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德國,究竟為什麼和萬裡之外的日本結盟,有什麼意義呢?

2021-01-08 深更讀史

二戰時,德國軸心國的盟友主要是日本和義大利,其中義大利有點打醬油的意思,完全是為了充人數罷了,關鍵還是日本和德國兩國。

但是這也令很多人覺得不解,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相距萬裡。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也並沒有什麼淵源,一戰時日本還趁火打劫,吞併了德國大量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德國和日本除了野心相同外,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兩國配合的地方,其重點戰略也不一樣,給人的感覺結成盟友似乎沒啥意義。

從二戰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並沒有給德國帶來互補的效果,也並沒有幫上德國什麼忙,反而把美國拉了進來,氣得希特勒跳腳。

二戰前的德國,究竟為什麼和萬裡之外的日本結盟,有什麼意義呢?

德國和義大利以及日本同為軍國主義,也就是法西斯國家,那麼他們在一起肯定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肯定互相會理解對對方。

在當時除了蘇聯這個另類的國家外,德國和日本包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是最不受代價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如此。

由於共同的目標和戰略需求, 1936年,德國和日本在柏林籤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不過兩國其實分歧還是挺大的,這就和雙方的戰略目標以及地理位置有關了。

在德日兩國身邊有一個共同的敵視對象,那就是紅色蘇聯。可在德國看來,除了蘇聯外,最大的對手無疑就是英法。可日本卻希望同盟只針對蘇聯,因為日本不願意得罪美英。當時日本還沒有強烈和美英開戰的心思。

再說了,日本畢竟是個資源小國,還不如德國呢,所以很多資源都依賴於進口,如果徹底把美英法等國得罪了,日本也知道後果很嚴重,至少在開戰前,日本的底氣並不足。

所以雖然籤訂了反共協定,但接下來的談判卻非常不順利。

其實自從一戰後開始,中德兩國關係走上了平等的道路,甚至一度達到了蜜月期,雙方走得非常近,可以說好的就像穿一條褲子。當年德國和中國關係走近,目的很明確,一方面是為了打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另一方面是中國的資源豐富。

但德國為了和日本結盟,拋棄了中國。雖然我們說國家間的友誼是以利益為前提的,但對於德國死乞白賴的要跟日本結盟還是有諸多不解。當時的中國實力不濟,拋棄中國不要緊,但同時也說明德國放棄了從中國進口資源。

不過一直到二戰爆發後,德國和日本才建立了軍事同盟。

但是德國和日本的同盟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德國專心歐洲,日本專注於中國。這本身就是兩個獨立的戰場,互不牽連。

雙方明明最大的敵人是蘇聯,可卻因為自己的小心思,還都與蘇聯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恐怕那個時候這兩個國家早已忘記了當初的承諾了吧。

