「愛」的含義
    《傾城之戀》是一部以愛情為題材的短篇小說,男女主人公的戀愛過程一直以來都是讀者關注的焦點。張愛玲曾說:「因為我用的是參差的對照的寫法,不喜歡採取善與惡,靈與肉的斬釘截鐵的衝突那種古典的寫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時候主題欠分明……」在各種人物混雜的《傾城之戀》中,不同人物的描寫互為對照,使得愛情這個主題在這部小說中摻雜著社會的煙火氣,從更深層次來說,愛中透著無奈,透著隔閡,透著對彼此的保留和算計,但這恰恰使得這部小說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也尤為豐滿。
  • 懂了「傾城」的雙重含義,你就讀懂了《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943年,講述了白流蘇與範柳原之間的愛情故事。這個小說名,會讓人以為小說寫的是一個絕代佳人的故事。雖然《傾城之戀》的女主人公白流蘇相貌也很美麗,但這並非作者所要強調的內容。筆者認為,張愛玲以此為書名,賦予了雙重含義,耐人尋味。一、地理意義上的「傾城」地理意義上「傾城」,意味著一座城的淪陷、毀滅。
  • 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之中,看亂世之中的愛情故事
    《傾城之戀》已經掐斷了「傾城之戀」原本所負載的文化信息,從反面對它進行別樣的闡釋,題目與文本相矛盾,傾城的內涵在小說文本中呈現出怪誕的倒錯,由此也賦予文本蒼涼、反諷的感情基調。《傾城之戀》確實也有才子佳人的外殼:白流蘇,一個遺老家族的中國古典淑女,風韻猶存,已離異;範柳原風流倜儻,經濟殷實的華僑後代,黃金單身漢。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張愛玲與她的《傾城之戀》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愛情,真不簡單!
    《傾城之戀》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白府六小姐白流蘇和香港首富範天河之子範柳元「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傾城之戀」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座城市(香港)的毀滅,才成全了一段愛情。「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 讀張愛玲〈傾城之戀〉: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
    如果能抓住他的心,就能獲得更好的歸宿;但如果失敗,將失去容身之處。一起來看白流蘇的這場愛情豪賭。1941 年冬,中國香港淪陷。而張愛玲筆下關於戰時的愛情篇章《傾城之戀》誕生了。名為「傾城」之戀,悽美而諷刺,而故事也戲劇性發展,一個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一段佳話。故事裡,上演的不是浪漫的戰時戀愛,而是一對男女在愛情與現實間的拉鋸之戰,對女主角白流蘇而言,更是一場「賭上」餘生成敗的愛情博弈。在女性主義開始「覺悟」的 1930 年代,她爭取的不只是愛情與婚姻,更是女人能「自主」命運的可能。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看完《傾城之戀》後,多數人會長舒一口氣,為「城池傾覆」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最終結合。在我看來,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下,卻是白、範兩人蒼涼人生的直接體現。@夏子墨作為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對在愛情中錙銖必較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不停地與對方周旋博弈,最終因為戰爭時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
  • 傾城不傾城 | 紙上電影張愛玲—— 《傾城之戀》的誤讀和再讀
    張愛玲說:《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都是自私的人,他們的結合是一場交換!
    喜歡張愛玲的朋友,肯定都看過她的《傾城之戀》,張愛玲的文筆向來慘澹,對筆下的人物也毫不留情,很多人物的結局都非常不好,但相比來說,《傾城之戀》中的二婚女白流蘇卻意外得到了張愛玲的厚愛,給了白流蘇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亂世中的凡夫俗子,既無意於推動歷史,也不幻想融入大眾以求集體性永生,要的只是個人生命、此生此在的實存。所謂「浮生若夢」所謂「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無非是這種亂世人沒法兒擺脫的無常感。由於這種以個人生命價值為本位、對個體生命時間流逝的急迫關注,《傾城之戀》包括了流離失所、危城劫難、亂世求存這些特殊感受,它兼容了一代代亂世中背井離鄉漂泊到海外的中國人的蒼涼記憶。
  • 《傾城之戀》錯落價值觀:傳統女性只能通過謀愛來謀生的生存之痛
    傾城這個詞一出現,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傾國傾城貌,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所以傾城這個詞在表揚一個女人的時候,好像它的價值判斷是曖昧不明的。一方面是誇一個女人非常美麗,另一方面這種美是不祥的,是紅顏禍水。所以,《傾城之戀》如果按原來的題意來說,應該就是紅顏禍水的主題。
  •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傾城之戀》的電視劇改編
    摘 要:《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2009年,《傾城之戀》以電視劇的形式被改編、拍攝,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關鍵詞:張愛玲;《傾城之戀》;傳播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2-0104-02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張愛玲熱」席捲兩岸三地,她的許多作品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和話劇,實現了文化的再生產和傳播。其中陳數、黃覺主演的電視劇《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作品中比較有名的一部,且播出後一炮而紅。
  • 《傾城之戀》:先別譏諷白流蘇,談婚論嫁時精明點就對了
    《傾城之戀》:先別譏諷白流蘇,談婚論嫁時精明點就對了《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名篇,分別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那搖曳生資的旗袍和舊上海的風情並不能代表這部小說的全部。一對上流社會並不純情的男女在調情與婚姻的平衡木上較量著,他們的緣分從和別人相親開始,後來種種設防與挖坑,卻在一場戰爭開始的時候走進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