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除了整理物品,我們還可以整理心情,讓自己變得輕盈

2020-12-21 撓仔說

周末,在家裡做了一次大掃除。不清理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我以為有用,結果都已經閒置好多年了。

物品如此,人生亦如此。翻看自己的通訊錄,1000多個聯繫人,裡面有好多人幾年都不會聯繫,但是自己也不捨得刪,心裡總是會是:萬一以後用的到呢,到時候找不到該怎麼辦。

讀過《斷舍離》後發現,那些曾經自己不捨得丟棄的物品、人際關係。這麼多年來其實都在慢慢讓自己變得阻塞,讓自己變得沉重,無法輕盈。

什麼是斷舍離

字面意思就是通過設計整理物品,將心中無用之物整理的一乾二淨,讓人生變得愉快的方法。直白的說就是拋棄一些無用的東西或者說拋棄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東西,讓自己人生變得更輕鬆、更愉快。

斷舍離的說法源自於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就是讓人家放下心中的執著。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無用的東西越積越多,我們買的時候,覺得他有用,也想好要珍惜他,但是買了之後,一旦不用,他就一直放在那邊,再沒有別的用處了。

這些就是文中讓我們斷舍離的開始,先從丟棄自己用不到的東西,然後到積累在自己生活中的累贅東西。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給我們自信

當我們的東西減少,麻煩事也隨之減少,而且即使東西減少一點,我們也是能夠照常生活的。

東西減少之後,我們可能打掃,整理,收納的時間也變短了,同時我們身處的空間也變得寬裕了,也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從容。

斷舍離是要斷舍離掉心中的執著,但是直接把心中的執著放下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無用的物品開始,然後最終實現斷舍離掉心中的執著。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者重要客人要突然到訪,這時候能請他進家裡嗎?如果你的家裡一塌糊塗,你肯定不會請他進家裡,只有你的家庭很舒適很整潔,你才會請他進來。

整潔的房間給我們自信心,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是很輕鬆的,是斷舍離的,你會發現是自信滿滿的,如果你一直呆在物品雜亂,而且完全放任不管的房間裡,你會沉浸在一種自我否定的負能量之中。

如果我們要促進自己身心兩方面的新陳代謝,就要不斷淘汰替換物品,那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斷舍離。

物質的斷舍離:真正有用的東西,是用在被需要的地方

從小父母教育我們就是要珍惜物品,實際上如果把一些無用的東西放到家裡,這並不是珍惜它的表現,這是把家裡或者身邊的環境當作大型的垃圾桶,你的心境也不會好。

而且這並不是珍惜他們的表現,不需要他的話,你可以把它扔掉,送給需要的人,只有在他被需要的地方,他才有價值,我們一定要邁出這一步。

為了防止半途而廢,具體到實操層面,每次整理的時候要想好花費的時間以及整理的空間。想確定一個明確的小目標,這樣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也可以為下次做更大的目標積累信心。

比如我打算用30分鐘時間整理好房間,這個目標今天就能實現了,整理的時候先從簡單的物品和自己的東西開始,越簡單越好,目標就是踏出這一步,然後一步一步的做的更好。那些整理的東西,只有在他們有價值的地方,才是真正有用的。

關係上的斷舍離:先考慮自己,讓自己愉悅

自己的愉快,是優先於他人的情緒,因為人類最大的罪惡是不快樂——歌德

不快樂是每個人都很討厭的一個心理狀態,如果你家裡人或者你的朋友擺著一張不好看的臉,在這個時候,我們心情也會跟著不好,我們會被別人影響。

當我們身邊的人,無論是同事,朋友,開始焦躁不安了,我們會想是我們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就得討好別人或者說把別人的過錯歸咎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是誰不快樂,原因都是他自己的,這是他的原因和其他人無關。

我們電子信箱或者說通訊錄裡有很多人可能多年都沒有聯繫,未來大概率也不會聯繫,但我們就一直沒法下定決心刪除,然後通訊錄臃腫、郵件也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部分精力又被消耗了。

其實以上說的都是不好的狀態,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自己歡心的地方上,因為你改變別人的心情是很難的,改變自己的心情卻是可以做到的。在斷舍離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自己愉快為先。

對於一些已經結束的關係,也可以選擇斷絕。每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在不斷替換的。

