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村 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2021-01-11 湘湘帶你看社會

2019年8月初,像每一位脫貧攻堅民警一樣,我成為了楚雄州公安局第四批駐村工作隊員。跨過紅軍誘敵巧渡的金沙江龍街渡口,沿著蜿蜒曲折向上攀爬的彎彎山路,來到這片紅土地:水平石。

只有與鄉親們心連心才能在走訪中知道真貧情。來到水平石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訪貧情析貧因。入戶時,我禮貌的敲門,進門見到鄉親們就喊「爺爺」、「奶奶」、「大爹」、「大媽」、「姐」、「哥」,親切的問候、燦爛的笑臉、溫暖的群眾語言,慢慢拉近了距離,需要收集的貧情,在話語間,已如實掌握了。在來到一位建檔立卡戶家時,我看見一位奶奶腿腳不便,便問她腳怎麼了,她說是她去地裡勞作的時候摔傷的,縫了五針,已經快一個月了還不見好,有點腫脹。我和她同凳而坐,掀起她的褲腿去看,去問候,由此打開了她的話匣子,把一家的人口、健康、種養、務工、孫子上學情況都說了一遍,還和她說起了她家的困難,但是她很感恩黨和國家。最後她熱情的留我們在她家吃飯,她的淳樸善良讓我很是感動。

走訪中,我了解到一位精神殘疾的母親,早年喪夫,靠年老的父母幫襯,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大雨將她家的豬圈壓塌,不得以賤賣雞豬,去的時候正在建圈,建牲畜用房基本花完了她家的積蓄,小小的災難斬斷了她家的養殖產業。針對她家今年預脫貧的情況,我們認真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為她考慮了單位幫扶、臨時困難救助、豌豆種補貼、社會幫扶等措施,特意幫她家發起了網際網路愛心捐贈,用善款買來3隻羊仔幫她重新發展養殖。她滿心的歡喜,是她對此次精準幫扶的認可,彰顯了脫貧攻堅工作隊的初心情懷和使命擔當。

金秋時節,入戶採集收入信息數據進行動態分析監測,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核查比對,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是措施精準、成效精準的有效檢驗。看著黃燦燦的玉米,我和貧困戶高興地聊起種植玉米的情況,得知她家種植玉米12畝,每畝產值在400公斤,想用來發展養殖,打算在今年養殖5頭豬、12隻羊、4頭牛的基礎上,來年多養品種好的山羊和肉牛,壯大牛羊養殖,從而使自家的種植和養殖銜接起來,更好的創收致富。看著豐收的喜悅與脫貧致富的憧憬,樂其樂者,兩人都因豐收的喜悅笑開了。

轉眼已到冬至,明年之計已上心頭。按照鄉黨委政府的部署,我和隊員們一起投入到了林果產業中耕管理,籌謀即將開花結果的蜜桃和紅梨。在認真學習掌握林果中耕管理的田間衛生整理、抹芽打叉、剪枝整形、圈塘澆水施肥、疏果、防蟲和塗白等技術要點後,我們分片包租,來到田間地頭,當看到鄉親圈塘過淺,就立馬糾正,當場說明要注意水平石村乾旱少雨的因素,圈塘過淺容易導致根系往地表長,不耐旱,說著就動手示範起來,將坑塘挖深挖遠挖大,保證不損害現有根系,留夠20公斤農家肥的施肥空間,引導根系往遠處深處生長,確保年年豐收,徹底斬斷貧根。

(楚雄州公安局駐姜驛鄉水平石村扶貧工作隊員 尹建民)

