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裡做了一次大掃除。不清理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我以為有用,結果都已經閒置好多年了。
物品如此,人生亦如此。翻看自己的通訊錄,1000多個聯繫人,裡面有好多人幾年都不會聯繫,但是自己也不捨得刪,心裡總是會是:萬一以後用的到呢,到時候找不到該怎麼辦。
讀過《斷舍離》後發現,那些曾經自己不捨得丟棄的物品、人際關係。這麼多年來其實都在慢慢讓自己變得阻塞,讓自己變得沉重,無法輕盈。
什麼是斷舍離
字面意思就是通過設計整理物品,將心中無用之物整理的一乾二淨,讓人生變得愉快的方法。直白的說就是拋棄一些無用的東西或者說拋棄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東西,讓自己人生變得更輕鬆、更愉快。
斷舍離的說法源自於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就是讓人家放下心中的執著。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無用的東西越積越多,我們買的時候,覺得他有用,也想好要珍惜他,但是買了之後,一旦不用,他就一直放在那邊,再沒有別的用處了。
這些就是文中讓我們斷舍離的開始,先從丟棄自己用不到的東西,然後到積累在自己生活中的累贅東西。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給我們自信
當我們的東西減少,麻煩事也隨之減少,而且即使東西減少一點,我們也是能夠照常生活的。
東西減少之後,我們可能打掃,整理,收納的時間也變短了,同時我們身處的空間也變得寬裕了,也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從容。
斷舍離是要斷舍離掉心中的執著,但是直接把心中的執著放下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無用的物品開始,然後最終實現斷舍離掉心中的執著。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者重要客人要突然到訪,這時候能請他進家裡嗎?如果你的家裡一塌糊塗,你肯定不會請他進家裡,只有你的家庭很舒適很整潔,你才會請他進來。
整潔的房間給我們自信心,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是很輕鬆的,是斷舍離的,你會發現是自信滿滿的,如果你一直呆在物品雜亂,而且完全放任不管的房間裡,你會沉浸在一種自我否定的負能量之中。
如果我們要促進自己身心兩方面的新陳代謝,就要不斷淘汰替換物品,那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斷舍離。
物質的斷舍離:真正有用的東西,是用在被需要的地方
從小父母教育我們就是要珍惜物品,實際上如果把一些無用的東西放到家裡,這並不是珍惜它的表現,這是把家裡或者身邊的環境當作大型的垃圾桶,你的心境也不會好。
而且這並不是珍惜他們的表現,不需要他的話,你可以把它扔掉,送給需要的人,只有在他被需要的地方,他才有價值,我們一定要邁出這一步。
為了防止半途而廢,具體到實操層面,每次整理的時候要想好花費的時間以及整理的空間。想確定一個明確的小目標,這樣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也可以為下次做更大的目標積累信心。
比如我打算用30分鐘時間整理好房間,這個目標今天就能實現了,整理的時候先從簡單的物品和自己的東西開始,越簡單越好,目標就是踏出這一步,然後一步一步的做的更好。那些整理的東西,只有在他們有價值的地方,才是真正有用的。
關係上的斷舍離:先考慮自己,讓自己愉悅
自己的愉快,是優先於他人的情緒,因為人類最大的罪惡是不快樂——歌德
不快樂是每個人都很討厭的一個心理狀態,如果你家裡人或者你的朋友擺著一張不好看的臉,在這個時候,我們心情也會跟著不好,我們會被別人影響。
當我們身邊的人,無論是同事,朋友,開始焦躁不安了,我們會想是我們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就得討好別人或者說把別人的過錯歸咎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是誰不快樂,原因都是他自己的,這是他的原因和其他人無關。
我們電子信箱或者說通訊錄裡有很多人可能多年都沒有聯繫,未來大概率也不會聯繫,但我們就一直沒法下定決心刪除,然後通訊錄臃腫、郵件也堆積如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部分精力又被消耗了。
其實以上說的都是不好的狀態,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自己歡心的地方上,因為你改變別人的心情是很難的,改變自己的心情卻是可以做到的。在斷舍離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自己愉快為先。
對於一些已經結束的關係,也可以選擇斷絕。每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在不斷替換的。
過去照顧過我們或者我們照顧過的人或者說曾經是朋友的人,我們不見得能跟他一輩子保持這樣的關係。
我們要想以自己為軸心來思考,這個人是不是目前合適的一個人,作為我身邊的人,如果我們的關係已經損壞或者已經不適合,那就果斷的處理,不管是把他的聯繫方式給刪掉還是不再進行日常的維護,其實都是應該舍掉的東西。
結語
無論是人或者物,都不必持有過多。斷舍離是一種方式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生活是一場修行,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選擇最好的。
如何與自己相處,並做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一輩子的命題。
你若清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難以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