不僅如此,日本竟然轟炸了珍珠港,把美國拉了進來,氣得希特勒罵娘。這之後日本進攻東南亞,希特勒譏諷日本人是「 收穫時的幫手」。

可以看出,德日同盟,完全同床異夢,兩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遙相呼應,為對方搖旗吶喊一下而已。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
  • 二戰時的日本有多強?為什麼敢「單挑」整個亞洲甚至挑釁美國呢?
    日本在二戰時期強大與否得看和什麼人相比,在亞洲日本絕對稱得上巨鱷,但從整個世界來講,日本可以稱得上強國,但和美國、蘇聯、德國這些國家相比,日本那點實力就不值一提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期屬於嚴重的「偏科」。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非常之強大。
  • 軸心國再度結盟?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大國之間的鬥爭波譎雲詭,什麼陰險詭詐的手段都不稀奇,一向喜歡算計鄰居的日本,近日就大放厥詞,慫恿德國積極介入亞太事務。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對付中國",日本官員在與德國同僚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東京"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來南海,日本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
  • 日本和德國同為製造業強國,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而且兩國都曾是二戰時候的侵略國和戰敗國,並且兩國都是以製造業為主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因此有人說,日本便是東方的德國,而德國就是西方的日本。兩國都有著很強的工匠精神,那麼問題來了,同為製造業強國,很多國家特徵又很相似的德國和日本,究竟誰更勝一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德國的「納粹鍾」究竟是什麼呢?希特勒為什麼相信有它就能贏?
    提到納粹,可能就有必要提一下「納粹鍾」了,那麼「納粹鍾」究竟是什麼呢?在二戰期間傳聞德國納粹製造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武器,都是當初特別先進的武器,有些到現在也無法知曉其中的原理。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二戰前,德國科學家遠多於美國!卻為什麼沒能造出原子彈?
    相信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美國投入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當時這兩顆原子彈是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調集了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和科研技術人員研製。美國也迫切的想看到原子彈的威力,這種沒有先見預測的東西總不能在本國測試吧,所以美國把目光看向了更易檢測成效的日本地區,至於為什麼不是別的國家是因為日本正好撞上了他們的槍口。這件事的起因是二戰後日本的全面侵華嚴重損害了英、美在華統治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而後美軍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這讓日本走投無路進而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
  •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是什麼樣?這個假如我們不敢想像,我們不敢想像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但是美劇《高堡奇人》卻從一個腦洞大開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德國和日本戰勝了的場面。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
  • 二戰時期,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是什麼?
    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和紀錄片中,到日本軍官這一幕時,總會有人提到「大東亞聖戰」,「大東亞共榮圈」!那麼,「大東亞共榮圈」究竟是什麼,小編簡要介紹一下!在此背景下,日本決定「落井下石」,同德國結盟,奪取英法荷等國在遠東(歐洲國家以距離歐洲遠近來劃分東方地區為近東,中東,遠東)的殖民地。但日本的野心遠不止如此,「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非常龐大,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 論二戰德國的戰略和真正實力,距離成功那麼近而又那麼遠!
    戰前,他藉助日爾曼民族渴望統一的民族情緒,利用英法內部矛盾和暮氣已深,不願為他國流血的恐戰心理,兵不血刃地併吞了奧地利,捷克的大片領土,獲取了寶貴的經濟和人力資源。 二戰初期,閃擊波蘭,擊敗英法,成為繼拿破崙之後的西歐霸主,希特勒的個人權威也達到頂峰。而這首先是與蘇聯結盟戰略的成功。
  • 二戰前中國被欺辱,歐美國家都想撈好處,為何德國卻幫中國強軍?
    但奇怪的是,在二戰前夕,有一個國家竟然一改常態,不僅沒有其他列強那樣霸凌中國,反倒是幫助中國進行強軍措施。這個國家就是德國,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當初歷史。一、二戰前夕,德國對中國實施的幫助對於諸多帝國列強來說,二戰前夕的中國依然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所以在此之前,列強們一致對中,迫使中國割讓更多的利益。
  • 二戰前,德國靠什麼發動戰爭?到底誰在幫助德國
    某搜尋引擎下關於美國對德國「扶持」的文章信息達3550萬個 今天,讓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一戰後的美國企業會和德國做生意。 Nazi歷次選舉結果 這是歷史不是穿越小說,美國公司如果有這樣超前的先見之明,就不會在二戰時期給前蘇聯生產那麼多戰略物資了。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當初都是二戰戰敗國,如今日本和德國哪個國家綜合實力更強?
    眾所周知,日本和德國均為二戰時期軸心國成員,且無論是德國的納粹主義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都曾在將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深淵的事件上扮演了核心角色,對世界的經濟文化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繼世界反法西斯勝利,軸心國紛紛宣布投降之後,日本和德國均因投降條約的制約,其各方面發展在初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由於其靠戰爭支撐起來的工業基礎依舊能夠使得其經濟保持增長潛力,所以兩國的戰後經濟都未曾受到重創,反而有繁榮之勢。
  • 二戰德國軍服為什麼不一樣
    我們看見的影片中,德國的軍服分為好幾種,有的戴鋼盔,有的軍帽,還有的穿的像雨衣,服裝顏色也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二戰德國軍服二戰德國分為國防軍和黨衛軍兩種,何為國防軍,也就是一戰德國戰敗,依照凡爾賽條約,德國只能保留最多10萬人的軍隊用來護國,這是德國的正規的合法化武裝護國軍,被稱為國防軍。
  • 二戰前的世界八大工業
    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總份額的25.259.8%%,是僅次於蘇聯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二戰爆發後,隨著德國全力開動工業生產,加上佔領區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工業產能,德國的工業一度超過世界總份額的30%以上,德國的V2 飛彈研製發射成功並打進英國本土的時候,英美西方盟國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武器呢!僅次於蘇聯的納粹德國工業科技實力及創造力其實已碾壓並超過美帝。
  • 德國和日本如何記錄二戰歷史?二者態度大不相同,一個天一個地
    我們都知道二戰是由納粹德國和日本發起的一場徵服全世界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盟軍為了戰勝敵人,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然即便是作為戰爭的主要發起者,德國和日本同樣也損失慘重,全世界有超過20多億人口被捲入到戰爭中,而直接死於戰爭的人口數量就超過9000多萬,經濟損失也不計其數。
  • 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掌控德國,二戰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
    假如把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名族性格換一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而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的民族性格,我想大家都有一些了解。日本人大和民族的性格呈複雜的兩極化特徵,一方面極端的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又特別崇拜強者。所以應當肯定其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一面,但也不要忘記日本是一個心胸狹隘的民族。軍事上日本人信奉武士道,這是一種極端的精神。