來源:州公安局扶貧工作隊

編輯:李亞嫻

審核:張 華

【來源:楚雄警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扶貧日誌】那山那村
    駐村工作隊隊員到群眾家中走訪。攝影:馬嚴文浩 2019年8月初,像每一位參與脫貧攻堅的民警一樣,我成為了雲南省楚雄州公安局第四批駐村工作隊員。 駐村工作隊隊員到群眾家中走訪。攝影:馬嚴文浩 走訪中,我了解到一位精神殘疾的母親,早年喪夫,靠年老的父母幫襯,一人帶著兩個孩子。
  • 湖南作家何石精準扶貧小說集 《那山那村》出版
    結集在《那山那村》小說集的作品,都是他近年在《湖南文學》《湘江文藝》《廣西文學》《中華文學》《湖南日報》《湘聲報》《讀者報》等報刊發表的中、短篇小說。如《那山那村》《將心比心》《掰腕》《千秋寨寨王競奪記》與《泥灣渡臉譜》(扶貧短章)等。
  • 那山那村裡,有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2019年8月初,像每一位脫貧攻堅民警一樣,我成為了楚雄州公安局第四批駐村工作隊員。跨過紅軍誘敵巧渡的金沙江龍街渡口,沿著蜿蜒曲折向上攀爬的彎彎山路,來到這片紅土地:水平石。只有與鄉親們心連心,才能真正聽到鄉親們心裡的所想所盼。
  • 一項使命、一份信念、一種幸福——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在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中,銅仁市稅務系統扶貧幹部俯下身、沉下心、扶真貧,無論是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還是整村脫貧,一個個鮮活生動、可歌可泣的故事恰似一束束星光,匯聚光芒與能量,照亮脫貧攻堅之路。請您跟隨這些鏡頭與文字,用心閱讀脫貧攻堅之路上那些閃光的人和事……還記得那是一個雨後的上午,我受區局黨委的委派,第一次來到萬山區下溪鄉青龍村接任駐村第一書記,「乾淨、整潔、熱情、淳樸」,是這個村子給我的第一印象。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駐村前,我曾在心裡做過無數遇到困難後的假設,加上自己又是生長在農村,對農村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我出發了,帶著滿滿信心。 然而,當我卷上鋪蓋入駐這個山村之初,我驚覺到自己其實對於農民、農村、農業是如此的知之甚少,頓有「井底之蛙」感覺! 想像中村裡慈祥的老奶奶哪裡去了?
  • 石門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帶著妻子去扶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7日訊(記者 楊帆 張黎明 通訊員 朱澤華 徐遠紅)石門縣壺瓶山鎮後山村位於湖南屋脊,這裡山高路遠、人煙稀少,曾經是典型的貧困村,扶貧幹部王伯周為幫助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義無反顧選擇長期紮根在村裡,成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的到來,為後山村帶來了改變,也在當地留下一段「帶著妻子來扶貧」的佳話。
  • 「我的扶貧故事」大壩不脫貧,我就不換村丨鎮遠縣都坪鎮大壩村駐村...
    到大壩的第一天我就暗暗發誓,大壩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直在這裡駐村。  從此,走村入戶、政策宣傳、噓寒問暖、排憂解難、為貧困戶想致富點子成了我工作的全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總結經驗,撲下身子鑽研業務、解民憂幫民富。兩年多來看到結對幫扶的10戶貧困戶陸續實現脫貧,我從內心為他們感到高興。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然而,面對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深、距縣城較遠、交通不便的都坪鎮天印村,我心裡還是直打鼓。
  • 「我的扶貧故事」婁子坳,難說再見|仁懷市美酒河鎮婁子坳村駐村第...
    2015年3月,我接到組織通知,到仁懷市美酒河鎮婁子坳村駐村。那一年的3月5日早上,在市政府廣場,市委為我們組織了隆重的出徵儀式,我們打起背包,扛起「仁懷市全面小康駐村工作服務隊」的旗幟,在市領導「出發」的命令聲中毅然決然的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黃勝正在寫民情日記今年是他到新龍村駐村的第4年半,他已經寫滿了第3本民情日記,厚厚的筆記本一頁頁工整地記錄著他駐村工作的點滴,從年初的疫情防控到後來的補短板、收繳合醫、調整產業結構、危舊房拆除.....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展笑顏就是我駐村幫扶的意義|六枝特區牛場鄉...
    我叫劉安湖,今年47歲,2016年11月,我從六枝特區菸草專賣局來到牛場鄉大箐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與大箐村的故事。大箐村地處牛場鄉東部三岔河流域分水嶺上,2014年,大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45戶643人。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簡萬祥(右)幫助群眾實施串戶路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慢慢前進,我的思緒隨著後退的山色悄悄回放。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駐村就是兩年。兩年,是一次次的入戶走訪,是一戶戶的政策落實,是一件件的小事辦好。
  • 徵文範文:駐村扶貧故事紀實徵文五篇
    **自**年4月從旗審計局選派到**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以來,堅持不忘初心擔使命、履職盡責促脫貧、為民服務解難題,在建強基層組織、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精準扶貧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駐村幫扶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感謝駐村工作隊讓我住進新房子!」丨普定縣總...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駐村工作隊,讓我們一家三代搬出了破舊房子,住進了縣城的新房子,我看病也非常方便。」  這是貓洞鄉聯合村貧困戶王興伍(化名)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住進新家時對跟蹤回訪的駐村工作組說的話。  脫貧攻堅,住房保障是一場硬仗。住房安全無法保障,就談不上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使命,摘掉「後進村」帽子丨荔波縣立化村駐村...
    我叫吳榮杏,是荔波縣茂蘭鎮立化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荔波分局派駐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剛駐村時,為了精準掌握內群眾存在的困難和貧困情況,我每天至少走村入戶調研3次,短短半個月,伍家組內群眾的家庭情況記滿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由陌生變親切。
  • 【媒體關注】《黑龍江日報》:雞西市公安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故事...
    本報記者劉心楊攝 2020年水稻實驗田成知一村增收聚寶盆。本報記者劉心楊攝 2018年,記者曾走進興凱湖畔的一個貧困村——密山市知一鎮知一村。那時,雞西市公安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已在這裡幫扶一年。領著記者去看村裡的一塊綠色有機優質水稻試驗田的是駐村幹部侯長江,當時的試驗田只有15畝。
  • 那山那村那人
    那傳說中的「蟠龍玉洞」和「杏嶺丹霏」又在何處呢?正在我們納悶的時候,忽然就看到了一處臺階,據說有99級,拾級而上,一處仿古建築映入眼帘,旁邊是寫有「蟠龍玉洞」的一處洞穴,東邊是撰寫在石頭上的兩篇詩作。「杏嶺丹霏」就位於蟠龍玉洞的東南方,只有等到春天杏花開放的時候才能出現。對於「蟠龍玉洞」,清人黃恩彤贊曰:「懸瀑吟風籟,平池舞雪湍。靈源冬不涸,始信有龍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