過去照顧過我們或者我們照顧過的人或者說曾經是朋友的人,我們不見得能跟他一輩子保持這樣的關係。

我們要想以自己為軸心來思考,這個人是不是目前合適的一個人,作為我身邊的人,如果我們的關係已經損壞或者已經不適合,那就果斷的處理,不管是把他的聯繫方式給刪掉還是不再進行日常的維護,其實都是應該舍掉的東西。

結語

無論是人或者物,都不必持有過多。斷舍離是一種方式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生活是一場修行,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選擇最好的。

如何與自己相處,並做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一輩子的命題。

你若清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難以複雜。

相關焦點

  • 斷舍離 整理物品,整理感情,整理人生,重新出發
    中國讀者們通過踐行山下英子創造出的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靈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掀起了一場「斷舍離」的精神革命。一批整理收納諮詢師應運而生,他們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職業。在參悟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之後,提倡以此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即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擺脫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她希望讀者通過這種生活哲學,即:學會用減法來面對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再透過心靈的俯瞰力,學會用加法來認識更深層的自我;最終,獲得自在力,解放自我,邁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 你的生活那麼雜亂,除了整理,你還需要《斷舍離》
    我們可以看看自己在哪方面比較突出,清醒地認識自我之後,才能更好地執行斷舍離。02 如何執行斷舍離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嗎?答案是:是,但不僅僅是。因為,想要重新獲得健康的居住空間,我們一開始必須要大量扔掉那些堆積在柜子裡、角落裡的可有可無的物品。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想觀念,清除掉那些陳舊的、阻礙我們積極生活的思維方式。
  • 《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斷舍離」這三個字曾經一度成為爆火的網絡用語,那段時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開始斷舍離,或者打著斷舍離的旗號來整理,其實整理前後的效果沒什麼差別?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呢?作者說其實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
  • 《斷舍離》|乾貨解讀:是物品收納,也是人生整理!
    斬「斷」不必要的物品的流入,「舍」掉家裡堆積的物品,從而使人從物品的拘束中脫「離」出來,過上遊刃有餘的自在生活。——山下英子《斷舍離》的作者是山下英子,這本書的中文版的大約有七萬多字,我們來解讀如何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這種全新的整理術和提高自己的情商指數。
  • 重建思維框架,運用斷舍離,整理自己的職場生活
    「斷舍離」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軸在現在,而整理的時間軸停留在未來「斷舍離」是考慮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這件東西對我實際的價值有多大,我們普通人在整理房間的時候,下意識的裝備丟掉一件物品時,他會考慮這件東西說不定在以後我還能用得上,先放著吧,反正放在角落裡面也不影響什麼,其實根本就不會想到這件東西我基本都不會再看
  • 2020「斷舍離」操作手冊:客廳、廚房、臥室、手機……該整理了
    美好的一天,從「斷舍離」開始。客廳裡的東西太多了、廚房太髒了、臥室還沒有收拾,手機,額,很卡...... 生活中的「雜物」太多,堆滿了整個房間,是時候清理一下,讓生活變得舒心簡單,心靈也得到淨化提升。一、客廳篇1、茶几上的過期雜誌、小票該扔了;2、角落裡的簸箕、掃帚,用很久的可以換新了,用後整理好,放在該放的地方;3、角落裡的汙垢、紙屑,堆積很久的用品該整理了;4、桌子上的一次性手套、水杯、壞了的茶具可以扔掉
  • 《我的斷舍離日記》第4、5天|整理環境就是整理內心
    我那個被堆積如山的物品佔領的房間漸漸有了一些鬆動,我還不時能發現一直在找卻找不到的一些有用之物。當然,因為東西實在太多,時間又很碎片,整理的工作就像愚公移山一般,十分緩慢,但我的確是在前進的,並且很明顯,隨著一天天的整理,心情一天天的好起來,不再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總是想打瞌睡了。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 會不會當我整理好了一切,扔了該扔的,我的整個人生,整個狀態都會發生變化呢?
  • 《我的斷舍離日記》第2天|原來整理可以讓心情變好
    有時你只要意識到做這件事的必要性,並且嘗到了一些甜頭,即使還不懂得很多方法,一樣可以開始行動,並且做得也不賴。昨天第一天的整理帶給了我很多收穫,也給了我今天繼續下去的動力。今天整理的是裝床上用品的柜子。
  • 不會整理房間?教你正確「斷舍離」,全球400萬人都在用
    「我給你推薦本書,名字是《斷舍離》,讓你老婆看。我們家的情況以前跟你們差不多,我就是照著書上做的,家裡整潔多了。現在每天回到家,心情非常愉悅。」疫情在家,時間多了,我想起年前同事給我提的建議,便從網上買來《斷舍離》讓老婆看。
  •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文|琪雪《斷舍離》一書是山下英子寫的一本幫助大家收納房間,進而達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實用類書籍。斷舍離這一觀念是山下英子從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參悟出來了,她利用斷舍離思想幫助了上萬人學會整理房間,同時整理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 整理和收納都不如斷舍離,淺談斷舍離的理由和方法
    於是我接觸了斷舍離。斷舍離,其實並不是單指收拾房間整理東西,這是不全面的。斷舍離是不斷的和過去告別,拋棄沒有用的物品,只保留少數有用的常用的物品,包括人的心情也要經常的進行斷舍離,摒除過去的雜念,讓你可以擺脫過去的束縛,重新走向新的美好未來。斷舍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扔。
  • 斷舍離:不僅僅是普通的整理術、收納術,它收拾的是自我,是心態
    減去生活中不重要的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十會讓我們得到更多。斷舍離與一般的整理收納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斷舍離並非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並喜歡上真實的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總而言之,斷舍離並不強求非得把房間收拾得規規矩矩一塵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會獲得額外的好處。
  • 57㎡的房間,如何變得整潔,「斷舍離」教你整理,生活輕鬆舒心
    這棟房子雖然只有區區57㎡,但對於所有的物品都歸納得整整齊齊,我想,當你踏入這房子的第一感覺就是明亮整潔、如沐春風,通過不同層次的擺放位置,將看似凌亂的物品進行井然有序的整理。而我們的心靈不也正是需要如此嗎?
  • 斷舍離整理收納(上)
    斷舍離的來源「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斷舍離」出自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所著圖書《斷舍離》。」斷舍離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精簡整理收納不謀而合。我們為什麼要精簡生活?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只會斷舍離,其實是本末倒置
    家,是一個人最放鬆和享受地方,如果被大量雜亂的物品充斥著,幸福感會大大降低。我們整理的目的無論是丟棄物品還是擁有物品,無非都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所以想想幸福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真正需要的物品是什麼樣的,就能在源頭上解決很大一部分,而不是花錢買了一堆並不需要或者並不喜歡也並不使用的東西,大大降低幸福感。
  • 日本主婦:高階「斷舍離」,從定期整理開始
    日本主婦說:「斷舍離的初衷,在於重塑與物質世界的關係,為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回顧我們周圍的生活,是不是有太多不需要的雜物堆積,既佔據外在空間,也消耗內在能量。對於熱衷「極簡生活」的日本主婦而言,高階的「斷舍離」,就是從定期整理開始的。把房間整理得煥然一新,你的心情也會跟隨著房間的改變而得到改變。真正的斷舍離,從物質整理,到心靈清理,斷掉的應該是內在的虛榮心和不安全感。
  • 斷舍離:過減法生活,獲得輕盈人生,探尋斷舍離的奧秘
    分別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也是不得不學會的。回想自己所經歷的時光,其實我們從小就在經歷著分離:小時候我們學會和奶瓶分離、畢業後和同學分離、長大後和父母分離……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遇到新的朋友、新的事物:當我們還奶瓶分離後,我們會遇到碗筷、當我們和同學分離後,我們會遇到同事、當我們和父母分離後,我們會有自己的另一半和子女……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丟棄和獲得中度過的。
  • 斷舍離:一種既能收拾家裡破爛,又能整理心中破爛的辦法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兒,也整理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日本雜物管理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斷——只買必需品,不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買回家。舍——扔掉家裡已有的,但你根本不需要的東西。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心情變得愉悅。
  • 陳數推薦的《斷舍離》:生活從來不只是整理,更是人生智慧的踐行
    她在為《斷舍離》作序時還提到,用「斷舍離」梳理身心,就能按照心跳的節奏去做事。「斷舍離」的概念其實很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 當我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到底在整理什麼?
    看過很多推介她整理技巧和理念的文章,但她帶給我最大的啟發並不是關於如何整理,而是關於專注。她完美示範了一個人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即使只是像整理這樣不起眼的小事。 她原來只是一個愛整理的小女孩,因為對整理偏執狂一般的熱情,成長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作為最專業的整理諮詢師,找她上門指導的人多得排爆了她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